?

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研究

2016-11-07 00:51信秋梅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環境藝術趨勢技術

信秋梅

摘 ?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已經越來越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來,作為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它把建筑、設計、技術、藝術與工藝結合而成了整體。 環境藝術設計從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等方面整體協調,創造出和諧的生存環境。我們必須對環境藝術設計做出一個整體的把控,從理論上對其作出一個系統性的完善。

關鍵詞:環境藝術;藝術;技術;趨勢

中圖分類號:J50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059-01

一、當代環境藝術設計趨勢

環境藝術設計從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等方面整體協調,創造出人類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沙掷m發展戰略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理論基礎,其內容即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其核心思想是經濟的健康發展應建立在保持生態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其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沙掷m發展要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同社會進步相適應,這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前景與最終目標。

(一)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

環境藝術設計的大環境下,“可持續發展”顯得十分重要,它需要我們創建一個保護自然資源、關注人類需求、倡導社會和諧、促進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傳承人類文明的整體環境。

把經濟因素歸入環境設計的范疇,完全適應于時代的要求,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又一具體體現。經濟因素不是單指設計和建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指對社會綜合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是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穩定的增長模式,是科學的高效益、高回報。

文化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所蘊藏的歷史內涵,是延續城市價值的痕跡和元素。地域文化特色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創造的有別于其它地域特征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現。因此,文化環境是歷史的見證,是延續地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節約利用的自然環境也是勢在必行的,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沒有理由再這樣毀壞它,不然其后果我們必須接受。

(二)環境藝術系統設計的元素提煉與組合思維

環境藝術設計是將歷史文化、自然、經濟、社會等綜合起來的藝術,要想充分體現環境藝術的價值,就要對其中的元素進行挖掘、提煉,最后運用組合性思維,系統的將其提煉后的符號元素,準確的反映和概括被提煉的精神價值。能夠體現和表達這些元素價值的方法,即通過“符號”提煉。符號的種類多樣,包括:色彩符號、形態符號、材料符號、圖形符號、文字符號、生命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等。(1)色彩符號。色彩具有幫助我們認識和識別視覺形象的功能,同時,對不同的色彩元素進行搭配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體現不同精神、文化,這才是色彩的自身價值所在;(2)文字符號。我國古代的契形文字是人們利用抽象符號記錄事件和思想的開端。而甲骨文,是中國原始先民用來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圖形符號,體現了中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史。古埃及圣符,是以圖形為核心的象征文字,用簡潔的顏色、浮世繪的線條,描繪了人和動物的側面輪廓;(3)圖案符號。圖案是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過創造性的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將生活環境當中的整體視覺感受提煉出來,進行規則化和系統化,從而形成圖案;(4)材料符號。材料賦予給環境或建筑的意義在于它內在精神的把握,從這個角度出發,在表現它造型與細部處理的時候,才能有意識地突出其文學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征;(5)指示性符號。指示性符號指在環境中的各種標志使人達到記憶的目的,有時結合使用的功能且在環境中反復出現,以加強總的視覺印象;(6)象征性符號。環境中的象征性符號一般是寄予一種美好的愿望,如建筑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基督教堂的十字架,它是上帝和耶穌的象征。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精神意味與文化內涵。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

1.環境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是基于環境的整體性的把握,針對環境問題的復雜性、自然資源供應的有限性與開發利用的綜合性等環境特點,對現存的環境問題進行再認識。在人類理性思考、生態中心觀占主導地位的今天,與自然環境協調共存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針對不同問題,產生了不同的承載力概念和相應的承載力理論。如針對環境污染問題,人們提出了環境承載力的概念與理論,針對資源短缺問題,提出了資源承載力的概念與理論。

2.建筑人類學。當代建筑思潮中“尋根”意識,即對集體無意識中某一傳統建筑文化模式的認同。文化人類學對眾學科產生了影響,建筑人類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建筑人類學注重研究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研究人類的習俗活動、宗教信仰、社會生活、美學觀念及人與社會的關系。正是這些內容構成了建筑的社會文化背景,并可最終通過建筑的空間布局、外觀形式、內部裝飾等表露出來。

參考文獻:

[1]鮑詩度.中國環境藝術設計·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周桂錨.中國傳統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環境藝術趨勢技術
趨勢
初秋唇妝趨勢
中國傳染病十年新趨勢
現代城市建設中的環境藝術發展前景與應用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智慧交易系統趨勢攻略之一:趨勢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