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老人與海鷗》的一點質疑

2016-11-07 07:11武芳
文教資料 2016年19期
關鍵詞:質疑

武芳

摘 ? ?要: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老人與海鷗》,描寫了老人生前喂食海鷗、死后海鷗“瞻仰”老人遺像,“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等動人情景。這份動人的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并且很多教師都以這點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在某些方面存在疏漏。本文從文本建構和選材兩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疑問。

關鍵詞: 《老人與海鷗》 ? ?質疑 ? ?文本建構 ? ?材料選取

本文描寫的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感讓我們感動,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思考,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在文本建構和材料選取這兩個方面有不恰當的地方。

一、文本建構有漏洞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生前老人每天喂食海鷗,與海鷗建立了深厚感情,死后海鷗回報老人為老人送行的感人故事。我們在為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感情感動的同時,不禁心生疑慮:海鷗是動物,它怎么會知道老人已經不在了呢?

通過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是通過別人的告訴,才知道老人已經去世的消息。老人日復一日,每天都要步行很遠,從城郊到相距很遠的翠湖。當老人去世了,作為動物的海鷗又是怎么知道并被告知的?看到了還是感應到了?作者將這一過程直接解說為海鷗知道了老人去世的消息,筆者認為在文本建構上是不是缺少必要的鋪墊呢?

當作者把老人的遺像放到翠湖邊上時,本文中描寫海鷗們圍繞著遺像翻飛盤旋,仿佛知道了老人已經去世的消息一樣連聲鳴叫。這里,我們同樣感到懷疑:海鷗這么奇怪的行為是因為知道了老人已經去世了而傷心嗎?在課文中我們知道,在老人和海鷗相約的地方,放著被放大了的老人的照片,但是海鷗是低等的動物,即使再聰明再有靈性,怎么會立即明白放照片是因為老人已經去世了呢?甚至最后排成整齊的隊伍站立在遺像的兩旁呢?世界上最聰明的鳥是鴿子和鸚鵡,我們沒有聽說過鴿子和鸚鵡會排隊,何況是海鷗。海鷗是鳥,而且是沒有經過訓練的鳥,它們也會排隊嗎?我們接著看故事的高潮部分,當作者把遺像收起來時,文中描寫海鷗們大聲鳴叫著猛撲過來,場面非常壯觀,像是親人即將陰陽兩隔的送葬場面。人教版的教參中把這種場景解釋為是海鷗舍不得離開老人,海鷗們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了對老人的留戀。教參的編寫者都是小學語文方面的專家,他們這樣理解課文,作為教材非研究人員的普通教師也是這樣理解課文的就不奇怪了①。

文中描寫海鷗送別老人的場景一共有三處:

當老人的遺像初次擺在翠湖邊上時,文中寫海鷗們立即圍著老人的遺像來回盤旋,高聲鳴叫,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一樣。其實,我們細心分析會發現遺像被搬來之后海鷗翻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如文中分析的那樣,海鷗對老人的依戀使得海鷗在老人照片之上久久盤旋,老人日復一日每天都來喂養海鷗,和海鷗單獨相處一會,時間一長海鷗和老人有感情也是說得通的。另一方面,動物的本能使然。老人不畏嚴寒酷暑,十幾年如一日每天堅持來到翠湖邊給海鷗喂食,當海鷗們見到老人的遺像,它們以為老人又來給它們喂食了,對食物條件發射的本能使它們蜂擁而至。以前老人喂食海鷗時都是把面包丁放在欄桿上,這次海鷗既沒有發現圍欄又沒有發現餅干丁,所以才會翻飛盤旋,似乎“很著急”,聲音也和平時不大一樣。對于海鷗來說,找不到本應屬于它們的食物就是一件大事,而不是如文中所說的那樣是因為發現了老人去世了這件大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海鷗圍繞老人的遺像在空中盤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多種可能性,但是課文中大肆渲染的僅僅把這種現象歸結為人鷗情深,并且把海鷗擬人化得仿佛通曉老人的去世,感情渲染得很到位,但是在科學性上似乎難以說通。接著,海鷗們扇動翅膀,在老人的遺像之上來回飛翔,最后竟然在老人的遺像前排成兩排,并且作者把海鷗形容為為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這里我們不禁要懷疑,海鷗怎么會站成兩排呢?海鷗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怎么會完成這種復雜的動作呢?其實這里作者想表達出海鷗對老人的真摯感情,并且通過這種擬人的手法強化,但是,夸張成分太大,讓人感覺不真實。最后,當人們收遺像時,海鷗們突然猛撲過來,反應異常激烈。教參在解讀這段場景時,指出海鷗之所以“情緒”這么激動,是因為海鷗很舍不得老人離開,它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實際情況卻是,海鷗們與老人長期的親密接觸已經與老人建立了信任,見到老人來,海鷗們就知道有食物可以吃,而這次等了很久卻不見有食物,因此情緒激動地追趕著老人的遺像,追趕著老人要食物。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普通人家被喂養的牲畜也會有這種反應②。教參解讀成人鷗之間的依依不舍有點牽強。

文學藝術作品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這樣在反映生活本質的同時又具備較高的真實性,以現實的生活為依據,這樣才能使讀者更加信服,才會產生應有的價值。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③。從這方面來看,《老人與海鷗》無疑存在一些要改進的地方。

二、本文立意與本單元不符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是作者基于一個真實的故事編寫的,海鷗老人是一名普通的昆明市民,名字叫吳慶恒。他早年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受到了政治迫害,生活很艱苦,沒有家庭,因此老人一生孤獨,晚年海鷗成了他孤寂時可以依靠的唯一的朋友。每到秋天,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帶些自己買的面包,去照顧這些遷徙來的海鷗。老人的退休工資只有308元,但是他卻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給海鷗買吃的東西,有時候生病開銷多的時候,老人就會在飯館里撿拾別人剩下丟掉的東西。等老人去世后,我們才慢慢知道了老人的事跡,才知道了讓我們感動的吳慶恒老人。

從課文的背景中我們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早年生活凄涼,晚年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于是老人把寂寞、孤苦的心靈寄托于這群海鷗身上。十多年中,每逢冬季,老人總是風雨無阻,每天步行前去相隔很遠的翠湖邊,與海鷗為伴,這種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正如屠格涅夫的《木木》中的男主人公蓋拉辛與小狗木木,處于生活最底層的男主人公將它從死亡的邊緣救回,從此木木和他主人的命運總是牽動著我們一群人的心,富有的寡居老太太不喜歡木木,命管家及一伙人讓木木從莊園里消失,而蓋拉辛是在極力保護木木,這樣就形成了老太太一群人和木木及蓋拉辛兩隊人的“小型戰斗”。于是,這兩隊人,一條狗,上演了一場鬧劇。

對比《老人與海鷗》與《木木》這兩篇文章,我們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故事的背后都有真實的人物為原型?!独先伺c海鷗》中海鷗老人吳慶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赌灸尽分行≌f中男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原型就是屠格涅夫小時候家中的一名名為安德烈的聾啞農奴。

(二)故事中主人公的社會地位相似?!独先伺c海鷗》中的主人公吳慶恒,雖然當過兵上過大學,但是新中國成立后受到政治迫害而坐了三年牢,此后一直未婚,到了晚年退休后每月只有308塊錢的退休金,他的一生凄苦悲涼,沒有家人陪伴更沒有社會人士的關心;《木木》中的蓋拉辛是俄國農奴制后期一所莊園的奴隸,他是地主的私有財產,沒有自由沒有人格的獨立,這么多年來更是無人問津。

(三)故事中主人公都有精神的寄托?!独先伺c海鷗》中的老人一直都是自己生活,沒有親人的關心照顧,更沒有朋友的傾心交談,于是,老人便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女兒,與海鷗為伴,他給海鷗取名字、喂餅干,呵護備至,在他心中海鷗就是他的晚年精神依托;《木木》中的蓋拉辛也是一個遠離人群的孤獨者,他將無家可歸的小狗木木從死亡的邊緣救回來。洗衣女工達吉亞娜對他愛的拒絕使得蓋拉辛將感情全部轉移并傾注于小狗木木身上,他們形影不離,蓋拉辛依靠著木木才沒有垮掉,這里木木為蓋拉辛的本已艱難的生活帶來了一絲生機。

(四)故事中主人公的結局都很悲慘?!独先伺c海鷗》中海鷗老人最后孤獨地死去,而《木木》中的蓋拉辛則是親手淹死了唯一的愛與希望——木木,并且收拾了東西便離家出走了。

兩篇文章在選材內容上的相似處,讓我們聯想到作者立意上的相同之處。屠格列夫是俄國19世紀享有盛譽的“現實主義作家”,也是批判現實作家?!赌灸尽愤@篇小說寫于19世紀中葉,當時俄國正實行農奴制,農奴制的弊端正逐漸地顯露出來。這篇小說除描寫了男主人公蓋拉辛和小狗木木的真摯感情之外,更是對當時受壓迫的農奴悲慘命運的同情和對農奴制度的控訴?!独先伺c海鷗》的作者鄧啟耀同樣也是一位社會學家,筆者班門弄斧,提出淺見:與其說是贊揚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摯感情,呼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如說是反映了當下社會中不容忽視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關愛問題,呼吁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更多的精神的慰藉和日常的陪伴。

《老人與海鷗》出自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是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叭伺c動物和諧相處”是這一單元的主題。其他三篇課文的立意都是圍繞這個展開:《跑進家來的松鼠》寫的是一只松鼠跑到“我們”家后,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有趣的事;《最后一頭戰象》則再現了戰象嘎羧生命最后的不屈與莊嚴;《金色腳印》則向我們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細心研讀,我們會發現這三篇課文立意都非常輕松,文章整體格調積極向上,分別是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國度發生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感人故事,這些人物的選取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切合了本單元的主題,適合學生輕快地朗讀。經過上述分析的《老人與海鷗》的關注空巢老人的主題顯然與本單元的主題不符,并且文章選取的主人公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孤寡老人,老人每天長途跋涉、節衣縮食,寧愿餓著也要喂飽海鷗的這種“非常人“的做法讓我們匪夷所思、不能理解,這種“極端高尚”的行為筆者不能理解,六年級的孩子怎么能理解呢?既然不能被孩子們所理解,又怎么能被他們所接受和學習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老人與海鷗》不管是在文章的色彩基調還是在立意上都與本單元不相吻合,編者在選編課文時似有疏漏。

注釋:

①謝榮福.海鷗能知道老人去世了嗎?——對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文《老人與海鷗》寫作及教學的一點質疑[J].課外語文,2016(01).

②王芳.不要欺騙孩子——老人與海鷗教學例說[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9(06).

③黃英.不止于煽情[J].教材研討,2014(11).

參考文獻:

[1]王芳.不要欺騙孩子——老人與海鷗教學例說[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9(06).

[2]黃英.不止于煽情[J].教材研討,2014(11).

[3]謝榮福.海鷗能知道老人去世了嗎?——對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文《老人與海鷗》寫作及教學的一點質疑[J].課外語文,2016(01).

本文的主要觀點主要來自于黃偉教授講課內容,發表前征得黃偉老師同意。

猜你喜歡
質疑
論如何運用多種教學媒體開展語文課堂教學
淺析發散學生思維的方法
國內心理咨詢界“價值中立”質疑聲音的研究綜述
挖掘“文本”空白,讀悟表達補白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