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研分析

2016-11-07 07:47楊帆陶燕輝羅冬冬
文教資料 2016年19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南通高職院校

楊帆+陶燕輝+羅冬冬

摘 ? ?要: 文章通過在南通高職院校取樣調查,了解和掌握南通高職院校人文素質狀況,進而為研究一般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狀況,探索其規律,為提升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尋找路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大學生 ? ?人文素質 ? ?南通

一、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

我們作為長期從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線教學的教師,深切感到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尤其通過單獨招生進來的職高生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質比較低。由于在職高階段弱化了文化學習,片面強調職業技能學習,因此到了高職院校,出現理論偏弱、人文素質偏低的現象,進而導致學生很難適應大學學習,而且大學畢業后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因此,我們試圖通過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和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的申請,以對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較為專業和深入研究,掌握基本情況,為探索高職院校人文素質問題進行有益嘗試。

這個想法得到了我們所在學校和項目申請單位的認可,兩個項目都獲得立項。立項之后,課題組立即進行了一個覆蓋南通全市的關于高職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的調查研究,力圖通過調查研究南通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狀況,查找解決高職教育中長期存在的“重技能、輕人文”現實問題的方法。高職教育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堅持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此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其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等,以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同時希望推動高職院校進一步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輸送優質的“德才兼備”或“德能兼備”的有用人才。

我們課題組共發放700份調查問卷,回收統計后的有效問卷650份,有效率達到92.8%。調查學校包括:南通職業大學、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高等??茖W校、江蘇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等六所在通高職院校。調查主要內容分以下三部分:

(1)調查研究南通地區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存在的“重技能、輕人文”問題。

(2)樹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要實現高職教育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和諧統一的理念。

(3)力求整合校園人文素質資源,打破部門和行政體系壁壘,構建“五位一體”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方案:a.人文課程,是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b.人文師資隊伍,是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開展的根本;c.第二課堂,是開展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渠道;d.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主要載體;e.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指標,是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核心。

二、調查問卷的具體分析

本調查問卷共三十一條題目,除最后一條是主觀題外,其余均為客觀題。有單選,也有多選,基本涵蓋課題組要想了解的各方面的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關于人文素質的基本知識方面

圖1 ? ?人文素質的含義的理解

在人文素質的認知方面,根據圖1可以看出,總共650人當中,68.9%的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是文化氣息,56.2%的認為人文素質是內在的基本品質,55.8%的認為人文素質是哲學、歷史、文學,55.3%的認為人文素質是文化和素質,43.5%的認為人文素質是科學技術,還有6%的認為是其他。由此可以看出,認為人文藝術素質是文化氣息的人最多,其次是內在基本品質和文化與素質,還有哲學、歷史、文學相對較多。表明高職大學生對人文素質的認知還是可以的。也有一部分同學對人文素質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圖2 ? ?人文精神的理解

在對人文精神的認識上,72%的認為人文精神指人的尊嚴,71%的人認為人文精神指內在的精神品格,這兩者居多,還有認為指精神文化的為49%,認為指理想人格的為63%,持這兩種意見的人較少,表明當下大學生有較好的體悟。

由此表明,學生對人文素質、人文精神大致涉及的范圍和領域比較有清晰的認識,但具體到概念就比較凌亂,說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認知還處于初始階段。學校通過人文素質課程和講座可以糾正以上片面和錯誤認識。

表1

通過表1可知,45%的學生所在學校有關于生命教育、環境教育,55%的學生所在學校沒有關于生命教育、環境教育,說明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相當部分大學生對人生認識存在缺陷,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比較漠視,進而導致各種各樣的悲劇出現。

圖3 ? ?成功的首要標志

根據圖3,50.9%的大學生認為成功的首要標志是實現自我價值,25.5%的大學生認為成功的首要標志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23.4%的大學生認為成功的首要標志是社會貢獻,22.4%的大學生認為成功的首要標志是對社會貢獻的多少,還有4.6%的認為是自己積累的財富。這當中有學生是多選的,但依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大學生普遍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成功的首要標志,要想成功,首先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充分說明現在高職大學生對成功、對人生價值的認識還是比較客觀和健康的,沒有表現出好高騖遠的空想和不切實際。

(二)人文素質培養途徑方面

圖4 ? ?人數

由圖4可見,60%的大學生認為培養人文精神很有必要,29%的大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8%的大學生模棱兩可,3%的大學生覺得沒必要,由此說明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很有必要,古今中外出類拔萃之人多是文理兼通之才。

表2

由表2可知,49.1%的認為中華文化經典對培養人格大有裨益,應該大力弘揚、千古流,30.3%的認為傳統文化中有大量禁錮人性的封建思想,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6.5%的認為每個人興趣愛好志向不同,應尊重個體選擇,而不應做統一要求,4.1%的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傳統文化早已不適應現代潮流。說明大部分人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是有幫助的,應該重視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如多開設相關選修課、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講座等。

圖5

根據圖5,大學生認為學校開設公選課主要是豐富知識,說明他們想去了解,想去學習,所以,學校應多開設公選課,尤其人文方面的課程。

圖6 ? ?選擇的公選課

由圖6所示,眾多學生會選擇藝術類、科技知識、時政熱點這幾門課程,說明大多數學生想了解人文素質。并且通過調查,發現62%的學生會在平時學習中刻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只有6%的人不會,其余32%是順其自然。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很樂意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水平的。

(三)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狀況分析

圖7 ? ?人文素質創造的機會

通過圖7看出,49%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創造的機會一般,22%的大學生認為較多,11%的大學生認為較少,10%的大學生認為很多,8%的大學生認為很少。說明很多大學生認為學校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創造的機會較少,所以學校應積極組織大家開展此類活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圖8

由圖8可以看出,650人中,48.2%的經常聽專家講座,44.4%的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43.5%的經常參加志愿者活動,26.2%的經常參加各種會展,23.2%的經常參加趣味知識競賽,12%的經常參加人文課程。由此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大學生經常參加的人文活動有名家講座、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調研、各種會展、趣味知識競賽,說明大學生更喜歡活動。同時,在提高人文素質途徑上,53.6%的認為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44.2%的認為提高人文素質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37.7%的認為是增加相關圖書量,28.2%的認為是增加人文講座,20.2%的認為是提高教師素質,還有6%的認為是其他。說明學校應通過給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機會、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增加人文類圖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調查中,60.9%的認為學校應該提高人文課程質量,優化校選課設置,增加人文課程數量,58.8%的認為學校應該提高相關職能部門對學生人文培養的重視程度,51.1%的認為學校應該加大投入打造校園人文景觀,優化人文教育硬化環境,50.3%的認為學校應該著力提高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35.1%的認為學校應該多邀請有影響的人士,多開展一些有影響的人文活動。說明學校在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需要在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大學生認識到學校在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比較明顯。

特別53.4%的認為校人文活動少且覆蓋領域狹窄,42.3%的認為校園人文活動宣傳欠佳,影響力不夠,活動本身挺有意義,39.1%的認為枯燥乏味,缺乏創新不具吸引,36.5%的認為內涵不深刻,參加后感覺沒什么收獲。說明學校應加強人文素質活動的質量建設,一方面增加數量,提升人文活動質量,另一方面加大人文活動宣傳力度,再者創新人文活動形式。

在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查中,我們還做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調查,就是看大學生對南通本地文化了解多少,特別設了一條關于張謇的題目。

圖9 ? ?了解張騫的途徑

由圖9可知,26%的人通過課程了解張謇,23%的人通過學校宣傳了解張謇,21%的人通過網絡了解,12%的人通過報紙了解,還有10%的人為其他。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通過課程、學校宣傳、網絡等途徑了解張謇。說明人文素質教育不夠接地氣,不能把本地人文教育資源有效利用起來,這也是高職院校需要發力的點。人文素質教育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有具體的資源、途徑可以利用,否則人文素質教育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調查問題及改進措施

通過本次調查,項目組發現,南通地區的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是比較好的,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開展情況比較良好,能夠為學生提供比較好的人文素質教育,從而形成比較良性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一是對人文素質的認知。60%的大學生認為培養人文精神很有必要,29%的大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8%的大學生模棱兩可,3%的大學生認為沒必要,說明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很有必要,他們認為古今中外出類拔萃之人多是文理兼通之才。

二是自身人文素質的狀況。62%的學生會在平時學習中刻意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只有6%的人不會,其余32%是順其自然,說明大部分學生很樂意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水平。49.7%的大學生十分愿意抽出時間閱讀人文書籍,46.5%的大學生愿意抽出時間閱讀人文書籍,只有3.8%的大學生不愿意抽出時間閱讀人文書籍。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愿意抽出時間閱讀人文書籍。這也說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還是有著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熱愛人文的心理的。

三是學校人文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650人中,48.2%的經常聽專家講座,44.4%的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43.5%的經常參加志愿者活動,26.2%的經常參加各種會展,23.2%的經常參加趣味知識競賽,12%的經常參加人文課程。由此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大學生經常參加的人文活動有名家講座、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調研、各種會展、趣味知識競賽,說明大學生更喜歡活動,對人文課程不如活動有興趣。

同時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懷有渴望、急迫的心情。650名受調查者中,60.9%的認為學校應該提高人文課程質量,優化校選課設置,增加人文課程數量,58.8%的認為學校應該提高相關職能部門對學生人文培養的重視程度,51.1%的認為學校應該增加投入打造校園人文景觀,優化人文教育硬化環境,50.3%的認為學校應著力提高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35.1%的認為學校應該多邀請有影響的人士,多開展一些有影響的人文活動。說明南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還須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從態度上重視,其次是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要改進,再次是人文素質教育者的素養亟待提高,最后是學校整個人文素質教育的物質環境要改進。

二是大學生認為學校的人文教育活動量少、質低。650人中,53.4%的認為校人文活動少且覆蓋領域狹窄,49%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創造的機會一般,22%的大學生認為較多,11%的大學生認為較少,10%的大學生認為很多,8%的大學生認為很少。說明很多大學生認為學校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創造的機會較少,所以,學校應積極組織大家開展此類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是對地方文化宣傳教育不夠,沒有把人文素質與南通地方歷史文化結合起來,不能和學生產生共鳴。只有26%的人通過課程了解張謇,23%的人通過學校宣傳了解張謇,21%的人通過網絡了解,12%的人通過報紙了解。650人中,只有39.7%的認為趙丹與南通有關,32.3%的認為駱賓王與南通有關,30%的認為文天祥與南通有關,22.5%的認為白雅雨與南通有關。表明大學生對南通地方歷史文化的認知比較欠缺,說明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教育還沒有充分展開及南通市政府在地方文化宣傳方面力度不夠。要讓政府對學校、學生進行反哺教育。地方高校對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貢獻毋庸置疑,而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的教育支持也要跟上來,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從高職院校角度說,如果在以上幾個不足方面加以改進,那么人文素質教育狀況未來可期。南通地方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狀況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南通自古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兵部尚書顧養謙、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尤其是在明清、清民禪代之際,南通的仁人志士迸發出的淑世精神的愛國主義傳統,令世人嗟嘆。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個人層面要求,南通以其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不斷與時代同步發展,展現出淑世精神。這些都是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優秀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利用好,對大學生的教育就會有影響力和在場感。

推廣到一般高職院校也是一樣的路徑。從學校層面出發,綜合利用人文課程、人文師資隊伍、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四個渠道,制定出合乎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指標,把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構建起來,然后加以實施,則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狀況改進也就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陳玉君.精神文明建設“南通現象”的深層探源[O].南通文明網,2013.9.22.

[2]詹先明,徐德明.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特點及有效實施[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3]吳小英.大學人文素質教育新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2015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C-c/2015/046);2015年度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南通地區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狀況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511052005Y)。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南通高職院校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非遺南通
南通職業
南通中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作用
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大學英語課堂中以語篇材料為載體的人文素質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