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引領學校走向科學健康發展

2016-11-07 11:44靳兵建
文教資料 2016年20期
關鍵詞:學校發展文化建設

靳兵建

摘 ? ?要: 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健康發展的動力。本文結合“文化立?!钡霓k學理念,闡述了以文化引領學??茖W發展的具體做法及取得的明顯成效。

關鍵詞: 文化立校 ? ?文化建設 ? ?學校發展

有人說:“三流學校的管理靠權力,二流學校的管理靠制度,一流學校的管理靠文化?!睂W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文化傳統一旦建立起來,就具有指導學校辦學方向、統一價值觀念、引領師生教與學行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調動教職工工作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廣大師生從思想上、感情上對學校產生認同感、公平感、安全感、價值感,最終內化為歸屬感。

我校在長期的教學管理實踐中,形成了“文化立?!钡霓k學理念,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文化,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校園有了文化,才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我們結合我校實際、時代特點和形勢需要,精心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明顯的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充分發揮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在發展中的熏陶引領作用和文化育人功能,使廣大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而提高師生整體綜合素質,以文化成就學生,成就教師,成就學校。

一、“環境文化”追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如詩如畫的詩情校園,現代一流的教育設施,優雅人文的學習環境,四季如春的醉人景色,無不給師生以精神感染。整個校園,一草一木都在說話,一磚一墻皆蘊靈魂,每個角落都給人以感悟,每個場所都充溢文明,每幢樓每層都有主題。文化墻古香古色,設計古代名人的畫像、名言等內容;教室內設立的名言警句,讓孩子們耳濡目染,得到鼓勵,樹立自信;校園中建有主題雕塑園、植物園、孔子園等,主題雕塑、孔子像、文化石刻等雕塑作品,典雅于現代相容,彰顯文化氣息;我校成立太極協會、乒乓球協會、“無限探索”自行車協會,在操場周圍繪制傳統體育項目圖像、書寫標語等,營造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展現師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各班級教室門前設計制作獨具特色的班級名片,上面設有班級宣言、班級目標、班級特色、班訓、班級合影等內容,并在班級教室設置圖書角、衛生角,增添班級文化特色,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二、“行為文化”彰顯“立德修身,學做真人”。

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學校精神、學校價值觀的折射。學校行為文化建設主要通過特色活動、精品社團等一系列活動展示。

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日趨規范。一是學校德育組織系統體系化,德育領導小組、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學生干部等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二是班主任隊伍不斷優化。加大班主任培訓力度,認真實施班主任例會制度,完善班主任量化考核辦法,適當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培養一大批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班主任,形成一支敬業、愛崗、實干、奉獻的德育工作隊伍。

德育工作途徑得到有效拓展。以革命傳統教育、反分裂斗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環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國防教育為主題,以學科滲透、熱點追蹤、實踐鍛煉、團隊活動、社區活動、家校聯合、軍地共建等為途徑的立體型德育網絡已逐步形成,多管齊下,相得益彰,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唱響主旋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主題班會常態化。通過3.28翻身農奴解放紀念日、五四青年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12.9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活動著重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突出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突出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健全了常規檢查制度,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實行學生違紀預警機制。通過開展“日通報制度”,頒發“紀律、衛生流動紅旗”,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加大家校聯合力度,創新家長會模式,各年級針對年級特點召開多次家長會。

藝術、體育、衛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實有效開展,質量穩步提升,成績逐步提高。舉辦田徑運動會和五四青年藝術節;我校在上級組織的各類體育、文藝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學生在慶祝林芝撤地設市歌舞比賽中榮獲聲樂類“金獎”;社團活動豐富多彩;聘請醫護人員對學生進行生理健康講座;堅持定期對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投入20多萬元改擴建心理咨詢室,通過建立心晴信箱、微信、小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并取得顯著的效果。內地多家慈善機構向我校師生發放獎教獎學基金。

學校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分年級、分階段、分步驟、分內容在全校開展“文明道德伴我行”、“好習慣與我同成長”等主題教育活動?;顒拥膱猿?,使學生做人有標尺,做事有規則。懂得了尊重,學會了珍惜,克服了邪氣,形成了正氣,偌大校園,處處散發著人文溫馨、文明向上的芬芳。

三、“制度文化”堅持“以人為本,機制激勵”,固化于制。

制度是學校工作正常開展的依據和保障,學校制度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進行文化活動的準則,是學校教育和管理職能發揮的手段,起著“以規育人”的作用,對學校文化建設意義重大。為更好地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我們把修訂、完善現有制度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本著“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獎勤警懶”的原則,充分采納廣大師生的合理化建議,充實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匯編》,對于像職稱評審、高考獎、學期獎、評優評先條件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制度進行制定或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學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加大校務公開的工作力度,積極主動地接受廣大師生、學生家長、社會各職能部門的監督,使學校管理日漸公開化、規范化、民主化。

我校以人為本,機制激勵。本著人本理念,為不斷增強教師責任意識,我們制定了備、講、導、批、考、研系列常規要求;為倡導教師團隊合作,增強參與意識,完善出臺了“青藍計劃”、“名師工程”;不斷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充分發揮教學突出貢獻獎、教科研卓越成果獎、全勤獎、學期獎、高考獎等獎項的激勵作用。這些制度的運作,讓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其中并發展自己,與規矩同行,形成嚴謹執教的方略。

四、“精神文化”秉承“同心同德,凝心聚力”。

我們著力塑造真正屬于林芝一中的精神之魂——人文和諧、團結協作、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團隊精神;愛生如子、愛校如家、傾心事業、甘做人梯的奉獻精神;立足前沿、走進心靈、嚴謹執著、立德啟智的治學精神。?;?、校歌凝聚學校精神,溝通師生情感,激勵學生成長。我校開發了視覺識別系統,共同構建了林芝一中精神家園。出版《林芝一中校報》創刊號、《育學探索》、《德育論壇》、《心晴》、高二年級級刊等刊物,為全體師生提供了精神食糧。我們對教職工注重情感激勵,實行人文關懷,充分體現“尊重人、服務人,發展人”的管理理念。隆重慶祝第31個教師節,對各類先進進行了表彰,增加了先進指標,提高了獎金標準。

我們對教職工注重情感激勵,實行人文關懷,培養學習型教師,每年教師節開展向教師贈書活動。成立教工之家,設有乒乓球、臺球、棋類、健身房等活動場所,開辦教工食堂,校工會每學期組織開展職工體育、文藝聯歡活動和競賽活動,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學校積極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落實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福利政策。教師生日當天送鮮花,小孩生日送蛋糕,為考上內地班和重點大學的教師子女發放助學金。關心婚喪嫁娶、生病住院的教職工。

積極開展校際交流。我校與深圳二外、肇慶一中結成友好學校。區內外多所學校領導和教師來我校學習、考察。中山大學支教團和“雙百計劃”兩位教師在我校支教,我校選派中層管理人員到內地兄弟學校掛職鍛煉。

通過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校園環境更優美,內涵更豐富,特色更鮮明,文化在學校管理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推動學校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昭.校園文化——靜之于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J].新課程學習(下),2015(03).

[2]朱定路.試論初中校園文化的構建與延伸[J].江西教育,2015(30).

[3]黎佳.語文課程對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語文天地(高教.理論),2013(04).

[4]秦國衛.建設民主開放的現代校園文化——巨鹿縣新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做法[J].黨史博采(紀實),2010(12).

[5]李曉麗,張濤.論中學校園文化的功能[J].管理觀察,2008(13).

猜你喜歡
學校發展文化建設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淺論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作用
中學體育在學校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