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鋼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2016-11-07 11:46徐韻
文教資料 2016年20期
關鍵詞:前奏曲浪漫主義

徐韻

摘 ? ?要: 在拉赫瑪尼諾夫眾多的鋼琴音樂作品中,24首《鋼琴前奏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體現了他鋼琴音樂的創作風格,同時也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他的作品兼有浪漫主義氣息和俄羅斯民族色彩,充滿激情且旋律優美,他的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關鍵詞: 拉赫瑪尼諾夫 ? ?前奏曲 ? ?浪漫主義

引言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是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杰出的俄羅斯作曲家和指揮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其中以鋼琴作品為主,這與他出色的鋼琴演奏技藝有密切的關系。拉赫瑪尼諾夫的藝術生涯雖然跨入了二十世紀,但是他基本保持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風格和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傳統,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揚。拉赫瑪尼諾夫并沒有追隨新的音樂潮流,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保守、落后、跟不上時代,他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當時世紀之交時俄羅斯人民動蕩不安的思緒,音樂具有強烈的時代感”①,這是他的作品深受當時俄羅斯各個階層喜愛的原因。此外,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響,感情充沛、旋律悠長、氣息寬廣,他的音樂充滿對故鄉的熱愛,有著鮮明的俄羅斯氣質。

1.《鋼琴前奏曲》的創作背景

鋼琴前奏曲是一種帶有引子性質和即興手法的體裁?!?4首鋼琴前奏曲》是拉赫瑪尼諾夫一生中極其重要的鋼琴作品,綜合體現了他鋼琴創作的風格特征。這套作品的創作從1892年一直延續到1910年,經歷了十八年的時間,這段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峰期。每首前奏曲之間并無內在聯系,可獨立演奏。包括OP.23的10首,于1901至1904年間完成;以及1910年完成的OP.32的13首,并且加入了Op.3No.27的《升c小調前奏曲》,共24首?!渡齝小調前奏曲》于1982年完成,它一問世便引起巨大轟動,這是拉赫瑪尼諾夫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前奏曲?!秅小調鋼琴前奏曲》——作品Op.23No.5,作于1901年。

拉赫瑪尼諾夫的每一首前奏曲的內容都比較短小,各具特色,但都是他精神生活與瞬間感受的真切反映,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從他的Op.23到Op.32這兩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鋼琴技巧的運用和藝術創造力的表現越來越豐富,個性特征也越來越鮮明,作品逐漸走向成熟,可謂是他創作生涯的一個歷史縮影。鋼琴前奏曲Op.23No.5的創作靈感,一部分是來源于當時俄羅斯社會背景——社會動蕩,受奴役的人民被貧困、饑餓所困擾,處處受到壓迫,使俄羅斯籠罩著一層悲劇的色彩。拉赫瑪尼諾夫帶著對祖國的熱愛與責任,在音樂中反映出人民為爭取幸福而戰斗的精神。雖然這首《g小調前奏曲》沒有以往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那種抑郁、憂傷、晦暗的濃厚的悲劇色彩,更熱情飽滿,技術性相對比較單一,但是卻受很多鋼琴演奏家的喜愛。

2.《g小調前奏曲》曲式結構及演奏分析

2.1曲式結構

在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作品中小調要多于大調,這首《g小調前奏曲》便是其中之一,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小調調性暗淡,旋律更容易營造悲劇性的色彩。

這首前奏曲采用了復三部的曲式結構,大致結構如下:

該前奏曲第一樂部為三段曲式,以雙手同步的短促有力的音調和堅定的節奏為特點,極具戲劇性和動力性,是典型的進行曲風格。從中段開始織體進行加厚,力度逐漸加大,在情感色彩方面更激烈,在進入中部之前有5小結的過渡,持續在屬功能上。中部屬于對比性的插部,無論在節奏、材料或織體上都與前一樂部形成鮮明對比,極富歌唱性,旋律寬廣優美,氣息悠長流暢,令人感受到俄羅斯風景的獨特味道,是典型的“拉氏旋律”。其后4小節自然過渡到再現部,再現部為動力再現,出現與樂曲開始相同的節奏,并伴隨豐富的調性變化,將全曲推向高潮。再現部與呈示部相比,更飽滿厚重,強烈的對比,寬廣的力度,積極向上的精神,更具表現力,奏出濃郁的民族精神。樂曲最后6小結的尾聲,綜合了呈示部的節奏特點與中部旋律化的特征,仿佛鐘聲漸行漸遠,在寂靜的氛圍中結束了全曲。這首《g小調前奏曲》將俄羅斯民間舞蹈與歌唱性的旋律融為一體,一反他前奏曲憂郁哀傷的風格,給人更堅定的信念與希望。

2.2演奏技巧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精致細膩,尤其是他的這一套前奏曲音樂風格多樣,織體多變,有利于平時的教學和訓練。在演奏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與風格特點,并且對它的曲式結構有所了解,對它的主題材料,節奏音型仔細分析。除此之外,這首《g小調前奏曲》涉及很多重要的演奏技巧,作為一名鋼琴演奏者,必須對它所涉及的演奏技巧進行強化訓練,有助于更深入地表現這位俄羅斯音樂大師的獨特魅力。

2.2.1手腕的運用

樂曲第一部分一開始采用半分解式和弦形式,節奏沉重而有力,主要運用俄羅斯民間舞蹈節奏,密集的音型與跳音結合,造成十分熱烈的氣氛,激情澎湃(見例一)。在這一部分中,手腕的運用十分重要,僵硬的手腕不可能彈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密集的音程、八度與和弦的抖動,八度的快速級進在這一部分構成重要的技巧。所以在這里需要一對靈巧的手腕作為“減震器”,在每個下鍵環節中,只要手腕稍加上下抖動、左右調節,就能夠減少手臂的緊張。

例一(1-6小節)

手腕稍稍上下抖動在這首前奏曲中是非常重要的技巧,這種技巧多見于類似于例一中多個重復的音程或和弦,可避免手腕的僵硬,這種高頻率的抖動可以節省力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放松手腕,要讓它自由上下抖動必須有所控制,造成一種不拖沓、干凈的音色。然而在連接這些重復音型組合成的一系列動作時,需要做大跨度的跳躍,這又需要左右調節手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首先彈奏第一個音(如例一第一小節第一個半拍)要把手臂的力量下沉至手指,特別要注意譜子上的保持標記,不可彈奏成跳音,這里需要的是一種低沉的音色。之后快速瞄準下一個音的位置(如例一第一小節第一拍的后半拍),以平移的方式迅速落到目標上,這個動作要快,因此手腕上下調節的距離不能離琴鍵太高,否則會造成延遲。

2.2.2手指的觸鍵

手指觸鍵對鋼琴音色的改變至關重要。鋼琴是一種精密復雜的機械,手指下鍵的速度、力度、方式不同,會發出許多許多不同的音色。這就要求根據樂曲的不同風格和情感來控制手指的觸鍵。

以呈示部為例(見例一),這是十分激進的一個片段,節奏突出,并且很具有層次感,這需要用不同的觸鍵方式體現出來。第一,高聲部的內聲部與低聲部的外聲部是十分突出的一個層次,它們共同構成主題旋律,在這里要注意重力的使用,從肩到臂沉至指尖,運用較集中且相對快速的觸鍵。其次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呈示部一開始這兩個聲部都有保持音記號,要求彈滿它的時值,顯得稍厚重,旋律感更強。然而該片段在再現部中,更多地使用跳音來演奏,感情較一開始更為強烈;第二,另一個音樂層次是由和聲音程所構成的,要求與主旋律的音色形成對比。首先在音量上不可超過第一個層次,并且音響整齊音色均勻,可借助手腕完成,同時手指在觸鍵一瞬間可做往里勾的動作,這樣音色集中,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音量。

樂曲的中部,這是一個十分抒情優美的樂部,不同于呈示部和再現部的主要依靠指尖的觸鍵,在這里需要用指腹來觸鍵。特別注意右手聲部,為了形成柔和的音色、連貫的旋律,對重力的運用和轉移要求十分高,并且下鍵速度不能快,要用指腹均勻抓穩,同時要把重心放在小拇指上,使整個手臂的力量傳遞到小指,慢慢推下去。從譜面上,還可以發現這里的右手不止一個聲部(見例二),其中有一個內聲部穿插在八度里,作曲家這樣寫法一定有其緣由,因此演奏者必須用不同的觸鍵方法將它們區分開來,此前說到要用手臂的重力推下去來彈奏,那么為了將內聲部區分開來,內聲部可以采用手指抓琴鍵的方式與外聲部的重力彈奏法形成音色對比。同時需要注意句子的“連”“斷”,配合踏板的運用,可以令聽眾切身感受到俄羅斯空曠的大地、寬廣的原野。

例二(37-40小節)

2.2.3力度的運用

拉赫瑪尼諾夫善用夸張力度變化的演奏方式。他善用強烈的力度對比,以階梯式上升的力度將樂曲推向高潮,這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表現手法。這些手法在這首《g小調前奏曲》中就得以充分體現,與肖邦及同時代的斯克里亞賓相比,拉赫瑪尼諾夫的力度變化更密集且幅度甚大,從pp到ff都有所涉及,可以說是其一大特色,也是作曲家情感變化的最好體現。同時在這首作品中,頻繁的力度記號是一個技巧難點,在演奏強音的時候會更多地使用到大臂的力量,高潮部分那些連續不斷的和弦需要相當的體力來演奏。強弱的對比需要手臂乃至全身的調動與控制,因此演奏者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強健的體魄。

結語

拉赫瑪尼諾夫是十九世紀后期俄羅斯音樂大師中最后一位晚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一直堅守著用浪漫主義的音樂語匯來主導他的音樂創作和音樂思想,在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創新的寫作技巧,強烈的表現力,高潮的演奏技巧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首《g小調前奏曲》具有濃郁的俄羅斯氣息,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具有交響性的音響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中部的抒情段落,充分抒發了拉赫瑪尼諾夫的濃濃鄉情。他曾說:“作曲家創作的音樂應該表現他所出生的那個國家的精神,他的愛情信仰及他所喜愛的書籍和繪畫的內容,音樂應該是他生活經歷的總和……我是位俄羅斯作曲家,祖國確定了我的氣質和處世態度?!北疚倪€通過手腕的運用、琶音的演奏、手指觸鍵、力度的運用這四個方面分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獨特的鋼琴語匯。希望以上的分析對于本曲的演奏、教學有一定幫助和價值。

注釋:

①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修訂版).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335.

參考文獻:

[1][意大利]皮耶羅·拉塔利諾,著.陸辛耘,譯.偉大鋼琴家系列:拉赫瑪尼諾夫[M].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2013.

[2]安德烈亞斯·魏瑪,著.陳瑩,譯.拉赫瑪尼諾夫[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3]焦奕博.拉赫瑪尼諾夫《24首鋼琴前奏曲》研究[J].西南大學,2009.

[4]范曉玲.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前奏曲的獨特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9.3.

猜你喜歡
前奏曲浪漫主義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徐昌俊手風琴獨奏《兩首前奏曲》和聲研究
論浪漫主義對新詩功能的影響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中的賦格主題研究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出版經濟與文學創作
鋼琴前奏曲
對《雙城記》中對立特點所體現的浪漫主義色彩進行再次探討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前奏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