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的臨床觀察

2016-11-07 14:05王海增宋太民劉要先許洪勛劉剛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6期
關鍵詞: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肺癌

王海增 宋太民 劉要先 許洪勛 劉剛 王濤

【摘要】 目的 觀察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方法 106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或支氣管鏡活檢有病理細胞學或(和)免疫組化證實的資料完整的中晚期肺癌患者, 均在DSA下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治療2~4次, 每次治療4~6周后評價療效。結果 106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5.8%。僅部分患者有輕度可耐受的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肺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對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僅部分患者有輕度不良反應發生, 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值得具備條件的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 惡性腫瘤; 肺癌; 介入治療;灌注化療;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61

肺癌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居男性患者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位[1]。靜脈化療、放射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在中晚期肺癌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應用。近年來, 介入醫學的微創治療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及患者的青睞, 隨著介入醫學的發展與不斷深入的研究, 越來越多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術, 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或支氣管鏡活檢有病理細胞學或(和)免疫組化證實的資料完整的中晚期肺癌患者106例, 年齡39~73歲, 中位年齡55歲, 男79例, 其中中心型肺癌51例, 周圍型肺癌28例;女27例, 其中中心型肺癌12例, 周圍型肺癌15例。

1. 2 入選標準 ①取得病理細胞學或免疫組化確診;②患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 Karnofsky評分(KPS, 百分法)≥70分;③無明顯出血傾向;④股動脈穿刺點附近無感染;⑤臨床分期為ⅢB-Ⅳ期, 無腦轉移;⑥患者能夠采取仰臥位且精神狀態正常, 能夠配合治療;⑦均簽署肺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知情同意書。

1. 3 治療方法 患者常規行胸部CT、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 給予止吐、抑酸、保肝、水化等對癥支持治療?;颊卟扇⊙雠P位, 常規消毒鋪巾, 選擇右側股動脈穿刺點, 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采用改良seldingers穿刺技術置入導管鞘, 將Cobra或胃左導管順導絲送至支氣管分叉水平, 上下及旋轉導管尋找雙側支氣管動脈開口, 當有掛鉤感時, 少量推注對比劑(或邊緩慢推注對比劑, 邊移動導管), 以確認是否為支氣管動脈, 確認后以1.5 ml/s的速率用高壓注射器推注5 ml對比劑, 采用6 幀/s DSA連續減影, 觀察支氣管動脈腫瘤供血情況, 然后對供血動脈經造影導管脈沖式緩慢灌注含鉑類組合化療藥物。治療完畢, 拔出導管, 繃帶加壓包扎, 安返病房, 右下肢伸直制動12 h, 注意觀察右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間隔4~6周復查, 評價是否行下一次灌注化療。

1. 4 療效評判標準 比較腫瘤灌注治療前后大小及有無新發病灶的變化情況, 由兩位以上醫生(最少一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 按照實體瘤治療療效的評價標準RECIST[1]給予評價:完全緩解(CR), 部分緩解(PR), 病灶穩定(SD), 疾病進展(PD)4級。CR為所有靶病灶消失;PR為靶病灶體積減少>50%;PD靶病灶最長徑之和與治療之后所記錄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長徑之和比較, 增加20%或出現1個或多個新病灶;SD介于PR和PD之間??傆行?CR率+PR率。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行2~4次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 無中途退出患者。所有靶病灶均可評價。CR 50例, 占47.2%(50/106); PR 41例, 占38.7%(41/106); SD 10例, 占9.4%(10/106); PD 5例, 占4.7%(5/106);總有效率為85.8%。術中有11例患者出現咳嗽癥狀, 經灌注導管推注適量利多卡因, 減慢化療藥物推注速度, 咳嗽緩解, 術中未出現其他相關不良反應。術后有部分患者出現輕度惡心、納差等消化道癥狀及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 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出院。

3 討論

支氣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內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 其起病隱匿, 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 患者出現臨床癥狀就診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 腫瘤累及了臨近結構或是遠處轉移, 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最佳治療時機, 通常靜脈化療、放射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成為了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而靜脈化療及放射治療副反應較多, 且部分患者難以耐受, 有效率并非讓人滿意, 要想提高靜脈化療的療效只能通過提高血藥濃度來達到目的, 而這將必須增加化療藥物的劑量, 隨著化療藥物劑量的增加, 不良反應就會明顯增加, 使患者難以耐受, 得不償失。就放療而言, 放療后會引起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等并發癥, 對患者的生命質量影響較大, 且非小細胞肺癌對藥物的敏感性差, 故不盡人意[2]。靶向治療費用較高, 需基因位點檢測, 且并不適合所有的肺癌患者?,F有的臨床治療手段逐漸顯示出它局限性的一面。

近年來, 隨著介入放射學的不斷發展與普及, 科研工作者找到了既能增加腫瘤內部化療藥物的濃度, 又不增加化療藥物個體劑量的方法, 腫瘤供血動脈灌注化療應運而生, 中晚期肺癌的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逐漸被人們認識與接受。臨床研究顯示, 肺癌的營養并非來源于肺動脈的血供, 而是主要來源于支氣管動脈的營養, 這就是肺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右側支氣管動脈多與右側肋間動脈共干, 部分同時與脊髓動脈共干, DSA可以把骨骼、軟組織等影像實時減影, 只留下充盈對比劑的血管影像, 能夠更清晰的顯示腫瘤供血的血管、腫瘤及腫瘤周圍血管等結構。將化療藥物灌注至腫瘤血管內, 直接提高了腫瘤內部的化療藥物血藥濃度, 化療藥物首先通過腫瘤, 減少了血漿蛋白與化療藥物的結合, 同時兼顧了全身化療藥物的血藥濃度, 使局部與全身治療形成了完美的統一。提高了藥物效價及治療效果, 并明顯降低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害及藥物不良反應[3]。

介入治療過程中采用局部麻醉, 微創, 患者始終清醒, 無明顯不適, 患者從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 增加了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 在未增加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療藥物劑量的情況下, 明顯提高了腫瘤局部的血藥濃度, 同時減輕了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據報道[4], 支氣管動脈介入術治療中晚期肺癌有效率高達60%~90%, 本組結果臨床總有效率達85.8%, 與該文獻報道相近, 進一步說明了該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肺癌供血動脈灌注化療術對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僅有輕度不良反應發生, 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值得具備條件的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邢志珩, 張秀英, 范勇, 等. 肺癌支氣管動脈MSCTA與DSA對比研究.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2(5):51-52.

[2] 劉大仲, 王菲, 張臨友. 吉非替尼術前化療對局限性肺切除術后老年非小細胞癌患者的療效影響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19):134-136.

[3] 黃揚, 朱宇峰, 張興仕. 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22):124-125.

[4] 趙其德, 梁洪享, 黃燕, 等.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聯合靜脈化療治療老年中晚期肺癌臨床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31):69-71.

[收稿日期:2016-06-27]

猜你喜歡
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肺癌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中國每年78萬人確診肺癌醫生忠告,預防肺癌,晚上請堅持四不要
近親得肺癌自己早預防
北京新發惡性腫瘤 肺癌約占兩成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