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數字化現狀統計
——基于2015年CSSCI數據

2016-11-08 06:57汪欣桐范繼忠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社科類學報投稿

汪欣桐 范繼忠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數字化現狀統計
——基于2015年CSSCI數據

汪欣桐 范繼忠

一、研究方法

高校學報數量極多,數字化水平也不盡相同。研究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的整體發展現狀時,選擇能夠代表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信息化真實水平的期刊就顯得非常重要。本題研究基于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發布的CSSCI收錄的最新數據,依照樣本數量選擇了樣本量較大的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文學以及高校綜合性學報六大分類,并在此分類下對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進行隨機抽樣,共選擇50個樣本,并通過2個月的跟蹤調查,對其中文和外文網站的建設、學報在線投稿系統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分析人文社科類高校學報數字化發展狀況。

二、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數字化現狀統計分析

1.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網站建設狀況

表1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網站建設情況

調查發現,50種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中,中外文網站內容豐富的僅3種,占調查學報總數的6%;有中外文網站的共10種,占調查學報總數的20%;有外文網站的學報共計13種,占總數的26%??梢姼咝H宋纳缈祁悓W報不太重視外文網站的建設以及學報數字化平臺的國際化。在僅有的13家網站中,大部分網站的外文網站僅標題為外文,學報登載論文的標題、專業信息等均未翻譯成英文,部分網站外文版中新聞及論文標題空缺,無法點選,可見其實用性較低。

只有中文網站的學報共計34種,占調查學報總數的68%,可見大部分學報只注重中文網站的建設。調查還發現,有3種學報沒有獨立網站,只有第三方中介平臺提供的投稿頁面。由表1可知,經濟學類學報更注重外文網站建設,有外文網站的學報數量達40%,且其中一半的學報外文網站內容較為豐富,能將部分新聞與論文標題翻譯成外文,與其他學報網站相比實用性較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的中文網站建設雖然漸入佳境,但對外文網站的建設仍然存在很大不足。無論是網站的實用性還是建設效率都需要不斷提升。

2.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在線投稿系統建設狀況

表2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在線投稿系統建設狀況

調查發現,50種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中,有在線投稿系統的學報共計45種,無在線投稿系統的學報共計5種,分別占調查總數的90%和10%,說明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在線投稿系統的建設速度較快,普及率較高。通過表2可知,六大類學報均有較高的在線投稿系統普及率。

但根據網站點擊量判斷,許多網站的在線投稿系統應用率較低,且部分學報的在線投稿系統由第三方網站作為技術支撐,投稿程序較為繁瑣,需要同時通過郵箱投稿,相當于增加了投稿的步驟。部分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雖有應用網絡投稿系統,但將再次投稿到郵箱備份作為在線投稿的必要條件,勢必會影響稿件的處理效率,不利于辦公自動化。

3.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網上互動平臺建設狀況

表3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網上互動平臺建設狀況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50種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中,有49種學報有和讀者、作者互動的具體方式,占被調查學報總數的98%,比例較高。其中有12種學報設有網上互動平臺,以留言板等方式和讀者、作者進行實時互動,占被調查學報總數的30%,占比較少。74%的學報選擇了較為傳統的郵箱或電話互動方式,互動對象以作者為主。另有2%的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沒有互動方式。由表3可知,調查選擇的六大類學報均以電話或郵箱聯系為主要互動方式,其應用率均達70%以上。高校教育學類學報對網上互動平臺的使用和重視程度最低,使用率為0%。

通過對所選樣本的調查,可以發現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的網上互動平臺建設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亟待提升。有部分學報既無獨立網站,在其它網站上也難以找到其郵箱或電話,這嚴重影響了學報與讀者作者的信息交流,阻礙了學報的發展。大部分學報受傳統觀念和技術條件所限,依賴于電話和郵箱與讀者、作者進行互動,互動效率較低,且根據網站的點擊量可分析出運用郵箱和電話與學報編輯部溝通的讀者、作者數量同樣堪憂。而對于少部分建立了網上互動平臺的學報,互動較少則成為了阻礙互動效率提升,延緩編輯部與讀者、作者間信息交流的最大問題。建立了互動平臺的12種學報中,留言條數絕大部分少于10條,留言較多的情況僅有一種,而留言較多的互動平臺上,其有效留言(指不是為了測試平臺運行狀況的留言)也是寥寥無幾,大部分學報留言板的累計在線量少于三百,對于讀者和作者的留言,學報方面也很少及時進行回復??梢姛o論是讀者、作者還是學報編輯部本身,對于學報網上互動平臺的重視和使用率都存在極大不足。

4.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信息服務功能狀況

表4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信息服務功能狀況

調查發現,50種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中,網站有提供信息服務的共26種,占被調查學報總數的52%,其中僅有一種學報提供的信息較為豐富。而另外的24種學報則沒有在網站上提供信息服務。由表4可以看出,政治類學報在被調查的六類學報中對網站信息服務的關注度最低,僅有不到30%的學報在網站上提供相關信息服務,且信息內容很難稱得上豐富。其他幾類學報則有半數以上對于信息的提供更為注重。

通過對于學報網站上提供信息深入調查可以發現,僅有的26種在網上提供了信息服務的學報,大部分信息也僅局限于該高校校園新聞和該期刊的動態,對業內新聞、專業信息、學術會議等消息提供較少,且大部分信息更新緩慢,許多學報的新聞頁面上次更新時間在一年以前,且每年更新條數不超過7條。由此可見,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不太重視網上信息的服務,這樣的現狀使讀者和作者很難通過學報網站獲取相關的專業信息、期刊重要活動、期刊的發展狀況以及專業會議信息等資料,也使得為數本就不多的高校學報信息服務平臺“名存實亡”,實用性堪憂。

5.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應用新技術狀況

表5 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應用新技術狀況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50個樣本中,有21種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應用了微博、微信、微刊等新技術,與普通雜志對于這三類新技術的使用狀況相比,學報方面對于這些新興平臺的使用率較為低下。由表5可知,教育類和綜合型高校社科類學報對于這些技術及平臺的應用相比其他類別的學報更多,而管理類學報則對這類技術較不重視,6種被調查學報中僅有一種運用了微信這一平臺對自己進行推廣。在半數學報運用新興技術平臺的背景下,學報對于這些平臺和技術的運用數量令人堪憂,受調查的學報中沒有一種同時運用三種新技術,運用兩種新技術的學報僅有3種,占調查總數的6%。被調查的學報中,沒有一種運用微刊這一平臺推廣自己,5種學報有自己的微博,19種學報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隨著調查的深入可以發現,學報對于微信、微博、微刊等新技術平臺的重視度極為有限,一半學報滿足于用傳統的方式推廣自身,大部分學報僅使用一種技術平臺進行宣傳和推送。在5種擁有自己微博的學報中,微博粉絲數量參差不齊,從幾十到兩萬不等,且即便是粉絲數最多的學報,其粉絲數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期刊粉絲數如《博物雜志》的364萬、《青年文摘》的59萬、《求是》的199萬仍然較少。大部分微博更新緩慢,內容了無新意,有的學報微博上次更新時間為一年半以前,可見久未打理,幾乎廢棄。雖然學報受其學術性的局限,受眾范圍較小,但對微博的疏于管理也是其微博影響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人文社科學報的微信運營情況稍好,推送間隔時間相對于微博較短,但仍低于期刊微信的平均水平。學報微信的閱讀量參差不齊,從幾十到一千不等,同樣遠低于微信閱讀量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部分綜合性高校學報沒有單獨的社會科學版微信。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對于這些平臺和技術的運用數量,在官方網和其他方面很少對自身的微信、微博或微刊進行宣傳推廣,僅有兩種學報在官網上放置了微信的二維碼,以至于讀者和作者甚至不知道該學報有這些新技術平臺。學報的微信名稱沒有統一規范,有些以全名,有些則以簡稱命名,提升了查找和關注的難度,也降低了學報微信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由以上的調查可以發現,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學報對于微信、微博和微刊等新型技術平臺的重視度明顯不足,這種忽略對于學報影響力的提升無益,更給學報自身的宣傳和學術成果的傳播造成阻礙。

(作者汪欣桐系北京印刷學院碩士研究生;范繼忠系北京印刷學院教師)

猜你喜歡
社科類學報投稿
誠摯期待您的投稿
月度薦書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投稿要求
投稿選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一束光
歡迎投稿
一束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