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環境下科技期刊的發展策略與實踐
——以醫學科技期刊為例

2016-11-08 06:57張秀梅劉俊麗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范式科技期刊期刊

張秀梅 劉俊麗

數字化環境下科技期刊的發展策略與實踐
——以醫學科技期刊為例

張秀梅 劉俊麗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21世紀已經被烙上了數字化的大標簽,大眾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的科技期刊出版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促使科技期刊的出版無論在出版方式還是營銷模式上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變革,推動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目前,雖然我國的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發展現狀來看,還不夠“數字化”。因此,本文在梳理科技期刊數字化流程和現狀的基礎上,引入信息服務生態系統的概念,從融合科技期刊觸及到的各級主體的數字化角度,提出了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數字化時代下科技期刊的發展演變

(一)科學研究范式的演變

計算機技術導致的數據革命正在改變著科學研究的范式,同時也影響著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根據格雷先生的四個科學范式理論,第一范式產生于幾千年前,是描述自然現象以觀察和實驗為依據的研究,稱為經驗范式;第二范式產生于幾百年前,是以建模和歸納為基礎的理論科學和分析范式,稱為理論范式;第三范式產生于幾十年前,是以模擬復雜現象為基礎的計算科學范式,可稱為模擬范式;第四范式今天正在出現,是以數據考察為基礎,聯合理論、實驗和模擬一體的數據密集計算的范式,數據被一起捕獲或者由模擬器生成,通過軟件處理,信息和知識存儲在計算機中,科學家使用數據管理和統計學方法分析數據庫和文檔,稱為數據密集型范式。

在數據密集型的研究范式下,科學研究正在由假設驅動的科學方法轉向基于探索的科學方法,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應運而生,研究者不再設問“我應該設計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而是“從這些數據中我能夠看到什么相關性”“如果把其他領域的數據融合進來,能夠發現什么新線索”??萍计诳鳛橐环N數據資源類型,不僅是科技信息和學術交流的載體,同時也是科學研究的元數據,科技期刊的數字化會使其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學術交流模式的發展

學術交流是指任何領域內的學者通過正式或非正式交流渠道所進行的學術信息交流活動,傳統學術交流模式是一種由點及面的過程,一般為:作者創作作品,出版商通過考慮市場等因素對作品進行選擇性印刷與出版,通過出版作品得以在市面上傳播與流通,圖書館等信息機構對文獻進行選擇性收藏以供用戶(主要群體為學術研究者)借閱使用,使文獻得以利用并促進新一輪的作品創作與流通。目前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下,預印本、后印本、開放獲取期刊、機構知識庫、數據庫、E-mail、博客、網站、視頻會議等多種交流媒體,豐富了學術交流的新模式,而且,目前的學術交流已經滲透到了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如以機器可操作的方式豐富學術記錄、將數據集整合到學術記錄中、展示學術信息交流過程,并將其整合到學術記錄中。學術交流橫向的多種媒體方式,以及縱向的研究過程深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科技期刊的出版產生了影響。

(三)出版業務流程的發展

傳統的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一般為選題策劃、編審讀交流、校對排版、設計印刷以及發行推廣等五個基本環節,詳細來講包括組稿、審稿( 初審、外審、復審)、加工整理、定稿、整體設計、審定發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批量印刷、推廣發行等常規流程,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隨著期刊的電子化和信息溝通網絡化的發展,對期刊的編輯出版流程與手段提供了優化措施,使出版前評議與出版后評價成為可能,對期刊的評價也不僅局限于第三方的評價指標,用戶可以反饋使用心得。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并未實現完全的數字化。

(四)出版內容的變化發展

平面媒體信息出版(文字、圖片)、數據出版、視頻音頻出版、三維動畫出版等多種出版發行媒體的交叉引入,迫使科技期刊的出版從原來的單純平面出版向豐富的復合出版方式轉變,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科技期刊的出版還停留在平面媒體信息的出版環節,大部分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內容除了提供與印刷文本版式相同的電子期刊內容以外,無拓展和延伸。有些期刊有獨立的網站,偶爾會開辟讀者反饋等公告欄,推介一些編輯部動態信息,增進與作者、讀者的互動,對紙質期刊是一種完善和補充,但對于文本內容和信息基本沒有深加工或再整合,缺乏深度挖掘和延伸開發,更沒有引入更多其他形式的媒體展現形式。

二、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現狀分析

(一)基本現狀分析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4年的期刊統計信息,從科技期刊的數量和質量方面看,我國科技期刊6345種,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科技核心期刊1989種。雖然我國期刊總量很多,但是被SCI收錄的少之又少,影響因子也處于較低水平,可以看出,我國雖然是個期刊大國,但仍不是期刊強國,期刊質量一般,主要滿足于國內的學術交流。

(二)缺乏集團化優勢

我國期刊出版集團(特別是科技期刊出版集團)的數量少、規模小,遠遠落后于國外的期刊出版。美國出版3本以上雜志的期刊集團有500個,而我國9000多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編輯部或雜志社中,平均每家雜志社運作1.6本期刊。目前來看,中國科協期刊出版單位已有多家開展了初步的集團運作嘗試,如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國光學會雜志社、中國金屬學會編輯部、中國化學會聯合編輯部等。但是從集團化規模和集團成果來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以市場化方式運營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團,沒有形成出版產業鏈,至于復合媒體、走向國際還有相當的難度。

表1 國內英文期刊影響因子(不分學科)前5期刊所屬出版機構情況

表2 國外英文期刊影響因子(不分學科)前5期刊所屬出版機構情況

(三)平臺商成為數字化主體

目前,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主要還是作為傳統紙質出版的附加增值服務而出現,先出版紙質期刊,然后再進行數字化出版。有些雖然實現了優先網絡出版,但單篇文章被錄用后都必須經過編輯加工及排版校對后才能在網上發布,我國目前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很快,但仍是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共存。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水平較薄弱,數字化程度對平臺商的依賴較大,我國三大主要的平臺服務商包括萬方數據、中國知網和重慶維普,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期刊數字化的任務,平臺商進行內容再編創、產品服務化、商業化運營等流程,服務廣大讀者。

(四)缺少期刊創新經營模式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達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也更趨向于免費化,科技期刊經營者需要創新傳統的經營模式。我國科技期刊傳統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基于期刊物質實體的售賣模式和期刊電子版的售賣模式,實體售賣則是直接面向大眾或機構的期刊紙本售賣,電子版則是與平臺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運營商給予期刊編輯部一定的報酬;二是收取版面費和審稿費,國內外學術期刊通常以適度收取版面費來彌補辦刊經費不足;三是欄目經營,與企業或科研單位合作,根據實際需要合作開辦欄目,專門刊登相關內容的文章,由企業或科研單位提供部分辦刊經費或相關人力物力;四是廣告經營模式,科技期刊提供相關廣告的版面,合作商提供廣告費用?,F存的集中經營模式未能與期刊數字化相結合,沒能充分利用期刊數字化的創新模式,仍未走出傳統出版的思路。

三、科技期刊的發展策略與實踐——以醫學科技期刊為例

(一)構建信息服務生態

科技期刊作為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信息服務生態鏈中重要的流動資源,科技期刊能否健康、快速發展取決于能否扮演好其在信息服務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同時也與信息服務生態系統能夠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有關。信息服務具有社會性,是信息的社會價值、社會效益方面的綜合體現,可以在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約束下開展運行,但信息服務活動能否高效開展,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設施能否在恰當的時期以恰當的方式出現,信息服務業能否加快社會化進程,還需要信息服務主體(組織或個人)的自我約束和共同努力,同時也是構建健康、高效信息服務生態系統的關鍵。信息服務生態系統以信息服務機構為中心,信息服務生態主體包括信息服務機構、與信息服務機構和人員有信息關聯的信息生產者、信息消費者和監管者,其中信息服務機構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類型,通過信息流轉關系與信息服務生態系統中的其他主體緊密連接起來。

以醫學信息服務為例,在信息服務生態中,信息服務的主體包括信息服務商(如:萬方醫學網)、信息提供者(醫學期刊)、作者/讀者/受眾、政府機構(衛計委等監管部門)、醫療機構以及醫藥企業等,各主體各司其職,形成由內容編創、產品服務、技術支撐、信息服務商業營銷模式、信息獲取與利用以及信息監管等為關鍵環節的醫學信息服務生態鏈,其中信息服務商在關聯各個生態鏈主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服務對象面向生態系統中的所有主體,如醫生、醫情所、醫學院校、醫藥企業、政府機構等,根據信息服務生態中其他主體的不同需求,信息服務商力求從產品和內容方面形成內容編創、技術支撐和在線營銷的網絡平臺,基于海量的大數據基礎,應用情報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結合醫學專家智慧,提供醫學信息服務,聯動各主體的相互作用。

(二)加強科技期刊的集團化管理

信息服務生態系統是一個穩中有變的動態系統,生態環境、政策制度、生態主體等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我國科技期刊目前這種“一社一刊”的分散狀態不利于應對整體環境變化,作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個主體,沒有形成凝聚成強大的集團優勢。同時這種條塊分割、重復辦刊、力量分散的形勢,與國際成功的集團化辦刊方式也是相悖的,組建科技期刊集團,打破多年沿用的“一社一刊”格局,是科技期刊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尤其是科技期刊的經濟效益,在集約化條件下,由于辦刊資源的充分利用,必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圖1 信息服務生態系統

(三)技術平臺輔助期刊質量提升

從科技期刊編輯部或出版社的角度來看,科技期刊處于信息服務的生態系統中,一方面要找準自己在生態系統的位置和角色,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力于服務商提供的技術平臺支撐,促進期刊更好發展。在認清自身角色方面,不僅是熟知在生態鏈中上下游關系,更應該充分了解本刊的各種指標,在技術平臺的支持下統計分析本刊的被引情況、高被引欄目或文獻類型、高被引作者、載文情況、欄目設置是否合理等信息,同時也要掌握用戶對本刊的反饋等信息;在出版策劃方面,通過技術平臺進行領域熱點跟蹤、作者跟蹤、基金跟蹤、機構分析、讀者分析,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稿策劃工作;在稿件評審過程中,借助論文相似性檢測服務,初步判斷文章的新穎性。此外,在期刊的整個出版業務流程中充分利用技術平臺的輔助支持,能更好地實現期刊的數字化編審,方便與審稿專家和作者的溝通,更快地出版發行,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環境。

(四)科技期刊創新產品服務模式

科技期刊與信息服務機構共同努力,除了科技期刊目前常見的服務模式,如在線優先出版、開放獲取等,一方面挖掘新的產品服務模式,例如與移動設備結合提供更方便的知識服務;另一方面與信息服務機構深度合作,提供由文獻服務向深度的評價分析、知識服務、行業服務轉變的服務模式,如知識的評價分析與決策支持服務,開展與藥企對接的醫藥行業服務、與臨床工作關聯的臨床診療服務等。

四、總結

數字化的大環境對科技期刊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臨科學研究范式、學術交流模式的大轉變,在充分認清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前提下,必須從出版業務流程和出版內容多方面轉變思路,構建更加健康的信息服務生態,順應趨勢加強期刊的集團化管理模式,借力于技術平臺,與信息服務機構一起創新更多的產品服務模式,更好地服務大眾。

[1]王華菊,金丹,陳竹.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現狀及問題探討[J].編輯學報,2011,23(1S):9-11.

[2]周曉英.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的興起與情報學的應對[J].情報資料工作,2012(2):5-11.

[3]李若溪,游中勝,田海江,等.數據密集型科學環境中科技期刊的數字化走向[J].編輯學報,2011,23(6):531-534.

[4]林忠.學術博客與傳統學術交流模式的差異探析[J].情報資料工作,2008(1):41-44.

[5]李靖,劉立營,張秀梅.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與發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35-837.

[6]趙立輝,袁德成.期刊出版中流水線式的流程管理值得借鑒[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71-674.

[7]楊中啟.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透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19-521.

[8]關衛屏,劉斌,游蘇寧.我國科技期刊出版集團的現狀與暢想[J].編輯學報,2010,22(S1):79-81.

[9]楊文志.對我國科技社團期刊發展機遇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377-383.

[10]倪樹森,孫晶,朱海虹,等.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的思考[J].飼料研究,2013(4):81-92.

[11]蘇振華,楊振和.我國期刊運營模式現狀及創新分析[J].價值工程,2011,30(32):18-19.

[12]徐黎思.信息服務生態鏈的形成機制與運行效率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

[13]周承聰.信息服務生態系統運行與優化機制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

[14]吳壽林,胡小萍.創新出版管理體制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繁榮和發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746-748.

作者貢獻聲明:張秀梅:把握文章總體思想,設計論文框架并參與論文撰寫;劉俊麗:參與文獻調研與整理、后期修訂。

(作者張秀梅系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導師,作者劉俊麗單位系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摘自《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7期)

猜你喜歡
范式科技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科技期刊的分類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科技期刊的分類
期刊問答
科技期刊的分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