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時代“期刊不朽”的三大支撐性功能

2016-11-08 06:57李祖平呂國昌董燕萍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稿源期刊數據庫

李祖平 呂國昌 董燕萍

媒體融合時代“期刊不朽”的三大支撐性功能

李祖平 呂國昌 董燕萍

期刊何以不朽?支撐期刊不朽并在互聯網時代照樣大放異彩的,不只是政府層面的法律與政策保護,更有期刊作為連續出版物誕生至今300多年來日益彰顯的三大功能的強力支撐——作為知識產品的約定性編輯發布功能;作為傳統讀物的最簡易翻閱讀取功能;作為文獻資源的被連續存儲利用功能。

面對新興媒體的異軍突起與強力沖擊,作為擁有9877 種期刊的中國期刊界,界別內外、各個階層都在不斷發問:期刊業路在何方?[1]2014年11月21 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數量世界第二,影響因子不及國際平均值,9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投向國外》的報道,記者在采訪了主管期刊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艾立民和期刊界部分社長總編、專家學者后,也禁不住發問:“國內科技期刊還有戲嗎?”

一、國際期刊界新龍頭與期刊的三大支撐性功能

與國內期刊界創新發展多疑慮相反,國際期刊界卻頻出好戲。自然出版集團和德國Springer2015年1月15日正式宣布合并,《自然》網站發布了詳細消息,科學網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2]這次合并使該公司的期刊數量超過Elsevier 出版公司,達到3147 種(Elsevier 3057種,Wiley 2339 種,Taylor & Francis 2105種)。兩家公司合并后,將成為營業額15 億歐元、員工超過13000 人的超級出版集團。

作為期刊界內之人,由此我們更加堅信中宣部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劉建生在第三屆上海國際期刊論壇上的演講:期刊不朽,在互聯網時代照樣可以大放異彩!期刊何以不朽?在研究國際期刊界四巨頭做大做強的經驗后,筆者認為,支撐期刊不朽并在互聯網時代照樣大放異彩的,不只是政府層面的法律與政策保護,也不只是主管主辦單位依靠壟斷性資源的特殊庇護和四巨頭那樣超大規模集約化的市場效益,更有期刊作為連續出版物誕生至今300 多年來日益彰顯的三大功能的強力支撐——作為知識產品的約定性編輯發布功能;作為傳統讀物的最簡易翻閱讀取功能;作為文獻資源的被連續存儲利用功能。

二、作為知識產品的約定性編輯發布功能

期刊是知識與信息服務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作為內容提供者的作者和作為內容加工者的編輯之間形成了特殊的約定,是屬于雙方互動交流、修改加工、編排審核、發布傳播、支付稿酬或版面費、轉化為知識產權和其他成果的全過程。能夠充分發揮這一功能的具體約定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編輯主動出擊邀約優質稿源,二是作者認可接受期刊及其品牌的“高標準、嚴要求”而自然投稿。

(一)優質稿源的邀約是期刊強化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優質稿源是期刊的命脈,只有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約到優質稿源,才能使期刊的學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實現質的飛躍。因此,編輯工作的重頭戲也應從案頭文字的加工轉移到策劃創新能力的拓展、優質稿源的爭取上。優質稿源的邀約工作也越來越細化,具體包括:召開編委與編輯會議,選定每期重點主題專題;根據相關領域最新研究動態和進展,鎖定重要作者;發揮主編和編委、編輯的作用,完成約稿、組稿。為了約到優質稿源,很多編輯采取了“獵頭”式的工作方法和舉措。具體包括:跟蹤跟進編委、特約審稿人的學術研究進展,有針對性進行約稿;借助同類優秀期刊尋找優秀作者, 主動聯系約稿;參加重要會議活動時,瞅準機會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約稿[3]。面對國內一流科研論文90%投到國際一流期刊的窘境,我國學術期刊界暗地里一直都在上演“搶稿大戰”,有了優秀論文,就有了大量的引用和下載數據,就有了驕人的影響因子。因此,邀約優質稿源是期刊強化核心競爭力,實現期刊躋身國內頂尖、國際一流,在媒體融合時代也常勝不敗的宏大目標的主要手段。

(二)品牌化的傳播是期刊提升特定附加值的主要途徑

期刊在運營過程中,各種資源的持續積累,最終都會形成品牌、產生附加值,成為有品牌化約定的傳播表達載體。作者的自然投稿就是認可接受品牌期刊的“高標準、嚴要求”約定。品牌期刊意味著學術權威性、文獻關注度、知識與信息服務附加值的“三高”。發表在品牌期刊中的信息成果往往更容易、更能夠體現其權威性,得到主管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認可與采用,受到讀者和用戶的下載和引用。

期刊影響力與期刊的品牌化效應相輔相成。當期刊能夠邀約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就意味著這些專家學者認定該期刊的品牌能夠與自身的信息成果相匹配,借此能夠取得更廣泛的影響力和更好的雙效益。與此同時,品牌期刊也會因為自身的影響力,得到更多自然投稿作者和廣大讀者的信賴、支持。每一次國際一流品牌期刊的主編和編輯來參加國內的會議活動,都會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牢牢“盯住”,這些小有名氣、頗有權威的專家學者,在國際一流品牌期刊的編輯面前,也不得不放低姿態,希望得到編輯的提示與幫助,讓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品牌期刊上得以發表。

隅人在《相看兩不厭——也說互聯網與期刊融合發展》里指出,期刊的“可信度、美譽度、品牌效應。一個刊物名牌可以幾十年不倒”。其實何止幾十年,國際上很多一流期刊,憑借信息成果的品牌化“高標準、嚴要求”的傳播,早已經是百年老牌了。如創刊于1911年的《美國經濟評論》,由美國經濟學會每季發行一次,在經濟學領域被視為最具有學術聲望的重要期刊之一。期刊編輯主動出擊邀約優質稿源、作者認可接受期刊及其品牌“高標準、嚴要求”而自然投稿這兩種約定性編輯發布功能,確保了期刊在互聯網時代“質量取勝”、魅力異彩不減[6]。

三、作為傳統讀物的最簡易翻閱讀取功能

電子化、數字化讀物和網絡技術在改變人們日常閱讀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淺閱讀與思維懶惰。相比較而言,期刊具有傳統讀物的最簡易翻閱讀取功能,期刊還有選用多樣化紙張編排印制加工后的紙質閱讀感,更有利于深入閱讀和反復閱讀,因此并不遜色于新興媒體。

(一)是書籍和信函讀取功能的融合與簡化

15 世紀發明印刷機械后,科學家之間的主要交流媒介是書籍。然而,用書籍交流有諸多不便。17 世紀,科學家之間悄然興起信函交流熱,借此互遞新思想和新發現,因此它也被用來確立科學發現的時間先后。英國皇家學會秘書亨利· 奧爾登伯格積極與歐洲的許多自然科學家通信聯系,征集介紹他們發現成果和觀察成就的信函,并翻譯成拉丁文、英文和法文,印成小冊子,這就是期刊的雛形。因此,世界上最早的期刊也是最早的科技期刊。法國議院參事戴· 薩羅律師1665年1月5 日于巴黎創辦《學者期刊》(也叫《學者雜志》《博學者雜志》或《科學家周刊》)[4],亨利· 奧爾登伯格1665年3月6 日于倫敦創辦《哲學匯刊》(1776年后改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刊》),是他們把期刊獨特的讀取功能充分挖掘發揮出來,讓期刊真正實現了書籍和信函讀取功能的融合與簡化,成為傳統讀物最簡易翻閱讀取功能的承載主體。

(二)可滿足日益多樣化的紙質閱讀需求

期刊在實現書籍和信函讀取功能的融合與簡化后,自身的靈活多樣屬性可以更加充分顯現。就紙質閱讀的載體材料——紙張而言,期刊最常用的就有銅版紙、啞粉紙、新聞紙、雙膠紙、輕涂紙、特種紙等,不同紙張會呈現不同的紙質閱讀感,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紙質閱讀需求。銅版紙主要用于印刷高檔華麗、圖文并茂的期刊,滿足人們色彩紛呈的閱讀需求;啞粉紙上的圖案比銅版紙更細膩、高檔。新聞紙主要用于以文字為主體的期刊,滿足人們大信息量的閱讀需求。雙膠紙能夠呈現書籍閱讀的效果。在臺灣地區,輕涂紙就被稱之為畫刊紙;特種紙非常適合時尚設計、休閑生活類的極品期刊,能夠滿足高品質的閱讀需求。期刊有上述功能和優勢,在互聯網時代照樣有機會大放異彩。

四、作為文獻資源的被連續存儲利用功能

在國內外學術數據庫中,期刊文獻都是核心資源,而且是可以按照一定周期、周而復始、源源不斷提供給數據庫實現連續性存儲利用的知識與信息資源。

(一) 期刊是世界上學術數據庫的核心文獻資源

表 1 中國知網文獻資源主要指標排序表

中國知網目前已經收錄了超過7900 種的國內文獻來源期刊,加工建立了文獻全文多達4321 萬余篇(截至2015年4月24 日)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等一系列的期刊文獻數據庫,期刊文獻占所有學術論文的89.7%(見表1)。萬方數據期刊文獻資源也占全庫論文總量的83%。號稱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文獻數據庫的維普資訊,其門戶網站的檢索入口上寫著“中文期刊專業文章”8 個大字。

2015年1月10 日微信公眾號“科研時間”發布《四大數據庫PK》一文,提供了國外著名學術數據庫的期刊數量: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創建的PubMed,收錄期刊達6000 種;由荷蘭的Elsevier 公司創建的Scopus,收錄期刊達12850 種;由Thomson 科學和健康保健公司創建的Web of Science,收錄期刊達8700 種。而著名的Google Scholar 是一個可以免費搜索學術文章的網絡搜索引擎,該索引數據庫包括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出版的學術期刊。國外常用的EBSCO學術期刊集成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7699 種。

(二)連續性存儲利用為數據庫的建設提供了持續支撐

在國外期刊界,1951年成立的Elsevier 早在1962年就著手做電子數據存儲,1992年竟然拿出全年營收的36%(總計6 億英鎊)創建信息集成平臺[5],用現在的通用說法就是數據庫建設。期刊的連續性出版為數據庫的連續性存儲利用提供了文獻內容,而文獻內容的連續性存儲利用又為數據庫的資源擴容更新和壯大發展提供了持續、長久的支撐。

也正因為期刊作為文獻資源的被連續存儲利用功能,才讓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的數據庫資源存儲量越做越大,文獻價值也得到了滾雪球般的開發利用。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不斷壯大后,又通過反哺的方式加快提升了國內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國內期刊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時代借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強勁東風,真正做到大放異彩,真正做到不朽!

[1] 石峰. 中國期刊業路在何方[J]. 傳媒,2013(10):10-12.

[2] 自然出版集團與施普林格合并[EB/OL].(2015-01-16)[2015-01-2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1727.shtm.

[3] 董燕萍. 約稿的技巧和感悟[C]// 第九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執委會. 中國科技期刊新挑戰——第九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論文集.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35-339.

[4] 尹玉吉. 期刊概念流變及其定義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1):64-68.

[5] 隅人. 相看兩不厭——也說互聯網與期刊融合發展[J]. 科技與出版,2014(9):4-7.

(作者單位系《今日科技》雜志社;本文摘自《科技與出版》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歡
稿源期刊數據庫
聲明《西藏醫藥》征稿函通知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聲 明
高職內刊學報發展路徑調查研究
期刊問答
新時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問題的探討
數據庫
數據庫
數據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