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教學改革要凸顯素描的本質

2016-11-09 02:21商鐵山尹德輝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素描教學

商鐵山+尹德輝

摘 要:素描本質是素描課程設置和教學的核心問題。我們要從藝術創造的角度定位課程目標,在素描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體現單純與典型、靈活與開放相結合的特點。教師要建立明確的單元階段性研究課題,以目標式問題貫穿課堂教學各環節。素描教學改革要凸顯素描的本質,從課程設置系統化層面調整教學思路,這樣,素描教學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的目標。

關鍵詞:素描本質;藝術創造;素描教學

一、對素描本質的理解

素描中的“素”應取“簡潔”“樸實”“本質”“直截了當”之意,“描”即“畫”,素描就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如鉛筆、炭筆、鋼筆、毛筆等,配合各種紙張),用最樸素的手法(線條、明暗、虛實等),進行繪畫的方式,隸屬于造型藝術的范疇。

廣義上,以單色進行繪畫的造型方式,都可以稱之為素描。狹義上,是通過對形體的研究和描繪,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用幾何歸納的方法來認識自然萬物的造型法則,從而使我們擺脫自然形態的表面描摹,既科學又藝術地掌握造型的能力。廣義的素描概念列舉了素描的所指范圍,而狹義的素描則描述了所指的形成過程,即把素描看作一種技術過程或手段。

但是,對素描的理解停留于此,我們還不能明白素描中有關造型的本質是什么,以及素描傳達了怎樣的藝術思維。素描應該是作畫者認識事物的方式,或者說它應該是透過現象發掘“本質”的最直接表達方式,是對物象“關系”的揭示和作畫者藝術思維的表達,而不是單純的、孤立的,再現客觀表象的造型手段與方法。

我們應該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去理解素描的本質??陀^上,素描應更接近其所反映對象的存在本質,而這種存在本質具體體現為單個物象本身或不同物象之間的造型要素上的關系?;蛘哒f,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應該是物象的“關系”,而不是其他;主觀上,素描應直接體現作畫者藝術思維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素描不是對物象簡單、被動地描摹,而應是主動的,調動個人情感體驗的藝術表達。

所以,任何造型藝術,不管是平面的,還是三維甚至四維的(如影視),作為其創作者都應該具備這種基本功,能夠整體觀察、整體構思,運用恰當的造型語言創造視覺形象,表達創意。從這一點上,素描和一切造型藝術的目標是一致的,也正因為如此,素描才能成為我們學習各種造型藝術門類(包括繪畫、雕塑、設計、影像等)的基礎。

二、從藝術創造的角度定位素描課程目標

藝術創造是個人獨特的原發性創意過程以及創意思維的物化過程,它是一個從無到有,或從有到變,再到新的過程。一件藝術作品的成敗標準就是看在多大程度上對客觀物象做了符合審美目的的改變。設計領域的核心就是創意,設計的意圖就是把美和實用完美結合。而在美術學領域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則會存在一些困擾,因為他們往往受自然物像牽制太多;因此我們的素描課程目標,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對學生內心意識的發掘,從藝術創造的角度,在知識性藝術規律的教授過程中不斷強化和鼓勵創意性思考,也只有這樣,藝術的規律性知識和技巧才能真正轉化為創造力。

具體到課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對素描諸元素的精神感受分析,在素描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情感注入,用綜合的精神感受指導學生對素描的學習。藝術創造是建立在素描課程內容的典型性和開放性基礎之上的,從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明白素描和藝術創造的關系,從藝術創造的角度來對待每一天的素描基礎學習。

素描課程目標是衡量教學效果、評判學習成績的重要標準,具有統領教學各階段的導向作用。從藝術創造的角度定位課程目標,實質上就是要求從素描基礎教學階段必須保持藝術思維的鮮活狀態,從素描中自然生發出藝術創造的傾向。素描基礎是要打下有生命的“活”基礎,而并非僵化呆板的“死”基礎。當然,藝術創造也并非強調完全脫離客觀、純粹亂編的自由;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深入觀察客觀對象,充分把握客觀的基礎上,對主觀能動性的最大調動。

三、課程內容應具備的特征

素描要想達到理想的作用,除了要重點研究“怎么畫”的問題外,對“畫什么”問題的推敲也極為必要,它會直接影響素描訓練的深度和廣度。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體現單純與典型的統一、靈活與開放的結合。

(一)單純與典型的統一

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應該是最樸素、最單純的元素,同時也應最典型,通過該物象能夠窺見其他物象應有的造型規律。它針對的不是對客觀對象孤立表面形態的描摹,而是把對象聯系為一個整體,還原為最簡單的元素。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要既簡潔,而且鮮明。如幾何形體訓練中的方體、球體和椎體等,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這些經典形體和自然界的物體之間的聯系,讓其明白物體是如何由基本形變化而來的。

對于幾何形體的訓練,課程內容對象并非越復雜越好,而應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最基本的形體來加以深入研究。只有那些最具代表性、能充分體現基本形體特征,又相對概括單純,且與訓練課題相符合的物象和經典摹本才更適合教學。因此面對素描研究對象,我們必須根據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加以篩選。

(二)靈活與開放的結合

多元的造型觀念和審美理想必然要求素描課程內容要始終與造型藝術創造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基礎訓練的評價指標要指向藝術創造思維拓展,用更開放的眼光去強化基礎,更加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和直覺能力的培養。所以,素描基礎課程內容應該是具有包容性和發散性的,它應該涵蓋形體結構的認知、空間構成的思考和創意表現的內容。在訓練過程中,在獲得基本的、必要的造型技能后,留出讓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環節。在教學命題、材料運用、造型語言、造型思維上,盡可能地拓寬藝術創造的空間。

如針對幾何形體的素描訓練中,拓展訓練就是該課程的重要內容。幾何體練習不是完成從幾何體到幾何體繪畫的過程,僅僅練習如何表現其形狀、體面、空間透視、明暗等因素,而是要把它理解為一切物體的基本形,其中包含著塑造一切物體造型的基本規律,也同時包含著藝術創造的多種可能。

我們可以通過對立方體的切挖,得到椅子、樓梯等新事物的造型,也可以通過對“椅子”等新形體的重組,構建新的空間;可以在表現材料手段上打破常規,水墨、拓印、撕紙拼貼等均可補充進來;形式要素上,明暗、質感、線條、結構、虛實等均可做出大膽嘗試,可以以一種元素為主,也可以多種元素并存的方式進行探索。

通過對最簡單元素的研究,發現其內在規律,進而找到最本質、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表現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對基本形體的表現、重組和解析來獲得扎實的造型能力,并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這樣的課程內容才能真正地為所有造型藝術門類提供基礎能力保證,由此才能演發出獨具創造性、豐富性和個性化的造型藝術創造,而不是從描繪物象到物象描繪,僅僅練了手頭上低層次的熟練。

四、在單門素描課程中確定階段性研究課題

我們的日常素描課程本身就是按階段進行的一系列課題訓練的組合,這里主要討論的是:在單門素描課程中如何確定階段性研究課題,如何用階段性研究課題組織教學。

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教學往往站在自己創作觀念或審美認知經驗上安排教學,個性化因素多,授課形式靈活,但同時教學效果的不穩定性也很明顯,學生學習上往往會因為基礎知識儲備不足而不能很好地與教師產生互動,或因對學習任務認識上的不明確而表現為訓練中的盲目性。

誠然,美術學科自身特點決定了課堂上對感性思維的訓練和需要教師一定程度上的個性特色,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應該處于無序自發狀態。階段性課題要求同授一門課的教師課前充分研討,確定并把握好該門課內部的若干教學單元內容,明確階段性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其在整個素描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需把握好該門課內的所有知識要點,并做以歸納和梳理,根據大綱要求,修訂相應的單元模塊,建立明確的單元階段性研究課題,讓學生清楚每個單元課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并圍繞課題展開實踐和研討,能主動檢查自己在學習訓練情況及與課題目標的符合度問題。

如在素描靜物中,靜物是課堂教學訓練的載體,要通過靜物課程訓練學生用幾何形體歸納的方法概括物象形體,強化對空間結構的分析能力,對質感、節奏、黑白等與情感相聯系的綜合造型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就可以按形體訓練(形、體、結構)課題、畫面構成(點、線、面、質感、黑白、節奏)課題及綜合實驗(材料、技法、想象)課題展開。單門素描課程中階段性研究課題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我們需要以研究課題為主線,用課題規定授課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以圍繞課題設計的訓練為手段,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考核這一杠桿,最終達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目標式問題貫穿課堂教學各環節

單門素描課程的成功與否,要看階段性課題的設計;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則要看目標式問題的設定。階段性課題規定了單元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但這只是個計劃,每節課的具體落實就要靠教師對單元課題目標的深入領會和研究后,分解、設計為一個個具體的目標性問題。提出問題,就是要找到教學的重點、難點,讓較抽象的目標變成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由教師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啟發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核心,找到最佳訓練手段并加以解決,最終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

還以訓練形體的課題為例,關于形體準確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問題設定:如何做到形體準確?或者換句話說,什么原因導致了形不準?師生討論,并由教師歸納結論:其一,先整體后局部,變繁為簡,用長線把復雜形概括成簡單形,突出大的特征,再分解為更具體的局部形;其二,充分理解所表現對象的內在結構,由內而外地深入理解對象,把握內在結構與外在形體的聯系;其三,注重比較觀察法的運用,通過相互對比確定位置、比例等。

通過訓練發現誤差依然太大,于是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誤差產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經過討論分析,我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長度和角度。任何形滿足了這兩個因素的準確,就能夠達到形的準確。長度意味著比例關系的到位,角度則意味著線條方向上的準確。任何形狀都是由幾根長短不同的線段按一定角度關系連接而成的。

那么,針對長度、角度要素的簡單形的訓練,就可以達到形準的目標,從而把解決形不準的問題變得極為直觀和精確了。

所以,看似注重感性的素描教學,實則存在很多的理性規律可循,通過切中要害的問題逼迫學生思考,并圍繞問題展開積極的實踐,目標式問題的準確提出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利抓手和最佳途徑。

六、結語

我們的素描課程設置和教學必須建立在對素描本質認識的基礎之上,必須清醒地看到:素描的學習是一個反復的感性→理性→感性的過程。我們需要在自由與控制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沒有感性的觸發,畫面再科學準確都只能是停滯在技術上的反復勞作,無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難免產生懈??;但離開必要的理性控制,任何強烈的感覺也都得不到很好地表達。

以上幾點是關乎素描課程設置與教學訓練成效的有機統一體,我們要摒除“素描的目的就是再現客觀真實”“素描的意義就是取得一個好的、細膩的畫面效果”等這些狹隘的認識,把素描學習的重點放到對“內在關系”和“藝術思維”的研究、把握中來。

參考文獻:

[1]尹德輝,張玉磊.素描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

[2][美]布朗·科贊尼克.藝術創造與美術教育[M].馬壯寰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素描教學
動畫專業的素描教學策略初探
基于“快樂教學”理念的少年宮素描教學研究
如何提高中職素描課堂的學習效率
普通高校素描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中等師范學校美術課中的素描教學研究
提高中職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水平探析
淺談當代素描教學的寫意情結
中學美術素描教學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