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2016-11-09 02:38王興華姜怡翔王偉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漢代造型中國畫

王興華+姜怡翔+王偉

摘要:本文總結歸納了漢代造型藝術的創造法則與審美取向。我們可以通過對漢代造型規律的認識來把握中國藝術的造型規律,探索當下中國畫發展道路。

關鍵詞:漢代;造型;中國畫

漢代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特殊時期。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文化史、藝術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建立以及經濟的高度發展,漢代藝術空前繁榮。漢代造型藝術遺存于后世的除了漢代墓室壁畫與帛畫,還有畫像石、畫像磚、雕塑、漆畫、器物畫、織錦、書法等藝術形式。它們有著共通的藝術特征:簡、樸、飛動、生命。

中西對待自然的思維方式不同、藝術理想不同,從而形成了作品的不同。中國藝術不同歷史時期造型樣式不同,但藝術思維及藝術追求是一致的,即“象”的思維意識及造型觀念,這是中國藝術一直所遵循的。我們可以通過對“象”的認識來把握中國藝術的造型規律。

“象”是認識萬物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認識,是一個觀念,即“立象以盡意”。這個觀念有文化的共識,也有個人的體驗。首先是“象”的概括性,“象”以簡來概括萬物之“理”,這里的“象”一定是“簡括之象”,是“人心營構之象”。

首先是簡。漢代造型藝術不是細節的修飾,而是粗輪廓的整體塑造,注重形象的整體風貌。如:陜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石刻,現存石雕14件,造型風格統一,因石取象,簡潔粗獷,凝重渾厚,樸實無華。對現實物象進行了夸張與提煉,彰顯出形象的內在張力。它綜合了圓雕、浮雕和線刻的藝術表現手法,利用天然巨石的形態加以雕鑿。

中國藝術中的“簡”首先是以觀念認識為前提(不是數量的減?。?,簡括性是為——特征與意的獲取、概括與簡化:形式語言的統一(純、簡化、樸)(最能代表其特征的細節和部分),以簡的形式把握物象傳達“意”也更為直接,為的是以簡括的形式表達豐富的內容。

“簡”只是在“形”上的簡括,而不是“意”的減少。黃賓虹說:“繁簡在意,不圖在貌;貌之簡者,其意貴繁?!毙魏喍夥辈攀浅踔?。

簡化本文大體分為兩種類型。

一、把握整體結構、去除枝節

《石魚》只保留了未雕鑿的長方形條石以示魚頭與軀干,其他枝節全部省略。通過相貌特征數目的減少,物體日益失去表現了邊緣屬性的細節,從而成為表現該物體的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結構形式。

二、主要特征的抓取與局部的強化

在原始人的觀念中,某種神秘的力往往與自然的某一特殊部位相聯系,如鷹的爪、牛的角等。因此,這些局部的地方也往往成為他們知覺的中心。

在獲取物象主要特征時,是通過弱化了或去除了多余的、與表現不相關的細節,同時又突出了強化了主要的、重要的特點,也就是最能代表其特征的感覺特征。

其次樸。這種追求回歸自然無雕鑿原貌與原材料的渾然天成的風格,即以主體感受與材料的天然形態相吻合的藝術追求,可從霍去病墓石雕、甘肅木雕、南京泗水王陵木雕、四川陶俑、畫像磚、畫像石上看出。這種素樸面貌正是先秦以來中國文化所追求的。樸本來是未加人工雕鑿的木塊,代表不作雕飾的自然本質,恢復到最原初的質樸①,使物呈現本身的大美。這種觀念在作品中的落實是不能以人為、人工去破壞了天然、本然,莊子講的“混沌”也是此意。正是在這種混沌與模糊中才能顯出作品之外的境界,也即“象外之象”。

自然而然,在有形與無形之間,不雕琢,追求混沌、素樸?!榜R踏匈奴”人與馬腹之間不透空隙,巧妙結合,保留了天然石塊的完整性,給人渾厚天成的印象。野豬、蟾、魚等石雕更在石頭上略加雕鑿便神態炯初,予以豐富的想象和無窮的回味。正如李澤厚所言:“相比于后代文人們喜愛的空靈的美,它更使人感到飽滿和實在。與后代的巧、細、輕相比,它確乎顯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華麗卻單純,它無細部而洗煉?!?/p>

其三是氣勢飛動。漢代藝術形態中的“飛動”特征是有目共睹的,“在漢代,不但舞蹈、雜技等藝術十分發達,就是繪畫、雕刻,也無一不呈現一種飛舞的狀態。圖案畫常常用云彩、雷紋和翻騰的龍構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壯的動物,還要加上兩個能飛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漢民族在當時前進的活力” “漢代藝術的表現目的似乎就是表現這種動勢”“在漢代藝術中,運動、力量、‘氣勢就是它的本質”。例如:洛陽卜千秋墓主室脊頂壁畫,它是西漢后期墓室壁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采用了橫向的長卷式布局,自東向西,畫面結構呈波浪式展開,此畫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律動感,這首先來源于布滿畫面的曲線,大到總體波浪式的結構組合。諸如此類富有動感的造型在漢畫像磚與畫像石中大量存在,舉不勝舉。

漢代藝術的造型處處彰顯著生命的律動。漢代人描繪的宇宙圖式是一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生命過程。它深深地植根于當時的科學與藝術之中,指導著藝術的創造法則與審美取向。漢代造型藝術的創造法則與審美取向都尊崇生命的精神。漢代繪畫的著重點在全幅的節奏生命而不沾滯于個體形象的刻畫。 “藝術和宇宙生命一樣,都是要在生生不息之中展現創造機趣,不論一首詩詞、一幅繪畫、一座雕刻還是任何藝術品,它所表露的酣然生意與陶然機趣,乃是對大化流行勁氣充周的一種描繪,所以才能夠超脫沾滯而馳騁無礙?!睗h代造型藝術的生命精神同人類個體生命觀和宇宙生命觀一樣,在心理上呈現出一種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狀態。

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都是這個時代心態的寫照。漢代造型藝術的特征從不同側面,以不同方式和載體,闡釋這個時代共同的知覺習慣與心理趨向。兩漢時期,隨著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建立以及經濟的高度發展,各種文化思想趨于融合交匯??傮w看來,漢代的精神文化、哲學觀念有鮮明的趨向性,漢代思想體系的形成,主要受到了道家思想、神仙信仰、陰陽五行與天人相類等思想的影響。

中國畫造型基礎課教學體系的創立——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蔣兆和的最大貢獻是對中國畫素描教學的改革。他改變了“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基礎”的教學理論,力圖革除以蘇俄素描代替中國畫造型帶來的弊端,吸收西畫素描之長的中國畫造型基礎課教學體系。

林風眠想用西方的印象主義及現代藝術觀念改良中國畫,注重畫面的構成與抽象的表現,卻失去了中國傳統的造型與筆墨。

葉淺予用“速寫”式的單線準確地表現人物動態。

黃胄用筆如“速寫”,沒有明顯的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筆道重復,往往不是一條線完成,是多條線的虛實變化及勾、染、皴等手法的混合運用造成一種豐富而有變化的場面。

我們應反思當下,更好地認清本民族藝術的獨立價值,才能理智地吸收西方藝術中的優秀成分,為自身提供有益的幫助,才能推動中國藝術的發展。

也就是說,首先要用線去概括形,而對“形”的認識是關鍵。近百年中國美術關注的是“形”而不是“象”,這是學院教學的大課題。

當代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基礎是在研究傳統人物畫造型基礎上變化的。它的用線不同于古人的白描不重結構的更重線本身質量的勾描方式,而是從具體的形體結構出發,在傳統單純的平面造型的基礎上,發揮線的虛實、長短及墨的濃淡干濕變化并結合皴擦渲染等技法,通過線的不同變化方式,去充實具體的形及形象,追求簡約、樸拙、氣勢飛動,彰顯生命的藝術作品。

漢代造型藝術所具有的價值,正是當代中國畫所缺失的。

注釋:

①據《說文解字》:“樸,木素也?!倍斡癫米⒃唬骸八鬲q質也,以木為質,未雕飾,如瓦器之坯然?!?/p>

參考文獻:

[1][4]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88,86

[2][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2,121

[3][美]高居翰.中國繪畫史[M].李渝譯,臺北:臺灣雄獅印行,1984:16.

[6]方東美.中國藝術的理想[M].載姜義華等編.港臺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92.

[7]袁濟喜.兩漢精神世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2.

作者簡介:

王興華, 2000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5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獲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F為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西安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姜怡翔1962年生,山東海陽人?,F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畫系花鳥工作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省級教學名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陜西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

王偉,男,1974年生于河南濮陽,199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工作于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美術學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猜你喜歡
漢代造型中國畫
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
書畫名人匯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基于內外流場仿真分析對整車性能研究和優化
美術審美特征論
淺析“浙派人物畫”的藝術特征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