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像石中“魚蓮”圖像研究

2016-11-09 02:39申美琳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漢畫像石圖像

摘 要:漢畫像石作為一個民族形象的文化史詩,蘊含著豐富的漢代先民們的智慧。在這其中,有以“魚”和“蓮”圖像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出現。概括性地介紹了目前我國所發現的漢畫像石中的“魚蓮”相結合的圖像的基本情況以及漢代先民崇尚魚、蓮的緣由,并分析了其背后蘊含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漢畫像石 ;“魚蓮”圖像 ;象征意義

一、漢畫像石中的“魚蓮”圖像

在已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收錄于《中國漢畫像石全集》中的“魚蓮”圖主要有:1956年在安徽宿縣褚蘭鎮墓山孜出土的蓮花、魚圖像;出土于安徽蕭縣,現收藏于蕭縣博物館的蓮花、雙鶴圖像;于1980年在山東嘉祥縣宋山祠堂出土,現收藏于山東石刻藝術博物館的蓮花、魚、羽人圖像;位于江蘇省邳州市占城祠堂頂部的“魚戲蓮花紋”圖像以及位于山東肥城北大留漢墓的“門楣雙魚”圖像。

二、漢代人崇尚魚、蓮的緣由

(一) 崇尚魚的緣由

中國的魚文化源遠流長,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所有領域。魚是古代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第一,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最早是以漁獵為主要生存來源,這一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續到了農耕文明出現以后的漢代。魚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原始生存需求,且對于提高人類的體力和智力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這使得漢代先民們更加崇拜作為食物的魚。第二,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時代,旱災次數要遠多于水災??梢?,頻繁的自然災害讓民眾苦不堪言,祈求雨神的降臨成為當時人們的普遍希望?!渡胶=洝の魃浇洝分杏小耙妱t其邑大水”的贏魚,“贏魚”的出現意味著水的降臨。葛洪在《西京雜記》中提及:“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庇恤~暗示著有水,豐沛的雨水帶來了萬物生長,保證了莊稼的豐收。魚與水之間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使得先民們將魚視為稻禾豐收的吉祥之物,自然加深了崇拜之情。第三,東漢后期,奸臣當道,民族矛盾尖銳,大量的征兵賦稅壓榨著普通的勞苦大眾。先民們渴望擺脫現實世界的桎梏,以此來表達對魚兒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第四,在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偏短,家族只有通過不斷地繁衍生息才能達到對抗殘酷大自然的目的。從表象上來看,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從更深層次的內涵發掘,魚腹多子,繁殖力強,人們將魚奉為生殖神。第五,《列仙傳》中琴高、子英乘鯉升仙的故事廣為流傳,而生活在水中的魚,滿足了中國古代天上有星辰、水中就有游魚的哲學觀。同時升仙觀念在漢代的流行達到了空前的高潮。眾所周知,死亡是每個人必須踏入的河流,雖然不知道死神降臨的具體日期,但死亡在先民的思考中卻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漢畫像石中的魚在陰陽兩間發揮著“乘騎”“引導”的作用,人們希望在魚的帶領下抵達神仙的極樂世界,所以魚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先民們崇拜的對象。大量“魚拉車”圖像的出現即表現出這一點。

(二) 崇尚蓮的緣由

第一,孔子曰:“食、色,性也?!比藗儗τ谑澄锏男枨笤从谧钤嫉谋灸?,只有在吃飽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一系列的物質生產活動。經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蓮在我國的出土文物中,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1972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中,臺面上留有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而1973年浙江省余姚縣羅江村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中蓮等花粉化石的出現,同樣證明了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古老植物?!对娊洝り愶L》中有提到“蓮”,說明在西周時期我國就有了蓮這種植物。蓮子、蓮藕等和魚一樣,也是人類當時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所以,先民對蓮的崇拜也就合情合理了。第二,兩漢時期,中國農業得到空前的發展,蓮花被廣泛種植。蓮易生存,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在后期動亂的年代,是人們執著追求的寶貴品質。第三,我們所熟知的《神農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它是漢代神農氏在嘗遍百草之后對本國中醫藥進行的第一次系統性總結。講到蓮,這其中有這樣的記載:“氣味甘平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蓖瑫r也明確提到黃蓮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蓮藕及蓮葉有藥用保健功能。第四,用花卉、植物紋樣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反映生殖崇拜的意志,是中國母系社會遺址中的重要紋樣。在漢代,蓮葉因其外形有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寓意,而作為蓮的原產國之一,古印度也將蓮看作是母親神的化身。蓮有性器官的隱喻同樣與其蓮子眾多有關,先民們將蓮表現在漢畫像石上,也是希望能夠帶來家族的興旺與繁衍。第五,東漢晚期,佛教傳入中國。日本學者吉村伶在其著作《天人誕生圖研究》中圖文并茂地表現了蓮花(亦作華)化生為佛的演變過程。而佛陀與黃帝、老子一樣,被當作長生不老的仙人而受到祭祀。佛教多以蓮為代表,蓮花化生為佛符合漢人升仙的思想,這就逐漸形成了漢代先民對蓮的完美崇拜。

三、“魚蓮”圖式的象征意義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背后都隱藏著一定的社會功能。在遠古社會,先民們在未知的大自然中生存,除了生產勞動外,家族的繁衍被看作是最重要的社會發展因素。同時在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下,先民們認為世間萬物都具有生命力,動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魂。由于原始社會人類仍處于蒙昧階段,在他們的心中,世界是受自然力支配的,在此影響下人們自然而然地擁有了生殖崇拜的觀念。生殖信仰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食物生產之外的本能生存行為,從而過渡到了對個體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繁衍的意識性活動。直到今天,民間文化中動植物的崇拜仍廣泛存在于各民族的社會意識之中。在本文中,魚和蓮作為特殊的象征符號,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具有“教化”的功能作用。

(一)生殖象征意義

中國人自上古起以魚象征女性,象征配偶。魚的這一象征意義起源于魚的繁殖力最強,而且與原始人類的崇拜生殖、重視種族繁衍直接有關。就魚的本身特性來說,腹內多子,繁殖力也極強,這樣幾個因素讓魚成為了生殖力的象征。而用植物及花紋象征女陰是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一個通例,蓮花也具有這樣的意象。在梵文中,“蓮蓬”與“子宮”是同一個詞,這一點說明了古印度先民對多籽的蓮蓬寄以生殖繁衍的意義。佛教在漢代的盛行也加強了蓮花具有生殖崇拜的意味。蓮花的花瓣從外表上來看形狀也與女性生殖器相似,而從更深層次的內涵探究,蓮花一年一度的開花結果,無數葉片隨著季節的更替有著從枝繁葉茂到凋零的四季輪回,生生不息的繁殖能力讓先民們羨慕不已。從出土于安徽宿縣的蓮花、魚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圖像的中心是一朵盛開的蓮花,花瓣完全鋪展開來,蓮子粒粒,有八條魚在蓮花四周游動,飽含著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國母系社會文化遺址中,能夠繁衍子嗣的生殖能力受到了先民們的青睞和崇拜。尤其是女性,希望通過對魚及蓮花的崇拜起到生育功能的轉移或是加強作用,也就是說,她們想把魚和蓮花旺盛的繁殖能力轉移到自身,從而達到家族人丁興旺的目的。

“所謂陰、陽者,不過是自然界中一直粗淺微末之現象,絕不含何等深邃之意義。①”也就是說,在原始社會時期,陰陽的哲學觀念并沒有真正的形成。魚除了可以隱喻女性之外也可以隱喻男性。對漢畫像石中頻繁出現的 “魚蓮”圖,聞一多先生在《說魚》中曾闡釋:“用魚喻男,蓮喻女,說魚與蓮戲,實等于說男與女戲?!蹦信c女戲,實際上就是男女偶合,達到多子的目的。前文中提及的“魚戲蓮花紋”圖像中四瓣蓮花完全鋪展開來,四條鯉魚圍繞在其周圍肆意穿梭,體態十分輕盈。在這里的“魚”即作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魚在蓮葉間來回穿梭,好似男女追逐打鬧兩情相悅的真實寫照。

(二)宇宙象征意義

魚兒作為水中物自然離不開水。魚的出現往往暗示著水的存在和流動。以魚暗示幽冥水府的表達方式在西漢初期已經出現。在對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研究中,馬雍就曾提出,帛畫下段的全部題材都是象征水府的圖形②。該圖繪有天上、人間、地下三界景象,最下方為兩條相交的魚,魚即暗示其所在為水的世界。而水是宇宙之始,流動便是萬物的運動,魚和蓮的紋樣組合,實際暗含著古人對宇宙萬物生長規律的理解?!渡胶=洝ご蠡奈鹘洝吩疲骸帮L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薄饵S帝書》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者也?!贝送?,《抱樸子》中記載:“河者,天之水也,隨天而轉入地下過?!睆拇罅康墓偶形覀兛梢钥闯?,天河與地川原本就是連在一起的,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在古人“天連水,水連天”的宇宙觀中,作為水中物的魚兒不僅可以暢游水中,而且還可以飛登上天。蓮花、魚、羽人圖像恰恰印證了這一觀點。魚兒的作用和雙翼羽人一樣,引導人們抵達天國。

在佛教盛行以前,古印度先民們就把蓮花視為神圣的花。他們看到叢生在水邊的蓮花,在朝陽中綻放,在夕陽下合起,循環數日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凋謝了。這種生命的輪回神秘中又帶有一種樸素的感動。同時蓮花在印度取得女陰象征的地位后,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便把其借入佛教,作為一種圣潔的象征?!斗ㄈA經》曾這樣描述:“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花化生?!鄙袷サ纳鼜哪柑ブ虚_始發生變化。佛教徒相信凈土,即天上的世界,他們同時也相信菩薩和天人的存在。所以蓮花圖的象征意義不僅是單純的生殖崇拜。蓮花的底座是菩薩們的母胎,在化生的過程中,蓮花座上先是出現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嬰兒,到最后成為了一個雙手合十的菩薩或是一個彈奏琵琶羽化升仙的天人?;徽J為是最高級的生,所謂“無而欲有,故名化生?!彪S著佛教在漢代的流行,先民們逐漸接受蓮花化生的觀念,認為蓮花與天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天界的萬物生長都是在蓮花的內部萌生,并隨其開花而逐漸出現和誕生。先民們相信這也是通往理想天國的途徑之一。

以魚喻水,蓮和魚的結合共同構成溝通天地的符號。古代先民們希望在世時家族人丁興旺生活美好,死后又能夠得道升仙,抵達神仙般的極樂世界。

注釋:

①梁啟超.陰陽五行之來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②姜生.漢帝國的遺產·漢鬼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05.

參考文獻:

[1]傅道彬.中國生殖崇拜文化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2]陶思炎.中國魚文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3]朱存明.漢畫像之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4][日]吉村伶.天人誕生圖研究[M].卞立強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8,(01).

作者簡介:

申美琳,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畫像石研究。

猜你喜歡
漢畫像石圖像
A、B兩點漂流記
漢畫像石藝術在裝飾性繪畫中的思考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解讀漢畫像石“線”語言的生命力
漢畫像石的彩繪藝術探淵
漢畫像考古資料中的“天”與“地”
名人語錄的極簡圖像表達
一次函數圖像與性質的重難點講析
趣味數獨等4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