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思考

2016-11-09 07:53陳旭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開放大學校園文化新媒體

陳旭

新媒體作為一種后現代文化的產物,它為社會文化的豐富和傳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為加快社會文化傳播的速度提供了保障。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開放大學面對教育市場的新形勢、成人教育的新理念、媒體環境的新變化,開放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依托新媒體資源進行建設就具有重要了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開放大學;校園文化

新媒體是個相對的概念,媒體的“新”與“舊”,會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而改變。新舊媒體的區別不在于出現的先后,而在于傳播的內容與形態的改變。有研究者將當前的新媒體與數字技術關聯,認為是“在20世紀后期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在信息傳播領域內通過廣泛運用數字技術,實現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交互地傳播信息的新興媒體。新媒體在技術領域的數字化為其互動性提供了技術基礎,而傳播的互動性則為新媒體中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與深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新媒體是新興的概念,開放大學也是如此。開放大學是2009年才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的,現在還在試點建設過程中,因此對開放大學內涵、定位、目標等進行探索的同時,必然涉及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為此,筆者就如何構建順應新媒體時代要求的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一些思考。

1 新媒體對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挑戰

1.1 信息碎片化,造成思考不深入。

新媒體的形態限制了信息的完整、準確表達,比如,微信、微博僅僅用百余字記錄信息。在信息被無限傳播、轉發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只言片語,這些“碎片”信息時常與源頭信息表達的內容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大量碎片化信息的灌輸導致大學生缺少嚴謹的、富有邏輯的本質的思考,多數大學生對于信息缺乏去偽存真的能力,只抱著跟風的態度。他們對于存在質疑的問題與事件不能加以理性分析,偏于用一鍵分享和信息評論使信息裂變式地傳播,造成了越來越多的群體認識產生偏差、思想受到限制,出現了不少“微小問題夸張化”、“負面現象放大化”的不良局面。

1.2 新媒體信息量大、及時性強,對新聞稿件的質量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由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便捷,學校里的新聞量多,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并不太多,為保證新聞的及時性,有些非專業的人也加入到了新聞工作者的隊伍,容易導致新聞稿件質量良莠不齊,質量下滑。

1.3 新媒體的傳播還具有開放性、虛擬性和隱蔽性的特點

網絡文化包羅萬象,不健康的信息給開放大學健康的主流校園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開放大學校園里,網絡是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媒介,網絡在給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也使一些自制能力不強的學生上網成癮,沉溺于網絡游戲,對身心都造成極大的影響。

2 新媒體為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

2.1 為大學文化建設搭建了更便利的平臺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以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日益成為人們表達思想,傳遞信息,制造社會輿論平臺。在此背景下,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采用方便快捷、簡單明快的形式,及時發布信息,成為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了解學校、關注學校的重要平臺,也是展示學校形象、加強對外交流與溝通的重要窗口。參與方式的便捷、信息內容的親和貼近充分調動師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對于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來說,新媒體無疑搭建了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平臺,學校要善于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師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從而增強工作實效,建設高效、和諧、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

2.2 提升了新聞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新媒體出現后,由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主導新聞傳播和輿論宣傳的格局發生了改變,新媒體逐步集納和強化各種傳播媒介既有功能,成為優勢集成的校園信息傳播、交流互動的主渠道。新媒體參與方式的便利、信息傳播便捷和互動性強的特點,能夠吸引師生的使用、關注、回應。相對于傳統的校報、廣播、電視臺,無疑擴大了新聞宣傳的傳播力度和影響力度。所以新媒體便于信息傳播,對于校園信息溝通,提升開放大學校園新聞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有著重要作用。

2.3 豐富繁榮了大學文化

在校園內,由于思想主張、價值認同、志趣喜好不同,學校師生自發地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團群體,從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校園文化形態的一部分。但是在傳統媒體中,由于表達空間和參與方式的原因,這些聲音被湮沒在校園主流文化中,被忽視和邊緣化。而在新媒體環境中,參與的便捷、空間的無限、校園內部各種群體都能在網絡空間中找到棲息之所,不同文化形態相應地也有了展示的舞臺。再加上“現代傳播科技發達了,文化傳播呈現出“天涯若比鄰”的狀態,于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借鑒也越來越多起來”。于是,師生的參與意識更強,思想表達更加活躍,個性化需求得以滿足,思想文化表達更加積極,這些無疑都豐富繁榮了開放大學校園文化。

2.4 提升了開放大學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一方面,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交互性強,使傳統校園文化不再是神秘高蹈的象牙塔文化,校內外的信息互動交流成為經常性的事情,新媒體日漸成為校內師生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校外的社會事件、價值觀念對校內師生群體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開放大學校園內所發生的事件,往往借助新媒體的傳播,成為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的公共事件,校園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向社會展現,其中不少有益部分逐漸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并推崇??梢哉f,新媒體為開放大學校園文化打通了連接社會主流文化的渠道,而且為其提供了展現自我、引導社會的舞臺,開放大學文化的社會影響力日漸擴大。

3 依托新媒體資源建設和諧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的途徑

新媒體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傳播工具,校園文化凝結了高校新媒體的價值導向和精神內涵,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響,形成了校園文化和高校新媒體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共同體。因此,依托新媒體加強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優化新媒體的組合方式,整合高校新媒體資源,是建設健康文明、和諧有序的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健康網絡建設,進一步夯實校園文化媒體傳播的基礎

網絡已成為當今高校普遍的媒體設施,師生在“虛擬空間”中展開日常交流和社會互動,形成虛擬環境和現實生活的交叉層疊,從而對現實社會中人的發展與社會化進程、社會角色扮演與社會關系多元化發展等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利用網絡的優勢,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事業中的應用,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另類空間”。與報紙雜志、校園廣播等媒體形式相比,網絡自有傳統媒體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微博、微信等各種互動軟件以及游戲、學習軟件都成為師生學習與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這并不能掩蓋網絡媒體的一些弊端。因此,提高高校網絡建設的健康水平,是夯實和諧文明校園文化的基本前提,適當屏蔽一些不良網站、清理網站垃圾和低俗信息,提高開放大學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為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文明有序、健康向上的外部環境。

3.2 正確定位校園文化特色,加強新媒體的引導和服務功能

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宣傳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校園文化的形成和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僅僅依靠高校媒體的優勢就能系統化、觀念化的。高校新媒體應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動態,在宣傳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轉變原有的“灌輸”為“引導”、“宣傳”為“服務”、“被動”為“主動”,凸顯高校新媒體的承載和橋梁作用,引導師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服務社會,主動承擔起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校園文化依托于高校新媒體的實效性和廣泛性,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風格,并且不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校園文化指日可待。校園文化的正確定位和正確引導,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校園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為高校的招生、管理、教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糧,對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實力,躋身有影響力大學之列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3 整合各種新媒體資源,進一步優化新媒體的管理和應用方式

高校新媒體資源豐富多樣,僅僅依靠某一種或某幾種媒體資源建設校園文化實乃不智之舉。校園文化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強各種新媒體資源的整合,多管齊下,才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新媒體資源各有優缺點,如何發揮新媒體資源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整合的最大效能,是高校在新媒體設施建設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本著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則,如何優化新媒體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建設、避免置而不用、避免盲目攀比,建設低碳節能型的新媒體資源庫,從而為媒體的管理和應用提供簡易便捷的空間。新媒體的管理和應用同樣需要結合校園文化的主旨和媒體設施的特點,利用校園網絡論壇進行專題討論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解答,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的交流平臺;在校園網站及學院網站建設中宣傳學校先進人物事跡,進行人物專訪或者專題報道;開通校園、學生會及社團等各類學生組織的官方微博,設置自由討論板塊,對國家大事、社情民意進行及時報道,力求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欄目對高校大事小事進行特色報道,充分發揮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從而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引和價值導向,建設健康文明、和諧有序的高校校園文化。

作者單位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80

猜你喜歡
開放大學校園文化新媒體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開放大學:過去充滿傳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開放大學教師教學學術評估框架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