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新聞評論的語言特色

2016-11-09 07:59付越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理性廣播語言

廣播新聞評論是構建和諧輿論環境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家實力的日益增強,廣播新聞評論在規模、機構設置、廣播評論質量等各方面逐漸增強,廣播新聞評論在與時俱進地轉變工作內容、方式與關注傾向,近十年,中國大陸的廣播新聞評論雖然發展較快、進步較大,但,也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新聞評論觀念仍然不強,廣播新聞評論的總體質量不高,廣播評論人才比較缺乏。要提升廣播新聞評論的水平,就要了解廣播新聞評論應具備的語言特色:要具有客觀、嚴密、理性的風格,在嚴密理性的基礎上富有深度。今后,廣播新聞評論發展趨勢是:吸納社會力量提升廣播新聞評論水平。

【關鍵詞】廣播新聞評論;語言特色

1 廣播新聞評論的現狀

1.1 在規模、機構設置、廣播評論質量等各方面逐漸增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家實力的日益增強,廣播新聞評論在規模、機構設置、評論質量等各方面也在逐漸增強。就規模角度而言,從中央到省、市區、縣,廣播新聞評論的規模日趨擴大并逐漸完善;就機構設置而言,廣播新聞評論在廣播媒體中的地位逐漸加強,就連很多縣級廣播媒體都設置了自己的廣播新聞評論機構,專業化特色日趨凸顯;就廣播新聞評論質量而言,近十年來,很多廣播新聞評論緊跟新聞報道,或專注議論,注重深度發掘,或夾議夾敘,生動靈活,輿論引導功能與輿論監督功能在逐漸增強,很多地方臺的廣播新聞評論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如海峽之聲臺、珠江經濟臺等地方廣播媒體的新聞評論,已經非常成熟,社會影響力日益超出了其固有范圍。

1.2 在與時俱進地轉變工作內容、工作方式與關注傾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大眾的民主觀念與權益觀念的日益加強,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日趨多元化,隨著傳媒市場意識形態色彩的日趨淡化,中國新聞報道的透明度、大眾化等特點在逐漸加強,表現在廣播新聞評論方面,就是即時性進一步增強,如,很多評論節目是在新聞事件發生之際進行的;法制與民主色彩更加濃厚,積極倡導公民依法維權,針對維權案例與法制案例的報道與評論在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對于“非主流”事物的報道更加客觀公允,如,針對港澳臺地區的選舉、示威等事件的報道與評論日益趨向于客觀、理性;娛樂性在日益增強,如,有時會引用一些網絡語言;更注重民生與民權話題,如,對于公民的生活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冬天取暖問題日益重視,這方面的評論話題日漸增多;更注重公民的知情權,比較注意尊重大眾的意愿與利益訴求。

2 廣播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

近十年,中國大陸的廣播新聞評淪雖然發展較快、進步較大,成績較為顯著,但,也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2.1 新聞評論觀念仍然不強

很多廣播電臺雖然提出要重視廣播新聞評論,但,迄今未從根本上樹立對廣播新聞評論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只是停留在口頭表態方面;還有的臺,至今仍然認為廣播新聞沒有必要有自己的評論,需要進行新聞評論之際,套用或嫁接上級媒體的評論。很多廣播電臺,至今沒有專職的新聞評論工作者。

2.2 廣播新聞評論的總體質量不高

總體來看,廣播新聞評論的質量仍然不高,文體不十分規范,一般化的新聞評論多,評論的深刻性不足。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專家組成員曹仁義說,總體感覺,廣播評淪還很薄弱。一些電臺送來評獎的新聞評論作品,不具備評論要素,而是一篇報道。還有一些廣播媒體,對新聞評論文體的規范用語根本不了解,在報題時,用“請聽廣播評論”文字,實在是貽笑大方。

2.3 廣播評論人才比較缺乏

目前,中國大陸的廣播新聞評論人才普遍是比較匱乏的,加上很多廣播媒體沒有形成良好的用人機制與機構設置,導致了新聞評論人才的流失。擁有自己的新聞評論人員的,也只是和報社無別的單一型評論人才。

3 廣播新聞評論的語言特色

3.1 必須具有客觀、嚴密、理性的風格

由于新聞評論是緊跟新聞報道的,所以,基本立場與發揮性內容必須遵從客觀真實的特點。由于新聞評論語言具有很強的說理性,所以,必須格外注重語言的邏輯性,說理慎密,內容結構嚴整。新聞評論是面向大眾的,所以必須最大限度地排除評論者的主觀感情色彩,注重語言的理性,能夠抓住問題的要害,進行透徹入微的分析。

3.2 在嚴密理性的基礎上富有深度

很多廣播新聞評論沒有跳出就事論事之范疇,所以很難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廣播新聞評論要在嚴密理性的基礎上富有深度,由個別問題上升到共性思考,要把握住問題發生的原因、問題的實質、問題諸要素之間的邏輯聯系與問題現狀,追索歷史背景,展望未來并提出希望。只有進行了多方位的理性思考,才會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評論。

4 廣播新聞評論中的問題的解決之道及廣播新聞評論發展趨勢

4.1 主觀部門領導要加強對廣播新聞評論的重視

主觀部門領導及廣播媒體的領導一定要明白廣播新聞評論對構建和諧的輿論環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樹立起完整的新聞評論觀念,對于加強廣播新聞評論建設的承諾,要本著對國家新聞事業負責的精神,本著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負責的精神,積極組建專業的新聞評論機構。

4.2 加強廣播新聞評論的專業化建設

要通過對廣播新聞評論人員的專業培訓,普及廣播新聞評論的基礎性知識與一般性常識,加強廣播新聞評論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使廣播新聞評論向規范化方面發展;要通過對廣播新聞評論人員的定級考核、評獎、帶薪培訓等方式,獎勤罰懶,優勝劣汰,激勵廣播新聞評論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要加強硬件建設,完善廣播評論的專業設施,為廣播新聞評論奠定必要的基礎。

4.3 加強廣播新聞評論深度與語言特色

由于廣播媒體之特點,廣播新聞評論必須擁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跳出就事論事之范疇,把握住問題發生的原因、問題的實質、問題諸要素之間的邏輯聯系與問題現狀,在嚴密理性的基礎上富有深度,能夠根據不同的評論內容變換評論形式與評論語言,只有具備了堅實的語言功底,才能擁有自己的語言特色。

4.4 廣播新聞評論發展趨勢

廣播新聞評論發展趨勢是: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廣播新聞評論,以提升廣播新聞評論水平。單純依靠廣播媒體內部的評論人員,不易做出有深度、有較大參考價值的評論。因此,廣播媒體要積極引導社會人士參與廣播新聞評論,建立多層次的評論隊伍,充實廣播媒體自身的評論隊伍和評論實力,挖掘和擴充評論的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

作者簡介

付越,現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

作者單位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61

猜你喜歡
理性廣播語言
語言是刀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我有我語言
最早的無線電廣播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