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老方式變遷與社會養老服務發展

2016-11-09 10:48鄭娜
2016年30期
關鍵詞:養老機構

鄭娜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推進,社會養老勢在必行。家庭養老方式已經出現了變遷,在社會養老中,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在近幾年的試點和發展中出去了諸多問題,需要引以為鑒并加以改善。

關鍵詞:養老方式;社會化養老;養老機構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推進,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或者是家庭都認識到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獨木難支。因此,社會養老勢在必行。但是,在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難以支撐眾多的老年人口實行社會養老的情況下,家庭養老在現階段依然是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方式已經開始變遷了。

一、家庭養老方式的變遷

(一)家庭親子間的經濟來往呈現出弱化的趨勢

在傳統的養老方式中,子女是父輩經濟生活的最主要的提供者和支持者。但是,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家庭親子之間的經濟來往呈現出弱化的趨勢,這一點在城市體現得尤為明顯。

1992年進行的中國老年人供養體系調查的數據顯示,城市中供養型占39.8%,撫養型占23.9%,互惠型占0.9%,游離型占35.4%①。一般而言,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經濟往來是雙向的,即老年人接受子女經濟支持的同時也會在經濟上給子女支持。子女給予老年人的經濟支持大于老年人給予子女的經濟支持,稱為供養;反之,稱為撫養;子女給予老年人的經濟支持等于老年人給予子女的經濟支持,稱為互惠;老年人不給予子女任何經濟支持,子女也不給予老年人任何經濟支持,稱為游離。

從上面的數據和圖表可以看出,供養型比例越來越小,游離型比例越來越大,說明老年人和子女之間的經濟方面交往越來越淡化。

(二)養老金在一定程度上“擠出”了子女的經濟支持

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城鎮養老保險制度,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前主要針對有單位的職工,現在政策是不論城鄉,一次性繳納幾萬元,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養老金,一次性繳納的錢數越多,退休后每月領取的錢也就越多。所以,不斷完善的養老保險金制度是讓養老保險覆蓋的人群不斷擴大,不管是城里的還是農村的在老了之后都能有尊嚴的養老,這是最重要的。

(三)兒女共同承擔家庭養老

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是要養兒防老,尤其在農村多子女家庭,認為女兒并不是家庭養老的提供者。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由于有些家庭沒有兒子,女兒不得不替代兒子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一般在居住和經濟供養上更多由兒子承擔贍養責任,在生活照料上,尤其是生病或住院期間的照顧,女兒則發揮更大作用。②

這種變遷之后,隨之而來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將面臨著諸多養老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來破解這個問題。

二、社會化養老服務發展

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9073”工程,力爭到2020年,90%的老人能夠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7%的老年人可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其余3%的老年人則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依照目前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制度設計,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三個組成部分可以進行如下劃分:

結合目前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基于滿足老年人因為身體原因而衍生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的目標,9073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規劃設計是合理的,足以適應老年人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但是目前各個養老服務體系的實際服務人群和服務內容,與制度設計之間存在錯位,從而導致眾多存在切實需要養老服務的老年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各項養老服務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服務方式需要改進。從具體的服務項目上看,老年人對上門看病和護理,社區康復治療服務,上門做家務需求比較強烈,但是老人對社區治療技術持懷疑態度的比例較高,近半數的老人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技術和水平無法滿足日常的治療需求。

2、各項未形成常態化、制度化。有些服務目前并沒有專門的人員或機構提供,比如陪同看病、幫助購物、聊天解悶等,也無法從社會上找到能夠提供該類服務的組織和運營商。很多服務實際上是社區工作人員和養老巡視員提供的應急幫助,并未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從而從客觀上降低了該項服務的利用率。

3、社區老年服務場所和機構的使用率亟待提高。一是盡管大多數社區都設有老年活動站或托老所,但運行情況卻并不理想。由于場地嚴重不足,服務人員尤其是專業人員匱乏等原因,許多場所處于掛牌但不運行的狀態。二是目前服務運營機構和組織普遍存在對于老年人活動場所、照料機構或在上門服務過程中發生意外所帶來的傷害賠償問題的恐懼,以及對于各種服務操作方法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爭執的擔憂。

(二)我國養老機構發展存在的問題探索及未來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養老機構起步晚,底子薄,發展慢,在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1、養老機構發展政策落實不到位。主要表現在現有政策因部門分割或操作性不強等原因落實不到位;制約養老機構發展的土地、融資、連鎖經營、風險分擔等領域的關鍵政策尚未實現突破。

2、養老機構雙軌運行,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全,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空間被擠占。

3、養老機構自身建設滯后,服務水平較低。當前,我國養老機構發展仍然處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偏重于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和綜合性服務的養老機構較多,但提供專業化養老服務的養老機構還較少。

4、機構養老服務有效需求不足。啞鈴型供給抑制有效需求,也就是市場上處于兩端的豪華型養老機構和設施簡陋的養老機構較多,真正符合大多數老年人需求的中檔養老機構所占比重較低,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直接導致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委黨校)

注釋:

① 郭志剛、陳功,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代際經濟流量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8。

② 陳衛、杜夏,《中國高齡老人養老與生活狀況的影響因素——對子女數量和性別作用的檢驗》,《中國人口科學》,2002(6)。

猜你喜歡
養老機構
老齡化背景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機構現狀研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