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2016-11-10 22:57張琪鈺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批判政治經濟學

摘要:本文通過對鮑德里亞的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相關文本進行解讀,試圖從三個方面來探析:其理論與當下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內在聯系以及符號政治經濟學本身處在鮑德里亞哲學思想的地位進行闡釋。

關鍵詞: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

中圖分類號:B0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46-01

眾所周知,鮑德里亞是法國著名思想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中的領軍性人物之一,是后現代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許多理論以其創造性、破壞性和現實批判性,正被越來越多的哲學研究工作者和愛好者納入到研究視野之中。本文通過對鮑德里亞早期的文本(這一時期的作品以《物體系》、《消費社會》、《生產之鏡》和《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為代表)進行深入分析、梳理和闡釋,以彰顯其當代價值。

一、現實意義

其一,有助于深入理解馬克思經濟理論及現代價值。對鮑德里亞政治經濟批判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們從新的視角出發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審視與理解。鮑德里亞對于馬克思的價值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從鮑德里亞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批判中,我們可以吸收其批判的合理之處,從而啟迪我們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從多個層面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時,鮑德里亞從文化、消費、符號、象征等維度來考察現代經濟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理論起到了補給性的作用。馬克思的生產理論所產生的時代背景,使得消費在政治經濟學中的地位略顯被動。馬克思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闡釋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逐漸需要與時俱進,逐漸需要增添新的養分。在整個資本主義社會擺脫了生產力不足的境況后,消費社會才得以如此豐盛。也正是這種豐盛,才引發了鮑德里亞思考維度——商品的琳娘滿目來自于符號的無限編碼,符號的無限編碼來源于意識形態的引導操控,于此同時,消費者大眾一再為資本家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構建新型經濟社會。不僅在生產理論上擴充了經濟社會中消費的內涵和意義, 而且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做了文化控制和意識形態的理論補充。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其二,有助于深化對鮑德里亞哲學理論的理解。鮑德里亞以使用價值的形而上學批判作為理論武器,延續了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現象、媒介技術、意識形態的視角,對符號價值、符號消費進行了無情地披露。同時,鮑德里亞從生產理論、消費理論的的分析和符號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中,獲取了質疑馬克思主義的勇氣和信心,從馬克思的“生產之鏡”中走出來,揭露當下經濟社會的運演邏輯和本質異化。且不論其批判的路徑和出發點是否準確、恰當,他的視角確是嶄新的。

其三、有助于擴展文化哲學思想史的研究視域。文化哲學作為一種新的哲學范式,轉向總體性的人類生存層面的尋求,致力于構建一套新的文化形而上學的話語系統和哲學言說方式。通過對鮑德里亞政治經濟批判的思想來源進行梳理,其思想主要借鑒于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羅蘭·巴特的符號學、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批判的理論以及德波的景觀社會理論,這其中,其老師列斐伏爾對他的影響極大,鮑德里亞的博士論文《物體系》就是在列斐伏爾的指導下完成的,《物體系》也作為鮑德里亞政治經濟批判思想的開端之作。同時,鮑德里亞的政治經濟批判理論將對經濟社會中的人的需求的意識形態批判作為側重點之一,由上述可知,鮑氏的政治經濟批判思想,是從日常生活中來,并最終指向人化的過程。對于鮑德里亞的研究,也是對文化哲學深入經濟領域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現實意義

其一,為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問題提供理論參照。憑借鮑德里亞的思想,對鮑德里亞構建的符號學體系和政治經濟批判理論進行探索性研究,闡述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產生的理論來源,有助于我們理解傳統政治經濟學轉向符號政治經濟學的行走足跡,,以及厘清鮑德里亞政治經濟批判的基本脈絡。這對于我們把握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發展規律有很大幫助。以符號學為中心線索去考察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能更加透徹的看到隱藏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種種表象背后的本質問題。

其二,為分析中國轉型期社會問題提供參考。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引導下,才越來越顯示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指引下,中國重視生產力、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人才教育等等,從而創造了當下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局面。但是,在物質擺脫匱乏之后的中國,需要重新梳理生產、消費、交換的關系。這顯然就是中國 “擴大內需”決策的理論依據。有需求才有消費。然而這種“需求”是否是“被需求”呢?這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需要慎重思考的。但另一項政策——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增強收入分配公平,則顯示出了中國對不平衡發展作出的努力,以期獲得需求和消費之間較為良性地循環發展。馬克思的生產理論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力批判武器,但更是對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理論依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勞動中衍生出來的消費異化現象,不可避免地會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滋生。因而要把握生產力的根本地位,同時考察中國的實際國情,通過滿足最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實現需求和消費之間良性結合。在實現社會財富極大豐富之前,實現社會主義消費社會的優越和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張琪鈺,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

猜你喜歡
批判政治經濟學
數字時代的平臺資本主義批判
知識分子對時代的批判與反思
強人工智能和超級智能:技術合理性及其批判
對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探究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政治經濟學的習近平范式
政治經濟學式微了嗎?
《導言》和《序言》的區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