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雜技包裝與舞臺展現

2016-11-10 00:02田蓓蓓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表演藝術家雜技表演者

田蓓蓓

摘要:在這2016的新時代,人才倍出,雜技這朵古老而年輕的藝術將如何與時俱進?在每一個偉大的時代都會誕生出每一個時代的優秀作品。當我們面對新時代時要學會在某一領域獲得新的思想,我們也就同時獲得了與眾不同的新觀念和新視覺。我們便能在其傳統領域的基礎上發掘出許多新雜技技巧。

關鍵詞:雜技包裝;雜技藝術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27-01

一、個性與共性

對于作品而言,音樂表演是對其進行的再創作,能使其獲得生命力,能夠在作曲家與欣賞者之間搭建起韻律溝通的橋梁。要想對作品內在的生命力進行傳承并發展,使其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就要將其通過表演展現出來。真實性是音樂表演中應當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要將音樂作品的愿意進行表達。要對譜子進行認真的研讀,結合歷史資料去探究作曲家想表達的內涵。

每個演奏家都應該具備歷史知識、生活閱歷、作品分析等基本功,這屬于音樂表演的共性,同時也能夠保證音樂表演的真實性。其次,表演家不僅要將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還應在表達時與觀眾之間實現審美的交流。對于音樂表演藝術家而言,如果我們從思維能力與操作能力兩個角度來看,其指的就是具備一定規律性的人,具體而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能靈敏的感受和認識音樂的美,能對科學規范的演奏方法做到掌握。表演能夠將人類樂觀、傷感等各種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表現,屬于藝術意識形態范疇。音樂表演藝術家應該能對聽眾起到引領的作用,使其共同去聆聽觸動人心的音樂。

藝術風格在音樂表演中屬于音樂表演審美的重要范疇。個性是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音樂表演者必須將自己的所有才能及熱情投入到演奏中,以創造的態度看待每一次的音樂表演,對于音樂作品表演者要在遵循原作精神的基礎上將自身個性的創造融入其中,在表演中切實融入自己的理解。對不同的藝術表演者進行創造性的展現即是“個性”,當然這種創造性一定是與音樂美的自然規律相符合的。

針對創作個性,赫拉普欽科曾表示,作家蘊涵最重要的社會心理特點的個性即為創作個性,這是作家的世界觀點,及其通過藝術手法的再現,是在社會審美需求、文學創作所服務的對象等眾多方面相關聯時所體現的個性。

音樂表演藝術家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能體現出這樣的創造能力。音樂家自身的個性以及其在進行藝術表演時的體現即是音樂表演的創作能力。在進行二度創作時,創作主體具備的所有因素進行有機的復合即產生了音樂表演藝術的個性,這是音樂表演主體的一種創造能力,是多種因素滲透融合而產生的,表演家的藝術風格是在音樂表演的整個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起到代表作用的體系,是一種表現的形態。因此,表演家的個性形成了其風格的體系,所有的特點之間既制約又結合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人的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決定作用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即為個性。能力、性格和氣質三個子系統共同構成了這一系統。而我們所要研究的存在于音樂表演藝術中的個性則是心理學角度個性的生理基礎。這些都是在歷史的不斷積淀中形成的,既能維持穩定,又不斷的變化并發展著。

在作品表演的實踐中,音樂表演家的表演個性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對作品進行展現,進而使聽眾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對于相同的樂曲,性格的差異、生活閱歷的不同使表演藝術家所表現的音樂作品各具特殊性,音樂表演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就是在這方面的體現。

嚴格地說,不是所有的藝術個性都能被稱作藝術上的風格,這只是指那些獲得較高成就的藝術風格,它標志著藝術家的成熟,在藝術家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就如梅拉赫而言:創作的潛能即是“才能本身”,在進行活動時潛能逐漸發展為現實…”

在做音樂表演時,主要有兩個方面能夠將獨特的創作個性表現出來,其一是感受和認識音樂作品的能力。特別是在獨特的感受和認識形式結構和音調內涵展現出的美時表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對于音樂每一個音樂表演藝術家的表現方式都具有獨特的表現。這兩個方面既能相互約束,在同一作品中時又能在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之間實現統一。

二、虛與實

任何事物都是虛與實的對立統一,在事物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層次都存在著虛與實,這是必然的。然而在一定的環境下他們又會向著對立面轉化。雖然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這也只是相對的。但是,從藝術角度著眼,“實”即是我們所說的具體現象方面,而“虛”則代表的抽象本質方面。在一度創作時作曲家以真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也就是“實”為依據,之后加入人的主觀意識,通過頭腦的加工提煉,藝術構思,也就是所謂的“虛”,在樂譜中對生活體驗及創作音樂的技術進行體現,其實這就是一個將“實”融入“虛”,進而將“虛”轉化為“實”的過程內心的感受是一切美感的源頭,音樂表演藝術亦是如此。借助聲音引領聽眾進到音樂所表達的藝術境界。在這一環境下,“實”指的是聲音,而“虛”則是聽眾的感覺,由聲音喚起意境,但這又不是單純的聲音。必須要以思維和內心體驗為支撐。聽眾要借助聲音達到一種審美狀態,進而體會到藝術感知獲得心理的美感。

音樂表演也就是二度創作時,對于表演者而言,作品的意義就不一樣了,是“實的”,“客觀存在”的。然而無論哪一部音樂作品都產生于一定的歷史時代,其音樂風格具備時代特色是必然的。因此,表演者要盡量使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盡可能的去感受作曲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從歷史的角度對作品的音樂風格做到把握,并完美、真實的對這樣的風格進行體現。在對曲調風格進行整理,對曲譜進行理解時,這一過程中往往會體現表演者的“主觀反映”,是“虛”的。由此可見表演者進行“創作”的過程同樣包離不開虛與實的對立統一。很明顯,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容易,唯有將作品的客觀內容及現代生活的藝術要求做到同時兼顧,才能真正對表演中傳統和革新的問題實現解決。

能夠在歷史上得以流傳下來的音樂作品,其在藝術思想方面必然有其進步性和持久性,對過去和現在甚至未來能夠起到聯系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表演藝術家,應盡最大的可能將蘊涵于音樂深層的音樂哲理表達出來。對于音樂表演而言,其美學原則必須要堅持對歷史音樂風格和時代精神實現統一。盡量平衡音樂表演的歷史性與時代性,使二者實現切實的協調與統一。由此可見,對深刻思想的集中認識和對整個人類藝術文化的實現是表演藝術美學發展的基礎。

作者簡介:王鈞寶 (1972.12—),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助教,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聲樂專業,音樂教育、音樂表演。

猜你喜歡
表演藝術家雜技表演者
高空雜技
憶花鼓戲表演藝術家何冬保先生
空中雜技師
鋼琴表演藝術中審美素養能力提升
老鼠演雜技
從表演藝術家牛桂英看晉劇
手稱撲克
2012年龍年網絡春晚節目單
名人讀《意林》
聰明的表演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