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2016-11-10 23:31孫磊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網絡謠言概述謠言

摘要:謠言被認為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網絡謠言基于互聯網基礎,生成與傳播在短時間內呈現爆炸式增長。因此,對網絡謠言的界定和生成進行研究梳理具有現實必要性和時代緊迫性。

關鍵詞:謠言;網絡謠言;界定與生成;概述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86-01

網絡謠言的研究是順應當前中國互聯網普及性、規模性和影響性與日俱增的必然要求。網絡謠言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輿論,背后反映著社會的關注點和聚焦點。所以,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研究網絡謠言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一、網絡謠言的定義

在《辭?!防?,“謠言”被解釋為:“沒有事實根據的傳聞;捏造的消息”。在《現代漢語詞典》被解釋為“無確實根據的消息”?!俄f伯斯特英文大字典》的定義是謠言是缺乏依據,或未經證實的,很難辨別真偽的流言、傳言或意見?!独事F代英語字典》把“rumor”定義為:“人與人之間傳達的,關于某人私生活或官方的決定訊息,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并不真實?!?/p>

德國是現代謠言研究的搖籃,影響最大的是開創謠言、流言精神分析先河的心理學家榮格(1910),他認為“謠言是‘潛意識中的表征,集體無意識——‘原型是謠言、流言的‘謠與‘流的源頭,開創了謠言精神分析的先河?!弊钤鐚χ{言進行專門和系統研究的是美國學者。20世紀30年代末,大批研究者受“二戰”刺激開始研究謠言與謠言控制。美籍日裔社會學家澀谷保(1966)認為謠言是“Improvised News”,即人們在議論過程中產生的即興新聞。

國內最先關于網絡謠言的研究始于2002年,當前學術界對“謠言”的認識存在多樣性,不同學者在針對不同的研究主體時會側重于不同的謠言定義。本文將從謠言內容本質真實性的角度出發對當前不同的謠言定義進行歸納分析。根據謠言內容是否屬實,可以將其劃分為“虛假性”、“中立性”和“真實性”三大類。

“虛假性”——即言論傳播的內容沒有客觀的事實依據,是憑空捏造或者傳播者根據部分信息主觀臆想。茹鮮古麗·吾普爾(2008)就明確提出“謠言是非官方的,謠言的特點集中于非經證實即虛假性上”。劉建明(2000)從區別謊言的角度指出“謠言作為輿論出現,是眾人傳播虛假事件的行為,但多數傳播者并不認為它是假的。因此它和謊言不一樣,說謊者意識到說的是假話,一個人或者少數人造謠生事僅僅是謊言??梢娭{言是指眾人無根之言的傳播”。

“中立性”——即言論傳播的內容未經證實,暫時無法確認真實與否,需要明確和更多充分的信息才能判斷是否屬實。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1947)提出的謠言公式強調了信息的模糊性,突出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和尚未證實。同時提出的“謠言(流言)是指在人群中,通常以口頭形式傳播的,暫時還沒有證明真假的一種特殊的陳述?!背材所i和黃嫻(2004)認為“謠言是一種私下流傳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情、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解釋?!焙斡?、陳麗君(2012)指出網絡謠言是在網絡媒介中廣泛傳播開的未經證實的敘事觀點或評論。

“真實性”——即言論傳播的內容本質上是真實且正確的,只是尚未被證明,現實中很多情形就是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最后往往被證明是真實的。具有“真實性”屬性的信息發布者或傳播者往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能夠使受眾選擇相信信息的真實性?!罢鎸嵭浴毙畔⒌牧硪环N情況是傳播內容是完全符合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已經被完全認可,不存在任何疑問,只需要官方正式正式即可。

二、網絡謠言的產生

網絡謠言的產生離不開社會現實來源以及傳播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在網絡謠言的產生綜述將從客觀現狀因素和主觀認為因素進行歸納闡述。

網絡謠言產生的現實客觀原因——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1947)提出了謠言決定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式說明謠言的產生必須有重要事件的發生。普拉桑特·博迪亞與迪方佐(2004)指出,謠言生成是由于人們在混亂時期,為解決社會問題或者獲得社會認知而進行的一種集體行為。

田惠鳳(2012)指出,網絡謠言的主要成因在于政府監管與防范意識的薄弱、公民網絡素養與科學素養的欠缺、網絡媒體自身的缺陷等方面;王國華、方付建、陳強(2011)則認為網絡謠言的成因在于信息不對稱、公信力危機等方面。孟鴻、何燕芝(2012)經過理論上與實踐上的分析,指出網絡謠言的成因主要在于當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健全、政府公信力低以及等社會環境。

網絡謠言產生的人為主觀原因——克羅斯(1953)在謠言公式基礎上指出謠言的產生與“公眾批判力”這一因素也呈現反比關系,受眾批判能力越強,謠言的滋生就越困難,反之則越容易。R.L.羅思諾與G·A·費恩(1990)加入心理的因素,認為一般謠言的流傳還與人們的好奇心和聽取新聞的愿望有關。

國內學者在網絡謠言產生的人為主觀因素同樣早有認識。黃衛星、康國卿(2011)總結了網絡謠言傳播過程中受眾復雜的心理狀態,如從眾心理、泄憤心理、投射心理、窺私心理、選擇心理等;王國華、方付建、陳強(2011)則認為在于安全感缺乏、從眾心理、社會記憶等方面。孟鴻、何燕芝(2012)經過分析,指出網絡謠言的成因主要在于當前社受眾理性精神不足等因素。

參考文獻:

[1]茹鮮古麗·吾普爾.從謠言傳播看傳播的社會責任——網絡謠言與網絡傳播社會責任[J],傳播與版權,2014(08):56.

[2]巢乃鵬,黃嫻.網絡傳播中的“謠言”現象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4(6):34.

[3]田惠鳳,郭秋玲.淺談法治與和諧社會[J].中國集體經濟,2007(8):20.

[4]黃衛星.多方合力“網上治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2-13(2).

[5]王國華,汪娟,方付建.基于案例分析的網絡謠言事件政府應對研究[J].情報雜志,2011,30(10):72-76.

作者簡介:孫磊(1990—),男,漢族,浙江嘉興市人,學生,管理學碩士,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公共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歡
網絡謠言概述謠言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不信謠言 科學防“疫”
你被養生謠言忽悠過嗎?
謠言π=4!
中國石材行業發展概述
簡析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危機事件中網絡謠言的理性追責問題
網絡謠言的產生、傳播與對策
TSW2500型500KW短波發射機雙功率模塊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