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2016-11-10 17:00孟凡圓徐樹娟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理論研究研究綜述

孟凡圓++徐樹娟

摘要:作為中國本土學術成果的翻譯理論,生態翻譯學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以及生態翻譯學研究的不斷增長和加深,其理論體系日趨完備,本文就生態翻譯學提出以來的研究狀況做出簡要概述,以期為后續的生態翻譯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理論研究;研究綜述

肇始于中國的生態翻譯學自2001年提出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個全新的翻譯理論,生態翻譯學擁有獨特的研究焦點和理論視角,是“運用生態理性、從生態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審視的整體性研究”,是一個“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生態范式和研究領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針對生態翻譯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日漸增多,因此有必要對其研究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和回顧,以便為其他學者提供借鑒,更好地對其進行深度研究。

一、 生態翻譯學研究回顧

(一)胡庚申教授的生態翻譯學研究

作為生態翻譯學的提出者,胡庚申教授對生態翻譯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1年10月22日,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做了題為“從達爾文的適應與選擇原理到翻譯學研究”的講座,闡述了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應用于翻譯研究的可行性,進而提出了建立“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初步構想。這一構想引起了與會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緊接著,同年12月6日,胡庚申教授在國際譯聯第三屆亞洲翻譯家論壇上宣讀了題為《翻譯適應選擇論初探》的論文。該論文在適應與選擇角度對翻譯的定義、過程、原則和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重新闡釋和描述,初步形成了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本框架。(該文后來以《譯論的繁榮與困惑——探索‘適應與‘選擇視角的譯論研究》為題發表于《翻譯季刊》。)2001年就此標志著生態翻譯學研究的開端。

2002年,專題英文論文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在國際期刊發表,文中,胡庚申教授將該項系統的理論研究定義為“一種生態學的翻譯研究途徑”。2004年,胡教授出版了《翻譯適應選擇論》一書,更為全面系統地總結了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產生背景、理論基礎和基本理論。2006年8月,胡庚申教授在“翻譯全球文化:走向跨學科的理論構建”國際會議上宣讀了《生態翻譯學詮釋》一文,這才是生態翻譯學在國際場合的首次提出。

生態翻譯學發展的十幾年間,作為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奠基人,胡庚申教授對生態翻譯學理論框架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完善。發表的《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哲學理據》、 《適應與選擇:翻譯過程新解》、 《生態翻譯學解讀》、《生態翻譯學:譯學研究的“跨科際整合”》以及《態翻譯學:產生的背景和發展的基礎》等文章從宏觀角度又對生態翻譯學這一全新理論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和闡述,分析了生態翻譯學產生的背景、起源和發展。此外,胡教授還發表了《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從“譯者中心”到“譯者責任”》等論文更為詳細地闡述和解釋了生態翻譯學的核心理念和視角。面對其他學者的質疑和不解,胡庚申教授也作出了回應,如《關于“譯者中心”問題的回應》。

胡庚申教授對生態翻譯學的研究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同時也有一些實證研究,將生態翻譯學應用于實際的翻譯中,以此來證實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可操作性和解釋力。如《譯論研究的一種嘗試——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實證調查》、《例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原則和解釋方法》和《從譯文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應用例析》等。此外,胡庚申教授還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對傅雷的翻譯思想進行了研究和全新詮釋。

(二) 其他學者的研究

作為第一個中國本土譯論,生態翻譯學受到了國內學者和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理論要不斷發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該理論的研究之中。自生態翻譯學提出以來,除了胡庚申教授以外,不少學者、研究人員也加入了生態翻譯學的研究和探索中,這更促進了生態翻譯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同時,《生態翻譯學學刊》的創立、國際生態翻譯學研究會和研討會的舉辦和國際生態翻譯學網站的創辦,使得對生態翻譯學的研究更加系統化、正規化。

對生態翻譯學的研究,在逐步加深和增多,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生態翻譯學”相關論文的數量顯著增多,以“生態翻譯學”為關鍵詞在萬方網進行檢索,期刊論文達到1230篇,其中有27篇碩士論文,13篇博士論文。特別是從2009年起,生態翻譯學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研究人數和研究范圍顯著增加。不僅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實證研究也不斷涌現。多位學者在外語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從不同角度對翻譯生態學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其中既包括純理論的研究,如:劉愛華發表的《生態視角翻譯研究考辨—“生態翻譯學”與“翻譯生態學”面對面》,從多角度分析比較了“生態翻譯學”和“翻譯生態學”的異同;也包含多篇實證研究方面的論文,如蔣驍華在《上海翻譯》發表的《譯者的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評〈牡丹亭〉的三個英譯本》,以“翻譯適應選擇論”中的“三維轉換”為理論工具評析Brich、汪榕培和張光前的三個英譯本。

二、 結語

自2001發軔以來,生態翻譯學歷經十幾載,經過諸多學者的研究與發展,日趨成熟。雖還存在一些不足,在廣大學者和研究人員的不斷探討中理論得到不斷完善,多篇實證研究也驗證了其解釋力。

參考文獻:

[1]胡庚申.譯適應選擇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生態翻譯解讀[J].中國翻譯,2008(6).

[3]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2):5-9.

[4]胡庚申.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5]劉愛華.生態視角翻譯研究考辨—“生態翻譯學”與“翻譯生態學”面對面[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1).

猜你喜歡
生態翻譯學理論研究研究綜述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淺析我國競技健美操研究現狀與趨勢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