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談“好書榜”怪象

2016-11-11 15:41李雨檬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出版商消費者

摘要:圖書榜單的頻繁更新讓讀者對圖書產生模糊的認識,出版商不斷在變換營銷方式吸引讀者眼球,讀者應該在繁華的圖書市場中練就自己的火眼金睛。

關鍵詞:好書榜;消費者;出版商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53-01

打開瀏覽器,搜索關鍵詞“好書榜”,亞洲好書榜、中國好書榜、新浪好書榜、當當好書榜,亞洲好書榜是新浪媒體的自營產品,定位為中國第一個面向暢銷出版新書和人氣原創小說的跨平臺聯合榜單,通過粉絲力量,引領暢銷。根據不同媒體和平臺,好書榜名單各不相同,圖書僅用一字“好”評價,出版商以此進行營銷宣傳,讀者根據榜單進行購買,這樣的“好”,對于讀者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書籍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書是一種除去封面至少有49頁的非期刊性質的印刷出版物?!逼鋵?,書就是疊起來的寫滿文字的紙張。文字和紙張,是書籍的兩大要素。只有當紙取代石頭、骨頭、粘土和紙莎草,成為書的新載體時,書籍的歷史才剛剛開始。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時代已經遠去,但古希臘和古羅馬給人類留下了永恒的文明遺產,其載體仍然是書籍。書籍也為《圣經》和基督教教義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文藝復興時代,手抄本中華麗的裝飾性字幕,成就了書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印刷出現之前,書籍是高雅和富含教養的代名詞,社會階層可以通過閱讀習慣來進行劃分:在酒館或全家團圓時聽書的庶民、在書齋里靜靜閱讀的有教養者和知識淵博人士。

書籍在18—19世紀的西方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伴喿x的狂熱”成為18世界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過,到19世紀中期,隨著大眾社會的興起和新媒體的出現,書籍已被看作是“舊媒介”,而開始迅速進入“消費品時代”。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主要載體,從書籍史前史、卷軸時代、中世紀的冊子本,從抄寫本到鉛字印刷的出現,呈現在現代讀者眼前的書本是一份紀錄人類文明的載體。在對其評價上,應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客觀評價其文學性、創新性、認可度,因為書籍是人類自身進步的階梯。

1559年,第一本《禁書目錄》誕生。這是保羅四世統治下的羅馬宗教裁判所出版的,羅列了上千種禁書。到1948年時,《禁書目錄》已經修訂了32次,直到1966年教會才頒布法令予以取締。歷史上的圖書,統治者為鞏固思想以“禁”為多,隨著現代社會的解禁,系列名著和名家作者,更是不能單以“好”字論其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

在11與12世紀間,供人閱讀的文字鮮少以方言寫成,但許多口說的文字作品是以方言創作。這期間云游詩人造訪一座又一座城堡,吟唱、朗誦著詩詞、浪漫故事。這些多用韻文寫成,以便背誦,他們的詩歌,常是自己的創作。

在13世紀末葉,新的讀者正在興起,律師、政府官員,以及稍后出現的富商、鎮民等,且都有閱讀的需求,除與本業相關的法律、政治、科學書籍,他們還需文學書、道德論著、浪漫小說與翻譯書。此時的創作者不再煩惱如何將作品公之于世,因此得以專心創作或匯編他們的作品。

作家的寫作,在一定物質前提的支持下,是一項私人化的智力勞動。在1985年,法國巴黎圖書沙龍通過法國駐各國使館、法蘭克福圖書節、瑞士法語日報《二十四小時》駐外國記者分別邀請各國著名作家就“您為什么寫作”這一問題撰文,各抒己見。

德國諾貝爾文學的獲得者君特·格拉斯寫道,“我從事寫作,因為我不能做其他事情”。在作者的世界里,寫作與其他工作一樣平等,在所從事的工作里,實現其自身價值。中國作家巴金先生說,“我為什么需要文學?我想用它來改變我的生活,改變我的環境,改變我的精神世界。我五十多年的文學生活可以說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裝飾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斗?!?/p>

當凝結作者勞動成果的作品流向讀者時,該渠道實現了作者與讀者的溝通對話。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內心的收益與感知等多種對該作品的復雜情感,怎是一個“好”字所能概括呢?

中國雜志和媒體上的書評,大多數書評是一些對所評之書的概述和夸獎,書評是作者或出版社編輯找人寫的。書評涵蓋的方面不廣,所評之辭也不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參看西方出版社的書評制度,每個學術出版社出版一本學術專著后,都要寄給權威的學術期刊,由期刊主編挑選其中值得評的書,去約請與該專著研究領域相關的專家來撰寫書評,同時也就把這本書送給寫書評的人。這種由雜志自身來選擇權威專家的做法,很好地避免了由作者本人或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把自己寫的書或編的書送給書評作者。

市場上的媒體列舉的榜單,并未有良好的第三方評審機構的客觀文章予以支持,難免會引來炒作等質疑聲。這樣的榜單會帶給讀者以模糊的印象和影響,致使讀者的閱讀體驗不佳,讀者會對榜單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惡性循環,部分真正客觀的“好書榜”也不再具有公信力。

我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刷4項,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這一規定是判斷一本書內容質量是否合格的依據,但不能是判斷圖書內容質量高低的依據。合格的圖書并不能意味其內容質量高,也并不能意味其內容能得到市場和讀者的認可。

政治角度和道德層面是判斷一本書內容質量的基本依據,而讀者的認可度及其社會影響則是判斷一本書內容質量高低的準則?,F階段建立的出版產品質量評價體系,缺少讀者的評價,因此使得各好書榜層出不窮,以代替讀者進行發聲。應當注意的是,讀者不僅是圖書內容的接收者,在圖書的再生產過程中,應當起到巨大的反饋作用。因此,出版產品質量評價必須形成編讀互動的雙向交流,在雙向交流中,出版企業不斷調整出版產品各方面質量,更好的滿足讀者需求,同時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圖書產品的質量在整體提升的情形下,“好書榜”才不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怪象。

作者簡介:李雨檬(1992-),女,青島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出版產業。

猜你喜歡
出版商消費者
面對分期付款,你心動嗎?
知識付費消費者
3.15打假
2014年英國紙質書銷量下降
二則
各行各業
2006年國際消費類雜志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