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二戰時期日軍戰斗精神及其弊端

2016-11-11 15:59周津丁雪濤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天皇

周津++丁雪濤

摘要:日本軍隊是一支專注戰斗精神的軍隊,以二戰時期為例,本文從三個層面分析日軍戰斗精神的具體表現及呈現的弊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日軍戰斗精神中所蘊含的各種片面性、唯心性、腐朽性等是導致其最終戰敗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戰斗精神;天皇;精神至上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90-01

日本軍隊是一支專注戰斗精神的軍隊,這種精神與其獨特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他們的精神體系是特別的,深入研究,不是純然的佛教,不是純粹的儒教,而是真正日本式的。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日本軍隊的戰斗精神的突出的表現以及呈現的弊端。

一、天皇即為軍隊戰斗精神的內核

在日本漫長的封建主義歷史中,日本天皇雖然一直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元首,但毋庸置疑卻是整個日本民族的精神領袖,更是日本軍隊戰斗精神內核。

不僅在思想意識方面,日本軍隊將天皇至高無上的地位深入軍心,日本軍部的將領也將天皇的恩澤如春雨般潛移默化地浸漬入人心。將領會將“天皇恩賜”的香煙作為獎品賞賜給有功的部下;比如天長節,各級將領會統率著部下向遙遠的東方舉行叩拜儀式;甚至是在日本軍隊處于戰爭劣勢時,高級將領們會帶領部下早晚誦讀天皇向軍隊頒布的“圣旨”,猶如基督教信徒早晚誦讀圣經一般,以宗教信仰般的力量戰勝內心的恐懼與怯懦,以此來提升日本軍隊的作戰力。

天皇即是日本軍人在戰場上強大韌性與耐性的重大支柱。信仰的力量很強大,但對天皇盲目的崇拜和不分是非黑白的盲從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其一,我們可以借用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在《菊與刀》一書中論斷:“對天皇無條件的無限忠誠,對天皇以外的一切人和集體則加以批判,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笔欠呛诎讻]有統一的評判標準,長此以往,令人難以信服,更會造成價值體系的混亂甚至崩塌。其二,由于長期日本國民和軍人對于天皇狂熱的崇拜,認為天皇之神圣不可侵犯,故在思想意識深處,對于天皇會產生一種尊崇至恐懼的心理,日本國民與軍人不敢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他們擔心自己說出一些不妥的言論會遭受責怪,他們只能表明應付,即使心存疑惑,卻不敢有半點質疑。故在戰場上,面對錯誤的命令,不敢提出質疑,唯唯諾諾地執行,應有的戰斗力也無法得以發揮。

二、精神至上

二戰期間,日軍與美軍的作戰一直頗受關注。面對著物質條件與軍備力量遠遠超越日軍的美軍,日本向來的態度是早已知道,并根本不放在眼里。日本的政治家反復強調:“這次戰爭并不是軍備的較量,而是日本人信賴精神與美國人信賴物質的戰爭?!边@也是日本在軍隊戰斗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日軍內部,高揚“精神至上”的思想宣傳可謂是做到極致。在軍國主義分子荒木大將的《告日本國民書》當中就赫然道出:“日本的‘真正使命在于弘揚皇道于四海,力量懸殊不足憂,吾等何懼于物質!”

“精神至上”猶如一劑強心針注入日本人心中。日軍有一句口號“以吾等之訓練對抗敵軍數量上之優勢,以吾等之血肉對抗敵軍之鋼鐵?!碑斎?,這一口號不僅印于軍隊手冊,更是體現在日軍的作戰行動當中。

有家廣播電臺曾經播送過一個英雄飛行員用精神戰勝死亡的神話。故事大意是:在一次空戰結束后,日本飛機分編隊飛回機場,一個大尉是最先返回的一批。他從飛機上下來后,用雙筒望遠鏡注視天空,靜待余后的部下返回,他鎮定地清點返回數量直至最后一架飛機返回,他還完成了報告,最后走向司令部,向司令官做完匯報。剛匯報完,他便倒地身亡。經過檢查,發現大尉軀體早已冰涼,胸口上有彈傷,是致命的。但一個剛斷氣的人身體不可能冰冷。大尉身體如冰塊一般,人們斷定他早已死亡,日軍堅信他是靠精神意志支撐下完成這次匯報。

在正常人看來,這肯定一次精心策劃的宣傳故事。但日本民眾以及前線士兵聽到這個廣播卻深信不疑。在長時期“精神至上”的思想宣傳當中,人們相信大尉的英雄事跡是“一個奇跡般的事實”。

我們發現“精神至上”作為戰斗精神的重要方面,對于統一日軍思想,蠱惑人心起到極大作用,極大地凝聚人心,提高作戰士氣。但我們更看到這一思想動員的荒謬性與主觀性,存在巨大的弊端。在片面的唯心主義的支撐下,盲目地相信精神的力量,無限地拔高靈魂的力量,以精神至上超越生死,超越物質基礎,超越客觀現實,達到迷信、自大的程度,是極端有害的。日軍敗戰鐵一般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在戰敗之后,自大的日軍也不得不承認“光有精神是不夠的”。

三、寧死不當戰俘

二戰期間,首相近衛文組織起“大政翼贊運動”,而陸相東條英機則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東條英機簽發了《戰陣訓》,鼓吹全軍和全體“皇國臣民”應向天皇效忠,每個人都要有“獻身奉公”的精神,以實現“大東亞新秩序”?!稇痍囉枴飞嫌幸粭l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即是“生不受俘囚之辱,死不留罪禍之污名”。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當中對于失敗的戰爭只有兩種抉擇:要么戰死,要么自殺。所以,未能戰死的士兵就成了軍隊的恥辱,戰時僥幸生存下來的士兵在戰后余生將永遠生存在羞愧與恥辱當中。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一直在“堅決尋死,絕不投降”的武士道精神指引下,日本軍人體現出亡命徒態度,在他們思想意識中“榮譽就是戰斗到死”。甚至在戰敗的極端狀況下,日本士兵會選擇將最后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或者赤手空拳沖入敵人陣營進行集體自殺式進攻,但他們絕不會投降。他們認為:當了戰俘仿佛背上奇恥大辱。如果萬一在受傷或喪失知覺的情況下,當了俘虜,他會感到“回國后再也抬不起頭做人”。

我們發現武士道精神在日本軍隊靈魂建設當中的突出地位與重要意義,提升了日軍的戰斗力,視死如歸的戰斗意識會讓每一個士兵在武士道精神引領下作戰到最后一刻。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弊端,日軍這種一意孤行的作戰意識,單純追求民族顏面的恥感意識,寧死不當戰俘的愚忠無疑是提升了戰爭的殘酷程度,無謂地增加了戰死者的數目,日本軍隊讓每一個被迫被卷入戰爭漩渦的東方國家都深受拖累。日本士兵拒絕投降,并非什么英雄行為,就像他們偷襲珍珠港和他們虐待戰俘一樣,僅僅是獸行與愚忠的集中體現。

通過戰斗精神內核、精神至上以及寧死不當戰俘這三個層面的分析,我們透過表象更深層地挖掘到為何二戰日本會以失敗告終,這與他們極端錯誤的意識形態,片面的、唯心的、腐朽的戰斗精神宣揚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

作者簡介:周津,女,四川隆昌人,碩士研究生,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訓練系大學語文教研室講師。

丁雪濤,男,新疆奎屯人,大學本科,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戰術基礎教研室副主任,講師。

猜你喜歡
天皇
退位與奪權:日本“天皇造反”真相
退位開始
日本人看到的天皇
日本人看到的天皇
日媒稱天皇心臟“亮黃燈”
天皇為何沒有姓
天皇版“漁夫”
日本天皇的長壽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