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語境下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2016-11-11 16:03徐真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司法改革意義方法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功。目前我國司法體制仍存在一些問題。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低職業化、司法權配置異化、人權司法保障弱化等深層次問題仍未等到有效破解。因此進一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至關重要。

關鍵詞:司法改革;意義;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D9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98-01

法治改革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笔藢盟闹腥珪Q定強調,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當公正成為國家治理中的核心價值,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承載更為艱巨的挑戰。

一、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

(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胺ㄖ沃袊ㄔO”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工程,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當然,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也逐步彰顯出其對法治中國建設的推動力。

(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舉措。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憲法法律得以貫徹實施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具有參與社會治理、守護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能。通過公平公正裁判案件,使社會秩序及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導入公正有序的法治軌道;保證受損秩序得以及時有效修復,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以實現。

(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它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觀念、執政方式的重大創新。國家治理能力是指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二、司法改革面臨的問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總目標給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創造了新的機遇,提出新挑戰、新要求。我國司法體制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及表現如下:

(一)司法行政化。司法行政化是指違背司法的規律,將法院、法官及司法判斷過程納入行政體制的命令與服從關系之中,按照行政權的方式行駛審判權,導致司法被行政“格式化”的異化現象。司法行政化的主要表現首先是法院機關地位的行政化。其次是法官制度的行政化。再次是法院內部運作方式的行政化。最后是法院審級關系的行政化。隨著司法改革深入推進,法官、檢察官職務單獨序列和分類管理改革已進入實質性階段,對司法行政化色彩濃重問題得到一定解決,但在推進過程中,還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上下聯動,黨委、政府等強力支持。

(二)司法地方化。司法地方化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過程中受到地方機關或者地方利益團體的不正當控制和干擾,導致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喪失其應有的獨立權力和地位,從而出現的一種司法異化現象。由于各級地方法院和檢察院在人事、財務以及設施等方面受制于黨政權力,案件管轄的范圍也取決于行政區劃,會使得司法活動不獨立。一方面,司法的地方保護主義不僅會損害司法機關的信譽,也會使國家秩序碎片化。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司法保障的不均衡、不統一,使得這種傳統的司法體制給司法人員“辦案為錢、為錢辦案”插手經濟糾紛帶來可能。

(三)司法權配置異化。我國司法權配置存在異化現象,具體表現為:(1)縱向配置上,司法權實行地方與中央分享,使得國家統一的司法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往往受到地方的不當干預。同時司法人員與行政機關人員交流任職,還沒有頂層的單獨制度設計,在深層次的人力資源配置上還不夠合理。(2)橫向配置上,司法權還存在著相互配合運行機制不足的現象。(3)同一職權配置上,上級與下級司法權運行存在交叉錯位、行政色彩濃厚問題。(4)職權結構配置上,司法權與行政權未有效分離。比如在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存在司法行政事務人員與法官、檢察官的職業崗位交叉混同等。

(四)司法職業化程度低。缺乏科學統一的招錄制度。法官、檢察官群體待遇低、壓力大、司法權責不清成為職業困境,導致出現間歇性流傳的法官、檢察官“離職潮”現象。

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理念、制度與方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圍繞“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這一主題作出了重大部署和安排。具體而言,主要有六方面。

其一:保障司法獨立。一方面,建立、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盡快同步建立起法官檢察官權益保障機制,這不僅是司法權的國家判斷權屬性的需要,更是法官、檢察官職業中的人權要求所決定的。

其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各機關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完善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機制。強化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體系:完善法院內部監督,對審判過程、對每一個案件的審理實行嚴格的監控和考核;完善法院外部監督,對法官設立質詢聽證制度。

其三:推進司法職業化。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體制的建設離不開一支好的隊伍。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考慮司法官的待遇和各種保障問題。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嚴格職前培訓;在建立起法律職業資格統一考試基礎上,也建立法官、檢察官履職資格考試與考核機制;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健全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相互交流機制。通過以上改革措施力爭打造一支高效為民服務的法治工作隊伍。

其四、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國家尊重保障人權、疑罪從無、罪刑法定等司法理念,強化訴訟過程中人權、訴權的制度保障;加強非法證據排除的適用、監督,加強對人身自由限制、刑訊逼供等的源頭預防,進一步加強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作用。

中國邁向法治之路依然漫長。我們期待并相信,經過新一輪的現代化司法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系將更加完善,更加有助于建設獨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參考文獻:

[1]張衛平.司法改革的分析與展開[M].法律出版社,2003.36.

[2]徐漢明.中國檢務體制保障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144.

[3]陳文興.司法權配置的兩個基本問題[J]法學雜志,2007,(5):13-15.

[4]胡云騰.堅持黨的領導與獨立審判的關系[J]《中國法制評論,2014,(1),27.

作者簡介:徐真(1991-),女,漢族,山東東營人,法學研究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

猜你喜歡
司法改革意義方法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新形勢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發展剖析
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法理淵源與制度功能
制度構建抑或價值培育:中國語境下司法獨立的邏輯定位
論我國新一輪司法改革:職業化還是民主化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