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教學內容探析

2016-11-11 16:06馬麗霞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初中地理活動教育

摘要:初中地理教材中按照新課標突出了“活動”式的教學內容,針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活動”式教學內容的開展情況做一番梳理和分析,著重厘清“活動”教學內容的理論依據,教學開展的現狀和面臨的一些問題,最后對此項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提出若干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活動;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03-01

為了全面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水平和受教育學術的綜合素質,教育部于2001 年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是地理“新課標”中最新的理念。因此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各地區也相繼出版了各種版本的新教材;與之前的教材相比較,新版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構建了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實踐和探究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在這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版塊的比重較之以往獲得了大幅度的增加,對它的地位和功能的定義也已經從輔助教學轉變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活動”板塊占很大篇幅的教材以及以此為核心的教學活動進行一些探討。

一、“活動”課程的理論依據

目前,“活動”教學已成為地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其理論依據實際上源遠流長,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的教育學家都曾提出過這類教育理論構想,最突出的是作為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杜威的教育學理論,他明確論述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目的和“從做中學”的現代教育理念,他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這是對“教育即生活”的進一步引申,他所提出的“從做中學”實際上是要求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取代傳統的書本式的教材的統治地位。從理論上講,“活動”形式的教育能夠更好啟發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和靈活運用能夠更好地實現新課標所提出的各項目標更好地推進初中地理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教育理論的影響下提出更加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理念。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即教育”,主張以人類的生活作為教育內容,在生活實踐中接受教育;“社會即學?!?,要“把學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教學做合一”,強調學做結合等等諸如此類。這些都體現出“活動教學”的思想,反映到教材上就是突出其中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參與,從生活的經驗中來構建知識的觀念體系的“活動”式教學??梢越滩闹兄杂心敲创蟮摹盎顒印苯虒W的比重實際上是有著深厚的理論的基礎的。

二、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式內容的現狀和問題

(一)活動內容教學的積極影響。

在初中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初中生邏輯思維的發展程度還不完善,對于某些抽象概念和術語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要想更好地推進教學工作讓學生獲得更加牢固深刻的知識系統僅僅只是運用語言傳遞和表達信息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有些部分還可以通過教師的講授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但是如果全部的教學內容仍然通過教師告知給學生,則學生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學習內容。此時,教師可以采取教材中的“活動”欄目來開展教學,采用PPT 展示圖像和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呈現教學主題的各項內容,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知識,并且印象深刻。

(二)目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材的一些應用方面,首先教師對“活動”的內容并不重視。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是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活動”欄目的開展視課堂教學時間而定,而授課過程卻仍以課文內容為核心。同時學生因為老師的態度也因此對有關“活動”的內容采取敷衍的態度認為這并非“考試重點”這實際上仍然是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即學習并不把學習本身當成自身的目的反而把學習當成是考試的手段,原本是作為督促學習的一種手段反而成為學習的目的。

此外,活動教學形式單調。開展“活動”欄目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思維和視野、增加實踐能力,但是,一些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沒有領會活動教學的意義和精神實質,偏離了“活動”欄目最初設定的教學目標。一些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活動”欄目的過程中。并沒有按照“活動”教學本身所要求的那樣進行探究討論,只是采取單一的“師問生答”形式。這實際上與新課改的初衷相背離,難以達到“活動”欄目的教學效果。

三、針對教材“活動”欄目教學的一些建議

1.合理選題?!盎顒印睓谀康膶W習有側重點,一個學期重點開展幾個主題的“活動”。而主題的確定要精心選擇,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進行比對選擇,應緊扣課本、社會、生活三者,活動的內容要盡量選擇那些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高的主題。

2.要正確處理活動式課文與編者意圖、教學實踐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正確處理活動式課文與編者意圖、教學實踐的關系,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刪減、改進、增加活動。對活動式課文要靈活運用,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所創新,使地理教學生動活潑起來。

3.反饋評價,總結升華。這一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活動的過程、成果、不足、感受、體會等,寫出活動報告。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良好表現,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對取得的成果給予積極的肯定。

四、結語

新的教材緊跟新課標通過“活動”式的教學內容給教師開展新式課程提供良好的工具和依托,是實現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習慣性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新教材在一些教師的使用方面有著若干問題,不能很好的發揮“活動”教學內容的作用,因此,我們要仔細研究新的教育理論,在新理論的指導下合理應用教材中的“活動”教學內容,逐漸轉變原來應試教學的習慣,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楊愛玲.高中地理教材未來發展趨勢研究[J].地理教學,2003(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民.地理新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馬麗霞(1982-),女,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第七中學初中地理教師。

猜你喜歡
初中地理活動教育
“活動隨手拍”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