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美學中關于“丑”的概念研究

2016-11-11 16:56石燕婷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阿多諾波德萊爾尼采

摘要:本文以 19 世紀下半葉作為西方現代美學的歷史起點,認真的查閱西方美學史資料,準確地確定研究對象,整理出各家各派關于“丑”的理論論述。對西方現代美學和藝術理論中有關“丑”的觀點進行縱向理論梳理,清晰地展現這一概念流變發展的整個過程,努力做到系統、清晰地闡釋西方現代美學中的“丑”這一概念,從總體上進行歷史定位。

關鍵詞:丑;美學;尼采;波德萊爾;阿多諾

中圖分類號:B83-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13-02

一、前言

從根本上說,“丑”是一個現代美學范疇,從古希臘一直到 19 世紀,探討美的本質和本體一直是美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在 19 世紀中葉這一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丑越來越受到美學研究者的關注。由于受到西方美學的影響,自上個世紀 80年代劉東發表的《西方的丑學——論感性的多元取向》開啟了國內美學界關注“丑”的先河,隨后,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美學中的“丑”這一領域。截至目前國內美學界對“丑”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

當代學界普遍認為丑孕育并發展于近代,丑的產生與崇高相關;丑與優美、崇高、喜劇等一樣都屬于“感性學”范疇,人們長期認為 “美學”概念將“感性學”狹隘化,以至于“丑”在美學中一直處于被拒絕或陪襯的地位;更進一步,“丑”

在美學上長期被邊緣化,這與西方美學背后源遠流長的理性主義傳統有關。隨著理性傳統受到質疑和反叛以及非理性主義精神的崛起,丑成為現代西方美學的核心范疇,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F代西方美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真善美相統一觀念,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美學觀。真、善、美在美學上相分離,現實中丑的、道德上惡的東西不僅廣泛、招搖地進入美學,而且在美學上被認為是美的東西。正視丑,審視丑,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與痛楚;或者在丑的世界里笑傲沉醉。丑本身具有獨立價值,現代西方美學以丑為美。

二、現代西方美學中“丑”的概念

(一)丑與美。

羅森克蘭茲是黑格爾派美學家,他受到了德國古典美學的辯證法的影響,在丑與美的辯證對照中對丑展開論述。一方面,他提出“丑的美學”的概念同“美的美學”的概念相對應,明確地將丑和美對立且并列起來。他認為,丑是一個和美地位平等的美學概念,丑與美一樣同“屬于美學理論的范圍”,丑是美學中的一個獨立的分支。他堅持認為丑是獨立于美的輪廓鮮明的對象材料,丑有著自己的價值和作用,它不僅僅是作為美的陪襯物來彰顯美的輔助工具,因為美并不需要任何襯托或黑暗的背景。另一方面,他又認為丑本身是美的否定,它始終是與美相關的,二者具有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說在審美活動中丑是在與美的對照中存在的,它不能單獨成立,美是丑得以成立的條件,丑若要顯示其審美價值,就必須將自己投射到美那里,在與美的比照之下來實現。他說,“倘若沒有美,也就沒有丑,因為丑是作為美的否定而存在的。美是神性的、原初的觀念,而丑,即美的否定本身只是一個依附的存在?!盵2]

值得注意的是,他這里提到的“依附”并不是指陪襯之意,而說的是丑與美的相關性,羅森克蘭茲對于丑的思考是在美這個“原初性”概念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丑在他這里并非是完全獨立的。在丑發生的可能性問題上,羅森克蘭茲是從藝術表現完美理念的角度出發進行闡釋的。他認為藝術為了完整地表現理念,就必須有丑的參與,純粹的美表現的觀念是片面的,因而,藝術不能缺少丑,必須有丑。他說,“如果藝術不想單單用片面的方式表現理念,它就不能拋開丑。純粹的理想向我們揭示的東西無疑是最重要的東西,即美的積極的要素。但是,如果要想把具有全部戲劇性的深度的心靈和自然納入表現中,就決不能忽略自然界的丑的東西,以及惡的東西和兇惡的東西?!币虼苏f,基于這個原因,他認為藝術“要想完整地描繪理念的具體表現,它就不能忽略對于丑的描繪?!比羰?,藝術“要把自己局限于單純的美,它對理念的領悟就會是表面的?!盵3]

由此看出,羅森克蘭茲的觀念里,美或者丑在藝術中就是為了實現完整表現理念,而僅僅只有美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藝術就必須接納丑,必須讓丑參與其中。此外,他還強調,參與到藝術中的丑仍然是丑,而且它必須具備一些條件,即在藝術中丑必須美來襯托,它不能在藝術中孤立存在。他認為,存在著獨立自主的美,美是“神性的”、“原初性”的概念,美并不需要丑再襯托;可丑卻需要美來襯托,丑必須在美的燭照下才能被藝術所接納,丑是不可能絕對獨立的,它只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丑和美都是由于藝術為了完整地表現理念而存在的。

(二)“丑”的形成和展開。

1、波德萊爾論“丑”。

美學界普遍承認現代詩人波德萊爾是“審丑”時代大門的開啟者。在 1857 年問世的波德萊爾的充斥著丑的意象的“丑詩歌”——《惡之花》則成為現代西方丑美學、丑藝術的先聲。他以一種新的姿態譜寫了人類的審美理想,審美就是把玩和欣賞丑。波德萊爾沒有有關丑的專門理論著作,他對于丑的看法散見于他的藝術理論中。

波德萊爾明確指出,“美總是古怪的”,“美總是令人驚奇的”,“不規則,就是說出乎意料、令人驚訝、令人奇怪,是美的特點和基本部分“,”最完美的雄偉美是撒旦——彌爾頓的撒旦“,”憂郁才可以說是美最光輝的伴侶“。[4]

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出,到波德萊爾這里人們的審美活動發生了質的改變,美與丑的評判標準完全不同于過去,傳統美學所追求的和諧、有序、單純已經悄然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古怪“、”不規則“、不和諧。不難看出,波德萊爾以上所作出的這些”美“的判斷其實質上就是在定義丑,他對于”美“的詮釋實際上也是對”丑“的詮釋。首先,這幾句話簡明扼要地揭示出,丑已經揚棄了近代時期在崇高范疇中的美丑轉換,它不在躲躲閃閃,而是直接地本真地進入到了人們的審美視野,成為了審美活動的核心;其次,波德萊爾還指出,丑感是一種引起劇烈震顫、矛盾的痛感,就如同”彌爾頓的撒旦“給人的沖擊。丑感是一種否定性的審美體驗,審美主體直接地擁抱丑與惡,直接地迎接丑和惡的刺激與沖擊,并在對于丑和惡的沉醉中飽含著一種痛楚與憤怒的理性之思;最后,他所說的”撒旦“式的美以及”憂郁才可以說是美最光輝的伴侶“指出了丑這種否定性的美感體驗,它在內容上是陰暗的、鄙俗的;形式上是反和諧的混亂、乖張等。

波德萊爾的貢獻就在于,他不僅以其審美實踐為人類掀開了一個全新的審美篇章,而且用理論說明在現代美學中丑已經完全替代了美而一躍成為審美活動的核心,現代人美丑觀念的轉變,丑已經取美而代之,雖然波德萊爾本人沒有直接指明他所論述的是丑;此外他的貢獻還在于他認識到丑是一種否定性的美學范疇,丑感是一種包含著痛感的體驗;最后,他提出的撒旦式的雄偉美以及”光輝“的憂郁在后來尼采的美學中得到了最為豐富的闡釋,這可以看作是尼采觀點的萌芽。

2、尼采論“丑”。

尼采的美學是建立在其非理性哲學的基礎之上的。尼采所推崇的是一種勃發向上的生命意識,他認為,面對悲苦的現實世界,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在不斷的反抗和征服痛苦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命的價值,體驗生活的歡悅。因此,他提出了“權力意志”,這是一種不受任何約束的創造力量,是一種與道德無關、與理性無涉的自由的力量。尼采并沒有關于丑理論的專著,他對于“丑”的認識散見于《權利意志》、《悲劇的誕生》和《偶像的黃昏》等這幾部作品當中,主要涉及到了丑的實質、丑的形式特征、丑感和丑的分類幾個方面。

在現代西方美學中,從波德萊爾和尼采開始,“丑”概念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并且“丑”直接被看作是可以與美相抗衡的、對立的概念,“丑”本身具有其獨立美學價值,丑已經上升為西方現代美學的核心范疇。在他們之前的羅森克蘭茲雖然系統的對丑作了討論,但那只是說明當時對于丑的問題有了足夠的重視,而且討論的范圍也僅僅是限于形式上的丑,并沒有真正地觸及現代美學中丑的實質性內涵。

而在波德萊爾和尼采這里,丑則是一種承載著非理性的、殘酷的意志的存在,對于丑的賞析也不再需要在與美進行對照或者辨證轉換中進行,而是直接陶醉于其中感受著魔鬼般的刺激,在對抗斗爭中體驗和享受這個瘋狂而又飽含生命力的對象。而尼采則徹底摒棄了美學一直以來堅持的傳統理性和道德信仰,他直接沉浸在強力意志的勃發、摧毀和生成中,這強力意志橫行無忌、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5]

三、丑的重新釋義

(一)丑與現代藝術。

阿多諾是在反思現代藝術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他的美學沉思的。首先,他結合現代藝術所產生的現實社會狀況,分析了丑與現代藝術之間的關系,他認為丑是現代藝術的必然選擇。他在《美學原理》這部理論著作中提出了他的“否定美學”觀,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命題:藝術是對社會的否定的認識。他認為,隨著西方社會發展到了現代,其藝術也必然有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傳統美學意義上的美已經不合時宜,而丑是藝術在現代社會的成立一個新的契機。他說“丑,無論其到底會是什么,在實際或潛在意義上均被認為是藝術的一個契機”,現代“藝術需要借助作為一種否定的丑來實現自身”[6]?,F代藝術必然會選擇、追求丑,現代藝術所表現出的美學特征是丑,而不是美。丑的藝術是現代社會唯一真正的藝術。丑完全進入現代人的審美領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個時代精神上的成熟。

(二)丑的社會效用。

現代人審美中活動中接連不斷出現的丑,它并不僅僅是審美主體的主觀喜好和熱愛,更是因為丑本身所散發出來審美魔力刺激吸引著我們。阿多諾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他從社會批判的角度研究現代藝術,因此,這必然導致他對于丑的功用的認識具有強烈的政治功利性。阿多諾看到了現代社會的野蠻和殘酷以及工業文明帶來的對人性的摧殘和異化,使人變得墮落、迷茫、嬉戲、麻木。

于是,他企圖通過審美和藝術來拯救現實社會。他認為“丑”理應成為現代審美的核心,人們通過丑來反思丑的現實,以及自身的異化,“丑”可以說是對于異化現實的一種反駁和批判。如同二十世紀德國美學家瑪克斯·德索所說:“丑,我們不能喜歡它們,但它們卻不斷吸引我們的注意”,因為丑本身擁有著像“地獄一般”的吸引人的魔力。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丑得變形的、夸張的、甚至是“令人作嘔”的東西實際上也會使我們著迷,“其原因不僅是由于它以突然一擊而喚起我們的敏感,而且也由于它痛苦地刺激我們那作為整體的生活“[7]。就是因為丑本身可以”痛苦地刺激“主體,從而引起審美主體的甚或反思,丑才得以在現代人的審美活動中大行其道。同樣原因,阿多諾極力地為丑的現代藝術做辯護,在這個問題上他與羅森克蘭茲的觀點截然不同。阿多諾認為,丑是這個時代對藝術的必然要求,是丑惡的社會現實在文化上的必然折射,這比起羅森克蘭茲所批判的頹廢時代人們的病態”嗜好“,可謂是真知灼見。

四、結語

從上面論述可以看出,阿多諾立足于現代西方社會現實,結合具體的審美活動實踐,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對丑作了闡釋,他為“丑”找到了現實根據。他以自己的否定辯證法為基礎,認為丑通過自我否定而實現批判異化,這是一種清醒的理性之思。他的理論不足就在于,從自己的社會批判哲學出發,認為“丑”具有矯正社會弊端的政治功效,雖然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

參考文獻:

[1][(德)尼采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4

[2]周來祥著.文藝美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英)鮑??˙ernardBosanquet)著,張今譯.美學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意)馬里奧·維爾多內著,黃文捷譯.未來主義[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胡劍平.構建國家軟實力景深中的“丑文化力”研究[J].社科縱橫.2010(03)

[6]胡靜.娛樂審丑成為一種時尚——從影、視、網看大眾娛樂的審丑趨勢[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8(03)

[7]段立憲,李亞萍.當代美學的發展趨勢——從“審美”到“審丑”的視界轉變[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8]孫雪霞.審丑近乎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作者簡介:石燕婷(1989-),女,碩士,暨南大學,研究方向:美學。

猜你喜歡
阿多諾波德萊爾尼采
波德萊爾
多多與波德萊爾詩學理念比較研究
不再羞于自己
南方
不再羞于自己
淺析阿多諾對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的批判
無語與言說、個體與社區:西方大屠殺研究的辯證
道德律自明性的根源:早期市民階層的理性激情
尼采與莎樂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