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2016-11-11 00:06趙洪媛
考試周刊 2016年84期
關鍵詞:新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

趙洪媛

摘 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國情具體結合起來的產物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它對中國的革命及現代化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與現實價值。大學生是中國社會建設的建設者,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對中國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影響其思想政治素養的就是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了,因而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理論來指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用馬克思主義偉大的理論知識對大學生的頭腦進行武裝,使其具備建設社會的能力和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 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新方法

馬克思主義作為領導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思想體系,涵蓋了社會、歷史、經濟、自然等方方面面,它是一種科學理論體系,指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前進方向,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遵循的行動準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很好地將科學理論與中國的建設和發展結合在一起,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要求,時代不斷發展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且能夠將其中的先進理論與中國不斷變化的社會現狀緊密結合在一起,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

一、反思當下高校思政教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背景下存在的不足

要使高校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背景下更好更快地進行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須認清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現狀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找到適合高校自己發展的方法。

1.大學生思想信仰的多樣性和非理性化。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因此在我國社會中文化發展愈加多元多樣,國內外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文化,但與此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主流文化作用,尤其是外來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嚴重影響了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1]。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對善惡美丑、社會榮辱的標準缺乏清晰的認識,進而做出一些違反社會道德的事情。這類大學生同樣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在他們積極向上的表象背后隱藏著復雜、功利的動機,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總是功利主義至上,他們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漠視甚至是抵觸的情緒。這種情形極大地影響了廣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在很大程度上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高校思政教育未將理論同實際進行有機融合。這種情況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僅是巨大的,更是雙向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沒有具體到實踐中,因而無法得到長續有效的發展,而實踐缺少了真理的指導,也不能夠很好地發展。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2]。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特色就是抽象性強、邏輯性嚴密,絕大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都存在脫離現實的問題,單純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純理論。思政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但在上課的形式中,絕大部分高校都是生搬硬套理論,強制性地向學生灌輸抽象的理論知識,未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生動形象地詮釋給學生,導致學生只能理解表皮的馬克思主義。另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是與時俱進的,而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閉門造車、局限于書本的現象,純理論性的教學無法獲得應有的效果。

3.網絡信息的強大沖擊。網絡信息的迅速普及,使得當下大學生自然地使用網絡,網絡上擁有著各種高效資源、各種理論、主流文化,但與此同時,網絡上充斥著許多偏激的理論,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他們受到這些理論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淡化,這直接造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困難的現狀。因而高校必須認清這個現實,通過網絡、課堂給大學生帶來好的引導,強化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法

1.加強高校教學隊伍的建設,強化教學的實際效果。大學思政教育及哲學教育的教師隊伍肩負著大學生關于馬克思主義及思想政治的偉大教育任務。因此,高校必須要認清這支教育隊伍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采取多種對策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使這支教育隊能夠始終立場堅定地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在教學中自主地結合社會實際,聯系馬克思主義具體理論,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真正滲透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奠定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3]。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能夠通過學習切實關注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

2.建設良好的、傳遞主流思想的校園網站。前文說到網絡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是廣大學生查找信息的主要陣地,同時是廣大教師的關注點。因而高校必須對互聯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教育中的積極性。首先應該向學生傳遞主流思想,讓其學會在網絡上辨認信息的優劣。另外,可建立校園主流網站,用于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或是在校園官網深入滲透馬克思主義,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引導。

3.創新思政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做到“以人為本”,發揮“以人為本”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導向作用。以學生為本,將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在教育中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清晰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現狀,在此基礎上,利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來引導學生,激發其學習熱情。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是一個現實問題,不僅需要從實踐中探索,還需要在理論上進行創新,將科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創新,進而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也才能夠培養出有道德、有理想、合格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韋愛麗.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6:112-115.

[2]劉雪峰,羅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139-141.

[3]陳國榮.論當代馬克思主義觀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3,08:36-39.

猜你喜歡
新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配電變壓器繞組變形故障的在線監測新方法研究
淺析現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