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學路上

2016-11-11 09:36王開嶺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6年33期
關鍵詞:放學回家家長

這是一段遠去的生活映像,這是一種純真的童年回憶,這也是一份美好的情感收獲……而今,“放學路上”已成奢望,現代化似乎正在消解著一切,包括兒時的純真與趣味……

“小呀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呀,沒有學問我無顏見爹娘?!?/p>

30 年前的兒歌倏然蘇醒,當我經過一所小學的時候。

下午4 點半,方才還空蕩蕩的小街,像迅速充氣的救生圈,被各式私家車和眼巴巴的家長塞滿了。

開閘了,小人兒魚貫而出,大人們蜂擁而上。一瞬間,無數的昵稱蟬鳴般綻放,在空中結成一團熱云。這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只能用“失物招領”來形容。

就在這時,那首歌突然躍出了記憶,一字不差。我感覺后背像爬上了一只書包,情不自禁,竟有股想蹦蹦跳跳的念頭……

從前,上學或放學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沒紀律的麻雀。

無人護駕,無人押送,嘰嘰喳喳,興高采烈,玩透了、玩餓了再回家。

回頭想,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學路上。

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戲臺,那是面孔、語言、腔調、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個孩子獨闖世界的第一步,乃其精神發育的露天課堂、人生歷練的風雨操場……我孩提時代幾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聞,都是在放學路上邂逅的。那是個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間,每天充滿新奇與陌生,充滿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實或瞎編的“一件有意義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個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墻頭貓,那燒餅鋪、裁縫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錫壺的小爐灶、賣冰糖葫蘆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彈棉弓的錚錚響,還有誰家出墻的杏子最甜,誰家樹上新筑了鳥窩……都會在某一時分與我發生聯系。

對成長來說,這是最肥沃的土壤。很難想象,若抽掉“放學路上”這個頁碼,童年還剩下什么。

于我而言,啥都沒了,連日記都不會寫了。

那個黃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們不會再有“放學路上”了。

他們被裝進一只只豪華籠子,直接運回了家,像貴重行李。

為何會丟失“放學路上”?

我以為,除城市膨脹讓路程變遠、為腳力所不及外,更重要的是“路途”變了,此路已非彼路。具體說,即“傳統街區”的消逝———那溫暖而有趣的沿途,那細節充沛、滋養腳步的空間,消逝了。

何謂傳統街區?它是怎樣的情形?

“城市應是孩子嬉戲玩耍的小街,是拐角處開到半夜的點心店,是列成一排的鎖匠鞋匠,是二樓窗口探出頭凝視遠方的白發老奶奶……

街道要短,要很容易出現拐角?!边@是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的話,我以為是對傳統街區最傳神的描述。

這樣的街區生趣盎然、信息肥沃、故事量大,能為童年生長提供最充分的樂趣、最周到的服務和養分,而且它是安全的,家長和教育者放心。

那天,忽收一條短信:“王開嶺,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p>

我愣了,以為惡作劇??珊芸?,我對它親熱起來,30 年前,類似的喚聲曾無數次在一個個傍晚響起,飄過一條條小巷,飄進我東躲西藏的耳朵里。

傳統老街上,一個貪玩的孩子每天都會遭遇這樣的“通緝”,除了家長的嗓門,街坊鄰居和小伙伴也會幫著喊。

感動之余,我把這條短信的主語換成朋友們的名字,發了出去。當然,我只選了同齡人,有過老街童年的一代。

后來,才知這短信源于一起著名的網絡事件,某天,有人發了個帖子:“賈君鵬,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倍潭處兹?,跟帖竟高達幾十萬,大家紛紛以各自腔調催促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快回家,別讓媽媽等急了,別讓飯菜涼了,別挨一頓罵或一頓揍。

聲嘶力竭之際,有人揭穿了謎底,這個響徹神州的偉大名字竟是虛擬的,乃某網站精心策劃。我一點不沮喪,甚至感動于陰謀者的情懷細致。

一個賈君鵬沉默,千萬個賈君鵬應聲。

我們都豎起耳朵,聆聽從遠處飄來的蒲公英般的聲音:某某某,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

我暗暗為自己的童年慶幸。如果說賈君鵬的一代尚可叫做露天童年、曠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則是溫室童年、會所童年、玩具童年。

面對現代街區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輕易交出去了,不允許童年有任何閃失。

就像風箏,從天空撤下,把繩剪掉,掛在墻上。

再不用擔心被風吹跑,被樹掛住了。翅膀,就此成為傳說和紀念?;蛟S,你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景———一群像風箏一樣在街上晃蕩的孩子。

我終于想起來了,《讀書郎》的詞、曲作者,乃同一人。

宋揚,湖北人。此歌生于1944年。

(本文有刪節)

[怦然心動]

從家到學校,再從學校到家,或者從學校到輔導班再到家,這種兩點一線或者三點一線的生活是每一個學生最熟悉不過的了,而其他的內容都盡可能地被忽略或省略了。這一代孩子再也不會擁有作者那種“放學路上”的輕松和愜意,隨之消失的還有這一路上的風景和有血有肉的生活。不要責備孩子們的作文里失去了原生態的生活材料,也不要責備家長們把孩子們保護得太過密不透風,歸根結底,“放學路上”的丟失,是高速演進的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代價。終歸是一段沒有了“放學路上”的童年,這樣或許很安全,很保險,卻始終無趣味可言。

【文題延伸】童年的味道;走過童年;由 想到的……(小引)

猜你喜歡
放學回家家長
放學
家長錯了
放學歌
回家的路(外一則)
1670天后,回家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過年回家,他們在路上
放學了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