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市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

2016-11-14 02:05王艷龍,張文明,葛紅心
中國科技信息 2016年21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全市園區

漢中市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

現代農業園區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已成為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科技成果轉化及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的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已從探索發展階段并逐步走向規范。自2010年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開展以來,漢中市按照聚集資源要素,強力推進實施,初步走上了一條堅持區域特色、綠色循環發展的農業現代化之路。目前,漢中市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37個,基本形成了以省級園區為引領,市級園區為支撐、縣級園區為依托的發展格局,為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漢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時間并不長,無現成的建設、管理經驗和成熟的發展模式可以借鑒,基于此,我們對全市現代農業園區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對近年來漢中現代農業

園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典型模式、園區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旨在為進一步推進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供借鑒。

園區建設成效及特點

漢中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實施、典型帶動、農戶參與、市場主體”的發展思路,遵循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速度建設的原則,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總數達171個,實現園區總產值51.6億元,園區建設呈現生產要素加快聚集、產業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服務能力日益增強,成果加速轉化,經營體制加快創新,園區效益進一步提升,帶動作用顯著增強的典型特征。

建設進度加快推進,生產要素快速聚集

全市各級高度重視園區建設工作,強化項目監管和扶持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整合各方資源,加快土地向園區流轉,促進各種現代要素向園區快速聚集,園區建設進度加快推進。絕大部分園區較好地完成了計劃建設任務,在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應用、產品開發和市場流通、帶動農戶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格局日益多元

堅持管好用好園區財政專項資金,整合捆綁其它涉農資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截止目前,全市園區累計完成投入48.3億元,其中整合捆綁中、省、市、縣涉農資金4.3億元,撬動工商資本、社會資本44.0億元投入園區建設,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加快形成。

科技服務能力增強,成果應用加速轉化

現代農業園區呈現出科技服務能力增強,成果應用加速轉化的良好態勢。園區累計引進新技術431項、自主開發新技術110項、新品種1165個、自主培育新品種63個、培訓農民25萬人次、聘請技術專家526人、合作科研院所170多家,園區科技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同時,互聯網+農業成為園區發展的新亮點,85%以上的園區通過淘寶、微信等平臺拓展市場,大大提升了園區信息化水平,拓寬了園區產供銷渠道。

產業承載能力增強,綜合效益日益提升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和平臺,加快三次產業深度融合,推進標準化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儲藏、加工、流通服務一體化開發,拉長產業鏈、價值鏈,提升園區綜合效益和農產品附加值。例如,城固泛亞園區建成果品加工車間和產品包裝車間6200m2,柑桔產后商品化生產線3條,年產5萬噸柑桔深加工生產線1條,實現年出口加工與物流配送6萬噸,有力地帶動了當地柑橘產業發展;南鄭縣朵彩園區在漢中中心城區建成蔬菜直銷網點21個,實現了產品從園區到社區的產銷直供,園區綜合效益明顯提升;漢臺匯力園區致力于開發高端大米產品,其產品銷往北京、深圳、西安等大中城市,為漢中優質大米搶占高端市場、提升糧食生產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營體制加快創新,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全市上下積極探索創新園區與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等體制機制,探索訂單收購、入股合作、反租倒包等生產經營模式,把園區建設主體、農戶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園區主體與當地農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互利共贏模式。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入園企業達25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3個,園區帶動52.4萬人(次)農民入園就業、增收致富,園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58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0%,示范帶動作用初步顯現。

漢中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模式

自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實施以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決策部署,抓典型、樹樣板、創模式,涌現出一批如食用菌產業發展“漢中”模式、有機農業發展“洋縣”模式、生豬全產業鏈開發“順鑫”模式、獼猴桃產業發展“城固”模式、循環農業發展“西鄉”模式等先進典型,為引領全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具有積極作用。

集中制袋分戶發菌的“漢中”模式

由食用菌生產企業或合作社等市場主體負責食用菌生產前期的機械化加工,集中打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等程序,進行規?;a,將發好菌的菌袋再發放給農戶,農戶負責食用菌生產后期的出菇管理。如西鄉東升、漢臺康田等一批園區積極推行從菌種制袋到生產技術指導全程服務,為當地貧困戶統一制袋,并統一回購產品,有力促進了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有機農業整縣推進的“洋縣”模式

洋縣按照“綠色有機、循環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抓住“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和“全國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契機,全力推進有機農業加快發展。截止2015年底,全縣累計發展有機農業企業24戶,認證有機或有機轉換產品13大類12.3萬畝,認證總產量達3.36萬噸,實現產值9.41億元,成為西北首家“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在洋縣整縣模式的帶動引領下,各園區積極推進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為全縣乃至全市有機農業發展樹立了典型樣板。

生豬全產業鏈開發的“順鑫”模式

城固縣順鑫現代農業園區立足生豬產業實際,以京漢農業合作為契機,招商引進北京順鑫集團、北京大北農集團兩大上市公司來漢發展,從丹麥引進原種豬330頭,新建標準化圈舍15棟10000平方米,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基本安裝到位,投資1.2億元的年產30萬噸國際化品牌飼料基地正在加快推進中。集種豬繁育、生豬養殖、屠宰加工、飼料供應、信貸擔保于一體的生豬產業聯盟初具雛形。

獼猴桃產業發展“城固”模式

城固搶抓全省獼猴桃“東擴南移”發展機遇,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建園、科技支撐、錯位發展”的思路,積極招商引資,形成了“企業統建、分戶經營”、“企業自建、技術合作”及“果-畜結合循環發展”等典型樣板。在“城固”獼猴桃發展模式的帶動帶動下,目前全市培育獼猴桃基地、園區30多家,累計新建獼猴桃4.4萬畝,為推進全市現代果業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循環農業發展的“西鄉”模式

西鄉縣按照“政府引導、龍頭引領、合作社帶動、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大力推廣以西鄉軍鑫、五豐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的“豬-沼-菜,休閑觀光”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西鄉軍鑫、五豐等園區在做好生豬養殖的同時,配套大型沼氣工程,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發展設施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果園基地,在此基礎上發展農家樂、休閑觀光旅游業,實現了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進一步拓展了園區功能和增收渠道。

存在問題及建議

盡管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對園區的內涵認識不足;二是園區質量水平有待提升;三是示范帶動作用有待挖掘;四是園區檔案管理不夠規范。下一步,要堅持市場導向,大力推廣“五大模式”,持續推進園區提質增效,促進全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園區法制化管理水平。深入宣傳貫徹《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條例》,依法修訂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健全園區淘汰機制;大力推行綠色防控技術,最大程度降低環境污染;加快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確保園區健康發展。

二是推進園區經營機制創新。要深刻領會新常態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以園區為平臺創新園區帶動農戶的體制機制,密切園區與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關系,積極發展全程化托管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培育各種類型的專業服務組織,全方位提高園區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三是加快現代科技創新應用。加強優良品種、先進適用技術、新型農機具等創新集成和配套組合應用,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培育名優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平臺在園區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關鍵環節的應用,對園區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實現生產環節和產品深加工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四是持續推進園區提質增效。注重園區差異化、個性化發展,推動園區規模擴張、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完善園區功能,通過發展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產品展示營銷等,推進一、二、三產融合,逐步實現園區建設質量大幅提升,園區效益穩定發揮。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21.042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全市園區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