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自我評價真實有效

2016-11-14 20:49趙秀芳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自我評價英語教學小學生

趙秀芳

[摘 要]新編譯林版小學《英語》新教材中增加了Ticking time自我評價板塊,它順應了英語教學的發展目標。對此,教師應從解讀內涵,理解意義;調整順序,明確目標;目標具化,分解內容;自定標準,凸顯主體;增加維度,評價多元;延伸課外,促進發展六個方面,來探索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自我評價真實與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 Ticking time 小學生 自我評價 真實有效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32

一、教學現狀與分析

筆者在進行隨堂聽課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教師在教學Ticking time這一板塊時,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將Ticking time板塊作為第三課時單獨來教,為評價而評價。2.為了趕教學進度,對于Ticking time的處理比較簡單,就是單純的打打鉤,選擇一下你能得幾顆星。雖然評價方式多樣,有教師評、學生評、小組互評,但很多時候只是流于形式。3.為學生設計的評價內容比較豐富,有單詞方面的、句子方面的還有語篇方面的,但缺少必要的反饋,沒有讓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評價,于是也就沒有真正發揮Ticking time這一板塊的功能和意義。

總結分析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是有的教師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理解Ticking time板塊的真正意義和功能,從而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舍得花時間讓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評價。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發揮Ticking time這一板塊的功能和意義,使學生的自我評價更加真實有效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二、改進方法與措施

1.解讀內涵,理解意義

評價是英語課程缺一不可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必須要科學合理,并能及時、有效地監控教學過程和結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是英語課程評價的目標。評價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提高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性。

江蘇省特級教師沈峰說過:“我們要培養學得特別明白的學生?!奔热灰寣W生學得特別明白,我們教師首先就要自己特別明白。譯林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最后的板塊都是Ticking time,它以表格的形式列舉了每個單元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些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策略等評價的指標,每一條后面都附有相應的星級標準,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自我檢測。它提煉了每個單元的重點內容,設計這一板塊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進行反思和調整,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學習方向。

綜上所述,學習的主體,評價的主體都是學生。在確定評價標準、選擇評價內容和方式、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都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標。

2.調整順序,明確目標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教師在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才呈現Ticking time的內容,然后讓學生用很短的時間,對照書后的評價標準自己打星。雖然學生能在自我評價中了解自己對本單元所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但學生已經沒有機會和時間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調整。但是如果我們把呈現Ticking time的順序調換一下,將評價標準在上課前就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活動前就已經明確自己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技能和學習策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及時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并能對自身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主動地分析和反思,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不斷調整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好地發揮Ticking time的導向作用。

譯林版小學英語4AUnit6《At the snack bar》第三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單詞的復習、句型的鞏固運用、字母X的發音和語言的綜合運用。圍繞這一主要內容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自我評價的標準,并預先告知學生:只有得到足夠的星,你才能得到最終的英語之星,并獲得一些獎品。那么如何才能得星呢?教師可以首先出示第一關的評價表:(1)我能讀出語音部分的單詞,得一顆星。(2)我可以熟練讀出語音部分的小詩,得兩顆星。(3)我能讀出包含字母X的其他單詞,得三顆星。接著學生通過師生問答、讀小韻文、遷移新單詞等活動進行語音板塊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給自己打星。教師把評價表在學生學習活動前呈現出來,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評價的標準,通過“評價表”的指引,課堂教學更加清晰高效,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明白,學習效果自然變得相當明顯。

3.目標具化,分解內容

每個單元的Ticking time一般只有單詞、句型、語音三個方面的評價項目,教師可以在這三個評價項目的基礎上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拓展和細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在學生完成一個學習項目后,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出及時的評價,讓學生始終成為自我評價的主人。很多教師都習慣于將Ticking time這一版塊放在單元結束之后,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也許早就已經忘記了當時的學習過程,使得自我評價缺乏時效性。教師只有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成為教學的一部分,把評價與課堂的教學融為一體,才能讓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學,教師以Ticking time為主線貫穿課的始終。課的流程就是Ticking time中幾個版塊的學習,即字母X發音的學習,小韻文的學習以及句型的綜合運用。在每一個環節都先呈現評價標準,學生的學習目的十分明確。

教師在教學小韻文版塊時,首先出示了以下評價表:(1)我能正確的朗讀小詩,得一星。(2)我能流利熟練有感情的朗讀小詩,得二星。(3)我能改編小詩,得三星。教師承接上個片段的“Mr fox has a box,Miss Zhao has a box ,too,”然后展示盒子,讓學生來猜物,以此來復習之前學的單詞,并且區分可數與不可數單詞,讓學生加深印象,再由板貼的食物,問學生:“What would you like?Anything else?”對句型進行簡單的復習鞏固,再由此問其余的學生,“What would he/she like?”引出小韻文的教學,通過男孩要什么,來觀看小韻文并學習,接著跟讀表演,PK比賽,改編小韻文進行表演,并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與反饋,學生興致高昂,效果也不錯。教學完成之后,根據評星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并展示成果。為了避免很多學生因不想在同學面前失面子而都得三星,教師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后,根據得星的標準進行檢測,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評價。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也能對自己進行公平公正的自我評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自定標準,凸顯主體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評價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還要根據單元的主要內容和具體的教學案例,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共同制定評價標準,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評價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先出示了學習任務。當一組學生表演完后,教師問學生:“How many stars can they get?”S1:“Three.” T:“Why?” S1:“因為他們說得很熟練?!盨2:“Two.”T:“What do you think of?” S2:“因為他們雖然說得很熟練,但是沒有加入一定的動作,感情也不夠?!睅煟骸巴瑢W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裁判,一起來制定評判標準?!睂W生情緒高漲,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下是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制定的標準:(1)小組能夠正確地表演課文,得一星。(2)小組在表演時還能加上動作,得二星。(3)小組的表演語言流暢、動作自然、感情真實,得三星。根據學生自己定的評價標準,學生在表演、運用對話時比先前更加投入。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的語言進行拓展和運用,使對話更加完整,鼓勵學生向四顆星挑戰。

在制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地發現、分析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主動進行反思,進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不斷明確和調整自己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共同制定評價標準的過程,再一次真正體現了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

5.增加維度,評價多元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各類評價中,學生都應該是積極的參與者?!钡珜W生畢竟還小,有時候單一地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可能會顯得不夠全面,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評價的方式,如采用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評價,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如評價掌握的技能、評價學習的策略方法等,還可以增加評價的維度,即運用來自多方面的評價,使評價更加系統和全面。

例如教師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Signs》時,除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熟練認讀標志并說出標志的意思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設計不同的標志,并讓學生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其他學生根據展示進行評價,并說出評價的理由。這樣的評價過程,以學生為評價的主體,使評價更具客觀性,學生易于接受和改進。不單這樣,教師還要求學生回到家里,向家人普及公共標志的相關知識,并要求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客觀評價,使評價更為多元、系統和全面。

6.延伸課外,促進發展

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Ticking time的處理教師總是在上課時進行評價,當場評價完成以后缺少后續的跟蹤。例如,我們班上的一個后進生在第一節課上,單詞的自評只得到一顆星,但是經過幾節課后他對單詞已經熟練掌握,為了幫助這些后進生樹立自信,筆者鼓勵班上的后進生進行課后補評。他可以單獨到辦公室,重新進行自我評價。筆者再根據他的自評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檢測,最后根據檢測將先前的一顆星改為兩顆星、甚至三顆星。課后補評的方式,一使學生的自我評價有了一定的延伸,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二也使班上的一些后進生有了不斷進步的機會,從而樹立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但是課后能否將評價延續下去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每節課自我評價得到的星數進行統計,在單元結束之后進行集體展示,進而評選出每個單元的“學習之星”和“進步之星”,學期結束后,將每個單元的得星數進行累計,評選出最終的“英語之星”。這樣的過程,一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二來使評價的功能得到了延續。評價和學習一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僅可以在課內進行,更應延伸到課外。將課本的留白成為學生集星的好地方,讓學生每次翻開課本時都能欣喜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品嘗成功的喜悅。

(特約編輯 潘 霖)

猜你喜歡
自我評價英語教學小學生
軍人習得性無助的表現及成因分析
幼兒游戲中評價的三層階梯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