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夢

2016-11-14 21:28周建梅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情感

摘 要:《紅樓夢》和《聊齋志異》,宋詞人蘇軾、朱敦儒都具有以夢視真的人生夢觀,以夢視真是其同,異則在于以夢視真后如何?!都t樓夢》作者曹雪芹,《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宋詞人蘇軾,朱敦儒作出了各自的回答,其分途而行的選擇實與各人心性、生命智慧和時代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

關鍵詞:生命夢觀 情感 天地境界 頹靡 攖寧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1](《紅樓夢》第一回)其味是人生空幻之味,人生如夢之味,作者在第一回中敘述《紅樓夢》的創作題旨時即已點明:“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盵2]《紅樓夢》篇名中的夢字便是作者題旨之點醒,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及甄士隱的解詞便是作者題旨的注腳,《好了歌》唱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紅樓夢》第一回)[3]

甄士隱的解詞寫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ā都t樓夢》第一回)[4]

甚至連第五回的“紅樓夢曲”都可看作是作者夢觀的詳細說明,整本小說便在這一題旨的籠罩下展開?!都t樓夢》中的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是小說中的兩個點睛符號,雖然小說大部分的材料都在表現有喜有悲的熱鬧鬧的塵世生活,一片的異彩紛呈,可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這兩個符號便把這一切都消解成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凈”的空無,曹雪芹借助這兩個人物表達了他對世界的認知:色為虛幻,無是本體。這是那個行將毀滅的朝代帶給他的悲劇性人生總結。

何永康在《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悲劇觀》一文里,指出“曹雪芹不是‘女權主義者,他不僅寫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而且耗盡心血寫了‘夢醒了無路可走的賈寶玉的悲劇,寫了潘又安,柳湘蓮,秦鐘等人的悲??;就是賈政這樣的封建階級當權派,曹雪芹也賦予他某種悲劇的色彩,由此看來,把《紅樓夢》歸結為眾女兒的悲劇,也是不穩妥的?!盵5]人生無往不在悲劇中的認知必然帶來“以夢視真”的生命夢觀,唐君毅說《紅樓夢》“書之所記,皆寂天寞地中一團熱鬧。此一團熱鬧……在紅樓中,好比繡天織地,實則此團熱鬧,乃是虛懸于一蒼茫茫氛圍中……《紅樓夢》之形上意識,根本是人生如夢如煙意識……《紅樓夢》之悲劇主角,則自始在夢中,夢醒而悲劇已成。悲劇成而取得惟一之智慧即人生原夢而已?!盵6]

以夢視真之夢觀與蘇軾、朱敦儒心靈路徑中的一段歷程相仿佛。蘇軾仕途多變,用生命體味著經世志愿無償之憾恨后以夢視真的空漠情懷亦曾滿溢心胸,斯時蘇軾作品中夢字層出不窮,“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滿庭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十五年間真夢里。何事。長庚對月獨凄涼?!保ā抖L波》)“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保ā赌相l子》)……朱敦儒晚年高潔人格沾染上污點后產生了人生如夢的虛無心境,作者此后作品亦與夢結下了不解之緣,“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朱敦儒《水龍吟》)“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朱敦儒《臨江仙》)“浮生春夢,難得是歡娛,休要勸,不須辭,醉便花間臥?!保ㄖ於厝濉厄嚿较罚俺獋€快活歌,更說甚、黃粱夢里”(朱敦儒《驀山溪》)“恍然真一夢,人空老?!保ㄖ於厝濉陡谢识鳌罚霸崎g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保ㄖ於厝濉段鹘隆罚τ诓苎┣?、蘇軾、朱敦儒三人來說,以夢視真是其同,異則在于以夢視真后何如?

《紅樓夢》開篇有四句話:“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边@四句話便是作者生命觀之總結,他將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都視為空,然后由情連綴起起結兩點,因為起結于空,故過程之情愈發顯得重要、燦爛和悲壯,癡于情也因此有了超越意義、救贖價值??山Y局到底是空,這是“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的“人間世”的永恒悲劇,焉能不為之痛哭,故前人有言“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紅樓夢》中的人物最終都是無路可走的,曹雪芹于無路處痛哭茫然。

與曹雪芹不同,以夢視真只是蘇軾心路歷程中路過的驛站而已,并非旅程終點,蘇東坡終究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蘇東坡傳》)。他最終穿過了這一片空漠的迷霧,集先在的思想資源和生命的透脫智慧登臨內外洞澈、和諧自由的天地境界。

“自六朝以來,儒、釋、道三教合流成為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主導趨勢,到宋代這種文化發展已進入完全成熟的階段?!盵7]這種合流趨勢在蘇軾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嗚呼!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于其間,禪肆相攻。我見大海,有北南東。江河雖殊,其至則同?!保ㄌK軾《祭龍井辨才文》《蘇軾文集》卷六十三)蘇軾從儒家思想中擇取了優游人生以道自樂的生命態度,蘇軾《上梅直講書》中云:“軾每讀《詩》至《鴟鸮》,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保ā短K軾文集》卷四十八)

蘇軾對佛教禪宗亦有取焉,蘇軾在黃州天慶觀“齋居四十九日,息命歸根,似有所得”(蘇軾:《答秦太虛七首》之四),《與參寥子書》一文中道:“仆罪大責輕,謫居以來,杜門念咎而已。平生親識,亦斷往還,理故宜爾。而釋、老數公,乃復千里致問,情義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風,果在世外也?!痹谌松统逼谔K軾感受到了佛門中人的溫暖心援,更加強了他對佛門三寶的親近愿望,黃州時自號“東坡居士”時?!胺傧隳?,深自省察,則物我兩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保ㄌK軾《黃州安國寺記》《蘇軾文集》卷十二)蘇軾詩詞文中漸染佛禪底色,蘇軾《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被清人王愷運視為“三語椽”。

中國本土的老莊哲學蘇軾亦多有取用,劉熙載謂東坡“出于莊者十之八九”(《藝概》卷二),老莊思想給了蘇軾超臨于世俗之上的又一重助力?!度K文范》卷十四引呂雅山評《超然臺記》一文道:“子因其城北之廢臺而增葺之,以告轍曰:‘將何以名之?轍曰:‘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場,浮沉于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游者戀之,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耶?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誠以‘超然名之”,這段文字將蘇軾以老莊“燕處超然”理路化解生命情累的思想坦陳而出。

如此生命終于走至馮友蘭所言“以天地胸懷來處理人間事務”“以道家精神來從事儒家業績”的“天地境界”(參馮友蘭《新原人》)[8],蘇軾心靈苦旅終至內外洞澈、和諧自由的天地境界之終點。

曹雪芹之夢觀也有別于朱敦儒,臨近生命終點時朱敦儒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消極頹靡到極點的總結:

西江月

朱敦儒

元是西都散漢,江南今日衰翁。從來顛怪更心風。做盡百般無用。

屈指八旬將到,回頭萬事皆空。云間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

“從來顛怪更心風。做盡百般無用?!痹~人認為人生旅程不過是像失心風一樣在煞有介事地做無用功,精神彼岸消隱于人生如“夢”“萬事皆空”的喟嘆中。晚年的這場心靈浩劫使得詞人棄絕了一切拯救心靈的努力,“也不蘄仙不佞佛,不學棲棲孔子?!保ㄖ於厝濉赌钆珛伞罚┤?、道、佛都喪失了吸引力,封建社會讀書人的思想軌跡歷來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時取儒家經世濟民思想利物及人,“窮”時取儒家卷而懷之的獨善策略,抑或是借佛、道思想安泊心靈,朱敦儒卻顛覆了這條平衡身心的法則,將傳統的身心居所一并拋開,心靈遂懸浮于價值真空中,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即生命“嵌入虛無”(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如此心境下所寫的詞必然會充塞著萎靡頹唐之氣,薛礪若認為朱敦儒“為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頹廢派詞人?!盵9]“頹靡”成為朱敦儒詞風演變軌跡的終點,也是詞人心靈狀態的終點,其“空心人”的悲慘結局既是那個昏聵黑暗的時代造成的悲劇,也是朱敦儒人格力量不夠堅挺的性格悲劇??梢?,朱敦儒最后一段生命歷程只是如夢人生的一片虛無,他并沒有試圖填充進任何東西,此時他的心靈已全然沒有了安泊處,而持夢觀空觀的曹雪芹卻以情結撰起了起點之空和終點之空間的整個生命過程,并視此一過程為短暫生命的可為之處和意義所在。

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又如何呢?《聊齋志異》以花妖鬼怪狐女仙姝說事,將愛情的美麗、女性的美麗視為只存在于世外場域中,不也因著對人世的大絕望嗎?《聊齋志異·嬰寧》一篇中還給予了作者視人生如夢后該當何為的回答。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嬰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輕盈透明、最爛漫歡悅的形象,女主人公愛笑成癖,愛花成癡,“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拈花而入”[10]、“而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盵11]“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12]、“穿花小步,聞樹頭蘇蘇有聲,仰視,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生曰:‘勿爾,墮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生扶之,陰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13]、“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母促令出,始極力忍笑,又面壁移時,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盵14]。

在任何場合都粲粲然笑聲不絕于口,只有心頭絲毫無染的生命才能時時處處這樣滿心怡然吧!作者給小說主人公起名為“嬰寧”,意在將之作為莊子“攖寧”哲學思想之人物圖解,“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 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保ā肚f子·大宗師》)蒲松齡對莊學思想做了美麗的詩學呈現,外界紛紛擾擾的喧嘩與騷動給生命帶來了苦難,生命中的苦難引發了以夢視真的空幻感,視人生如夢后何為?作者的答案是“攖寧也”,經歷世事受其擾而不為所動,便能如小說中女主人公嬰寧一樣時時粲然,刻刻歡悅,生命便能如她手中常執的鮮花一樣芬芳美麗。

曹雪芹、蒲松齡、蘇軾、朱敦儒的心靈軌跡有過相交點——以夢視真,但最終還是分途而行,各人生命境界的不同實與各人心性、生命智慧和時代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

注釋:

[1][2][3][4]周汝昌校訂,[清]曹雪芹著:《紅樓夢》,鄭州:海燕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頁,凡例第3頁,第18頁,第18-19頁。

[5]何永康:《紅樓美學》,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頁.

[6]唐毅君:《人文精神之重建》(一),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頁。

[7]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329-330頁。

[8]馮友蘭:《新原人》,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版。

[9]薛礪若:《宋詞通論》,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版,第213頁。

[10][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0頁。

[1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2頁。

[12][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0頁。

[13][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1頁。

[14][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2頁。

(周建梅 江蘇蘇州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分院;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215000)

猜你喜歡
情感
體會審美的情感等
情感
臺上
情感體驗
基于情感特征的用戶聚類分析
沖動購物源于情感
我的情感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真摯的情感,動人的細節
讓孩子把情感畫出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