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納斯生態安全評價研究

2016-11-14 00:38趙梅邵玲鄧新芳
價值工程 2016年29期
關鍵詞:生態足跡生態安全喀納斯

趙梅+邵玲+鄧新芳

摘要: 本文運用生態足跡方法,計算2014年喀納斯的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得出喀納斯景區2014年各類型土地的生態占用情況,最後根據生態盈余看出喀納斯景區自然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狀況。結果表明,2014年喀納斯人均生態足跡為11.729514,人均生態承載力為1.056231,人均生態足跡遠大于人均生態承載力,而由于喀納斯景區的生產性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是不能增加的,所以提出只有相應減少生態足跡,增加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減少赤字狀況的出現。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to calculat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Kanas in 2014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oduc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various types of land in Kanas scenic area in 2014, 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Kanas scenic ecological surplus, makes out the sustainable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Kanas scenic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of Kanas was 11.729514 in 2014,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er capita was 1.056231; the per capita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because productive land was limited and not increased in the Kanas scenic area, only to reduc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could reduce the deficit situation.

關鍵詞: 生態安全;生態足跡;生態赤字;喀納斯

Key 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deficit;Kanas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9-0045-03

0 引言

旅游業是目前世界上占比較大的產業,旅游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并且為旅游目的地創造了更多的產值和收入。新疆的旅游業發展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由此也帶來社會、環境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生態安全以及旅游生態安全也在旅游業發展和研究的過程中被提出。生態安全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人們所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環境資源和環保產業為的生態系統綜合平衡[1]。隨著生態旅游迅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旅游地生態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生態旅游和可持續旅游研究中也已經融入了旅游地生態安全的思想。本文試圖通過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來研究旅游地的生態安全。

1 喀納斯旅游現狀

喀納斯在蒙古語里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主要由喀納斯湖及周邊雪山、草原、白樺林共同組成。它集冰川、湖泊、河流、草原、森林、牧場、民族風情、珍稀動植物于一體的綜合景區[2]??{斯景區主要分三大塊,喀納斯湖景區、禾木村以及白哈巴景區,三大區內共有大小景點55處,喀納斯景區由于在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都保持了原始的風貌,其更具有生態旅游開發價值。然而現實中,景區的旅游資源仍然是一種粗放型的開發,對自然生態環境及資源有一定的破壞,例如:景區內修建公路、賓館以及人工建筑和景點。另一方面,喀納斯景區每年的客流量都在增加,游客數量過多,超出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容量,以及游客的保護環境的意識也是千差萬別,勢必會給景區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環境的破壞[3]。

另外景區對人文環境的保護不夠,喀納斯是中國蒙古族圖瓦人唯一的聚居地,也是人類農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鮮活博物館。這里始終保持著圖瓦人的民俗風情,這也是喀納斯景區重要的人文資源。隨著景區客流量的逐年快速增長,外來人員對當地圖瓦居民的生活、文化、思想觀念等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沖擊。旅游地獨特的人文景觀及其文化價值是生態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之一,也體現了旅游地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發展生態旅游就要協調好旅游經濟發展和當地人文價值保護的關系[4]。

2 相關理論

2.1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最早于1972年被提出,它的含義是指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5]。最初可持續發展被認為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但隨著發展過程中一些社會、文化、環境問題的出現和加深,人們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四大支柱是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只有這四個方面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讓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是在保證當前旅游景區資源和文化完整的前提下,使旅游景區的資源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能滿足后代人發展的需求。這個理論主要強調的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與發展并舉,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當地居民的支持,以及游客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2.2 生態足跡理論

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EF)又稱“生態占用”“生態腳印”,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6,8]。1996年,其博士生Mathis Wackernagel在生態足跡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足跡分析法。它是通過測定在一定的地域、人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條件下,維持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資源消費和廢棄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與給定區域所能提供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進行比較,從而衡量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狀態[7]。

3 生態足跡實證研究

3.1 目前旅游生態足跡應用的領域

①不同尺度旅游地生態足跡實證研究:省域及城市尺度;旅游景區尺度。

②單項旅游項目的生態足跡實證研究:旅游餐飲生態足跡研究;旅游交通生態足跡研究;旅游廢棄物生態足跡研究;旅游水資源生態足跡研究;旅游線路產品生態足跡研究[10]。

③旅游者生態足跡研究:吃、住、行三個領域。

3.2 生態足跡模型

3.2.1 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是指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態足跡是生產這些人口所消費的所有資源和吸納這些人口所產生的所有廢棄物所需要的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總面積[9]。生態生產性土地是指具有生物生產能力的陸地和水域。根據生態生產力的大小不同,可將其劃分為六種類型,即:耕地、草地、林地、化石能源地、建設用地、水域[11]。均衡因子,由于不同類型的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生產力不同,因此需要用均衡因子將這些生產力差異的生態生產性面積進行等量化處理,轉化成具有相同生態生產力的面積,以匯總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

3.2.2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是某類生態生產性土地面積的平均生產力除以全球生態系統的平均生產力,表示各類生態生產性土地類型潛在的生產能力[12]。本文采用國際通用的均衡因子如表1。

3.2.3 產量因子

由于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技術水平、管理方式及自然因素的不同,不僅單位面積的耕地、草地、林地、建設用地、化石能源地、水域的生態生產力差異很大,即使是單位面積相同的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生態生產力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類型的生態生產性土地類型的面積不能直接比較衡量。需要用產量因子對同類生態生產性土地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不同地區同類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生產力差異。我國各類型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產量因子[13]如表2。

3.2.4 生態承載力

生態承載力是從供給的方面來考慮,又稱生態容量。是指在不破壞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一個地區能夠提供的生態生產性土地的總面積[14]。加入產量因子均衡化處理后相加即可得到可供利用的生態承載力。在計算生態承載力時應扣除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3.2.5 生態足跡理論模型

EF=Nef=n∑(ri·ci/pi)

式中:EF代表總的生態足跡,N代表人口數,ef代表人均生態足跡,ri代表均衡因子,ci代表第i類商品的人均消費量, pi代表第i類商品的世界平均生產能力[6]。

3.2.6 生態承載力計算模型

EC=Nec=N(ajrjyj)

式中:EC代表區域總的生態承載力,N代表人口數,ec代表人均生態承載力,aj代表人均生態生產性土地面積,rj代表均衡因子,yj代表產量因子。

3.2.7 生態赤字或生態盈余計算模型

ES/ED=EC-EF

式中:ES代表生態盈余,ED代表生態赤字。

將調整后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二者進行比較。當EFEC時,為生態赤字,反映出某地的生態足跡大于生態承載力,產生生態赤字,表明該地的人類負荷超過生態容量,其發展模式處于不可持續狀態。

4 喀納斯生態足跡核算

4.1 核算

通過生態足跡模型對2014年喀納斯景區的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得出如表3、表4、表5、表6的計算結果。

4.2 分析

通過以上計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2014年喀納斯人均生態足跡合計為11.729514,生態承載力為1.056231;生態足跡遠大于生態承載力,就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喀納斯景區的生態問題嚴重,生態呈現赤字狀況,生態赤字為10.673283。從生態足跡的計算可以看出,耕地、草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用地的占用最大。

4.3 措施

從數據看,目前的形勢不容樂觀??{斯景區由于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它的生態承載能力是不變的??衫玫纳鷳B生產性土地也是有限的,那么只有通過減少生態足跡,才能改善生態赤字的狀況,而生態足跡大部分應該是有外來游客和旅游從業者的生活和消費產生的。因此在旅游人員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只有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消費方式,從而盡可能減少自身對景區生態足跡面積的需求,從而來減少生態赤字。

參考文獻:

[1]劉旭玲.自然遺產地旅游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研究——以喀納斯自然保護區為例[D].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5).

[2]張海霞,張旭亮.文化生態脆弱區的生態旅游開發探析——圖瓦人村寨旅游開發的啟示[J].生態經濟,2006(2).

[3]韓磊.喀納斯自然保護區旅游環境容量評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5).

[4]楊兆萍,張小雷.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J].地理科學,2000,20(5):453.

[5]曹利軍.可持續發展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9.

[6]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0(10):8-10.

[7]劉化吉.基于生態足跡方法的縣域生態環境評價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2.

[8]WACKERNAGEL M, RESS WE. 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b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6,20(1):3-24.

[9]劉宇輝,彭希哲.中國歷年生態足跡計算與發展可持續性評估[J].生態學報,2001,24(10):2257-2262.

[10]何淑勤,鄭子成,孟慶文,等.基于生態足跡的雅安市土地生態安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118-122.

[11]張帥,董澤琴,王海鶴,等.基于生態足跡改進模型的均衡因子與產量因子計算——以某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4):7496-7498.

[12]陳濤,程暢,張雯娜,宮留留.基于生態足跡方法的遠安縣可持續發展動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4):190-192.

[13]郭榮中,申海建,楊敏華.基于灰色模型的長沙市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預測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195-200.

[14]周靜,管衛華.基于生態足跡方法的南京可持續發展研究[J].生態學報,2012,23(20):6471-6480.

猜你喜歡
生態足跡生態安全喀納斯
游喀納斯
漫步喀納斯
喀納斯河流閃著靈光
云南林下經濟模式中生態安全問題探析
喀納斯,傳說中的父親
基于生態足跡理論淺析三亞生態城市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