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采訪技巧在電視紀錄片創作中的應用

2016-11-15 00:29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采訪者受訪者紀錄片

李 琦

安陽工學院文法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人物采訪技巧在電視紀錄片創作中的應用

李琦

安陽工學院文法學院,河南安陽455000

電視紀錄片中的訪問一直引領著平實個性的訪問潮流,在紀錄片中訪問是引導他人慷慨陳詞的手段,擁有口述故事的成分。訪問也是一種觸媒的技巧,能夠明白無誤的體現你與拍攝者的關系。文章從采訪一詞的由來到現代紀錄片的采訪方法逐一講解,旨在探討紀錄片采訪作為一種獨特的采訪方式在實踐應用中的具體操作流程和方法。

紀錄片;采訪;新聞;采訪對象;采訪方法

1 人物采訪對于電視紀錄片的重要性

在眾多的新聞媒體中,電視是年輕的也是發展十分迅速的一個行業,電視紀錄片的制作手段、藝術風格都在日新月異,而在各類節目制作中,電視紀錄片采訪和對話是目前采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種方式。采訪的成功與否,常常成為一檔節目成敗的重要方面,談話型節目便更是如此。

因為電視人物采訪是絕大多數電視紀錄片都采用的方法,所以電視工作者必須熟練地掌握運用電視采訪這個手段。為什么人物采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并且在電視制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電視采訪增強了參與感。美國人維爾農和布魯斯曾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電視新聞技巧》一書中談到:如果把攝影機當作一只眼睛的話,它可以代表家庭觀眾的眼睛,如今,電視采訪有了同期聲,使觀眾直接參與采訪,參與到整個事件之中,觀眾不僅能看,也能提問題,電視記者就如同一名好奇的觀眾,身臨其境不斷發問,既看也聽的方式強化了觀眾的現場感。

其次,電視采訪體現了真實性。人們對獲得信息的信任程度,因對象不同而不同,通常情況的排序是,當事者、目擊者、權威人士,社會名流,較信任的媒體、一般媒體。如一場新聞發布會,觀眾總是最喜歡看直播或未經剪裁的版本,直接聽取中心發言人原汁原味的談話,對經過記者加工后內容的信任程度比直接聽取的要差得多。

電視行業是一個前沿行業,人物紀錄片是畫面、解說詞、采訪的有機結合,形式多樣紛呈,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停地總結探索。在當前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傳媒的傳播形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無論發展到什么時候,采訪作為紀實性節目的基礎,其重要性都不會改變。

2 電視紀錄片的人物采訪技巧

2.1采訪對象的選擇

紀錄片常常涉及歷史題材、歷史問題。對于歷史,也就是過去發生的事件,我們可以找見證人做訪談,做口述歷史??谑鰵v史同樣是歷史,而且口述歷史所述說的歷史往往是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例如,《話說長江》記錄片在央視播出時,很多人記住了《水火山城》那一集的開頭:先是一個紅衣服的少年在橋上跑步,但隨著鏡頭的轉換,少年跑著跑著就變成了一個青年?!对僬f長江》攝制組在20多年后邀請《話說長江》中的紅衣少年李曦再次進入《再說長江》鏡頭。20年后的李曦也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還有紀錄片《打過長江去》采訪了140多位親歷者和當事人,講述了那次戰役前后許多令人難忘的細節。

名人往往都是成功人士,都有很多鮮為人知而深具傳播價值的故事。而故事永遠都是吸引觀眾的利器。因此,人物訪談應該捕捉、挖掘名人引人入勝的故事,探尋他們的成長歷程,努力從性格、經歷、智慧等人性的方面去分析他們,給觀眾塑造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人。名人往往也是紀錄片所反映內容的有影響的評論者。利用名人的社會效應,利用觀眾希望見到他們、了解他們、聽他們談話的心理,讓名人出現在紀錄片中,也是紀錄片制作的一個策略。

2.2采訪技巧

2.2.1突出重點,表述明確

在訪問前,編導必須細心規劃出問題,明確每位受訪者能夠貢獻出什么內容,同時保證問題直接且特別,具有針對性,最好的辦法是仔細揣摩問題是否表達清楚,又沒有歧義,如果問題出現其他解釋的方向,就必須加以改動。不要在核心問題前面加上太多的修飾與背景信息。這樣會讓受訪者接受問題內容時產生混亂,無法理出訪問的主次。其實,采訪提問不是在炫耀采訪者的學問和語言技巧,而是應該致力于拋磚引玉,將談話主打內容讓位于受訪對象,這時運用簡單式的語言來提問,一次只提一個問題,往往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2.2.2超前的編輯意識

電視紀錄片采訪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一般以電視節目的形式出現,現場獲取的素材將直接作為節目的內容播出,這就要求采訪者在采訪時不能光想著采訪,還必須考慮后期的片子結構、報道形式乃至節目風格等編輯因素。

2.2.3控制訪問方向

采訪者應該先向受訪者講述自己目前了解問題的程度和狀況,然后給對方一個限定性的問題范圍和情境進行提問,讓受訪者針對特定的問題重點、特殊的時空情境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情感與經歷。當受訪者訪問內容發生偏離時,采訪者應該時刻保持對訪問現場的控制,隨時技巧的回到訪談的主題上來。例如,抓住受訪者談話的間隙,以比較得體的方式提醒受訪者是否可以回到關于某某話題的陳述中來。

例如,紀錄片《俺爹俺娘》的主人公焦波在畫面前泣不成聲的鏡頭,雖然言語不多,但是這就是主要問題的深究,一個好的記者應該學會期待沉默、傾聽沉默、耐心等待沉默之后的爆發。另外,當采訪者面對對方長時間沉默時,如果感到他需要鼓勵和勇氣,采訪者可以嘗試以一種質疑的口吻重復受訪者的最后一句話,也許就能捅破那層隔閡,打開對方長期封閉的心門。

2.2.4充分利用語言技巧

人物紀錄片的創作首先是作者自己感動,然后才會讓觀眾感動。創作好人物紀錄片離不開立意,即你的作品想通過人物表達什么,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還是一種感情。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挖掘隱含在事物表象中的思想內涵,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把握好采訪方式,采訪到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對話和故事,從而挖掘到深刻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紀錄片《第二十一個夏天》中有一個細節:因為夏天是石油管道工人最繁忙的季節,節目中的這支管道隊已經有21個夏天沒有在親人身邊度過了,當記者問他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一個工人回答說:“想看到老婆穿裙子的樣子”,這出乎人們意料的同期聲,把管道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人性的一面都展示了出來。

2.2.5設計采訪順序

在采訪中,先從與事實相關的實際問題開始,將私密或情感性的問題留在最后是一個采訪的通用法則。因為受訪者首先就事論事會比較好展開課題,當他已經完全進入談話狀態時,心理防線會有所松動,這時進入敏感話題區域,再問高難度問題,往往能夠獲得較深入的談話內容。

例如,紀錄片《阮奶奶征婚》的采訪,記者由淺入深慢慢深入到阮奶奶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既采到了記者想要的鏡頭也使阮奶奶自然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阮奶奶已經解除思想包袱放開了談的時候,這時她的思維是活躍興奮的,思想警戒是松懈的,如果采訪者適時提出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以突然提問的方式,這時訪問可能已經跨越了受訪者的心理防線,但阮奶奶因為談的起興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了一些個性張揚的語言,或者阮奶奶意識到了,但由于話題過于突然,她思考的心理過程外化為人的表情動作,公眾能夠透過鏡頭領會到這層超越語言內涵的動人的潛信息。這種情況下凸顯的信息都體現出人際交流之間自然觸發狀態時的獨特魅力。

3 電視紀錄片創作中的采訪困難

采訪不僅是紀錄片創作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工具。但采訪涉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采訪又是由最豐富且最可疑的材料——人的講話為基礎。人在采訪中對于講述的事件可能隱瞞甚至虛構,像只有兩種可能答案可供選擇的封閉式的回答,可能這種事先設計的約定性答案就存在錯誤,而開放式的回答因為受訪者自我保護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存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間完成的意義夸大或者是感覺真實的虛構。還有經驗表明,采訪者提出問題的方式對于答復也有定向性的作用。問題的回答順序、數量,甚至一個看似毫無所謂的用詞都可能會改變受訪者的回答。采訪者與被采訪這段之間的作用,在采訪情境這一狹小的封閉的天地中,社會的、心里的、情感的巨大力量都會發生較量、沖突和組合,受訪者在傾訴自己的觀點、經歷與精神層面的過程中,社會可能會受到以下種種干擾因素的影響。

首先,對于事先準備好的問題,當涉及一些敏感問題時,受訪者的回答可能趨于虛構或是隱瞞,例如涉及性、宗教和政治。像回答政治問題時,受訪者的疑慮主要來自于個人聲譽和地位的考慮,受訪者可能會歪曲某些敏感問題的回答,像中央臺《新聞聯播》欄目中,經??吹揭恍┕賳T否認自己管轄區內發生的一些社會丑惡現象,都屬于這類來自敏感話題的干擾。

其次,對于涉及觀點和信仰的問題。導演越是想挖掘人的深層動機時,人的自我意識越弱,受訪者往往講述不清自己的動機,或者說對此意識模糊,當你一定要對此問個究竟時,受訪者會為自己找一個符合社會合理化解釋與想象的理由,但這不是真相。

最后,根據社會地位、歷史、氣候、心理定勢和采訪的性質不同,受訪者對于采訪的反應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表現出回避,顧左右而言他;表現為膽怯與過度謹慎,對于采訪問題只做禮節上的答復,或者在是非問題上做出中庸的解答。建立完善的自我保護體系;表現為使自己觀點表面合理化的趨勢,給自己觀點披上合理化的外衣,用表面的理性與合法化來掩蓋事實真實本質;表現為訪談中的過度表現欲,導致虛構與表演;等等。

4 結論

采訪對于人物紀錄片質量的好壞起到十分關鍵的決定作用。人物紀錄片要想打動觀眾,關鍵在于要賦予專題人物情感和性格,而這就需要通過采訪這種手段來深入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用心去感受被采訪對象,產生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才會使得被采訪者吐露心聲、流露真情,才能使刻畫出的人物血肉豐滿、真實感人。

電視行業是一個前沿行業,人物紀錄片是畫面、解說詞、采訪的有機結合,形式多樣紛呈,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停地總結探索。在當前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傳媒的傳播形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無論發展到什么時候,采訪作為紀實性節目的基礎,其重要性都不會改變。

作為一名電視人,應當適應電視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綜合能力,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人物紀錄片。

[1]朱羽君,雷蔚真.電視采訪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2]劉海貴.中國新聞采訪寫作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2008.

[3]陶濤.電視紀錄片創作[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

[4]劉仁圣.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教程[M].北京: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5]侯洪.感受經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G2

A

2096-0360(2016)18-0141-03

李琦,安陽工學院文法學院。

猜你喜歡
采訪者受訪者紀錄片
今天,你休閑了嗎?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情感引導在人物新聞采訪報道中的作用研究
《茁壯生長》:阿里安娜·赫芬頓的成功人生學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