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探析

2016-11-15 00:29劉克琦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傳播方式廣播受眾

劉克琦

天津廣播電視臺濱海廣播,天津 300000

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探析

劉克琦

天津廣播電視臺濱海廣播,天津300000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廣播在許多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新媒體是當代全新的一種媒體傳播方式,這類媒體的普及對傳統的各種媒體形式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對傳統廣播有著徹底性的改變。為了優化傳統廣播在新環境下的應用,文章詳細分析了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途徑。

傳統廣播;新媒體;融合

伴隨著信息數字化技術的持續創新,媒體廣播當中衍生出了全新的數字化、網絡化媒體。因為新媒體是圍繞著互聯網為傳播途徑的媒體傳播方式,所以具備網絡信息傳播的優勢,這對于受眾者而言也更容易接受。在新環境背景下,新媒體嚴重影響著傳統廣播,對傳統廣播的發展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傳統廣播想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有效的融合新媒體。對此,研究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途徑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

1 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必要性

1.1新媒體是傳統廣播的發展必然途徑

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之下,傳統廣播想要獲取受眾者的喜愛就必須滿足受眾者在該時代下的需求和愛好[1]。在信息時代之下,受眾者對于媒體創博的需求變得更加真實、內容需求更加豐富、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等特點[2]。新媒體是基于網絡為根本的全新媒體傳播方式。對此,新媒體具備傳播范圍廣、傳播時效性強、傳播途徑多樣化等優勢,這些優勢同樣也是對傳統廣播提出的全新要求。在信息化時代之下,傳統廣播只有在有效融合新媒體之后,才能夠具備以上這些優勢,滿足受眾者的需求,從而不被市場所淘汰。

1.2新媒體能夠優化傳播廣播,彌補傳統廣播的缺陷

首先,傳統廣播因為借助無線電進行傳播,所以在傳播范圍、傳播質量方面存在必然的缺陷。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借助互聯網進行傳播的媒體信息只需要在網絡范圍的地區都能夠接受相同質量的信息內容[3]。同時,因為目前網絡已經基本普及,所以不存在于傳播范圍的問題。對此,傳統廣播在融合新媒體之后,能夠突破傳統廣播傳播范圍、傳播質量的缺陷。其次,傳統廣播的傳播呈現較強的單一性、單向性。對此,受眾者沒有任何的選擇權利,同時受眾者還很難與媒體本身進行交流,呈現一種強迫性的信息接納,從而嚴重約束著受眾者對傳統廣播的興趣。新媒體借助網絡與其他終端能夠實現廣播信息的雙向傳播,同樣借助多樣化的途徑實現媒體與受眾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傳統廣播只有在融合新媒體之后才能夠徹底改善傳統廣播的傳播方式,滿足市場的需求。與此同時,傳統廣播的新媒體形式能夠優化節目內容,傳統廣播的節目制定主要是按照收視率、購買性等信息決定,但是這樣的調查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并且調查結果也很難保障準確、有效,所以導致傳統廣播的節目質量較弱。對此,借助新媒體技術,在網絡上對節目收視情況進行實施調查,在微觀上分析節目,從而優化節目的設置和質量。由此可見,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能夠彌補傳播廣播的缺陷。

2 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途徑

2.1優化傳統廣播節目形式,順應新媒體環境

傳統廣播的傳播弊端主要呈現在傳播節目形式方面,傳統廣播一直存在單一并且單向的傳播形式,所以普遍存在明顯的播放形式巧妙性較弱、節目設計單一等缺陷[4]。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傳統廣播需要堅持自身的傳播特色為基礎,按照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優化以往節目的設置。

首先,需要在傳播廣播節目中開設多樣化的種類,傳播廣播需要順應新媒體所具備的多樣化節目特點,強化受眾者的選擇廣闊性;其次,傳統廣播需要增加互動類節目,并強化該節目的實時、互動性。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實現與受眾者的實時互動,進而強化節目本身的吸引力。對此,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就必須從互動性方面著手,可以開設更多的互動類節目,在節目當中強化互動環節的類型。例如,沈陽廣播電視臺所開設的《直播生活》節目,該節目是一個已經開設了十多年的民生節目,其為了融合新環境,借助微信、微博等平臺創建與觀眾的互動,從而拉近節目與受眾者之間的距離,目前為止微信、微博粉絲仍然較多,并且《直播生活》中的子欄目《天生吃貨》的微信粉絲也有幾十萬。由此可見,想要在新媒體環境之下抓住受眾者的熱情,就需要從互動方面著手。對此,傳統廣播必須從節目的設置和內容方面進行改革、優化,在節目的設置層面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提升節目質量,滿足受眾者需求。

新媒體環境之下,真正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數字化、多媒體化平臺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5]。其主要是因為數字化平臺是新媒體傳播的主要方式,同樣也是媒介信息的發布途徑,所以該平臺必須能夠對圖片、文字、音頻等信息通過有效融合之后進行發布,從而達成信息資源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對此,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就必須在創新節目的設置和內容的同時,完善數字化平臺建設,從而為廣播信息傳播提供數字化途徑。

2.2在傳播方式上實現傳播廣播與新媒體融合

傳統廣播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借助無線電信息傳播,這一種傳播方式因為自身結構和形式必然存在所傳播節目質量較低、傳播普及性較弱以及傳播節目時容易遭受外界干擾等弊端,這些弊端都是傳統廣播傳播的致命缺陷,嚴重阻礙著傳統廣播的發展[6]。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傳統廣播需要持續的完善媒體的傳播方式,在傳統方式在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

首先,手機是目前社會中人們使用率最高的一個數字化終端,應用手機觀看媒體信息的受眾者也非常龐大,其能夠為受眾者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觀看網絡信息的優勢。對此,傳統廣播需要積極開發手機的傳播方式,促使傳統廣播能夠通過手機終端進行傳播,進而使受眾者能夠借助手機獲取節目的信息,收聽廣播節目。其次,網絡是目前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必然需要基于互聯網。傳統廣播需要積極吸納網絡化傳播全新技術和應用型人才,借助構建網絡化的廣播傳播隊伍不斷延伸傳統廣播的傳播范圍,進而在更多廣闊的范圍傳播廣播節目。就目前而言,幾乎所有的廣播節目在網絡上都能夠尋找到,并且各大電視臺與網絡播放平臺也有密切的合作,已經基本實現手機、網絡等方面的融合。

2.3在技術層面上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是當前媒體傳播當中技術前衛的傳播方式。對此,傳統廣播想要強化節目質量就必須從技術層面上進行創新。傳統廣播需要在節目制作、傳播結束層面進行有效融合,借助新媒體全新的傳播技術與節目制作技術來提升傳統廣播的整體質量,從而在技術層面上融合傳統廣播的傳播質量,強化傳播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是促使廣播媒體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方式。在全新的媒體傳播環境之下,傳統廣播只有將傳播方式、傳播技術以及節目內容等多方面與新媒體有效融合,才能夠促使傳統廣播真正實現新的傳播屬性,從而提升傳統廣播的傳播普遍性、傳播即時性,促使傳統廣播在全新形勢之下具備較強的傳播質量,在各種媒體的激烈競爭中獲取更多的觀眾,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1]楊玉枝.建構與維系:淺析傳統交通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新文化世界——以太原交通廣播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6,21(3):112-113.

[2]王鑫.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解構淺析——以廣播、電視、紙媒為例談媒介融合[J].中國廣播,2015,9(z1):89.

[3]鄭旸.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探析——以“湖北之聲”新媒體融合為例[J].新聞前哨,2015,12(2):69-71.

[4]王健.媒體融合廣播亦應搶奪“第二屏幕”——淺析央廣春節特別節目《中國聲音中國年》“喊紅包”活動[J].中國廣播,2016,22(4):541-542.

[5]張君昌.媒體融合:思路、方略和趨勢——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實踐透視——媒體融合的政策背景及轉型方略[J].中國廣播,2014,19(12):8-13.

[6]劉逸帆,莫玉玲,肖婧為.媒體融合:思路、方略和趨勢——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實踐透視[J].中國廣播,2014,11(12):90-91.

G2

A

2096-0360(2016)18-0090-02

劉克琦,研究方向為廣播與新媒體。

猜你喜歡
傳播方式廣播受眾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節日宣傳,讓傳統傳播方式換“新顏”
帶刺的蒼耳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周三廣播電視
周二廣播電視
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看西夏佛經的傳播方式
韓劇迷受眾心理解讀——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