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農抑商與社會穩定發展研究

2016-11-15 23:59郭石雄
中國市場 2016年38期
關鍵詞:拜金媒體商人

郭石雄

[摘 要]當今社會拜金、享樂主義盛行,這將導致我國社會道德的缺失以及社會風氣的惡俗化,進而破壞國家的和平穩定。讓民風回歸淳樸,才能保證社會穩定發展,而如何讓民風變得淳樸,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治世經驗,古代盛世能保持和諧穩定,重農抑商這一政策功不可沒。文章將當今社會狀況同西漢等時期作類比,說明商人對社會風氣的破壞,亦說明商業過度發展對社會的危害,進而說明當今社會“重農抑商”的必要性。

[關鍵詞]拜金;享樂;道德缺失;商人;媒體;重農抑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3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改革開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促使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發展壯大,繼而使得當今社會道德的普遍缺失以及各層面的社會風氣趨于惡俗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數卻降低了,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冷漠,人們對社會越來越沒責任心,長此以往必將導致社會動蕩,影響國家的和平穩定。改變社會風氣,讓民風變得淳樸,讓人們變得團結,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如何讓社會風氣變得更好,中國幾千年來有一項重要的政策,我們不妨學學。

1 拜金、享樂的社會現狀

當今社會,人們重利輕義,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為了錢可以付出一切。貪污受賄,拉關系走后門,制假賣假等,什么道德法律,統統拋在一邊。人和人之間少了真心實意,多了虛情假意。在社會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電信網絡詐騙讓人應接不暇;路人跌倒,無人敢扶,擔心訛詐;開車上路,害怕碰瓷;上街購物,除了擔心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之外,或許還得提防碰上小偷竊賊或飛車劫匪;購買食物,害怕買回劣質有毒食品,吃了一下死不了卻活不舒暢;上醫院治病,害怕碰上無良庸醫讓你做一大串高價檢查;單位領導總結,數據造假,信口開河,滿嘴胡言,還無人敢說;媒體廣告詞中胡說八道,鬼話連篇,設了陷阱讓大家跳;報紙上總是阿諛奉承,自吹自擂,明知扯淡卻還說不得[1]……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有些人就大肆渲染“黃金宴”“女體盛宴”等炫耀性消費方式,這類低俗、炫富的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一些媒體為了取悅于富裕階層,將“名車”“小三”“豪宅”視為成功男人的標志,對“富二代”豪擲百萬元的消費行為津津樂道。尤其是在一些電視交友類節目里,某些“拜金女”將男嘉賓的經濟收入、家庭背景視為“配對”的優先條件[2]。能夠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都已經丟失了正確的價值觀。

2 重農抑商——古代整治物欲化等不良社會風氣的政策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在古代也是多次出現的,《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薄缎聲ぞ砣つ醍a子》有這樣的記載:“主帝之身,自衣皂綈,而靡賈侈貴,墻得被繡;帝以衣其賤,后以緣其領,孽妾以緣其履?!倍鸥σ苍鴮懺姡骸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古代不良風氣的出現自然與君王的驕奢淫逸有關,但當時的思想家、政治家們卻指出,商業是使社會風氣荒淫奢侈的一種破壞性力量。商鞅云:“農少商多貴人貧?!避髯釉疲骸肮ど瘫妱t國貧?!辟Z誼云:“背本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薄妒酚?貨值列傳》記載“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有不如倚門市”。

在封建社會,幾乎每個朝代的政治家都認為商業、商人會導致社會風氣變壞,漢代賈誼就是典型,其所著《新書校注》就有很多商人敗壞社會風氣的描述?!敖袷蕾F空爵而賤良,俗靡而尊奸;富民不為奸而貧為里侮也,廉吏釋官而歸為邑笑;居官敢行奸而富為賢吏”“矯誣而家美,盜賊而財多”“未獲耳,富人不貸,貧民且饑,天時不收,請賣爵鬻子”……

在賈誼那個時代,社會中很多富人非但沒有與民同樂,反而熱衷于自身奢侈享受與日趨腐。這些富人從下層人民身上賺取大量財富后,又試圖尋求更多途徑以方便自己的剝削??可虡I致富的這些富人,對社會的尊卑貴賤等級秩序,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儉樸均平風尚,都是一種破壞因素,而對形成驕奢淫逸、見利忘義的不良社會風氣,則起到助長促進作用。這種貴富賤貧情況已成為一嚴重的社會問題,賈誼認為商業使人奸詐,農業使人厚樸,故提出“重農抑商”的主張,重農抑商即抑奸詐之俗,長厚樸之風[3]。

重農抑商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被當成一項基本國策,當然不止是敗壞民風,更重要的是商人對產品、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的大肆搶奪,觸及了國家的利益。

當國家給商人提供便利時,一個小農改業,可以很快致富,于是大批小農脫離農業生產而從商。商人為了利益對土地大肆兼并,使得大批農民在商業資本的掃蕩之中,被迫地交出了他們的土地而逃入城市,這些失去生活來源的農民為謀生、致富,也走向了經營商業的道路。

當社會上商人越來越多而務農人員急劇減少時,就會引起整個社會農業生產總規模的萎縮,這在古代社會就意味著財富的減少、社會的貧困、國力的削弱和階級矛盾的激化。這時盡管工商業可能一時繁榮,但這是一種病態的畸形的繁榮,它不可能長久,更不可能對生產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這種工商業的繁榮是在社會產業結構被破壞、生產力遭摧殘的條件下產生的。這種狀況如不加遏制,任其發展,必然會導致農業勞動力流失、土地荒蕪的現象,這將動搖整個社會的根基,甚至導致社會的大崩潰[4]。

重農抑商,每個朝代的制度都有所區別,比如商鞅提出“劫以刑”“驅以賞”;荀況“工商重,則國貧”,主張“省工賈,眾農夫”;韓非把商工之民列為“五蠹”之一;賈誼提倡“仁、義、禮、智、信、孝、德”等美德,反對奢侈,厲行節儉,評價官吏政績如何應以民眾的“富樂”程度為標準,“夫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但是各朝制度大同小異,都是宣揚“商業害國論”,強調農業為本商業為末;抑制土地兼并,防止農民破產;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限制商業活動。抑商方式主要有:官營禁榷、重征商稅、不斷改變幣制、錮商賈不得宦為吏、從服飾方面進行侮辱。

從我國封建社會中前期的歷史來看,凡“治世”到來都與棄農經商勢頭受阻遏相聯,而“亂世”的出現也總是伴隨著舍本逐末傾向的抬頭[5]。重農抑商雖然抑制了商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進步,但是確實打擊了驕奢淫逸等不良風氣,對國家的團結統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 當今社會亦可借鑒重農抑商政策

鄧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比绾螌崿F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就曾說過:“可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编囆∑酵臼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在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國際地位持續提高,也確實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是改革開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忽視了道德文明建設,使得大多數人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而把道德法律,統統拋在一邊,道德無用、講道德吃虧的現象不斷明顯,以至于道德功能不斷弱化,進而使人們缺乏責任感、榮譽感和協作精神。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為是鄧小平同志以及改革開放導致了當今社會風氣惡劣。1985年,鄧小平就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痹谶@暫且不討論我們社會是否已經兩極分化,不過2014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是0.469說明我國貧富差距確實挺大。改革開放是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了,不過有很大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并沒有執行鄧小平同志“先富帶后富”的方針,反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更多的是對新興群體實行打壓,對社會的其他群體更多的是壓榨他們的勞動成本來提高自身的收益。

當然真正有才能的人總能在這個社會中發現商機,不過他們在富起來前往往會受到各種挫折、受到旁人的冷嘲熱諷,于是在他們富起來后也會缺乏同情心與責任心,重利而輕義。這些從萬千人中脫穎而出的富人,才智、膽識確實要比一般人強一些,現在的人們也往往將富人和成功人士畫上等號,是以富人的所作所為常被人們模仿、學習,以至于富人常常引領時代潮流,讓社會風氣也因他們而變化。

人往高處走,這是人之常情,不過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不能好好引導以及加以限制,貪、嗔、癡等惡念會使人們變得冷血無情、貪圖享樂。如今很多富人能建豪宅、買豪車,卻不能多給底層人民一分錢;能夠對搔首弄姿的女孩一擲千金,卻不支持進步青年一枚銅板;隨便吃餐飯成千上萬元,卻對忍饑挨餓的人群視若無睹……

當然了,學雷鋒活動富人們也是很積極的,比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很多富人常常會在公共場合、在直播鏡頭前捐款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在捐款時他們會特別強調某某公司捐款多少,在捐款后他們會記錄著某時某日為某某事捐款多少,并大肆宣傳公司的慈善、老板的愛心。不可否認,當今社會是有很多公司、很多老板捐款,而且捐的還不少,但是有不少富人以愛心的名義做宣傳、打廣告,捐少量資金而想要獲得大回報的做法,卻讓愛心捐款變了味,讓不少人對捐助者缺乏感激之情。

很多富人捐款,并不是責任感爆棚、同情心泛濫,更多的是攀比,以及想提升自己和公司知名度。為了讓富人多奉獻一點“愛心”,媒體也是對富人捐款大肆報道,可惜當這種“捐款”次數多了之后,人們就會把真正有愛心的人和“作秀”的人弄混淆,使得友愛互助的美德發生質變。某某明星捐款幾百萬元眾人談論,而邵逸夫捐款超百億港元、朱镕基總理捐款兩千多萬元卻鮮有人知,這是商人推動的結果,是媒體為了利益而忽視了真正的善人。

當今社會道德急速滑坡,商人、媒體、廣告是重要推手。商人為了利益,鄙視節儉,倡導消費,鼓勵奢靡生活;媒體為了利益,大肆幫商人做宣傳、打廣告,不管廣告比實際產品夸大了多少,也不管廣告是否虛假,只要商人提供廣告費就幫忙宣傳。當說假話、打假廣告并不需要承擔多大的后果時,廣告就變得越來越浮夸了,說謊也成了家常便飯。當今社會,老板忽悠員工,員工忽悠老板,內行忽悠外行,外行裝作內行……可惜很多人忽悠能力不行,被人一眼就瞧出來了,于是就成了兩個人甚至一堆人互相忽悠。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極低,這是大家互相忽悠的結果,是人們為了利益而拋棄誠信的結果。人們誠信缺失是社會的一大隱患,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隱患,可惜他們并沒有資格也不敢指責別人不講誠信,因為他們也經常忽悠人,而且不少人都知道他們在忽悠人。不過誠信缺失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這就要求身處高位的人做出表率。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上面的人言行不一,說著高尚的話做著齷齪的事,下面的人有樣學樣甚至變本加厲,整個社會風氣自然就不會好了;而如果上面的人行得正坐得直,就能無所畏懼地整治誠信缺失等不良社會風氣,當誠信獲利、失信被罰時,社會風氣自然好轉。

雜草總是比農作物生長得好,癌細胞永遠比正常細胞生命力強。如果不加以引導與約束,欺詐等惡習必將凌駕于誠信等美德之上。改革開放后,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商人大開方便之門,追求物質生活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商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枉顧道德與法律,在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下大批不良商人成了富人,這些不良商人富有之后不但不思回報社會,反而過上了奢靡的生活,并宣傳“讀書無用、只有拉下臉面、踐踏道德才能富有”的不良思想。當人們看到那些不良商人成功時,覺得不良商人所言有理時,自然就會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產生懷疑,并向不良商人學習,于是整個社會風氣也就變壞了。

可持續發展比先發展后治理好,可是你不發展就會受到外界的欺凌,是以大多數時候我們見到的都是只求發展而不管治理,不過不治理也有個限度,如果超過了警戒線災難必然降臨。我們發展經濟也是一樣,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當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缺失、道德滑坡時,人們的幸福指數并不會隨著物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人類具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特點,當人們精神上不能得到滿足時,越好的物質生活反而越容易導致社會動蕩。溫飽思淫欲,當人們不愁吃穿時,精神文明建設就很有必要了,甚至精神文明建設比物質生活發展更重要,因為當社會風氣良好時能節約很多不必要的社會開支,當幸福指數越高時,越能提升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商人會促進拜金、享樂等資本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蔓延,進而導致道德滑坡、社會風氣敗壞。商人的不良影響古代賈誼等先賢明白,近代毛澤東同志同樣明白,毛澤東同志提出“糖衣炮彈”、打擊投機倒把,重視思想道德建設,使得當時社會具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風氣。毛澤東同志生活那個年代,國家雖然貧窮,但實現了從無到有,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當時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沒改革開放后快,但是兩個時期面對的困難是一樣的嗎?一個人白手起家尚且困難重重,何況是一個群敵環繞的大國。當一個人擁有了第一桶金后能滾雪球般快速致富,房子在打好地基后能快速建成,國家在擁有一定基礎后同樣能快速發展。毛澤東那個時代,大搞建設,物質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經濟發展雖然慢了點,但是為國家的繼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社會鄰里和睦,大家都樂于助人,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良好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使得國家雖然貧窮,軍事武器雖然落后,但是仍舊無人敢犯我中華。和那個時代相比,如今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確實快了不少,不過很大一部分增長點是靠房地產撐起來的,政府低價強征農民土地,再高價賣出商品房,使得農民等底層人民努力工作一輩子仍舊不能留下一點積蓄。毛澤東那個時代,雖然貧窮,但是農民在離世時還能為后輩留下不少資產,如今雖說國家富有了很多倍,但是農民等社會底層民眾在離世時卻再也不能為后輩留下什么了。國家越來越富有,但是很多人卻覺得生活越來越艱難,為什么?是商人竊取了底層群眾的財富,是官商勾結使得底層群眾受到太多不公平待遇,是官商枉顧道德的行為讓民風敗壞進而加大了民眾的生存壓力。

有一個成語叫做“揠苗助長”,喻指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如果國家一味追求經濟發展,給商人提供太多便利,同樣會出現揠苗助長的情況。一個人要想快速致富,絕對不是靠一個人生產創造財富,而是靠轉移財富,即讓別人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割讓一部分出來。商人能讓其他生產者的勞動時間變得更多,但是他自己并沒有從事生產,當社會上有少量商人時,即有部分生產者不再從事生產而是幫其他生產者增加勞動時間時,整個社會能創造的總財富能增加;而當大量生產者放棄生產而去經商時,整個社會能創造的總財富必然減少;當所有人都不去生產時,那大家就只能是啃老本而坐吃山空了。當今社會,生產者工作辛苦卻收入低,在社會上缺乏發言權還不被人尊敬,而商人、藝人等不從事生產的人卻擁有大量資金,住豪宅開名車還受到眾人追捧。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從商、做藝人能夠快速走向成功時,人們自然就會放棄生產而走上投機取巧的道路。當今社會還在認真勞作的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大多好逸惡勞,成天想著炒股、投資,寧可做銷售也不從事生產。國家大力發展經濟,是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了,可惜成就了部分人卻犧牲了另一部分人,甚至還毀了下一代人。當年輕人不思生產創造時,當年輕人把中國的傳統美德扔在一邊時,國民經濟還能穩步快速發展?靠商業、靠房地產撐起來的繁榮只能是暫時的繁榮,是畸形的繁榮,是揠苗助長造成的假象繁榮,要想國家真正變得繁榮富強還得加強道德文明建設,提高生產者的福利和社會地位,讓民眾樂于生產創造。

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群人如果互相拖后腿那誰也別想發展,一個人起來是以犧牲其他人為代價那也不可能長久。改革開放時,中國農村土地私有化,中央國企民營化,確實提高了人民的勞動積極性,但也破壞了民眾間的團結。公有化時大家按勞分配、按工作時間分配,確實打擊了不少人的積極性,阻礙了很多人聰明才智的發揮;私有化后,不少人依靠國家政策而變得富有,但是他們富有之后貪圖享樂,打壓后進,使得社會上不公平現象越來越多,同樣打擊了不少人的勞動積極性,讓不少人感嘆報國無門、致富無路。公有化時大家勤勞善良,私有化后多是懶散奸詐,大家從以前的抱團取暖變成了現在的“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人民是富有了,國家是富有了,但是民眾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凝聚力,變成了一盤散沙,當有外敵入侵時不會抱團反抗只會各自逃散,國家的實力不是變強了,而是變弱了。

黃、賭、毒危害個人及國家安危,國家大力禁止,但是危害國家安危的僅僅這些嗎?商人制假售假進而危害人民健康、敗壞社會風氣,這難道不該大力打壓?打開電視等媒體,在這個頻道看到的是富人的奢靡生活,換個頻道看到的是明星的低俗惡搞,再換個頻道看到的則是丑化古代先賢、擅改歷史文明的電視劇……這些節目將使觀眾曲解國家歷史,淡忘古代文明與美德,變得拜金、貪圖享樂,不思生產創造而思嘩眾取寵,這樣的媒體難道不該大力整治?無規矩不成方圓,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圣人,反而是大多數人都在外界環境的引誘下快速墮落,要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不制定法律法規對促使惡習泛濫的因素加以約束,等社會風氣惡劣到一定程度,國家危矣。

一個人諱疾忌醫會導致病入膏肓的后果,一個國家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則會有亡國之禍。一個人生病了不想著自己免疫力差卻怪別人傳染自己,疾病就會經常糾纏他;一個國家不思自己制度與作風問題,卻說是別國的不良作風傳入所致,社會風氣只會越來越糟。當今社會醫患矛盾越來越突出、師生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公務員在民眾間的信譽度越來越低,為什么?是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商重利而輕德,使得金錢在民眾心中一峰獨秀,而當金錢一峰獨秀時,能有幾人不去爬這高峰?醫生為了錢而開大量處方,老師為了錢而對學生區別對待,公務員為了錢而徇私枉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怎么能融洽?

如何讓國家穩定發展,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大有可學習借鑒之處,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文明有不少糟粕,但是精華同樣不少。古代先賢不懂分子原子,不懂萬有引力也不懂電磁理論,難道為人處世、治世治國也不懂了?重農抑商這一政策能實行幾千年是有理由的,它使民眾樂于生產,讓民眾勤勞節儉之風長存,抑奸詐之俗使得美德廣傳。在如今這拜金、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在如今這道德缺失的時代,學習借鑒重農抑商這一政策,對國家的穩定富強是很有幫助的。

重農抑商這一政策,各朝各代都有所區別,在21世紀更是不能照搬這一政策。在如今這個年代,重農是重農業,也是重生產重創新;抑商抑的是商業,抑的是為富不仁、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現象。如何“重農抑商”我國已經有個別的案例,比如《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規定,上海市級領導干部的配偶不得經商辦企業;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在本市經商辦企業;湖南公職人員操辦婚嫁、壽慶宴席的規模嚴格控制在20桌以內;廣西干部婚喪送禮不得超過100元。當然那些案例目前還只是在個別省市公職人員這一群體試行,如果把這些方案針對的群體擴大為全體公民,我國的社會風氣就會好轉。

吃穿住行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當國家在媒體上大肆宣傳節儉之風時,成功人士做出節儉的表率時,政府限制人們的奢靡消費時,人們就不會在這些基本需求上去攀比,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生產創新上去。當鄰里間少了攀比時,自然就少了妒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熱情與和諧。

古代在實行重農抑商時,還大力弘揚“仁、義、禮、智、信、孝、德”等美德,降低金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讓人民有更高的精神信仰。在如今要想改變人們道德缺失的境況,同樣要大力弘揚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傳統美德,幫助他人者不僅僅是獲得精神上的鼓勵,在物質上也要給予獎賞;制假售假等惡劣行為,不僅要在物質上重罰,還要在精神上給其重擊。只有讓美德的高度超越金錢的高度時,人們才不會為了金錢而枉顧道德,社會風氣才能真正好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當科學研究無利可圖時,能有多少人會把心思放在生產創造上?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生產創造,是以我們必須重農,重視生產,重視創新;那些阻礙生產的因素則必須抑制,是以我們需要抑商,抑制媒體傳播不良社會現象,抑制燈紅酒綠等奢靡的生活。學習古人的重農抑商,重視中華的傳統美德,國人才能真正具有中華風骨!

4 結 論

宇宙中萬事萬物包括生靈,在宇宙大爆炸開始那一刻,命運就已經注定了。中國之后的日子會有什么樣的社會變革,大多數人不知道,但是有少部分人卻是能看明白的,這些明白人或者不愿說,或者不敢說。不過事物的發展具有“盛極而衰、否極泰來”的規律,在當今這道德缺失的年代,商人與富豪權貴必須多想想,自己對國家的發展到底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的作用,到底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了多大的貢獻,在重農抑商政策下的那些古代商人又是如何處理國家與社會關系的。

重農抑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讓國家擁有了良好的社會風氣,讓國家擁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重農抑商這一政策受到歷代先賢的推崇,幾千年來一直被重視,說明其對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人們道德缺失的今天,在不良商人多不可數的時代,在拜金、享樂主義盛行的時候,重農抑商是值得學習借鑒的。

參考文獻:

[1]caiwj999.社會道德的缺失原因何在?[EB/OL].(2015-03-14)(2016-06-10).http://bbs.tianya.cn/post-free-4999745-1.shtml.

[2]李錫海.人性的物欲與犯罪[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3):74-80.

[3]錢彥惠.西漢前期“重農抑商”思想、政策及實踐研究——以賈誼為中心的考察[D].寧波:寧波大學,2012.

[4]韓朝華.略論“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作用[J].經濟科學,1988(6):67-71.

[5]韓朝華.略論“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作用[J].經濟科學,1988(6):67-71.

猜你喜歡
拜金媒體商人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如何通過媒體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時代漩渦中的罪與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