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的媒介影響與意義重構

2016-11-15 00:30范曉光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研究

范曉光

摘 要 移動網絡視頻具有雙重特性,即移動性和視覺化。移動網絡視頻的傳播技術中的結構物質以及內部符號,對于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傳播媒介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文章對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的媒介影響與意義重構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的媒介影響,并詳細闡述了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的意義重構。

關鍵詞 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媒介影響;意義重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03-02

1 移動網絡視頻傳播偏向性

媒介傳播環境學的理論中,媒介傳播的偏向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媒介傳播的渠道既沒有一定的價值標準,又不是中性透明的,這個渠道只是起一個塑造作用,即塑造認知整個社會的模式,塑造整個社會的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最早對媒介傳播的偏向性做出論述的是伊尼斯,他的論述認為媒介傳播的偏向性主要表現在文明中,并且這種偏向性不僅會對時間觀念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會對空間觀念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媒介傳播的偏向性一般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口頭媒介的偏向性,二是書面媒介的偏向性,三是時間觀念的偏向性,四是空間觀念的偏向性。一般偏向性指的是將文化內或者制度內的所具有連貫性以及統一性斬斷,媒介傳播在文化中所表現出來的偏向性,主要根據時間觀念或者是空間觀念來進行確定[1]。并且具有長處的新的媒介,會產生一種新的文明。

繼伊尼斯之后,又有學者提出了人的拓展延伸就是媒介傳播的理論觀點,這位學者就是麥克盧漢。他認為,改造以及發明媒介傳播的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人的感知方式的一種模仿,即對人體的五個感官、四肢以及神經中樞的模仿,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媒介傳播過程中產生模仿偏向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人類的認知感官存在差異,因此媒介在模仿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功能差異,例如人體大腦思維中的線性思維主要是由電話來進行模仿的;二是當媒介通過損壞人類的局部感官來實現其拓展延伸的功能時,就會導致其他感官得到較大的發展。在麥克盧漢的論述中所提到的“麻木”以及“截除”這兩個概念[2],即指的是選擇一個感官來應對外界所引起的強烈刺激,只選擇一種能夠產生分離、拓展、截除以及延伸的感官來作用于技術當中,這就是所謂的技術會導致使用者或者發明者產生麻木的緣由。在極致延伸的過程中,媒介傳播所產生的偏向性,不僅會造成人體的局部肢體麻木,還會導致神經中樞麻木,從而使得人們對媒介產生過度的依賴性,而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也不會運用自己的感官來加以了解和認知,進而湮滅在浩瀚的信息媒介中。

通過電視的攝影鏡頭所截獲的畫面,使得電視媒體報道也失去了其原有的認知價值。觀眾沉浸在通過電視所帶來的視覺盛宴中,任意享受,缺乏思考。電視熒屏所提供的畫面影響也超過了文字,使得觀眾們的視覺體驗大于思維體驗。電視就是利用這一特點來對敘事以及語言描述進行展示,然后慢慢構成一種獨特的認知現象。由于電視中構成語言描述的基礎模式就是圖像,因此圖像就成為了最具體可感,最直觀形象的感性傳播媒介,圖像就是事物本身,圖像就是感性,很純粹的展現一種表面現象。電視能夠通過圖像來對模式進行解釋,從而形成一種比較特殊的感性認知[2]。移動網絡視頻在傳播的過程中,就依靠的是感性認知,因此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偏向性。

第一,移動網絡視頻的偏向性具有非常感性以及直觀的情感,這主要表現在移動網絡視頻傳播的內容大都屬于娛樂輕松方面。而就電視來說,其傳播的文化并不是依靠嚴謹的或者是有深度的思想內容,而是通過娛樂傳播的方式來展現思想以外的內容,這種偏向性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精神文化,從而使宗教、體育、政治、新聞以及商業都能被娛樂所支配。移動網絡視頻傳播最大的優點在于,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不僅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同時還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從而使得信息共享能夠更加的便捷。同時與電視傳播偏向性中的情感一樣,移動網絡視頻傳播的偏向性也能產生一種愉悅的感官情緒,移動網絡視頻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人們碎片化的空閑時間填補起來,因此其傳播的內容也就更加的偏向于娛樂休閑方面,這樣就能夠使得觀眾得到精神層面和情感層面的雙重愉悅。另外由于屏幕的約束,移動網絡視頻傳播的各種信息也非常的碎片化,這些信息的供應方以及宣傳方連續不斷的傳播奇聞軼事,使得觀眾的認知感官受到各種刺激,這樣一來就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第二,移動網絡視頻傳播的偏向性還體現在私語化以及個體化這兩個方面,而其中個體化指的是對觀眾進行細分。由于移動網絡視頻在發布出來時,其所處的周圍環境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同時它的隨意性也非常大,發布者所處的時間空間,以及發布之前的心理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且不需要做過多的考慮,因而就導致了移動網絡視頻的個性化非常的突出。在移動網絡時代,各種視頻的都具有海量的數據信息,但由于個體想要獲得的信息卻是單一的,這就使得兩者形成了非常尖銳的矛盾。由于觀眾們對移動網絡視頻的分層更加的準確清晰,在加上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工作環境的不同,因而人們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網絡視頻,從而產生的主觀色彩也更加的強烈。

2 移動網絡視頻偏向性的媒介影響

媒介是一種隱喻方式,它指的是媒介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進入到人們的現實世界中。媒介傳播是人們認識周圍環境的重要途徑,并且它是通過隱喻來對文化進行塑造和傳播。電視則是通過圖像來認識周圍的世界,同時它對整個社會的文化造成較大的影響,因而它主要是通過圖像的方式來模擬現實世界、定義現實世界、傳播現實世界。例如在電視傳播中,新聞報道里的圖像更換的速度非???,并且超越了聲音,即它將圖像與瞬時的結合完美的發揮了出來。電視圖像這種完美的處理技術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環境以及符號環境,因此其慢慢替代了文字,形成了認識電視圖像的時代理論[3]。圖像的瞬息萬變,將電視本身傳播的思想內容以及信息價值都大大削弱。對于觀眾而言,思考被觀看所替代,觀眾只通過圖像來判斷信息,并且他們的潛意識里更熱衷于電視圖像,且這些圖像也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觀眾們對話題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電視的塑造,所有的事物都能變得具體可感,并且圖像也逐漸發成為觀眾們認識世界的主要符號。

電視構造了一個看似真實、獨立以及一致的現實世界,其傳播的偏向性以及敘事的特點,都是對于現實世界的構建和關注,且電視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將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件傳播給觀眾們。而電視傳播的現實性作用在移動網絡視頻被放得更大,同時發揮得也更加充分。它主要是將虛擬與現實這兩種空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觀眾們就能夠隨時隨地了解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同時還能夠將自己身邊的生活狀態上傳到網絡上。例如美拍軟件,盡管它只能記錄十秒的瞬間,但是它能夠將其上傳到微博或者臉書,從而成為娛樂大眾的工具。用戶所持的手機具有非常強大的功能,它能將任何東西都記錄下來。移動網絡視頻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占滿了觀眾們的空間和時間,并利用快速更換的屏幕來將大腦進行替換,從而將人們的想象力利用精致的圖像進行封存,使得他們在得到短暫的滿足后又變得空虛。當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向各種終端偏移時,其關注社會的程度也會逐漸的降低。

3 移動網絡視頻偏向性的意義重構

移動網絡視頻關注的重點是現在,不包括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以及結果,因此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傳播碎片化信息的方式[4]。這種碎片化的方式是當下社會語境傳播中一種非常形象化的表達。媒介傳播的平臺和形式在新技術的作用下變得更加的多樣化,因此其傳播的信息也更加的多元,同時文本也更加趨向于碎片化從而塑造出了碎片化與多元性一體的傳播主體。移動網絡視頻傳作為當下運用最廣的傳播媒介之一,傳播的速度非常迅速,信息變換的速度也非???,同時傳播的內容還具有一定的拼接效果和動態性,因此又被稱作視頻領域中的微博。移動網絡視頻的終端非常輕便,又方便攜帶,還便于開啟和關閉。既能夠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連接視頻信息源,又能夠將視頻信息流暢清晰的傳播出去,這樣就實現了視頻傳播的片段化、草根化。視頻制作軟件的智能化使得很多草根都能進行視頻的制作以及傳播,因而就產生了大量的視頻播放的客戶端,視頻信息也變得更加的泛濫。

移動網絡視頻也導致了符號意義加劇流失,使得傳統意義的影響逐漸被削弱。傳統意義指的是對符號權威的一種肯定,是對符號形成的敘事意義的肯定。移動網絡視頻對符號的消耗非???,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影像意義的湮滅。這種消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傳播的內容以及傳播的途徑使得影像片段化,這樣就能夠滿足人們片段化的時間以及空間[5]。二是移動網絡視頻的終端使得一些固定視頻所傳播的內容或者是電視傳播的內容再次片段化,并以話題的方式將其重復傳播,這樣就使得視頻中的原始內容以及所包含的意義被解構了,因此就造成了嚴重的敘事意義的流失。由于娛樂與消費兩種文化浪潮的不斷興起,將“價值”與“意義”兩者作為表面特征的精神逐漸被解構,而將“娛樂”“輕松”兩者作為表面特征的感官則逐漸凸顯出來。另外將“深度”“意義”兩者作為表面特征的社會概念就會被重構。

4 總結

綜上所述,國內的移動網絡視頻從2013年開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類視頻網站也迅速的搶占了市場。當觀眾們在為進入時尚生活而興高采烈時,他們也必須運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各種網絡視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認識移動網絡視頻的傳播的偏向性以及片段化,不僅僅是為了有效的控制移動網絡視頻信息,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社會公眾的媒介素養,使得更多的網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有用的視頻信息是如何進行傳播的,從而讓廣大網民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地甄別和共享。因此,正確對待文化和新技術,保持清醒的頭腦來應用技術,避免盲目的崇拜,就能使得媒介的傳播獲得真正的

自由。

參考文獻

[1]張秀敏.媒體與城市文化認同[J].傳媒觀察,2009(2):32-33.

[2]張蘭英.大眾文化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挑戰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2):87-89.

[3]王曉楠.經典電視劇翻拍的傳播學解讀[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9(9):101-102.

[4]趙陳胤,項宗飛.我國新聞娛樂化的現象分析與對策建議[J].大家,2010(10).

[5]袁靖華.媒介轉型時代的受眾身份認知問題[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2):113-117.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