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微信公眾號看央視《新聞1+1》的特點

2016-11-15 00:44楊帆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主持人公眾受眾

楊帆

摘 要 一個時代技術的革新,影響著新舊媒體的格局。社交媒體的普遍應用使傳統媒體走下神壇,成為每個用戶觸手可及的媒介。時下,人們運用最多的社交媒體當屬微信,微信公眾號的迅速發展,也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新的視域。筆者通過對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1+1”的研究,發掘新聞1+1評論節目在表現形式和呈現內容上的特點及變化,彰顯其欄目特色。

關鍵詞 新聞1+1;微信公眾號;新媒體時代;特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30-02

《新聞1+1》是央視推出的一檔時事新聞評論類直播節目,開播迄今已8年有余,仍保持著大量觀眾群。選題角度與標題的新穎、主持人狀態與語言的表達、評論的著重點與輿論引導等都成為該節目保持新鮮、長久發展的重要特點。此外,與社交媒體的無縫對接更是其得以彰顯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1 《新聞1+1》在微信公眾號中的呈現

《新聞1+1》的微信公眾號名為“央視新聞1+1”,由中央電視臺于2015年10月15日完成認證。主要功能是從時事政策、公共話題、突發事件等大型選題中選取當天最新、最熱、最快的新聞話題,還原新聞全貌、解讀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純度和銳度為新聞導向,呈現最質樸的新聞。

進入公眾號發現,對話框下設三個目標欄,分別為節目相關、微社區、@編輯部?!肮澞肯嚓P”中排列三項:兩會1+1、看視頻、老白聲音。其中“兩會1+1”是為兩會設置的專欄節目?!翱匆曨l”是公眾號的重要部分,收錄了《新聞1+1》已播出的節目,方便沒有及時收看直播的觀眾觀看。頁面下設評論區,有利于意見和觀點的收集。這一部分實現了將傳統媒體新媒體化,將電視直播節目網絡重播化,將單一形式群眾互動化,展現新舊媒體的無縫融合?!袄习茁曇簟敝饕珍浟税讕r松在節目中的精彩

評論。

“微社區”主要為網友創造公共話語場,“@編輯部”設置:“1+1=?”“聯系我們”?!?+1=?”為觀眾提供了解節目的渠道?!奥撓滴覀儭睘槊奖娊涣魈峁┛臻g,也為節目的制作打開信息源。

2 從“看視頻”看《新聞1+1》的特點

“央視新聞1+1”微信公眾號為官媒與用戶交流牽線搭橋,然而所有的交流和反饋最終源于對節目的認識。因此,我們從公眾號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看視頻”部分出發,分析節目的表現形式和呈現內容上的特點及變化。

2.1 選題深刻、標題新穎

對于一檔直播評論節目來說,選題尤其重要。它體現制作方的價值觀及輿論導向,也反映潛在受眾群的特點?!缎侣?+1》節目受眾范圍廣,分析內容可發現其選題角度廣、時效性強、針對性明顯、預見性突出。

2016年6月24日標題為“異常災害天氣,小心!”的節目涉及突發性災害事件。報道了23日下午江蘇鹽城發生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節目公布了人員傷亡信息,并由出鏡記者蔣林跟進當地安置點和醫務人員的救援工作。除此基本信息,節目對于龍卷風發生的原因、背景、國內外歷史記錄及一系列連鎖反應做出統計,并向群眾普及緊急自救知識。從這期節目,我們發現《新聞1+1》作為評論性而非純報道性節目,選題非常注重時效和內容的充實。從災害發生到節目播出僅30多小時,卻做出了內容豐滿、信息量大、解析深刻的一期節目。

除了突發性事件,欄目還重點關注時事政策、公共熱點事件。2016年6月23日題為“第十輪中央巡視、目標‘黨組織”的節目,通過跟進十八大后揭露的貪污反腐案件,反映黨中央反腐的力度與決心,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正確方向。分析2016年6月的所有節目可發現,公共熱點事件占比最大,如6月13日題為“塑膠操場:疑毒從有,行不行”節目通過對引發輿論關注的疑似毒跑道事件進行分析,并以小見大,關注國家相關標準的設定。

選題深刻、內容為王是節目得以呈現的骨骼,然而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的選擇為節目標題的制作提供了創新空間?!缎侣?+1》對標題的構造有著清醒的自覺和明確追求。分析2016年6月的所有節目標題可發現,除了6月8日“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失責必問”一題無句末點號外,其他每期都有“!”或“?”或兩者兼具。問句形式的標題針對評論事件中存在的疑惑提問,并進行深入分析、邀請專家答疑,從而吸引觀眾注意,消除疑惑。另有一部分疑問形式的標題也存在問責意味,表達疑問背后的態度。除此形式外,節目感嘆號式標題呈現了節目的感性訴求。如6月17日題為“鄉村教師蔣國珍,一個城市的紀念!”節目,敘述蔣老師一生的貢獻,感慨他留給人間的大愛,使人不能不有所觸動?!缎侣?+1》在標題上清晰明確的追求,形成了標題的規范化和風格化,提升了欄目品質也強化了欄目特色。

2.2 主持能力、語言魅力

瞬息萬變的新媒體時代,用戶開始主動接受信息。然而獲取信息的環境并非真實,用戶憑借媒介所構建的擬態環境擴展認知結構,而該種擬態環境需要主持人的把控。因此,主持人的能力和表達奠定了受眾獲取信息的基礎導向。

主持人董倩和白巖松是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是新聞事實的傳播者,是新聞評論的塑造者。新聞事實的報道是客觀真實的體現,而新聞評論的表達則是主體價值觀的彰顯。主持人的知識背景、即興發揮和現場把控為觀眾創造了新聞的擬態環境。沒有專業能力作為支撐、沒有深厚功底作為門面、沒有獨特個性彰顯魅力,就無法得到受眾的喜愛與追隨。

然而,這一切基本素質除了端莊的形象表達外,最重要的當是語言。主持人的新聞語言決定節目的播出質量和社會影響?!敖o您不一樣的解析”是《新聞1+1》的宗旨,呈現該節目突破傳統聲音束縛的特點。節目中的新聞評論語言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第一,表達口語化。由于觀眾知識水平不同,對語言的理解也會不同。主流媒體的受眾分布廣、數量大、層次多,只有用百姓聽得懂的話才能傳達真實的聲音。第二,語言符號化。作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主流媒體,使用符號化語言更容易簡潔干練地表達意旨。今年3月21日題為“醫院‘號販子:繼續打!怎么治?”的節目就以符號化詞匯“號販子”來指代一些在號源緊缺的大醫院做倒號生意的人。第三,傳受共情化。傳播者的語言表達為的是創造與接受者共同的意義空間,體現在傳播所使用的語言等符號上,也體現在相近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上。傳播者所傳遞的新聞是否被受眾接受及接受程度,取決于共同意義空間的大小。

《新聞1+1》是評論節目中較成熟的形式。在主持人的語言使用上不乏嚴肅與幽默的結合,新舊媒體的語言融合給予受眾良好的視聽效果。在社會傳播中,既堅持了傳統新聞評論節目的要求,又表現出該節目特有的解讀視角和影響效果,促進新聞語言不斷變化和發展。

2.3 評論發聲、引導輿論

《新聞1+1》本身是一檔新聞評論節目,通常立足社會熱點,以小見大進行梯度性評述。在這過程當中,評論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節目中,評論角色主要涉及當天的主持人、具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論專家及大量的畫外音。2016年6月6日題為“游船翻沉:預防呢?預警呢?應急呢?!”節目,清晰分配了評論者的角色。畫外音貫穿節目整體,配合清晰的視頻素材陳述了四川廣元白龍湖景區游船翻沉事件。畫外音評論既能彌補現場感的不足,也可避免主觀因素過多而產生的嫌疑,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將欄目的觀點傳遞給受眾。具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專家評論是在主持人的問題引導下進行的,該期節目邀請的華僑大學旅游安全研究院副院長謝朝武,就該種突發事件應急預警及應急能力做了多方面的闡述。評論專家的加入不僅增加議題的權威性,也拓展了節目深度,給受眾提供全面了解事件的渠道。最后,扮演整個節目組織協調者的主持人是評論的核心人物,對于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該期節目中,主持人白巖松不斷通過素材提問,串聯整個事件的發展,并在節目最后對整個事件進行評論:“其實,非常關鍵的就是令行禁止,否則大家都會覺得不會出什么大事吧……令行禁止需要管理者和每個參與游客都要保重?!痹摻Y束語不僅總結了此次游船翻沉事件,也從小的切入點歸結到大的防范應急層面,提醒管理者和游客需履行的義務,對整個節目進行了宏觀的把控,防止受眾落入窠臼,從而積極有效地引導輿論走向。

新聞評論不僅涉及評論者的角色分配,同樣來源于新聞播出的熱點事件,只有將事件與評論二者有效結合,評論的觀點和意義才能得到有效升華。在上述四川廣元白龍湖景區游船翻沉事件中,主持人在闡述觀點之前帶領觀眾詳細了解事件的發生,并聯系去年發生的“東方之星”翻沉事件,通過對比加深觀眾對事件的認識,通過歷史事件的聯系充實節目的報道深度,在評論的整體走向中構建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像此類突發事件,更需要評論的積極引導,表達來自政府、社會等多方的聲音和關懷,體現人文精神,安撫受眾。

3 微信公眾號運營下的《新聞1+1》的優勢與不足

新媒體迅猛的發展勢頭,為與大眾媒體的無縫對接創造了極大空間。微信公眾號運營下的電視評論節目《新聞1+1》充分體現了媒體融合的形勢和特點。首先,微信作為網民使用較多的社交媒體,為節目提供了潛在的網絡觀眾群。電視與電腦、手機屏幕的重疊,使受眾可以隨時隨地收看節目。其次,二者的融合改變了電視媒體的線性傳播模式,公眾號中的評論區為媒眾交流提供了公共話語空間。最后,就節目內容而言,通過事件與評論的有效結合,為受眾理解事件提供導向,然而主持人點到為止的評論切入點又為觀眾的后續思考提供足夠空間,避免了單向的輿論灌輸,調動了觀眾的媒介參與熱情。

然而,在公眾號的運營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兩會1+1”內容在非兩會期間存在,缺乏一定的時效性,“老白聲音”更新過慢,“微社區”管理相對滯后,“1+1=?”對節目的定位和解釋不夠細致全面。

期待《新聞1+1》的公眾號繼續調整與升級,給受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參考文獻

[1]Wern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Jr.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郭鎮之,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主持人公眾受眾
公眾號3月熱榜
主持人語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