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2016-11-15 00:48龐冬梅
中國市場 2016年38期
關鍵詞:旅游產業政府職能延安

龐冬梅

[摘 要]延安作為自然資源型城市和紅色文化資源富余城市,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下旅游產業應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過去政府在延安旅游業發展中曾發揮主導作用,今后還應在營造良好旅游環境、創新升級旅游產品、促進相關產業聯動發展、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方面發揮作用,實現延安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延安;旅游產業;政府職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215

多年來,延安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積極推行“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探索和走出了一條符合延安實際的特色旅游發展道路。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拉動全市經濟增長、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增加就業渠道、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延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數據顯示,2010—2014年,延安市旅游產業規模得到快速發展。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1684.59萬人次,是“十一五”期間的2.63倍。實現旅游產業總收入628.23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68倍。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均超額完成“十二五”旅游規劃(見下表),這與政府的政策保障和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充分說明了在旅游業發展初期實行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的功效。

1 政府在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1.1 制定并組織實施旅游發展規劃

“十一五”以來,延安遵循旅游發展規律,認真實施政府主導發展戰略,強力推動旅游產業發展。一是確立“紅色旅游興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將旅游業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突破口和發展區域經濟的支撐點,實現了宏觀決策突破。二是先后完成了《延安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志丹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5個縣區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延安市“三山”核心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20多個景區景點開發建設規劃,使延安旅游業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發展。

1.2 完善旅游產業體系

多年來,延安市政府有效發揮了在旅游投資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加大對旅游基本建設的投入力度。對于一個山區城市來說,交通是制約延安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政府的資金扶持下,旅游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連接主要客源地和重點景區(點)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樞紐初步形成。同時,旅游購物、旅游餐飲、旅游娛樂穩步發展,服務能級、能力增強。以“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產業為主體,其他關聯產業為支撐,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1.3 穩步推進旅游項目建設

“十一五”期間,延安市以大型旅游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拉動了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實施了紅色旅游“一號”工程和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13處革命紀念地維修保護工程,建成開放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極大提升了延安市紅色旅游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成功策劃推出了全國首個紅色旅游大型實景演出《延安保衛戰》,大型陜北信天游歌舞劇《蘭花花》《山丹丹》《信天游永世唱不完》等旅游品牌演出,有效調整了旅游產品結構、提高了旅游吸引力。延安旅游商品購物步行街、延安自駕車營地、延川黃河乾坤灣旅游景區、延川培植影視基地開發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1.4 積極拓展區域旅游合作

延安市政府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致力于通過與更多地區的旅游合作,不斷完善延安旅游市場的多樣性。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的原則,通過政府牽頭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協議約束規范的合作形式,積極推進跨地區、跨景區合作,進一步密切與西安、榆林等地的合作,推進省內無障礙旅游。與國內主要客源地簽署互組、互送客源協議,共同開發旅游線路,達到互補、互利、互動、共贏的效果。

2 政府在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角色錯位

政府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現在旅游業發展中,用傾斜性政策扶植相關大型旅游集團,甚至投資興辦骨干旅游企業并直接管理,政府、企業和市場在分工上不清,把“政府”的意志強加于企業和市場,嚴重影響市場主體的培育,導致旅游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開拓市場、抵御風險能力弱,效益差,市場化的投融資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利用政策吸引社會資金的難度加大,破壞了市場競爭機制,阻礙旅游市場的正常、有序和健康發展。

2.2 管理缺位

為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能。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樣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一方面,延安市旅游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職能難以發揮。所轄13個縣區中,4個縣是文物旅游合署機構,4個縣是隸屬于文體部門的二級局。另一方面,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延安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整體水平不高,市場規范性仍有差距。自2010年以來,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50個優秀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調查中,延安已連續5個季度排名末位。滯后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旅游環境質量與建設“全國紅色旅游首選地”城市目標差距很大。

2.3 職能越位

政府同時扮演企業者和“管家婆”,將政府主導理解為政府主宰、政府主財和政府主干,充當一切具體業務的決策者。其結果是政企不分,致使旅游企業喪失了發展旅游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際上,政府并不天生就是旅游專家,在一些具體的工作中,由于政府制定的政策違背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僅沒有體現出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反而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政府并不是萬能的,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失靈”是常見的現象,那種什么事情都靠政府解決的觀念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誤導,應從這種錯誤觀念中擺脫出來。

3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政府職能轉變的實現途徑

目前,延安市旅游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發展方式得到顯著轉變。伴隨延安旅游發展環境的改變,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地政府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和作用也應發生相應的轉變??茖W發展觀要求政府對其自身在旅游產業中的位置作出重新定位,從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轉變,抓大放小。各級旅游行業管理部門必須從管理旅游經濟微觀中抽身出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行政管理的職能集中指向宏觀調控、社會服務和公共管理,把一些屬于企業自治權內的事情交還企業,把一些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交由社會管理,真正實現“小政府,大市場”。具體來說,今后還應在營造良好旅游環境、創新升級旅游產品、促進相關產業聯動發展、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方面著重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延安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必虎.旅游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張輝.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及方式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3]延安旅游網.延安旅游“十二五”專項規劃[EB/OL].(2013-07-21).http://www.yanantour.com.cn/detail-2083-343.html.

[4]高福.我國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及發展戰略思考[J].西藏發展論壇,2015(3).

猜你喜歡
旅游產業政府職能延安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探析
北京市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政府職能轉變的積極嘗試
西方國家政府職能的演變及對我國的啟示
走進延安
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實踐工程咨詢持續發展
《保衛延安》震撼播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