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對留守兒童媒介形象的構建及受眾認知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2016-11-15 01:04陳童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媒介形象留守兒童

陳童

摘 要 媒體對于留守兒童形象的建構是趨于一種“固化”邊緣群體化的整體形象,受眾對留守兒童形象建構的認知有三個方面:受眾眼中的被害兒童形象、受眾眼中兒童作為施害者的形象,對留守兒童的成長造成“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傷害,影響受害兒童的恢復和正常生活、定義并排斥施害兒童。

關鍵詞 留守兒童;媒介形象;二次心理形象再現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76-03

受眾通過媒體來獲取信息,然而也會對受眾的認知和行為產生影響,媒體所傾向性報道的事實具有輿論導向作用,媒介不僅可以重構社會現實,而且對邊緣化群體的形象建構會產生偏移性認知[1]。受眾對于留守兒童形象的建構整體趨向于負面形象的“問題”命題式建構,反而對留守兒童成長帶來“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傷害,這里的傷害主要是從新聞報道的角度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形象給兒童成長帶來的心理上的傷害。

1 媒介所再現的留守兒童“固化”形象

對于留守兒童的媒介形象的建構,無論是正面形象還是負面形象的傾向性建構,媒體對于留守兒童形象的建構總是趨于一種“固化”邊緣群體化的整體形象。首先,留守兒童的正面形象一般的建構存在表現為:孝順懂事的形象、知識改變命運的形象、天真活潑的形象、追尋理想的形象。其次,客觀中立的報道建構了留守兒童“沐恩幸?!钡谋魂P愛的形象,新聞報道中的主角是黨政機關及社會相關組織,留守兒童只是新聞中的附屬品?!皢栴}”式的議程設置下,建構出具有個體化的負面形象傾向,呈現出的是邊緣化群體的“弱者”形象。最后,留守兒童建構的負面、問題出現在生活習慣上的無助、學習的監管缺乏、心理上的有效引導缺少、安全隱患的存在等,從自身角度建構出留守兒童外表形象的負面化,外表形象主要包括留守兒童的外貌特征、身型、穿著、神態。從心理行為角度建構出留守兒童負面化形象,從安全意識、學習意識、道德意識等方面所呈現出來。

2 留守兒童“固化”形象背后的反思

“留守兒童形象”問題是新聞傳播與社會之間的疑難問題,留守兒童個體乃至群體化形象的存在,媒介通過形象的再現,在社會化語境下的考察“固化”形象。

2.1 導致留守兒童形象“固化”背后的原因分析

提及到留守兒童形象的“固化”,不管是從正面形象還是負面形象,亦是客觀中立的被關愛形象,導致“固化”的根源在于“他者”解碼的片面化。話語不僅僅是書面的文體形式再現,而且還包括口頭表達和非言語的表達形式存在,每一個話語背后都有著特定權力的意向和權力的關系[2]?!八摺辈粌H指受眾對媒體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形象進行片面的譯碼,而且也指留守兒童從媒體所呈現出的群體“固化”形象的認知,又帶給留守兒童的“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隱形傷害,“他者”的解碼造成留守兒童認知的負面影響,亦是強化作用而不是消退,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話語權缺失及話語權的剝奪。

2.2 “他者”解碼片面化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失衡

受眾對媒體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負面形象的認知,媒體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群體固化形象”,對于留守兒童的被侵害形象及留守兒童施虐者形象的建構,呈現出對留守兒童的“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傷害,產生一種惡性循環。筆者主要從受害留守兒童的角度進行分析。

2.2.1 “二次心理形象再現”概念的提出

心理形象最早是我國維之于1988年所提出來的,他把表象、概念和思維等都稱為“心理形象”。維之只是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對心理形象做了簡要的主觀映象分析,對于該理論還有值得深化的地方。如果說心理形象是感覺形象的話,那么在媒介上所呈現出來,就是心理形象的再現。而對于留守兒童負面形象的建構,受眾在進行對留守兒童在新聞報道中所呈現出的形象解讀的同時,會對留守兒童群體形象的“固化”,那么留守兒童形象作為群體性化身,又對個體留守兒童帶來了逆向影響,主要是心理上再次折射出群體的媒介形象,其中就存在“兩次譯碼偏差”:一是媒體新聞報道中建構的留守兒童形象,受眾對媒體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形象與真實、現實當中的留守兒童形象存在著偏差;二是留守兒童對媒體所呈現出的“留守兒童群體固化形象”的反射認知,留守兒童對于自我身份建構認同完成,而導致行為上的趨同,這種是無意識注意導致的,假若建構未認同,則會帶給自身“固化”形象的逆向建構,也就是所謂我們所在新聞報道中對留守兒童的正面形象的建構,但是無論是認同還是未認同,在媒介上對于形象的建構,筆者稱為“二次心理形象再現”,對于這種形象再現帶給他們的傷害,這種傷害筆者便稱為“二次心理形象再現”所來帶來的傷害。

2.2.2 如何避免“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傷害

媒介通過新聞報道所呈現出真實的留守兒童形象,像留守兒童傷害事件、拐賣事件,媒體發揮教育功能的同時,對遭受事件的受害留守兒童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然而留守兒童始終是國家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因為是成長期的兒童,政府便會加倍關注,造成一個單元事件,無形中被擴大為群體事件,然而先進的媒體是政府工作的喉舌,無不在積極的宣傳功能、承擔隱形的教育功能與留守兒童二次“心理形象”再現造成影響。成長期的留守兒童本來心智尚未發育完全,遭遇被害后心里會產生巨大的陰影,需要被關愛,然而媒體再次揭露事實的背后,引起留守兒童對于受害經歷的二次傷害。因此,媒體應該秉承著人文關懷的同情心,堅守負責的新聞職業的道德對這類細節性的揭發。

3 受眾對留守兒童形象建構的認知

受眾對留守兒童形象建構的認知主要從媒體的新聞報道所建構出的形象進行片面解讀,對留守兒童群體造成長期的刻板印象。

3.1 受眾眼中的被害兒童形象

第一,家庭內的犧牲品。農村的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發達,而思想觀念接受外來的新事物的影響,家長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不惜拋棄家庭只身前往發達地區務工,而這一舉動卻帶來了家庭的破碎,然而由于家長在外遭受到的怨恨轉嫁到孩子身上,家庭的矛盾激化也轉接到孩子身上,孩子便成為了父母的“出氣筒”,便無意對孩子施暴。第二,社會戾氣與兒童特殊身份的遭遇。社會正趨于快速轉型期,但由于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從而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層不出窮。留守兒童作為監管缺失的群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便于不法分子“小手”。第三,校園環境的安全意識薄弱。在農村不少的學校內,對于教師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教師在職業道德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留守兒童的身份特殊性,教師把孩子當作發泄情緒的對象,而有些教師甚至心理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作出性侵留守兒童等的犯罪行為,這是對學生極不負責任的表現。被害兒童形象是對“弱者”形象的強化,留守兒童是特殊的群體,弱小的形象象征。受害兒童的形象是一種無知與懵懂,絲毫并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和反抗的能力。

3.2 受眾眼中兒童作為施害者的形象

媒體對于留守兒童侵害事件的報道日趨增多,原本純真的形象反而變成了施虐者的形象。第一,施虐的殘忍形象。對于留守兒童形象最常見的是在犯罪報道中所呈現出的主體形象,像類似于搶劫、殺人、虐殺無辜、強奸、性侵弱小等的惡劣行為,并且他們的犯罪行為往往是缺乏有組織性、沖動性,沒有家人的監管,生性缺乏規制所致。第二,內心畸形的形象。由于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親情的缺失,心理渴望被疼愛導致內心的孤獨、憂郁等心理狀態,在情緒上和行為上失去平衡,個性極易造成扭曲,做出犯罪的舉動[3]。第三,心理素質強大形象。由于長期處于一種心理失衡的狀態,缺少監管或者說監管不到位,留守兒童在外逍遙自在、胡作非為成性,當作為施虐者形象涉童犯罪時,往往作案后表現一副若無其事、平靜并淡定的模樣心理素質強大形象。

4 受眾對留守兒童形象的認知對留守兒童成長帶來的影響

兒童本應該從小陪伴在父母身邊,父母應給予思想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與幫助,然而家庭環境的變異,兒童并沒能享受[4],無疑帶給留守兒童的心理陰影,長期的孤獨、寂寞是留守兒童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心理上的失衡長期處于社會邊緣,因而缺乏競爭意識。

4.1 影響受害兒童的恢復和正常生活

像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安全意識和家長的監護,被迫受害、遭遇性侵等傷害,給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影響。性侵是一種特殊的犯罪行為,遭受性侵害的留守兒童心理受到的創傷,內心會形成一種貶低自我及嚴重的羞恥感,這種內化的心理創傷難以撫平,從而隨著留守兒童的逐漸成長,嚴重使人格的形成制造障礙,出現輕生的念頭、心理孤僻、情緒不穩定等傾向,長期處于這一種內心盲目失去自我狀態中,從而會出現暴力行為。

4.2 產生社會化的“施害兒童”群體化標簽

留守兒童一系列的負面形象的建構,受眾對于留守兒童的片面解讀,致使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對于留守兒童群體化特征的“固化”形象,主要表現在“施虐者”形象中,當留守兒童涉入犯罪案件中,受眾對于留守兒童形象的再現,無法根除之前的“標簽化”形象,只要當留守兒童個體出現類似事件的發生,媒體所報道出的留守兒童“問題”命題式建構形象,只會強化留守兒童的負面形象,但是毋庸置疑媒體在選擇有價值的新聞視角時,是隨性的,帶有主觀傾向的判斷和選擇的,只是留守兒童個體當中某一部分的再現,并不是群體化特征的再現形象,這樣“二次心理形象再現”對于留守兒童更多的是一種傷害。與此同時,媒體也犯下了錯誤,片面的解讀和建構,使留守兒童形象的標簽化難以解構。

5 結論

不管是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留守兒童形象建構的再現,還是受眾對于留守兒童興縣的譯碼重構,一是留守兒童作為施虐者的形象出現,二是作為被侵害者的形象出現,其中都會造成對留守兒童“二次心理形象再現”的傷害,其中不乏存在著難以根治的社會政策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媒介上如何對留守兒童形象的“固化”瓦解,不但要從報道的模式上進行反思,而且需要從媒體的對弱勢群體的報道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林錦,徐鵬程.淺析格拉斯哥小組的媒介研究——英國媒體對弱勢群體的呈現及其影響[J].今傳媒,2013

(7):52.

[2]斯蒂文·小約翰.傳播理論[M].陳德民,葉曉輝,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71.

[3]金正勇,金梅花.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初探[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09(3):224-225.

[4]曾慶江.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創作得與失[N].文藝報,2013-07-24(004).

猜你喜歡
媒介形象留守兒童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政治傳播語境下政治人物公眾形象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