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媒介融合發展之路

2016-11-15 01:07李佳蔓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媒介融合大數據道路

李佳蔓

摘 要 在傳播工具的革新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由大數據引導的媒介生態環境正在歷經一場顛覆性變革。從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多角度探究,文章針對近年來在新聞傳播領域最引熱議的媒介融合,結合大數據背景芻探未來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媒介融合;大數據;發展;道路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86-02

媒介融合一詞在近幾年來成為國內新聞傳播領域的高頻詞匯,但是它的出現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盵1]這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為此下的定義,他認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用更通俗的話來理解,是把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以資源共享的方式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平臺型媒體更好地傳播內容,服務于受眾。

在媒介融合的驅動下,媒介技術和受眾市場的需求層次更迭加快,催生了大數據在傳媒領域的廣泛運用。大數據(big data),本是一個IT行業的術語,依托新媒體的發展很快被應用到了傳媒領域。簡言之是對海量信息資產的處理和使用。這一概念的名稱最早是來自于1980年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他將“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而對“大數據”真正下定義的是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他們在《大數據時代》中用4個V概括了大數據的特點,Volume(數據量大)、Velocity(輸入和處理速度快)、Variety(數據多樣性)、[2]Value(價值密度低)。后來,凡是與大數據特點有關的文章基本上都采用了這四點,所以也是得到了學界的認可。

那么,當媒介融合遇上大數據時,無疑會產生對傳統媒體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的碰撞。尤其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后,傳統媒體在發展中探索、在探索中謹慎地重構。

1 紙媒的融合發展研究

媒介融合勢必是要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同軌同行的,而論及新媒體的沖擊,紙媒可謂是最受“致命一擊”的媒體種類。這幾年來的“紙將不存,報焉何在”的報紙消亡論不絕于耳。紙媒在媒介融合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呢?麥克盧漢曾說,媒體的形式規定著媒體的內容。內容的形態始終是受到宏觀來自社會大環境、微觀來自傳播技術、收受情況等有差異化媒介特色的影響。

首先,對于報紙來講,在一個UGC(用戶生產內容)泛濫的時代,如何針對自身形式利用大數據進行重構,打好生存的攻堅之戰,內容是真正重要的因素,大數據則是錦上添花?;ヂ摼W之父蒂姆·伯納斯·李曾說,“新聞的未來是分析數據?!彼^數據新聞,是指基于數據采集和分析處理的基礎上,將深入挖掘的事實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報紙應該迅速靠近新媒體,加快報網融合,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資源平臺,建設開通屬于自己的云數據庫,并且運用云計算,加強數據的收集、挖掘和整合能力。針對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報道模式這一點來講,英國的《衛報》是一個經典的融合媒介案例。

英國《衛報》在世界紙媒中屬于有超前意識的媒體。較早意識到新媒體帶來的挑戰,也及時從中探索出一條生存的希望之路。于2006年宣布采用“網絡優先”的報道策略,要求所有的稿件先在網上發布,然后才在紙版上刊登。此后,《衛報》又結合發展潮流,將策略調整為“數字優先”,用以適應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平臺出現而帶來的傳播環境變化。

如今我們的互聯網處于Web2.0時代,那么媒體處于一個怎樣的時代呢?媒體英國報業聯合會培訓部主任托尼給出了這樣一個定義:“媒體的1.0就是所有的內容只為出版報紙服務;媒體的2.0是以報為主、以網站為輔;媒體的3.0則是網站優先?!盵3]媒體的3.1就是全打通的新聞編輯室。如果說,當我們已經進入媒體3.1時代時,若紙媒還固守媒體1.0時代,那只會如菲利普邁耶的觀點一樣,“報紙正在消失?!盵4]在去年的兩會報道上,《人民日報》率先推出了中央廚房,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專屬的“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然后整理融合各式內容生產資源,最后根據不同的特點選擇渠道進行分發。

對于紙媒的未來發展之路,我們要始終堅信,個別的報紙倒閉并不影響整體報業的健康發展,更不是整個行業在融合過程中的宿命,而是大環境優勝劣汰的選擇。媒體融合時代,報紙應該抓住科技帶來的受眾消費習慣、受眾心智的改變,積極構思如何整合各方資源,進行再造與重組,在全媒體時代中爭奪一席之地。

2 廣電的媒介融合發展之路

目前從實踐來看,廣播電視在融合背景下的轉型仍在初步探索中前進。新媒體的出現,受眾的媒介接觸習慣逐漸發生改變,從電視廣播往互聯網轉移。網絡傳播雙向互動的傳播模式,無疑是對傳統廣電單向線性傳播模式的一大挑戰。在大眾媒體中的受眾身份也發生變化,從“受眾”到“用戶”的轉移,這也反應了從“以傳者中心”到“以受者為中心”的局面,并且這層關系單純的放到互聯網上,已經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表現。

這的確是一個廣電媒體危機四伏的時代。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因為大眾媒介絕對化的“議程設置”已經不存在了,這是一個1968年由麥克姆斯和唐那德肖提出的理論,那時正是廣播電視媒體風光之時,這個理論意在大眾傳媒不能決定人們對一件事怎么想,但是能決定他們想什么。如今這一理論發展到現在,已經演化出“二重議程設置”[5]“反議程設置”理論,也就是受眾決定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那么,廣電媒體未來該如何突破轉型危機的重圍呢?

首先,加快推進制播分離,精準分眾傳播策略,完善市場機制。制播分離是廣電行業市場化繼臺網分離后的又一大重要舉措。制作方與播出方的分開,通過進行市場交易來完成市場行為。這個策略的好處在于,鼓勵了一大批非國有傳媒企業獲得主體身份參與市場,也彌補了廣播電視作為事業單位的體制性缺陷。

其次,應該借助“互聯網+”構建平臺型媒體。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這個概念,運用到傳媒領域中,就是廣播電視與各個行業的跨界合作,對傳統業務做出創新性的改造。我國某些電視臺已經在市場中先行試驗了,比如說湖南衛視的《全員加速中》就與嗶哩嗶哩網合作,這個網站在網民中非常受追捧,俗稱b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時發彈幕,觀眾在觀看的同時盡情在屏幕上互相吐槽互相調侃,保證了節目的熱度,也提高了用戶黏度。

3 結束語

傳統媒介在風云變幻的新媒體時代下要面對的變革壓力確實不小,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太偏激的眼光看待。新媒體固然是傳統媒體重生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其也面對著新的窘境。燒錢嚴重,前期需要巨大投入很難回本,例如澎湃新聞的移動客戶端運營。澎湃新聞App在IOS和安卓系統同時上線,從品牌滲透力和新聞業務運營是日臻完善,但是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后,它仍在巨量燒錢造勢和吃老本中艱難前行。

因此,我們在看到大數據時代下媒介融合帶來的全新視角的同時,也應當注意融合發展背后潛在的問題,盡可能將自身的資源資本化,結合自身條件將品牌向名牌方向打造,堅持劣勢變優勢,優勢轉向強勢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浦爾(Ithiel de Pool).自由的技術[M].1984.

[2]維克托邁爾,肯尼斯庫克.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程為民.“永遠不要忽略報紙的重要性”——英國報業之旅見聞[J].傳媒評論,2015(12):47-50.

[4]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5]M.E.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J].輿論季刊,1972.

猜你喜歡
媒介融合大數據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2011—2016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綜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業務流程再造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