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有文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2016-11-15 23:04陳燕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9期
關鍵詞:獨立數學文化實踐

陳燕

【摘 要】課程總體目標提出,要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這些都體現著數學文化的魅力。數學是一種文化,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讓學生體會它豐富的價值,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數學文化;獨立;創新;實踐

數學文化,說白了就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觀察數學。學習數學知識,并不能將它完全運用于實踐,這點我們都深有體會,的確很多人學了高等數學以后,一輩子都沒有用到。那些課本里的知識,概念、定理、公式幾乎都忘得一干二凈,甚至連中學里的知識也沒有用在生活中。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訓練使他們的思維更具敏捷性、條理性、深刻性,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角度來觀察問題,有更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比沒有學過這些數學知識的人要“聰明”,這就是數學文化起的作用??墒?,在現在人們的觀念中,大多認為“數學=邏輯”。數學教學就是一門學習圖表、用符號表示的概念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它文化內涵的博大精深。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數學中豐富的文化資源,要在具體的數學概念中理解體驗數學的文化底蘊。讓數學不再是與生活脫離聯系的、空洞乏味的知識概念。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

數學教材其實非常注重數學文化的價值。從一年級開始就以生動的形式,以“你知道嗎”這樣的提問方式,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趣聞、數學的歷史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軌跡,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識。

例如,在二年級,學生學完“表內乘法”后,教材介紹了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簡口訣”,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完“克和千克”后,向學生介紹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鳥和最大的鴕鳥的質量”,在三年級,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向學生介紹了“+”、“-”的由來,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向學生介紹了“×”的由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的表示法”。適時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上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這些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他們能從心里真正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二、注重提升數學教師的文化修養

如果說我們的數學課堂需要“文化”,那么當然首先身為教師的我們肯定也需要“文化”。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边@句話也讓人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線數學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己。培養怎樣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教師。教師的文化底蘊是數學“文化”的保證,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活動的組織都反映了教師的文化修養。有一次在椒江聽課學習,有幸能聽到名師的《對稱圖形》這一課。在課的結尾時,這位老師激情地說道:“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對稱圖形的世界。其實,大自然對于對稱的創造,還遠遠不止這些。仰望蒼天,俯瞰大地,有生命的地方,何處沒有對稱的足跡?看花叢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際的大雁、白鴿,那橫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飛的落葉,以至于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張綻開的笑臉,你難道沒有感受到對稱的力量嗎……”伴隨著老師激情地描述,學生沉浸在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中,相信此時學生們的思維早已經飛出了課堂,飛向了遙遠的數學世界……

三、注重滲透課堂中的數學文化

教學時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數學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讓學生切實領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從心里真正喜歡上數學。如在執教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課,快要下課時,做以下安排: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實在我們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如下的畫面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結、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奧運會的五環標志等等。)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圓真是太美了!

……

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層層鋪染,不斷推進,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成長不竭的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的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地美麗、動人起來。

數學最內在的文化特性應該是反映數學的個性,體現數學的思維魅力。如果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思考的快樂,并且因為思維品質的優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習個體的本質力量也得到了體現,那么,數學的文化張力也就真正得到了體現。而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里,學生易產生疲勞感,思想開始放松,注意力不集中。這時如果教師能在課堂結尾處利用數學文化來畫龍點睛,使主題得到升華,不但能讓學生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揭示規律、引導探索。

四、注重加強活動中的數學文化

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滲透數學文化,對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發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數學活動的內容要富有吸引力,要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形式。

1. 游戲競賽??梢越Y合數學課本的某些內容,開展一些游戲和競賽。這樣可以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巧算24點”、數學文化知識搶答賽、數學手抄報等。

2. 動手操作。如指導學生制作學具、拼擺圖形等,讓學生做一做、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既動手,又動腦。既鞏固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 實踐應用。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收集常用數據,了解數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梢越M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實際測量、小小營業員等,既能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又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4. 講述故事。結合有關的數學知識,可以講講華羅庚從小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故事;講陳景潤摘取“數學王冠”的故事。

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可以增長學生的智慧,開拓學生數學視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進數學,感受數學,體驗真正的數學文化。明白數學不僅僅只存在于課本中,只局限于題目中,更存在于我們現實的生活中。讓數學課堂教學遠離枯燥,感受數學知識煥發的魅力。讓我們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一起感受數學的文化氣息。

數學的文化不僅僅在于數學的歷史性和知識價值,更在于數學思維方法、敢于探索的數學品格,對于一個人全面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弘揚數學知識價值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它內在的文化價值,并在我們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讓它外化為一種現實的數學影響,并努力彰顯數學的文化品性,真正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方法、感悟價值、提升精神的生命歷程。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獨立數學文化實踐
關于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果的思考
數學文化融入高?,F代數學教育
激發興趣, 成就精彩小學數學課堂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李嘉誠:香港沒資格“獨立”
西班牙憲法法院判加泰羅尼亞“獨立”違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