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

2016-11-16 17:04楊夢涵
大經貿 2016年9期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迅速推廣,傳統商業銀行亟待轉型發展。大數據時代,公眾一切與互聯網打交道的習慣都可以被匯總分析,從而能深度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與痛點,由此,結合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與特征,可以得出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的負面沖擊在于互聯網金融服務便捷、成本低廉、覆蓋廣泛、模式靈活;而正面影響在于:倒逼銀行改革,實現經營創新;轉變經營思維,豐富發展模式;改善服務態度,提升品牌價值。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商業銀行應該注重互聯網與傳統經營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續的強化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風控機制、不斷的加強金融發展創新與服務的改善,最終實現經營理念、模式、水平的全方位轉變。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轉型發展;對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典型特征,其不僅改變著社會公眾的生產活動與方式,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維方式也進行了改造,互聯網金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邁入21世紀,互聯網金融就開始有加速發展的勢頭,但由于收入水平與互聯網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聯網金融尚未真正站在發展的風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這款貨幣基金產品,從此點燃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引擎。以電子商務支付規模為例,2008年僅29000億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億元,且后期增長趨勢異常明顯(參見圖1)。

事實上,以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蘇寧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開展與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開高走”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移動支付、網絡信貸等業務模式不斷創新,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尤其是借助大數據工具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聯網金融對我國的傳統金融機構商業銀行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進行分析,探究其正負面的影響效應,并結合我國的宏微觀環境與當前金融發展趨勢,提出相關對策,以期促進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順利轉型,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及精神與金融的深度結合,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差異可以表現在6個方面(參見圖2)

(一)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負面沖擊

1、互聯網金融服務便捷,傳統商業銀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無疑義,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普及,加之手機移動終端的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更加便捷,傳統商業銀行通道功能削弱。從圖1可以看到,互聯網支付規模迅速上升,2016年將超過150000億元,且增長趨勢更加明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在未來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的供需雙方可以跨過商業銀行而自己進行交易,運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與結算,同時也弱化了銀行作為通道的作用。

2、互聯網金融成本低廉,傳統中介作用弱化

長期以來,傳統商業銀行因為有著完善的清算系統,其在信息獲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壟斷地位,從而奠定了銀行在金融業務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開始弱化。隨著金融業與互聯網的快速結合,信息變的更加透明,使得獲取金融機構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銀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動。

3、互聯網金融覆蓋廣泛,傳統商業銀行競爭優勢弱化

互聯網的優勢就是覆蓋面廣,且拓展覆蓋的成本較低。在金融產品與服務的交易模式上,互聯網金融主要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交易,當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極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應用深度,并且線上交易可實現“一對多,點對面”的營銷模式,一個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機房可以滿足數以萬計的客戶服務需求,既解決了消費者獲取金融服務難的問題,也降低了金融服務機構和消費者自身的業務辦理成本。

4、互聯網金融模式靈活,傳統商業銀行創新活力不足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行業客戶的需求將不斷改變,未來金融行業的創新將會進一步加速,而互聯網金融模式非常靈活,因此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適應能力也比傳統的商業銀行要強,從而更能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最終快速占領市場。以P2P的發展為例,就是因為傳統商業銀行無法滿足中小客戶的投資需求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于是以中介為定位的網絡借貸平臺得到迅速發展。數據統計顯示,2014-2015年,即使出現大量的P2P問題網貸平臺跑路,我國的P2P網貸發展指數依舊呈上升趨勢,這直接突出了我國傳統商業創新活力不足的問題(參加圖4)。

(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正面影響

當然,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響,具體表現在:第一,倒逼銀行改革,實現經營創新。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都被金融界說成“躺著賺錢”,其原因在于存貸款的利息差較大,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存貸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業銀行必須進行改革,不斷實現經營創新;第二,轉變經營思維,豐富發展模式。毫無疑義,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傳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模式并不是對立的,相反商業銀行可以轉變經營思維,不斷豐富、拓展、完善自身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第三,改善服務態度,提升品牌價值。隨著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傳統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務態度與水平,只有不斷提升品牌的價值才能確保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被削弱。

三、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時代傳統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研究

(一)注重互聯網與傳統經營模式的深度融合

傳統商業銀行需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注重互聯網與傳統經營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認清自身在如支付業務等某些業務上作為追趕者的劣勢的基礎上,將自身的轉型與發展上升到全行戰略的層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勢業務領域的制度規范;第二,加強學習互聯網企業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經營方式和思維理念,要尤其注重對大數據信息的優化整合,提高對數據的獲取能力,互聯網的優勢之一是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大量的信息進行高效的挖掘和處理,力爭在不斷擴大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實現經營模式的全面轉型與經營理念的全面轉化。

(二)持續的強化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風控機制

風險控制是互聯網金融的生命線,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風險控制難度大,由此傳統商業銀行在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戰略下,必須要注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把握與防控,具體表現為:第一,傳統商業銀行內部要更新的風險管理與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構建互聯網金融的數據統計與風險監測分析體系,又要嚴格把握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強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并爭取加入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組織或機構成立的會員體系,促進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形成,以對官方監管進行有效補充;第三,要強化客戶教育交流,強化客戶的風險意識。

(三)不斷的加強金融發展創新與服務的改善

在面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商業銀行必須不斷的加強金融發展創新與服務的改善。第一,傳統商業銀行在發展戰略、服務理念、經營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變革,以嶄新的面貌為顧客提供專業綜合的金融服務;第二,傳統商業銀行應該學習互聯網金融的優點,例如快速反應、客戶反饋信息處理、定期大數據統計服務質量等待,建立以顧客為核心的服務理念;第三,傳統商業銀行也應該認識到中小客戶對于做大、做強、做靜的重要意義,要通過降低理財購買準入門檻、推行自動申購業務、提高線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戶的體驗滿意度。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公眾一切與互聯網打交道的習慣都可以被匯總分析,從而能深度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與痛點,加之互聯網金融有著成本低、服務快、覆蓋廣等優點,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是非常明顯的。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也不局限于負面,也包括拓展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思路與理念,豐富其經營模式,并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競爭的引入而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因此,隨著存貸利息差的不斷縮小,傳統商業應該開始轉型發展,注重互聯網與傳統經營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續的強化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風控機制,不斷的加強金融發展創新與服務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陳一稀,魏博文.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小微融資的比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宏觀經濟管理.2015(02)

[3] 王錦虹.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測度研究——基于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01)

[4] 曹鳳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J].金融論壇.2015(01)

[5] 孫杰,賀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財經科學.2015(01)

[6] 徐嵐,徐青松.從美國經驗看“互聯網金融”對于國內傳統銀行業的沖擊[J].上海經濟研究.2014(07)

[7] 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07)

[8] 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

作者簡介:楊夢涵(1996-2月-29日)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