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經濟保障的結構性脆弱

2016-11-16 08:30陳麗霞楊國才
民族學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社會性別

陳麗霞 楊國才

[摘要]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是我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以云南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為例,對她們在經濟保障方面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詳實分析,發現少數民族婦女在經濟保障方面無養老金占比較大,財產權益無法保障、喪偶等導致的貧困率高。究其原因,廣泛存在的不平等社會性別關系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累積,少數民族女性地位低下的狀況仍較為嚴重,父母對少數民族女童教育期望低及長期非正規就業累積影響,對少數民族女性地位有著致命性的影響。提出國家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倡導性別平等的文化觀念,重視男女兩性老年人對政策的不同需求,改善少數民族地區中青年婦女的就業,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少數民族老年女性的經濟保障。

[關鍵詞]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經濟保障;結構性脆弱;社會性別

中圖分類號:C913.6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16)05-0065-06

法律上規定我國少數民族女性與男性享有同等的法律、政治地位和權利,但因傳統觀念和舊習俗影響,我國老年女性,特別是地處邊疆的少數民族老年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性別不平等。老年女性化是世界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普遍特點,我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婦女特別是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更需要予以關注和研究,以解決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所面臨的困境。關于老齡化的研究始于20 世紀80年代后期,部分學者發現老年群體中的性別差異,其后各機構及學者均加大了對老年婦女的研究,但由于老年婦女問題累積的復雜性和交錯性,對老年婦女的研究還很欠缺,特別是在社會性別關系中處于相對不利境地的少數民族老年婦女,并未得到相關研究者和決策者的充分關注。

一、問題提出

根據云南省2014年統計年鑒數據,截止2013年底云南省總人口4686萬,少數民族人口為156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云南總人口334%,根據六普數據云南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總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1370%。在總人口中,女性2254萬,占總人口的481%,根據楊士杰對云南省的調查發現,云南貧困人口中75%為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女性相比男性更為突出[1]。云南省人口在 5000 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個,僅云南獨有的少數民族就有15個,云南少數民族占比之大,種類之多位于全國首位, 25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具特色,由此而帶來的問題也更為突出。如若考量每個少數民族經濟保障的特點是本研究所難以企及的,本文僅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了解云南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目前經濟保障方面所遭遇的困境。

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促進人類持續進步:降低脆弱性,增強抗逆力》提出“結構性脆弱”的概念,脆弱性的形成由性別、種族、血緣和地理位置等各種不平等疊加的結果,一旦形成便難以更改且影響久遠。最初脆弱性研究關注于自然災害方面,后逐漸擴展到耦合系統的脆弱性研究。脆弱性分為兩個方面,多結構和多維度兩個方面,是指:“生存受到自然的或環境危害沖擊時受害者應對能力的大小”。世界銀行在2001年提出“貧困脆弱性”的概念,即度量應對沖擊的復原性以及沖擊導致未來福利下降的可能性,并認為脆弱性是一個動態、前瞻性的概念。而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群體所表現出來的脆弱有:她們是性別、階層、地域等多種社會不公的疊加,而到老年更是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相對弱勢的累積,深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經濟保障問題的性質、原因及社會后果迫在眉睫。

社會性別指通過社會化渠道傳承,表現在制度、觀念等領域,社會對男女兩性及兩性關系的規范、要求和評價。從社會性別視角來對少數民族老年婦女進行研究,不僅應看到少數民族老年婦女顯性表現出來的差異,更需要深入了解由于社會文化、觀念、制度規范、男女分工等因素造成的男女差異,即女性是社會形塑出來的。??戮驮岢?,社會通過紀律管束人的身體,人人處在社會的凝視之中,不可越軌,女性便生活在其中,約束出馴服的身體[2]?!兜诙浴返淖髡卟ǚ抟苍岢?,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后天塑造的[3]。英國社會學家安·奧克利認為性別分工并不是由男女生物學上的差別決定的自然體,而是社會有意造成的性別不對等的社會規范,從性別規范上揭示了性別的社會文化建構性和不平等性[4](P.267)。這些都闡述了女性與男性某些方面的差異是被社會塑造出來的。社會性別理論研究在中國大致始于1997年,研究了社會性別結構、文化及制度,徐勤提出,相比老年男性,老年婦女的經濟收入水平更低,也更不穩定[5]。李建民認為,老年婦女感覺自己晚年生活缺乏經濟保障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性老年人[6]。王晶等基于吉林省百村老年婦女生存現狀調查得出了孤寡老年婦女貧困化程度高的結論[7]。賈云竹認為無論城市還是農村,老年婦女在生活主要來源上對家庭其他成員的依賴程度顯著高于同地域的男性老人[8]。

以往學者的研究從制度、觀念、社會規范、角色分工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男女差異,重點提及老年婦女經濟支持和保障問題,認為這是老年婦女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由于地處邊疆民族地區,受地區民族觀念及文化影響,所表現出來的男女性別差異相比漢族地區更為顯著。而經濟保障構成了老有所養的關鍵,經濟保障作為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最重要的基礎,為日益龐大的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提供必要經濟保障,已越來越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了解老年婦女的經濟保障現狀是為其提供必要幫助的必要前提,為我們有針對性地解決少數民族老年婦女問題,滿足老年婦女基本需求、確保老年婦女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基礎所在。

二、少數民族地區女性經濟保障的現狀

國際社會面臨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使老年人口經濟得到保障,使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老有所養,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了解她們所面臨的現狀,以更好地應對和解決少數民族老年婦女問題。本研究將從老年婦女養老金覆蓋范圍與社會保障程度、老年婦女收入與貧困、經濟獨立性與依賴性、對家庭財產的擁有與掌控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便完整而準確地勾勒出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的經濟保障狀況及其與男性老人的差異。

(一)云南貧困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云南省各項經濟指標相比自身有長足進步,囿于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層次低下、資源型產業占比較高等原因,仍然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人均生產總值僅占全國5985%,具體見表1:

云南省職工平均工資僅占全國平均工資8585%,貧困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2年度云南省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242元,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為1611元,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969%,更令人擔憂的是無法獲取退休工資收入的老年群體。

(二)云南老年婦女無養老金占比高及貧困率高

由于城鄉二元社會經濟體制原因,加之與就業關聯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問題,我國老年女性無養老金者規模巨大。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僅2412%享受離退休養老金,而女性比之男性更少,僅10%。少數民族地處偏遠山區,工業欠發達,正規就業的人員比之我國大部分地區要少得多,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更是被排除在社會養老保障之外,少部分享受養老保障制度的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月均養老金顯著低于男性,其規模之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維持基本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令人憂慮。

少數民族老年婦女貧困率遠高于男性?!吨袊丝诶淆g化與老年人狀況藍皮書》中指出,城市老年婦女貧困率為38%,是男性的22倍,農村老年婦女的貧困率(43%)比男性高16個百分點①。在既沒有離退休金和養老金、又沒有勞動收入的老年人中,老年婦女是老年男性的16倍②。據表2可見,與男性老年人相比,老年婦女更多地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老年男性通過自己勞動收入占1784%,女性僅為1124%。

(三)喪偶率高導致老無所依

根據2010年全國10%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資料可知,我國60歲以上少數民族老年人口中男性喪偶比例為2955%,女性卻高達7045%。究其原因,首先,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要高于男性,其次,中國婚姻家庭中男人年齡普遍高于女性,以上原因導致了老年喪偶寡居女性化現象。少數民族女性在中青年階段投入更多精力在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中,尋找工作的比例很小,在其年老時由于缺少經濟來源基本依賴于配偶,而喪偶導致她們生活更加貧困,更多地依賴于子女供養,喪偶老年婦女的生活尤為拮據,增加了她們的貧困風險。

(四)少數民族女性財產權益難以保障

由于少數民族農村依然受封建觀念的影響,婦女一般沒有財產繼承權。如普米族財產實行男子繼承制,婦女一般沒有財產繼承權,納西族男主人占絕對的統治地位,財產由男子繼承,女子無繼承權,云南少數民族的繼承制度中妻子很少有繼承權,“財產傳男不傳女”的封建遺俗依然相當嚴重,如果丈夫死后身前的財產生活資料暫時歸妻子支配,財產的繼承權仍然歸男性所有。男權社會及兒子繼承財產等不平等的傳統習俗影響,少數民族老年婦女在喪偶后的資源分配中,常常被進一步邊緣化。喪偶后,她們不但難以獲得丈夫遺產的繼承權,而且連自己已有的財產權益也常常被剝奪、土地權益也會受到侵害,直接造成喪偶老年婦女資產擁有率偏低。

三、性別結構脆弱的表現原因

文化滯后也叫文化墮距,美國社會學家WF奧格本首先使用這一概念,指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在社會變遷速度上所發生的時差。一般來說,物質文化的變遷速度快于非物質文化,兩者不同步,于是就產生差距。

(一)文化滯后性

云南少數民族除摩梭人外普遍推崇父權至上,女性受父權制的影響至今根深蒂固,要求女性“三從四德”、“男主外、女主內”等。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封建陳腐觀念和倫理規范,以及宗教文化和民族傳統習俗,都不同程度地禁錮著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思想和行為,并逐漸在各族女性的心理上筑起了一道道的屏障,束縛著女性的才華和創造力的發揮,也嚴重影響了各族女性的成長。如解放前藏族吐蕃王朝制定《法典》,將人分成三等九級,婦女被列入下等下級,其命價為草繩一根。維吾爾族盛行早婚,買賣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婦女出嫁時,往往以對方的牲畜為交換,換回牲畜的多少體現著她們的“價值”。

云南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更是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山區或艱苦地帶,地理位置閉塞,女性地位低下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二)教育與就業累積影響

由于少數民族老年婦女在孩童時期因社會文化對女孩的教育期望及對女孩的教育投資與男孩存在鮮明的差異,導致這一群體在中青年時就業處于劣勢,或僅僅只能從事家務勞動,女性無法形成職業累積,造成老年經濟上的不利狀況。

1.受教育程度低

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女性未上過學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如表3。

我國少數民族中女性從未接受教育達到男性未受教育2倍以上,在云南少數民族中普遍認為女孩早晚要嫁人的觀念,認為她們不需要學習文化知識,只要能夠料理家務即可,特別是家里出現經濟困難或勞力不足時,女孩往往被要求退學。少數民族地廣人稀、特別是很多山區的居住較為分散,很多孩子沒有就地上學的條件,因此很多女孩由于上學不便或者家距學校較遠,便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民族地區早婚早育現象仍然突出,女孩受早婚文化影響,不愿意學習或不愿意接受更高教育;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如石林的彝族支系撒尼人、西雙版納傣族區、大理白族區、麗江納西族、香格里拉藏族等地區女孩較早放棄學業,從事經商、導游等,這些因素都導致少數民族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由于無法接受到高等教育甚至初等教育,女性主要的活動空間集中在家庭與家務。

2.在家務勞動中付出

從全世界來看,女性在家務勞動中的付出要遠高于男性,而我國也不例外,在少數民族表現尤其突出,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婦女都具有勤勞持家的民族傳統和生活習慣,特別在農村地區,由于歷史、民族、宗教等原因,這些農村的少數民族婦女幾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勞動和農業生產的雙重任務。所以,我國民族的少數民族婦女的家務勞動所占時間也是非常多的,并且總體上看,女性比男性在家務上投入的時間、精力都要大。由于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角色分工定型的影響,使得兩性在家務勞動的分擔上存在顯著的男少女多的格局,女性花在家務勞動等無酬勞動上的時間要顯著多于男性。女性在社會勞動和家務勞動的總量上大大超過男性。另外,與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婦女經濟參與的層次也較低,大多數是收入較少,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這可歸因于老年婦女受教育程度較低以及工作場所性別歧視等原因。少數民族老年婦女不但要承擔部分農業生產活動,同時還要承擔對孫輩子女等留守兒童的照料任務,其承受的壓力也更大。

以居住在云南的德昂族婦女為例,德昂族婦女吃苦耐勞、善良質樸、所求甚少、無私奉獻。從古至今,德昂族婦女都在本民族的家庭、社會經濟活動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她們每天都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雄雞報曉時分,即是她們勞作之時。她們起床后,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她們要背水、打柴、做飯、喂豬、放牛、照看孩子、老人,還要織布、洗衣、下地干活,常常她們走著路手里還捻著線,她們的雙手只有在睡覺時才能停歇下來[9](P.82-83)。

以生活在我國云南省的土著民族——布朗族婦女為例,布朗族婦女自古就以賢惠、熱情、勤勞、勇敢的品質著稱。遠古時代,布朗族婦女就是攆山打獵的統率者和能手,也是谷物的發現者和原始農業的開創者。在傳說和民間故事中,她們被人們尊為“神中之神,人中之人”和“擎天人”。她們與男子一起共同創造了悠久的布朗族文化,她們在家庭生活和生產勞動等方面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到現在,布朗族婦女仍然在家務勞動和農活中起到“擎天”般的作用[10](P.65)。

雖然傳統上彝族家庭在家務勞動方面男女較為平等,但是彝族婦女的生活常常是封閉在家庭這個小范圍中,且她們的生活內容無非就是干農活、做家務、養育孩子等家務勞動。據筆者對云南楚雄洲的調查訪談得知,彝族婦女平均每天干家務的時間在6小時以上,仍有較多的彝族男性從不做家務,因此,廣大少數民族婦女還以為這種殘酷的生活是命中注定的,而甘居奴隸的地位,甘受壓迫。

3.無業或低薪的職業結構

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角色分工的影響,少數民族女性社會勞動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而其承擔的大量家務勞動和照料責任等常常作為理所應當的事情,是得不到社會承認,也難以納入國民核算系統的無酬勞動,這使得女性的勞動價值被低估甚至被忽視。由于無法接受到較好的教育及在家庭中對勞務的無償付出,少數民族地區有很多婦女都無法就業,即使較少部分外出就業,但就業領域基本集中在低收入行業,極少行業能夠參加社會保險。見表4中,云南省正規就業中女性占比僅為34%。除少數民族女性本身因素以外,現實社會中所存在的對女性就業的歧視也表現突出,首先表現在職業分割上,女性被限定在如護士、老師、服務行業、行政后勤等崗位,在同等崗位中男女同工不同酬,集中在低收入行業就業。

(三)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烙印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生理機能,不僅承擔著人類自身繁衍的任務,同時還要承擔社會生產的重擔,可以說,女性肩上擔負著人類自身生產和社會生產的雙重負擔。社會規范要求女性不僅需要從事家中所有勞務活動,女性在生活和生產中所承受和付出的是男性所無法體會的。但是長期以來,受到男女不平等意識的影響,為社會發展和人類的繁衍做出了巨大付出貢獻的女性卻處處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待遇,她們的貢獻卻被看作是女性的特殊負擔,被看成是女性的天然弱點,也被當成了女性求職、提干被歧視的原因,這對女性是極大的不公平。

正因為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仍然深深烙在對女性社會期望中,人們對職業女性以家庭為中心的性別期待,造成女性承擔了大量家務勞動及養育子女的責任。也有許多婦女認為,己婚女性在工作中會分神,把心思放在家庭和子女身上,因此單位對女性工作效率常持懷疑眼光,并進而影響女性的錄用和升遷。所以職業婦女也認為外出工作,多少會忽略家庭、孩子,而常有莫名的負疚感;只有在足夠的支持體系和資源能夠協助她們盡到家庭角色后,才能讓她們無后顧之憂。也只有在單位制度健全的情況下,她們靠自己表現就得到肯定,在工作上才不會受到性別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知,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所表現出來的結構脆弱,表面上是一個簡單的性別差異問題,實質上反映了根深蒂固的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男輕女的社會制度和觀念文化,是一個不平等的社會性別問題。

四、對策建議

少數民族老年婦女是我國老齡化進程中較為特殊的群體,受民族及地域、經濟狀況、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等因素影響,呈現出整體的脆弱性。本文運用社會性別視角,研究了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的經濟保障狀況,探討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經濟保障問題的成因,提出改善少數民族老年婦女經濟保障狀況的政策建議。

(一)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投資與經濟建設投入

少數民族大部分聚集在邊疆地區,底子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有限,依賴于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與經濟方面的投入,地區經濟發展了,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生問題,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女性的就業問題;經濟發展后少數民族地區才能夠提供足夠的經濟保障來改善民族地區老年婦女的生活狀況。

(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

幾千年以來的“男尊女卑”思想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仍根深蒂固,女性應當享有同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權、平等的就業機會、平等的夫妻關系,除此之外,男女同工同酬,男女同齡退休,研究男女兩性在生理、心理性別差異,追求男女兩性在社會、人格、機會、權利等方面的平等。

(三)國家政策要體現對女性生育期的傾斜

因生理原因生育子女的責任由女性來擔當,而女性除了需要參加社會工作以外,還需要承擔社會繼承的責任,而生育子女,包括喂養及撫育,在此過程中女性的付出幾何倍地多于男性的付出,女性在照顧家庭方面的付出必然導致在社會職業競爭中的劣勢,制定政策時考慮男女兩性的生理特點,將社會性別意識和性別平等意識納入各項政策當中。

(四)保護和鼓勵少數民族地區女性外出就業

國家出臺相關就業保護政策,盡可能全面的考慮到女性在就業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歧視問題,遏止勞動力市場上的性別歧視現象,創造平等的就業機會,以減少未來少數民族老年婦女陷入貧困的可能。

(五)完善城鄉養老保障制度和婦女的養老保險參保率

要求用人單位必須參加社會保險,鼓勵未就業的女性參加城鎮職工個體就業社會保險或居民社會保險,農村地區倡導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并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重視保障少數民族齡老年婦女權益。建議重視老年婦女在家庭照料中創造的經濟價值,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家庭照料者支持計劃,由政府為在家庭中照料高齡老人(包括在家照料配偶的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者提供補貼,以補償他們長期付出的無酬勞動。應鼓勵有精力的老年人參與家庭生活照料工作,并將其視為老年人對社會和家庭的貢獻。

總之,必須根據少數民族地區老年婦女經濟保障的現狀,進一步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倡導性別平等的文化觀念,重視男女兩性老年人對政策的不同需求,改善少數民族地區中青年婦女的就業,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少數民族老年女性的生活保障,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注釋:

①據張凱悌、郭平主編《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狀況藍皮書》,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第121-124頁相關數據計算得來。

②根據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計算得來。

參考文獻:

[1]楊士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云南社會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

[2]Caldwell,J.C.Toward a Restatement of Demogaphic Transition Theor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76,4(6).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4]安·奧克利.性別、社會性別和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徐勤,王莉莉,伍小蘭.95世婦會后中國老年婦女的發展[J].人口與發展,2005,(1).

[6]李建民.中國農村計劃生育夫婦養老問題及其社會養老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4,(3)

[7]王晶,劉彥喆.吉林省農村老年婦女生存現狀調查與思考[J].人口學刊,2012,(2).

[8]賈云竹.“中國老年婦女的經濟地位狀況分析”[J].浙江學刊,2007,(1).

[9]楊映娣.社會主義基石上托起的德昂族婦女//少數民族婦女的歷史巨變[C].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

[10]朗確.山寨“擎天人”——布朗族婦女//少數民族婦女的歷史巨變[C].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16-07-20

責任編輯:許瑤麗

猜你喜歡
社會性別
基于社會性別視角的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夫妻忠誠協議法律行為之樣態分析
《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社會性別研究
中國夢與社會性別平等問題探微
對當代大學生國際時事關注度的社會性別分析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體時代網絡化個人主義對社會性別的影響
黑龍江男女兩性對性別法律權利的認知態度
社會性別視角下女大學生就業不平等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