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靜悄悄的流行病”

2016-11-16 17:28劉硯青
瞭望東方周刊 2016年42期
關鍵詞:足量骨量骨質

劉硯青

中國目前至少有7000萬名骨質疏松患者,骨量減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經超過2億

骨質疏松,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骨質疏松患者總數已超過2億,由骨質疏松所導致的骨折每年有130萬~160萬人次。骨質疏松癥已成為世界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中髖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

中國至少有7000萬骨質疏松患者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謝疾病。由于患病人數眾多,它已成為世界常見病和多發病。

在中國,骨質疏松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容小視。隨著社會老齡化發展迅猛,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和藥物的影響,中國骨質疏松患者數量正在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

在2016年10月召開的“第13屆鈣素論壇”上,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常務副主任夏維波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目前至少有7000萬名骨質疏松患者,骨量減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經超過2億。

“雖然一提到骨質疏松,大家都不覺得陌生,但能夠真正關注并積極預防的人,還是少之又少?!痹谥腥A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疾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徐苓看來,發病隱匿、治療持續時間長是導致骨質疏松患者及低骨量人群眾多的主要原因。

徐苓介紹,骨質疏松在發病初期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不會感到疼痛難受,往往都是出現骨折后才能引起注意。而且,骨質疏松需要長期治療,但它的治療效果不像止疼藥、降壓藥、降糖藥那樣明顯可見,很多人服藥一兩年以后感覺不到任何變化,只要沒出現骨折就認為不需要繼續服藥了。

“因此從骨質疏松的防治來講,早發現和堅持治療存在很大問題?!毙燔吒嬖V《瞭望東方周刊》,國外統計顯示,能夠長期堅持正規治療的患者不足一半,而中國雖然沒有相關數據,但結合臨床經驗判斷,中國這一比例不足20%。

髖關節骨折致死率高

雖然骨質疏松患者眾多,但早期患者不會有任何感覺,因此它又被人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然而,當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骨骼疏松、易碎,則極有可能出現骨折,而骨質疏松所導致的骨折往往會帶來非常嚴重的致殘率甚至致死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骨質疏松也被醫生視作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來自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全球50歲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約有1人,50歲以上男性每5人中約有1人會經歷一次或多次骨質疏松性骨折。

陜西省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副主委、西安市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分會主委、西安市紅會醫院骨質疏松科主任曾玉紅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從35歲起,人體的骨量就開始慢慢流失,這個過程往往相當隱匿,沒有明顯癥狀和預警信號。只有當人體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后,病人偶然摔倒、跌倒、彎腰撿東西,導致腕部、髖部和脊椎骨折發生時去看醫生才得以診斷?!?/p>

她指出,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約有50%的人在出現一次骨質疏松骨折后還會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其中髖關節骨折發生幾率最高。

很多人會認為,得了骨質疏松甚至出現骨折都算不上要命的大病,其實骨質疏松帶來的骨折是導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來自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疾病分會的數據顯示,骨質疏松髖關節骨折1年內,患者死于并發癥的比例高達20%,而存活者中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質量明顯下降。

另外,由于骨質疏松需要在治療和護理上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一疾病的經濟負擔也格外沉重。美國國家骨質疏松基金會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會發生超過200萬次的骨質疏松相關骨折,年醫療花費超過190億美元,疾病負擔高于心梗、卒中和乳腺癌。另外,美國2000萬骨質疏松患者每年還會帶來高達100億美元的直接疾病支出,這一數字與治療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費用接近。

夏維波告訴本刊記者,2010年中國大陸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233萬例次,為此產生的醫療支出高達94.5億美元。如果按現在的發展趨勢測算,2030年中國大陸地區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和醫療支出都會成倍增加,且骨質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病殘率和死亡率也會顯著增加。

慢病患者要及早防范

哪些人屬于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防范?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質疏松學組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賀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骨質疏松往往會在中老年人、絕經婦女和一些慢病患者身上發生。

總體而言,骨質疏松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后身體雌激素明顯下降,此時骨鈣流失比例會明顯提高。而男性往往是在到了一定年紀以后才更容易出現。

“除了性別和年齡這兩大風險因素外,有腎臟病、消化系統疾病、風濕免疫類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都很有可能出現骨質疏松?!辟R良介紹,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慢性腎病、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癥和長期服藥治療,尤其是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會將身患骨質疏松的風險明顯提高。

此外,女性絕經過早、具有家族遺傳史、體型瘦小、鈣質或維生素D攝入不足、缺乏運動、吸煙、酗酒、過量飲用咖啡飲料或濃茶也都是出現骨質疏松的一些危險因素。

曾玉紅特別強調,骨質疏松會引發骨折,骨折和長期臥床本身也會導致骨質疏松,“臥床一周所流失的骨量相當于正常人一年生理性流失的骨量,所以也有一部分骨質疏松是因為骨折或者臥床所導致的骨量快速流失?!?/p>

賀良說,盡管骨密度檢測是檢查骨量、判斷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的金標準,但對于沒有條件進行骨密度檢測的人群而言,也可以通過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推薦的一分鐘自測題和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來預測自己將來是否會出現骨質疏松。

可防可治

雖然骨質疏松癥會帶來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但它卻是可防可治的。

骨質疏松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年輕時積累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將來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也越低,因此兒童和青少年是骨質疏松的一級預防對象。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在這個時期補充足量的鈣、強健骨骼,不但可以應對生長發育需要,更可以獲得最佳峰值骨量。

而骨質疏松二級預防的對象則針對有相應危險因素、出現骨量減少的人群。夏維波告訴本刊記者,35歲以上的人群都應該有意識地防止骨質疏松發生,尤其是對于女性而言,如果從飲食中不能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大部分女性都會在絕經后開始骨量流失。

他表示,成年人首先要遠離各種有可能對骨骼造成損害的危險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做到飲食健康,每天攝入足量蛋白質、鈣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不能過度減肥,不要強調以瘦為美;其次要堅持規律適量的運動并增加日照時間。

徐苓認為,相較于西方人,中國人對蛋和奶的攝入較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天應攝入1000毫克鈣,孕婦則要達到1200毫克,而實際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

如果不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入足量的鈣,那么就要考慮鈣劑的補充。夏維波表示,補鈣絕不是“老生常談”,骨質疏松雖然可怕,每日補充足量鈣和維生素D卻是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的基石。

他同時強調,在補鈣的同時還要增加日曬時間,陽光可以幫助人體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可以有效促進胃腸道內鈣的吸收,有助于維持適當的血清鈣濃度。

至于鈣劑的選擇,徐苓建議選擇同時含有維生素D、合成的高濃度碳酸鈣制劑,從而幫助人體獲得并吸收足量的鈣。

猜你喜歡
足量骨量骨質
足量應用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心病的效果評價
吃鈣片就能預防骨質疏松嗎?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學校體育器材設施利用標準及策略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專利”嗎?
營養影響骨骼強度
骨量測定,走在骨質疏松前
吃洋蔥防骨質流失
“一V”語法結構探究
專題突破Na2O與CO2和H2O的反應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