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丘的古鴛鴦冢和張孝子墓

2016-11-18 10:13黃惲
蘇州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虎丘楊氏孝子

黃惲

虎丘的古鴛鴦冢和張孝子墓

黃惲

蘇州虎丘有無數歷史遺存,又有無數遺存消失。聚散無常,離合有因,于歷史長河,不過都是短暫的真實,無人說到是寂寞,有人提起也不過是一夕漁樵話,聊為談助而已。

這里挑兩件說說,先說虎丘的古鴛鴦冢

古鴛鴦冢,原在虎丘望山橋西側。

這是明代的古冢,塵封了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

這個故事有多種版本,其中最為夸張的一個說法,有點類似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傳奇:

崇禎時,長洲人倪士義負笈異地,年久不歸。妻楊氏意士義死,絕食而亡。士義及第歸,聞耗大悲,不久亦氣憤而死。后人義之,并葬于此?!傍x鴦”兩字乃崇禎帝御賜。今經邑人重建石亭以留古跡。

大略是講,在明代崇禎時,讀書人倪士義游學在外,多年音訊不通,妻子楊氏認為他已經去世,就絕食而死了。孰料,倪士義居然及第而歸,看見這樣的結局,也悲愴而死,追隨其妻于地下了。后人被這兩個人的愛情感動,把這對夫婦葬在一起,請崇禎皇帝題了“鴛鴦”兩字表彰他們的事跡。

這個故事來自今人鄭定忠在1984年冬為鴛鴦亭題匾時的一段小跋。

在此之前,鴛鴦冢的來歷,都不是這種說法。

生活于康熙年間的鈕琇在《觚?!肪砥咧杏小傍x鴦壙”一條,這樣說:

鴛鴦壙:長洲倪士義與其婦楊氏伉儷甚篤,有同穴之誓。明崇禎末,士義年未三十而卒,楊親詣虎丘,相地葬之。復營一穴于旁,命工鑿“鴛鴦”兩字壙上,歸即自剄,遂合葬焉,吳人稱為“鴛鴦壙”。番禺屈大均過此,感其事而題曰:“血濺良人墓,嬋娟事可傷。闔廬無此劍,紫玉不成香。俠烈光吳岳,流傳自野王。千秋蓮沼上,人見紫鴛鴦?!?/p>

這里說倪士義早卒,其妻楊氏就在虎丘覓了塊地,造了一個夫妻雙穴的墳墓,刻上“鴛鴦”兩字,回家自刎而死,最后合葬在一起。這個記載很簡單,亮點就在自刎殉夫,而“鴛鴦”兩字也不是明朝那個苦命皇帝崇禎所書。從行為來講,最初事情很是平常,妻子死了丈夫,買塊地,葬個夫,有點文藝性的是刻上“鴛鴦”兩字。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有: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民間也常把鴛鴦交頸比喻夫妻生活的和諧與甜蜜。楊氏此舉,似乎是說,他們活著是一對鴛鴦,死了,在地下繼續是一對鴛鴦,這是古代婦女很樸素的一種愿望。后半段就有點驚悚了,楊氏選擇的死法,不是絕食上吊跳河吃毒藥,而是用刀(屈大均的詩里說是劍)自刎。這個結局就驚到了世人,楊氏不僅是義(為丈夫安排后事),還節,而且是烈了。

倪家的家事,也就一變而成為邑人的公事了。

然而,在地方志里,還有別的說法:

其一:倪士義妻楊,義亡,誓不獨生,為夫營壙,鑿鴛鴦二字于壙石?;蛑S以改適,楊面發赤,自剄死。

其二:婦為蠡口倪士義妻,士義死,婦為鴛鴦冢葬之,鄰人諷之改醮,婦曰:鴛鴦俱在,無污我耳。遂自剄。卿士大夫醵金合葬,題其門曰:身膏白刃風斯烈,骨葬青山土亦香。作亭以蔽之。

這是清代蘇州舊志《義烈》門中的記載。

其一添加了一條情節:有人勸楊氏改醮,她很羞憤,自殺了。這一個情節的添加,仿佛告訴人們,楊氏迅速自殺的原因,是面臨無法守節的窘境,而原本她是想終天年而死,死后和夫合葬的。其二坐實了“或”(有人)就是鄰人,而楊氏也開口說了一句豪言壯語,不是僅僅面紅耳赤。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葉,有個署名冰文的,在《虎丘游》一文中對鴛鴦冢一事大發議論:

據我看來,那女人大約生得很漂亮的,不漂亮也就沒事了。丈夫死了,她筑了鴛鴦冢葬丈夫,她的本意,未必要殉葬,如要殉葬,也不必有鄰人諷之改醮,她早就從容自盡了。她也許只希望等將來有一天死后,再和她死去的丈夫合葬而已。那知這種正常而又合理的想法,還不容于社會,有許多人有這種想法,如果別人軋了姘頭,就顯出自己不軋姘頭之貞潔了,為了顯出自己的貞潔,也就鼓勵別人軋姘頭,不知當時鄰婦如何“諷之再醮”,大概總是閑言閑語,飛長流短,把這寡婦說成日夜思春的騷貨,甚至真要替她介紹男朋友起來,這樣不由得不逼她至死。等她死了,大家安樂了,家長喜歡她沒出丑,鄰婦喜歡她死得知趣,她死了,鄰婦好吹牛,吹自己造成死者之大貞節,又可把許多內幕新聞一段段寫了賺點稿費。至于卿士大夫呢,用錢手面最闊的時候是葬漂亮女人的時候,例如杭州的蘇小小,馮小青墓,不都是卿士大夫之流醵金興修的嗎?葬了倪太太,這批卿士大夫于是又能聚集詩會,寫出“土亦香”的句子,倪太太地下有知,美麗的生命給他們送了,白肉生蛆,還香個屁!由這里看出兩點意義,一是封建社會中女人悲劇的命運,一是士大夫之流一貫的無恥玩弄女人的心理,死人豆腐還不肯放過。

說楊氏貌美如花沒有根據,勸她改醮的理由還有很多,如倪家富有,族人覬覦資產;如楊氏年紀太輕,擔心守不了節;或倪家太貧窮,無法維持生活;或倪氏沒留下后代等等?,F實情況往往比臆想的更為復雜,空發議論如冰文者,不過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的塊壘罷了。

作于民國二十年(1931)的《吳縣志附刊》,則這樣記載:“長洲蠡口人倪士義被誣冤死,妻子楊氏即絕食七天身亡,合葬虎丘。官府聞奏朝廷便賜鴛鴦二字,故名鴛鴦冢。自洪楊之劫后,只剩下不滿三尺之石碣,上刻古鴛鴦冢,倒于蔓草之中。后經保墓會訪悉,重新修筑,建造方亭以蓋冢上”。

這條記載,補充了倪士義的籍貫和死亡原因,也改寫了楊氏死亡的方式。

由上可見,不僅是口耳相傳的古史——如顧頡剛所說——是層累地造成,就是后來的歷史,文人載筆為文,也免不了技癢,在“烹調”時忍不住要添加點“佐料”,弄得真相模糊?!皻v史的小姑娘”已經被打扮得看不出本相了。

古鴛鴦冢存在了三百多年,到1956年,因虎丘景區疏浚、開通環山河南段時被毀,清咸豐時蘇州士紳為鴛鴦冢建造的亭子早已倒掉,民國保墓會重建的方亭則被移建于山之西南麓錢處士墓對面。

然而,脫離了鴛鴦冢的亭子,繼續以鴛鴦名,多少為古鴛鴦冢曾經的存在留下了一點痕跡。

古鴛鴦冢,是過去士大夫表彰婦女節烈的,在上個世紀的后半葉,屬于封資修和破四舊的范疇,即使1956年不毀,1966年也難逃一劫。

然而,鴛鴦冢除了節烈,也能作為夫婦情愛的象征,化蝶可以,成鴛鴦又何嘗不可呢?在這個意義上,我對鴛鴦冢的消失,表示惋惜。

再來講講虎丘的張孝子墓——

虎丘的張孝子墓,在望山橋東,與古鴛鴦冢同毀于1956年開挖環山河的過程中。

張孝子墓的歷史不長,建于1931年。

張孝子的成名,緣于一場悲劇。

蘇州胥門外與護城河之間,風景明秀,視野開闊。這里背倚胥門城墻,面臨湯湯胥水,正是百花洲公園及以北地區。民國年間,這里卻是一片無主的荒棄之地,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起,陸續有江北苦力,流離到蘇州,選擇這一片地段,搭建茅棚,暫作棲身之所。到三十年代初,這里已經聚集了二百余棚戶,擠擠挨挨,壅塞不堪。

1931年清明節,胥門外的棚戶居民們回不去家鄉,紛紛在居住地祭祖,聊表對逝者的哀思。阜寧人李三,祭祖后在門口焚化“錢糧”(所謂錢糧,即陰間的財貨,就是錫箔黃裱紙等祭祀之物),午間十二點時,一陣北風卷起火種,吹入隔壁張招弟家茅棚,瞬間被點燃,烈焰騰空,呼啦啦一下子燒了起來。事有湊巧,這天適逢蘇城救火會都到虎丘公祭前年救火觸電犧牲的烈士史金奎了,以致援救不及,胥外頓成白地。這場大火,造成一百四十一戶受災,焚毀棚戶一百十余間,焚斃十一人。其中,鹽城人張小生子一家受災最重,八十九歲的祖母張氏,四十九歲的父親張阿二和六歲的兒子張二都在火災中燒死。據當年報道,張小生子十歲的兒子,因見“祖母等一家三代均陳尸地上,忽受驚駭,延至昨日(7日)斃命”。也就是說,這次大火,造成張小生子一家四口死亡。

張小生子的父親張阿二,就是后來轟動蘇城的張孝子。

火災之后,蘇城進行了各種救濟,如吳縣臨時濟貧會撥款安置棚戶,費仲深出資買了一千只大餅散給災民等等,慈善家們還在胥門外另外搭了很多棚屋進行安置,并在三山會館設置了臨時收容所。

事情過去半個月后,4月20日的《蘇州明報》忽然報道說:“邑紳張仲仁,為辦理賑濟胥門外被火災戶事務,昨日邀集費仲深、施筠清、曹崧喬、程安時、張君維、吳廣涵、閔仲謙、趙錦棠等,到寓集議,議決各項……”其中一項是:張阿二殉難救母,孝行可風,應予撥款為在虎丘山麓勒碑建亭,以資表彰而勵末俗。

張一麐為什么忽然站出來力捧張孝子呢?是被張阿二的行為感動了?還是……據說真相是這樣:張一麐看到火災報道后,忽然想起張阿二,或源自元末的吳王張士誠,自己和這個張阿二雖不是同宗同族,卻都姓一個張字,張一麐決定表彰張阿二的孝行。這個說法并非暗示張一麐多少有點私心,更多的可能是張一麐目擊世道、風俗的澆漓,五四新文化運動“非孝說”橫行,非常不滿,想借此激勵一下民間的忠孝節義與禮義廉恥,而張阿二的死正好是個由頭。

到5月份,曹叔彥的“為胥門外火劫孝子張阿二勒碑而作”的《張孝子傳》在《蘇州明報》刊出了,曹叔彥筆下的張孝子故事是這樣的:

孝子名阿二,鹽城人,貧不能自存,奉母李氏居蘇州胥門外接官廳旁草屋中。壘磚為業,以奉菽水。每傭力歸,必持糕果飴蜜等遺之母,和氣怡色,依依膝下。母飲食器具,以及衣服裈袳褻器等,皆親自滌濯,雖妻為分勞,亦不愿假手,儕輩僉曰張孝子。辛未仲春清明日,是處附近草屋忽起火,比戶延燒,炎炎攸灼,不可撲滅,數百家悉灰燼。孝子時年四十七,母年八十九,病不能興,孝子求負母出,煙焰橫空,獨立不支,急出火中求人助,不可得,三出三入,而母已熏灼垂絕,勢不能復救,孝子亦已遍體焦爛,乃向母尸三叩首,跪于旁而焚死。其子年六歲,亦跪而焚死?;鸺认?,人視之,孝子冠衣竟未盡爇,屹而不仆,嗚呼,孝哉!嗚呼,烈哉!

張阿二的孝行,最初的報道并未涉及,事后卻慢慢發酵,變成三進三出救母而死,且生前就有孝子之稱,死又跪于母前,現在看來不無疑問,有文人創作的傾向。曹叔彥的文章中說“其子年六歲”,在此前報道中原是指張阿二的孫子張二(張小生子的兒子,其兄十歲),而現在跳過一代,直接變成張阿二的兒子了。

在曹叔彥的文章中,還說到當下“公然非孝……梟獍遍地,炰烋逼人”。這幫老先生從張孝子身上,看到了“至烈至純之孝行”,可以利用來救世的,故很積極地站了出來,在虎丘山麓弄出了一個張孝子墓。同時,虎丘還有一處金孝女墓,也是他們弄出來的,今也無存。

其實,這類墳弄出來,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同樣是冰文的《虎丘行》對此批評道:

在大火中救母的孝行是感動的,但到后來卻成了十三點,當竭盡所能而仍不能救之后,又何必“向母尸三叩首,跪于旁而焚死”?這明明是愚孝,而其臨死尚不忘叩首三響,寫在文字中固然文情并茂,但我們實在想象不出這種有百弊而無一利的行徑,是由于一種什么變態而又狂妄的思想在作怪支持,更可慘可怖的是要一個六歲的小孩子陪死,臨死還要跪,屈了膝變成奴隸的樣子,這一副慘絕人寰的圖畫,充分表現了中國殘余的封建余孽,老的一代垂死了,遇了大難卻要少壯的陪死,還要年幼新生的一代來陪死,而且要他們死得情情愿愿,叩首下跪,這是多不合理的一種毀滅和摧殘,居然還有“蘇紳僉議,葬于是處,藉以感發人之天良”。而這批紳士之流,其居心之叵測,由此可知矣。

以上批評,也有偏頗,但老先生們之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覘此概可知也。

張孝子的故事,使我不禁這樣想:神是人造出來的,孝子恐怕也是人造出來的。譬如著名的二十四孝,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

而壞事也最終變成了“好事”。

猜你喜歡
虎丘楊氏孝子
蘇州虎丘街道加強消防設施建設
TOUGH LOVE
久病為何無“孝子”?
虎丘劍池,流淌在姑蘇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這里有虎丘溫度和速度
Fort Besieged
宋墓與孝子故事磚雕
一個壞官員導致冤假錯案
孝子
虎丘趕采“谷雨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