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同心清真大寺建筑藝術研究

2016-11-18 15:20王茜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寧夏

摘 要:寧夏地區是我國主要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寧夏的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國傳統建筑和伊斯蘭藝術相結合的一種高臺類建筑。同心清真大寺的藝術價值還在于其把我國的傳統木構架建筑與寧夏地區的木刻磚雕裝飾藝術融為一體。

關鍵詞:伊斯蘭建筑;寧夏;同心清真大寺;中國傳統建筑

伊斯蘭建筑,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在我國,寧夏地區是主要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通過對該地區伊斯蘭教宗教建筑及其裝飾藝術的研究,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注信奉這一宗教的民族的獨特文化、民族背景以及與之相依存的建筑及其裝飾藝術審美特征、美學觀及民族文化喜好,最終通過這些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看到其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內涵及所暗示的宗教、社會喻意。

伊斯蘭建筑藝術的核心理念就是和諧。伊斯蘭教賦予這一理念的內涵與外延非常廣泛,這一理念也是伊斯蘭宗教社會的關鍵因素。體現在建筑上則為伊斯蘭建筑與其所處的環境與社會氛圍非常和諧,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執行標準去左右伊斯蘭建筑,但是由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信仰和宗教儀式是一樣,所以伊斯蘭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一樣的。如清真寺的主要功能是朝拜,邦克樓主要用于召喚等。同樣,中國內地的伊斯蘭建筑都同時吸取了中國古典建筑和阿拉伯建筑的特點。在布局上,很多采用了中國傳統宮殿的對稱式布局或四合院布局,大門也多為中國式的寺廟大門。通過調研考察,我們發現,在建筑裝飾風格上,寧夏的清真寺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的各項原則外,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手法與阿拉伯建筑風格和諧共存的裝飾藝術手法,形成了亦古亦今、亦中亦阿的多樣風格,這樣的融合手法也充分體現了漢族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也是寧夏清真寺一大民族特色。

寧夏清真寺的發展經歷了唐朝、宋朝、元朝三個朝代的變遷,有不少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工匠、學者來華經商、做工、傳教、學習,并定居于寧夏的靈武等地,這也是寧夏的回族先民。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經常要做禮拜,因此寧夏回族清真寺遍布全省,清真寺的存在也不僅僅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而是一種穆斯林精神生活的寄托。但由于歷史原因及時間關系,寧夏全省境內保留下來的古老清真寺已為數不多了,同心清真大寺算是保護得較為完整的。

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國傳統建筑和伊斯蘭藝術相結合的一種高臺類建筑。同心清真大寺的藝術價值還在于其把我國的傳統木構架建筑與寧夏地區的木刻磚雕裝飾藝術融為一體,它是寧夏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也是中國現保存最古老的清真古寺之一。清真大寺和中國傳統寺院的布局上還是略有區別的,傳統的中國寺院在布局結構上,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坐落于中軸線上,正房的兩側是東西廂房,廂房與大門相連形成了一個閉合的四合院布局。但由于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做禮拜時都必須面向位于中國的西方的麥加的克爾白,所以,清真寺的主體建筑大都采用坐西朝東的方位,中軸線也就形成東西方向的布局方式,位于大殿兩側的則是南北廂房。同心清真大寺的總體布局也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借鑒了中國內地傳統風格清真寺的院落式布局,同時又結合了當地具體的地理、環境、人文條件等,通過進一步創新,形成了其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

通過靈武市記載的資料考證, 同心清真大寺于明初在一座元代喇嘛寺院的基址上改建而成。整個寺院分為上下兩部分, 上部主體建筑邦克樓和禮拜大殿建在高于地面7米的青磚臺面上;而寺門、照壁、浴室則修于下部分。另外,寺門前還有一座仿木青磚照壁。照壁高6米,寬9米,對面是三孔通向寺院的券門洞,券門的頂上是輕圓門。進入北院,就是該寺的主體建筑禮拜大殿,大殿旁是南北廂房。

同心清真大寺有東西方向的兩條軸線,一主一次,其主要建筑物也布置在這兩條軸線上。主軸線上有禮拜大殿、兩側是南北廂房,南北廂房雖然對稱布置,但從裝飾和體量上看并不是絕對等同的,其功能也不盡相同,北面廂房是講經堂及阿旬的辦公室,南面則為接待室。次要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布置著照壁、大門、二門(與邦克樓結合)、邦克樓以及在營造宗教氣氛上起到重要作用的長長臺階。它區別于其他清真大寺的主要裝飾特色則是寺內主要建筑物都是建在用磚包砌的高臺之上,據記載臺高7m,現存高臺的實測高度僅5 cm左右,是一座典型的高臺建筑。內殿遵循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由前卷棚、禮拜殿、后窯殿三部分組成。由于做禮拜在傳統的穆斯林教民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圣潔的,所以前卷棚主要是給教民提供一個換鞋的空間。而大殿的主體部分就是禮拜殿,同心清真大寺的禮拜殿不同于中國傳統寺廟主殿設計,其平面呈十字形。但是據記載,該殿最初也是矩形形態,但這樣的空間容積不能滿足教民日益增加的禮拜要求,唯有在進深方向增建,進而對大殿進行多次擴建后就成了如今的十字形大殿。這也正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筑所特有的改擴建方式,是自由而靈活的,也是其他宗教建筑所不具備的突出特點。后窯殿的空間形狀接近于方形,殿內通過四根金柱來承托頂部梁架。由于伊斯蘭教不崇拜神像,所以在大殿并沒有中心設立的神像,伊斯蘭教建筑通常會在西面的墻壁上設一個壁龕,作為禮拜方向的標志物,即米哈拉布,漢譯為“圣龕”。 在大殿南側的券門頂上坐落著“邦克樓”,該樓高22米,占地64平方米,每面各立四柱,中間又用四根通天柱支撐,四周用磨磚包砌而成空心方體。19級木梯直通頂閣,樓頂為中式四角攢尖,每層層脊均綴有磚雕紋樣,清新秀麗。邦克樓一般是清真寺建筑群內最高的建筑,也叫宣禮樓或燈塔,是為了“召喚”穆斯林做禮拜用的一種建筑。

同心清真大寺的主體庭院就是大殿前的庭院,它不僅是整座建筑群的中心,而且擔負著通向各個單體建筑的通道樞紐功能,最具特色的是,庭院同時還是禮拜大殿宗教功能的延伸。這也是與伊斯蘭教的宗教特點相結合的,在禮拜大殿無法容乃過多教民的時候 ,庭院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禮拜空間。除此之外,還可以渲染宗教氣氛,加強宗教建筑所特有的神秘肅穆的審美功能。

同心清真大寺的建筑在與中國傳統建筑向融合的過程中,中國的傳統木構架建筑為其空間的延展及靈活分隔提供了實現的可能,因此形成多座建筑聯結在一起的形制,從而也造就了其多元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l] 邱玉蘭.中國古建筑大系——伊斯蘭教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 路秉杰,張廣林.中國伊斯蘭教建筑[M].上海三聯書店,2005.

[3] 張勇.寧夏伊斯蘭教建筑裝飾的藝術特征[D].中央美術學院,2009.

作者簡介:王茜(1986—),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寧夏
Hometown of stars 遇見寧夏,星光燦爛
《我愛你,老年大學》
——寧夏老年大學校歌
寧夏
寧夏
寧夏
寧夏
“塞上江南”寧夏川
寧夏水洞溝 西方與東方的最初相遇
小寧夏 大思維 “醒得晚 跑得快”的寧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