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6-11-18 16:43王靚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文化景觀發展歷程文化遺產

王靚

摘 要:盡管人類仍在肆無忌憚地摧毀著壯麗的自然景觀,摧毀著自然棲息地和我們的伙伴,但是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著許多令人震驚的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文化景觀即自然與文化相結合的一種景觀形式,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并代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本質屬性和相互關系。文化景觀象征著一種在更大范圍內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并日益認識到自然和各地區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是人類和自然的共同作品。文章具體探討了世界遺產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現狀、保護以及發展趨勢,是關于人類與自然之間相互平衡發展的文化類景觀的遞進演變過程。

關鍵詞:文化遺產;文化景觀;發展歷程

在20世紀90年代,擁有世界遺產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相當迅速,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世界遺產地景觀也成為展現文化特色的場所,多樣性的文化景觀開始被更多的認識和保護。特別是關于文化景觀的概念和范疇開始引起了國際關注。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核心是: 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是架構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橋梁。

1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范疇

19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于美國召開了第16屆會議,會議中,文化景觀一詞被收錄于《世界遺產名錄》。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規定,文化景觀被歸納為文化領域,是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共同努力的見證。由此,世界遺產被劃定為以下四種類型: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共同作用下的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遺產。

文化景觀的形成和發展標志著人類社會的蓬勃發展。具體現實中多呈現人類在各個時期生活和活動的場所。首先,被自然環境所包圍的人文景觀,在受到自然資源饋贈的同時也收到自然的約束;其次,人文景觀同時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制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規定,文化景觀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包括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在早期的世界遺產名單中,包含了如法國的凡爾賽宮等景觀。

第二,有機進化的景觀:這類景觀的出現與相應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以及宗教的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他通過與所處時期環境和自然的適應和改造演化到當前狀態。主要以以下兩種類型為主:一種是代表過去一段時間的進化和演變的完結,比如動植物的化石等,無論這種呈現是一突發狀況或者層級第近的狀態,他們可以具有代表性和突出的性格特征,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顯而易見的屬性是以實物的形式表現的。其二是連續性的景觀類型,它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例如,古巴的煙草農業景觀,菲律賓科迪勒斯的梯田以及匈牙利的霍爾托巴吉國家公園。

第三,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征。例如新西蘭的湯加里羅國家公園。

2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現狀

從1992年起到2013年以來,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登記載錄的將近90多處,突出體現了世界遺產文化景觀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在平衡人、自然、文化整個生態系統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歐洲文化景觀的特色是景觀多元化的發展遍布各個地區。由于歷史悠久,許多文化景觀早在1994年以前就被提交世界遺產并記錄下來。

歐洲文化景觀有這樣的特征,高端文化景觀坐落于東西邊境。就農業景觀而言,其重要性可以從歐洲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中大多數為傳統農業景觀呈現,大量的案例論證了傳統的方式可以維持全球性的生產力發展和經濟變革。例如國家公園的成立覆蓋了大部分的文化景觀。隨著火車運輸系統的創建升級,游人可以沿著海邊漫步在風景如畫的村莊,各個旅游景點以及海濱小道之間,通過入場券的形式為公園帶來了財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隨著經濟效益的發展而產生的附屬產品,包括葡萄酒、橄欖、果汁、果醬等,這些變化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歐洲的宗教與文化相結合的景觀遺產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方向發展起來。

亞太地區文化景觀的特殊意義在于獨特的技術和農業系統,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菲律賓的稻田景觀,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他代表了農業景觀的獨特價值。同時也代表了一種人與自然環境的獨特互動。

阿拉伯地區可能是世界遺產文化景觀分布最少的地區。但是阿拉伯地區擁有沙漠和綠洲等獨特的生態系統,在那里人們開發出了新技術,使這里的景觀可以適應當地的惡劣環境。

非洲文化景觀的多樣性體現了非洲自然和文化聯系的重要特征。它強調了一些特殊的概念,例如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進行保護。 Sukur是非洲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觀,它代表了傳統的生活模式和風俗習慣。村莊的梯田和人行石路成為了盆地與高原之間的聯系,由石材建造而成的倉庫,墓地,石門,石堆和家園農場,稀有品種的動植物共同構成了獨特的景觀建筑元素。這些都說明這是一個相當完整的表達社會及其物質與精神文化的載體。

3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發展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管理保護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人類行為和文化景觀的和諧發展,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獨特的文化景觀內涵。對于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共同保護,是整體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有助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國家或地區對于文化景觀的認識水平。通過立法的規范加強保護和管理的力度。協調人和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關系,不能單純地顧此失彼,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樹立共同的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除了加強立法力度規范,民眾對于地方自然和文化景觀的認識也有待加強,只有堅持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護地區文化景觀的多樣性存在,使得人類和自然成為統一整體,共同發展。

歸納分析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記載和現狀,對于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保護和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對于物質化文化景觀的非物質化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于人類精神、宗教、體驗、經歷等相關的具有精神內涵的文化景觀將是未來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發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作為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對于與土地和自然資源相關的文化景觀,特別是與人類經濟生產、生活模式、結構體系相關的文化景觀,依舊是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發展實踐的重中之重。

第三,在文化景觀中所呈現的人類時間的演進過程和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與改造是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重要意義的體現。是未來文化景觀關注的重要方向。

4 結語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國際主義風格席卷全球,千城一面,對于代表本土特征的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保護至關重要,它所呈現的是不同地域在自然的作用和人類繁衍生息共同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的性格特征。當今文化景觀的發展和演變,已經從物質空間和形態議題轉向了更為深層次的復雜的社會文化和精神體系。因此,對文化景觀、自然景觀和人類生存發展的保護和關注,是人類和諧社會以及人類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呈現不同地區精神特征的重要保證。在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演進和發展過程當中,對文化景觀的保護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多的發掘具有地區特點和代表性的文化景觀并以保護和發展的眼光進行分析、總結和關注,是對人類發展歷程、自然生態結構相互平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 趙智聰.作為文化景觀的風景名勝區認知與保護[D].北京:清華大學,2012.

[2] 楊沛儒.生態城市主義:5種設計維度[J].世界建筑,2010(1):22-27.

猜你喜歡
文化景觀發展歷程文化遺產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現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述
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武夷山:作為“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