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文化下惠安女服飾的適應與變遷

2016-11-18 16:46李雪蓮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變遷

摘 要:惠安女服飾是閩南文化積淀下形成的服飾民俗體現。本文以田野調查為例證,論述惠安女服飾在現代文明沖擊下的生態現狀,并探尋其發展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閩南文化;惠安女服飾;變遷;原因

1 閩南文化與惠安女服飾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是對惠安女服飾最經典的概括?;莅部h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地勢一面依山,三面環海,特別是崇武、大岞、凈峰、小岞均處在環海的半島上,是一種海岬的位置。與外界交流幾乎降至最低點。由于其地理的隔絕性,大大減少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因此原來獨特的文化便保留的較好,也有了其文化的獨立性。

有一些學者認為惠安東部之所以產生這種服飾,在于惠東族群起源于少數民族,是因為惠安東部曾有古百越族的殘留痕跡,古百越族后衍變為許多少數民族。作為族群的遺存而以女性服飾作為獨特的風貌。

惠安一帶,家庭主要經濟都是靠男人外出謀生或捕魚,家里的其他勞動都由女人負責,大多女人也成為海邊勞動生產的人群。多年常見山風海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結構下她們的生活習俗及其審美理念。

2 惠安女服飾的適應與變遷

2.1 老年化

在調查訪問過程中,筆者發現一種現象:普遍有穿傳統服飾的惠安女年齡層次大概在35歲以上,35歲以下的多數年輕女性基本不穿。年紀大的女性穿的頻率高,生活工作都是離不開傳統服飾,夏天穿的更加原汁原味,冬天在外披掛一件厚外套或是毛線衣。凡四五十歲以上婦女多穿得整整齊齊,年輕婦女更習慣用黑色線布或尼龍制成的西裝褲來配節約衫。在服飾從繁變簡的過程中,現只有老人家有梳“大頭髻”并插上各種簪釵之類的頭飾。在為數不多的穿傳統服飾的婦女中,傳統往往只剩下一條簡單的花頭巾。在調查訪談中,被訪者普遍覺得惠安女服飾比現代服裝有特色,她們大多從18 ~ 19歲就開始穿,且喜歡穿,平常也會自己手工做些小馬甲等。

2.2 漁村化

如今,外地人很容易從圖片或是媒介上認得惠安女服飾的獨特裝束,但是很多人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惠安縣的婦女都是惠安女。其實不然,惠安縣隸屬泉州市,從走訪觀察了解到,泉州地區基本少見惠安女身影。而惠安縣16個鄉鎮里,惠安女的密度也不大,只有惠東的小岞、凈峰、山霞和崇武四個鎮的婦女有這種服飾打扮,區域僅限于兩個小小的半島上,所以嚴格地說應該是惠東女服飾。

崇武城內的五個村大多和其他地區的婦女一樣的打扮,而城外七個村婦女裝束卻與眾不同,屬惠東女服飾。在崇武縣附近有少數惠安女從事駕駛三輪車,主要途經地點也是距離崇武古城不遠的港乾大岞村。因此,我們估計城內的惠安女多數來自城外的幾個村。在觀察其服飾色彩款式和路人訪問中,我們了解到小岞離縣城一個多小時路程,其服飾色彩艷麗,特征明顯,且穿傳統服飾人數居多,全身披掛,整整齊齊。從這兩點我們可以判斷出崇武縣的惠安女多集中來自大岞港乾村,而非小岞。大岞是個三面環海的小漁村,山水相襯,這里是惠安女的集中居住點,港口碼頭和菜市場也是惠安女集中勞作的場所。小岞從凈峰分離后獨立為鎮,但仍然同凈峰的服飾打扮趨同。大岞與小岞,其地理位置都位于半島,腹地及海岬,人們多數過著漁民生活,是惠安女聚居的兩個重地,并且代表了惠安女服飾文化的兩種類型。

2.3 兩極化

在邊遠貧瘠的半島上生存的惠安女服飾,表面看是人們在生活中反復出現的淺層活動體現,實質是一種來自惠安女心中的自發性和自為性,是一種深層次的傳承習俗。而在服飾的花色品種標新立異的今天,惠安女服飾作為“現代服飾中的一朵奇葩”,已經隨著音樂、舞蹈走上銀幕,作為休閑服務旅游業的形象標簽,被更多的人認識,這種行為已加入了官方的倡導,甚至是商業帶動。在穿惠安女服飾的人群中,一方是作為傳統的繼承,接受這種約定俗成的服飾,在勞動生活中體現其實用價值;一方是作為傳統的弘揚與創新,在現代文明中體現其商業價值。這兩種現象是現代文明進程中的必然趨勢,現代化的進程給惠安女服飾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造成其服飾的同化和退化。

3 惠安女服飾變化的原因分析

3.1 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

惠安地處東南沿海開放前沿,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被新時代的信息所情迷。慢慢冷落了那種接近自然的純色,大紅大藍大綠的搭配已經顯得老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了簡單的現代服飾。從走訪的小岞和大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小岞的衣服保留的比較原汁原味,穿傳統衣服的人也比大岞人多。大岞的服飾已經稍有偏離傳統。如今,頭巾的傳統色已經改變,寬筒褲不流行了,大岞街頭,人們更習慣穿西褲或是牛仔褲。從老人口中得知,大岞的服飾顏色淡雅,而小岞的服飾色彩濃烈,大紅大綠。是因為大岞比小岞富裕,傳統東西受現代沖擊較大,遺失得較快。

3.2 思想觀念的變更

隨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沖擊著惠安女的生活方式。年輕的女性已經不像長輩那樣,接受那種約定成俗的服裝。當人類社會的大分工形成之后,不同工作的各個階層,思想意識上會考慮服飾是否利于行動及工作場合,因此有了不同的標準。早些年,惠安女作為體力勞動者的突出代表,其著裝心理中占突出地位的便是服飾不影響其工作的效率。如今現代人對服飾需求的意志指向使女性的思想觀念轉變了,傳統服飾已經有點不合時宜,更多年輕女性紛紛選擇現代時裝。思想觀念的改變使得傳統服飾沒有了傳承的余地,且年輕人的思想很容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原先對傳統服飾的認知很容易發生改變。

3.3 惠安女對自身服飾價值的不自信

許多學者從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進行研究,惠東人群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自己的語言。如前所說“基本斷定惠東人群是土著也是古越族的殘余,是經過歷代漢化而演變的漢族人士,而非少數民族”。因此少了更多少數民族政策上的尊重和保護,民族認同感模糊,這是個類似謎,現在看到的只是謎面,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討?;莅才X得穿著傳統服飾進城,往往會引起眾人的關注,而使她們顯得鶴立雞群。她們對趨之若鶩的旅游者穿起惠安女服飾感到不解,低估了自身服飾及其民俗文化價值。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惠安女自我意識上的求同思想,更加深她們對自身服飾的信任危機。

4 結語

以上分析表明,惠安女服飾在現代化進程中有了新的適應與變遷。這種文化變遷中既有對傳統的保留也有改變,需要正確引導,避免退化同化。以調研者所感知的當地行為方式及其思想觀念的轉變,意識到傳統服飾正在慢慢衰落,在邊遠的漁村人們還是熱愛穿這種服飾,但是年輕人對傳統卻很冷淡,失去熱情和喜歡是很可怕的。

參考文獻:

[1] 《泉州惠東婦女服飾研究》課題組.鳳舞惠安:惠安婦女服飾[M].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李雪蓮(1986—),女,福建泉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變遷
小漁村的變遷
我家的自行車變遷史
留村的變遷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一紙婚書見變遷
清潩河的變遷
象棋子的變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