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鈞瓷藝術材料工藝的審美意味

2016-11-18 16:58李維維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摘 要:鈞瓷技藝的本身便有一種趨向審美的特點,它是在把握必然性的基礎上取得人的活動自由的。同時,技術的發揮是靠雙手使用工具的技巧,由于它把工匠的操作活動和個性痕跡凝結在產品的形式中,從而在成果中也物化了人的精神個性。本文從自然環境、原料擇選、窯爐燒制三個方面闡述,揭示出材料工藝在手工藝行業是建立在生產的直接經驗和工匠的直觀感受的基礎上的,它不僅包含在生產過程中,而且也構成了生產過程的前提和結果。

關鍵詞:鈞瓷藝術;燒制技藝;審美意味

制作陶瓷的手工藝技術本身就可以稱為藝術,因為它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鈞瓷的工藝,首先是運用自然規律所完成的技術創造。神垕的鈞瓷瓷區有句俗語:“生在選土,長在成型,死活看燒成”。①“生在選土”,指的是原料的選擇與加工。鈞瓷的瓷土含鐵量高,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是一種粗瓷土,在北方也叫做矸子土。選土就是認識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的過程;其次,作為人的勞動的物化,在創作過程中把人的理想、欲求和情趣通過人的活動而注入作品中。那么,“長在成型”和“死活看燒成”就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所進行的勞動活動。其中“長在成型”指的是鈞瓷的成型工藝,成型分為注漿成型、拉坯成型、印坯成型三大類;“死活看燒成”,指的是鈞瓷的燒制工藝,燒制分為素燒和施釉后的二次燒成兩個步驟。

1 對自然環境的認識

人類造物,實際上是對自然資源改造及利用的歷史。從筑木為巢,到打磨石器,都是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源的過程,而這種獲取資源的直接目的就是謀取生存。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類通過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創造出了很多恢宏燦爛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人類生活的環境,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時期,孕育成適合生命體產生、發展的環境。自然界中這些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構成一個整體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僅為人的產生提供了前提,也源源不斷地給予人類生產生活各種物質資源,并成為人類開發資源與創造文明的重要依托。在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中,礦產資源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謂礦產,是指分布在地殼中有開采價值的物質,而所謂資源,就是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一部分。從地質條件和礦產形成的原因分析,礦產資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規律性。中國自原始青瓷出現之后,到唐代基本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直到宋代,瓷窯遍布全國。瓷器的發展,與礦產資源密不可分。神垕的地貌為丘陵地帶,礦產資源豐富,據《禹州志》記載:“禹州當地的脊性原料有三種,石英石,優質的陶瓷脊性原料,主要分布在禹州市淺井鄉以北書堂山和趙老庵附近灰菜溝,礦產厚度100米以上?!盵1]鈞瓷的藝術特征,實際上也是其地域性特征,它充分表現了本地區天然材料的優勢及特點。從生產鈞瓷的原料看,包含坯泥用料和釉用料兩個方面。另外,坯泥用料又分為塑性原料與脊性原料,前者是在器物的胎體中起結合作用的黏土,后者是在器物的胎體中起骨架的作用的。坯泥的主要用料有軟土、硬土(黃矸土)、堿石、白土、黑毛土、骨料等,其中軟土自身含有一定的鐵質,即便成型后不施釉,它經過高溫也可以成為瓷器,色澤為灰黃和青灰色;硬土含鐵質也較多,色澤呈深黃色,或夾有灰色雜質;堿石,俗稱次生高嶺土,因與景德鎮原生高嶺土相比較而得名,色澤呈青灰色,塊狀;白土,具有軟性的塊狀物,色澤呈灰白色、黃白色和灰色;黑毛土是內含有機物豐富的軟性土,可塑性好,黏度大,色澤呈黑色;骨料是一種耐火度高的熟料,一般用來做大型的鈞瓷花瓶、鼎等,色澤呈黃白色,顆粒較大,不夠細膩。再看釉用料,鈞瓷釉的用料主要是天然的礦石、人工材料及化工材料。天然礦石原料主要有長石、方解石、瑪瑙、滑石、銅礦石、鐵礦石等,草木灰、牛骨灰等為人工材料,氧化銅、二氧化錫、氧化鋅等屬于化工原料。其中長石是指鈞瓷的主要用料之一,成分復雜,為天然釉石,色澤為灰色、粉紅色、黃色等;方解石的色澤為淺黃、白色,其主要構成成分是碳酸鈣;瑪瑙石是一種和水晶接近的材質,構成元素是二氧化硅,石英類。色澤呈乳白色;滑石是含水硅酸鎂的礦物,色澤呈灰白色與淺黃色,觸感滑膩;銅礦石,成分含銅的一種礦石,成分復雜,外觀色澤呈褐黃色;鐵礦石,與銅礦石相似,是含鐵的一種礦石,具體成分復雜,有外觀色澤呈暗紫紅色。關于人工材料,草木灰是樹木、枯草等燃燒后收集起來的灰,是一種助溶劑,由于這種灰中含有硅、鈣、磷等元素,經多次漂洗后,清除浮渣,加溫炕干然后使用,有“無灰不成釉”之說,色澤一般呈青灰色或黃灰色;牛骨灰則是牛的骨骼經過高溫燃燒后粉碎而成,磷酸鈣為其主要成分,色澤呈白色,可以使釉面更加乳濁。在鈞瓷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對這些基本材料的采用和選擇,也至關重要。

2 原料的選擇

過去的鈞瓷藝人需要親自去采選這些原料,隨著分工的細化,目前的鈞瓷瓷區已有專門從事原料采挖與交易的商家,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減少了采集與運輸的消耗,但對泥料與釉料功能與作用的熟練掌握,依舊是每位從業者必需的前提。優質材料的揀選,一部分來自書本得來的間接經驗,一部分來自藝人前輩的實踐經驗。就前者來說,材料的性能、分布地區在方志等書籍中都是有記載的,比如,鈞瓷使用的坯料里,叫軟土的成分,由于天然帶有瓷的比例,當地人稱為“一和土”;北山毛土是堿性,雖可塑性強,但雜質多,南山毛土是半酸性,雖雜質少,可塑性中等。類似這些知識,是在瓷區廣泛流傳的口訣,另外,瓷區藝人善于學習和總結,有些已經將自己多年的制瓷經驗編輯成書出版,學徒可以參照這些書籍或者地方志來尋得采礦位置、方法以及了解礦石屬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緒三十年八月二十日發行的《鈞窯瓷業公司章程》附件中有一篇“諭工匠貼”,比較詳細地記錄了如何選坯、煉泥、作坯、配釉、蘸釉、制作匣缽、入窯等。對于選坯:“精選好土作坯,完好全賴細土,神垕所出,以凈五花土為上,須詳視土塊中有青黑界道回旋作花紋爍若金星者,方可取用。夾雜黃沙者斷不可購……各匠隨時審察調和?!盵2]這里就說明了土質的好壞,是做瓷的基礎;對于配釉:“白藥極須碾細,青灰塵極須漂凈,或改用柴堿?!x瓷各色釉料,皆以白藥為母,白藥性烈,每易脫落,又石藍性沉,玻料性滑,每易洗墜,須調和配罩得法,則瓷色光亮,聲響清悅?!盵2]實際上在這里不僅分析了釉料特性而且已經詳細的規定了如何配釉。

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口傳心授”的師徒制為主要授業方式的鈞瓷瓷區,世代相傳的揀選經驗比起書本,更有優勢。對于采礦時令,“冬天下井,因為有風進到進里,安全?!雹趯τ谌绾舞b定礦石,孔相卿③的父親曾傳授給他順著河灘逆流而上的方法,用手摸的方式來分辨原料的風化度和濕潤度,根據手感來判斷原料的可塑性;對于如何判定坯料土質,藝人們慣用的方式是“嘴嘗”,從舌頭與原料的粘連程度,來判定硅鋁的含量,從而對耐溫性與吸水性有一定的掌握。

選坯料與選釉料都屬于加工工藝的范疇,由于原料產地、材質的不同,使得鈞瓷具有了胎厚、釉厚的藝術特征。除卻坯釉的選擇,加工工藝還包括原料處理、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等,造型工序、制模工序、成形工序、素燒工序、上釉工序、釉燒工序、檢驗工序。造型工序即設計與造型;制模工序即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模、揭扇、制套;制模工序即清模、合模、量濃度、過籮、注漿、放漿、開模、修坯、粘接、打章、干燥、抹坯;成形工序分為拉坯成形與印坯成形兩種手法,其中拉坯成形即泥漿脫水、練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印坯成形即清模、合模、搓泥條、印坯、開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素燒工序即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等;上釉工序即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釉燒工序即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最后為檢驗工序,即檢選分級,對出窯成品依次檢驗,按照鈞瓷級別的標準進行定級,對正品以上級別的瓷器,登記入庫,對殘次品,分析不足之處,然后銷毀??梢?,技術作為一種知識體系,表現為人對自然規律的把握。鈞瓷的燒制過程,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都對成品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當代,雖然有些環節已經簡化,或者合而為一,但是素燒與釉燒的燒制關鍵環節作為鈞瓷工藝的重中之重,在保證鈞瓷成品藝術水準的同時,也體現著科技發展與窯爐燒制的時代性。

3 窯爐結構與燒制工藝

傳統的鈞瓷燒制,工藝繁復?!笆芴鞖庥绊?,同樣是一個窯、一樣的煤、同一個師傅燒,刮風、下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不一樣。燒鈞瓷最好的季節也就是谷雨到清明,其次是春天和秋天?!雹堋跋掠隉撇皇苡绊?。但是夏天不行,夏天大氣壓太低,拉力不夠,如果真燒,要謹慎添火,有一句俗語,冬看白,夏看黃,春秋看紅。顏色指的是火的顏色,從觀火孔里往里面看,過去沒有儀器,全指望眼?!雹芸梢?,傳統燒制對技藝的要求之高,由于鈞瓷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一般情況下,要經歷素燒和釉燒兩個環節。素燒是指將塑好的泥坯置入窯爐,以800°低溫燒制,素燒之后的泥坯稱作素坯。與泥坯相比,素坯經過燃燒,坯料中的有機物已被氧化,多余水分已經排出,坯體氣孔密度增大,有利于吸釉汁,并且,硬度比泥坯時要大,不易變形與破裂,方便了釉燒之前的搬放、裝窯等工藝。在進入釉燒階段之后,一般要經歷四個環節。

首先,氧化期。這一過程中,溫度起伏較大,窯內溫度從0℃到1040℃,窯內氧氣充足,一氧化碳較少,旨在使燃料完全燃燒,使坯體里所含的有機物、水分都揮發和蒸發出來,使坯體可以正常的收縮。但是升溫速度不能過快,因為坯體的迅速失水有可能導致器物炸裂,所以在400°以前,窯頂天窗不可關閉,小火緩慢升溫。到了400°以后,窯內的水分基本排除干凈了,可以將天窗關上,開始升溫,直到轉火溫度達到1040℃時,這時的器物釉內及釉面的多種雜質揮發殆盡,而釉面也呈現出初始膨脹,有很多小孔。

其次,還原期。這一階段窯內溫度穩定,為1040℃到1150℃。通過煙囪的抽力大小,來改變窯內氧氣的含量。用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苗宗賢的話來說,就是:“燒窯氣氛主要是還原焰,自1100℃轉火的時候開始,還原火一句話就是一氧化碳和游離氧的結合。并且還有輕還原和重還原兩個不同點,游離氧進去4%、8%、10%這是用燃料氣燒成、燒制的主要因素。另外,還要加上這個天氣變化和燒窯師傅的經驗,這幾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雹艽藭r的窯中一氧化碳和氫氣含量高,幾乎沒有游離氧的存在。這種還原焰有助于將高價的三氧化二鐵得到充分還原,變為氧化亞鐵,消滅瓷器泛黃的現象。當然,這個階段不僅依賴經驗豐富的窯工師傅對閘板進行控制,還需關注燃料的添加量和干濕度。

再次,弱還原期。這一階段的溫度為1150℃到1270℃。主要特點是窯內一氧化碳和氫氣的含量與氧氣的含量持平,達到平衡狀態。作用是使氧化亞鐵等元素不再受氧化作用,而恢復至高價鐵,使坯體達到完全玻璃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必須嚴格防止氧化的發生,以弱還原焰為宜,這樣,高溫下釉層流動才會消除釉泡和針孔狀瑕疵,使釉面更為光亮。

最后,冷卻期。這一階段的溫度降至200℃,使爐內溫度持續1 ~ 2個小時后,即刻?;?,打開窯門,使大量氧氣涌入窯內與高溫下的釉面進行接觸。氧氣與釉面接觸的氧化過程是銅紅色層組織形成的主要原因。當溫度降為100℃時,便可出窯。在冷卻期,胎體逐漸堅硬固化、顯色;釉面產生液相分離并逐漸固化,晶體析出,顯色,部分器物開始形成開片。從接近1300℃的高溫降至100℃,大約耗時12個小時。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鈞瓷的窯爐已經演變的先進而易于掌握,技術的提升會豐富所創作出鈞瓷的審美價值與審美者的主觀的審美感受。技術是科學的物化,具有明顯的理性特征,它并不直接依賴于人的感受性。技術上正確的東西并不一定是美的,但是,美的東西在技術上必定是正確的。鈞瓷技術的提升,對燒成效果的可控性越來越高,導致了偶然性和偶發性的缺失,大大地削弱了鈞瓷自身的不可預測性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對不可控的追求來自于北宋以來形成的集體意識和心理,除技術之外的器型、釉色等的藝術風格的追尋,作為鈞瓷歷史發展制高點的宋代鈞瓷來說,始終是繞不開的問題所在。

注釋:①地方俗語。

②楊志訪談記錄,2015年2月,河南陶瓷館。又名楊金志。1947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級工藝師,中國古陶瓷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許昌鈞瓷研究會常務理事。

③孔相卿,男,1963年生,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人,中國收藏家最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陶玻協會副理事長,許昌市陶瓷業技術狀元,孔家鈞窯有限公司藝術總監、董事長。從事鈞瓷藝術研究30多年,在鈞瓷的釉色、工藝造型、燒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術突破,率先在鈞瓷界帶頭發掘、規范鈞瓷的制作工藝,經過研究、整理北宋鈞瓷的傳統工藝手法,論證釉色形成的理論依據,創立了提高鈞瓷制作的工藝方法,一改建國以來鈞瓷制作笨拙、單一的局面,真正體現出宋鈞的藝術美。并培養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為鈞瓷行業的振興和產業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④此為筆者對苗宗賢所作的錄音訪談。2014年7月于宗賢鈞藝坊。

參考文獻:

[1] 禹州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禹州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7-19.

[2] 鈞窯瓷業公司.鈞窯瓷業公司章程[J].東方雜志,1904(8):9+11-12.

作者簡介:李維維(1982—),女,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美學博士,許昌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陶瓷美學,設計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