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構成中的錯視與矛盾空間圖形

2016-11-18 17:55黃喜云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

摘 要:深入了解設計構成中的錯視與矛盾空間的特點。學習設計構成中的錯視與矛盾空間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拓展藝術設計者的思維,挖掘藝術設計者的潛力。

關鍵詞:設計構成;錯視;矛盾空間;藝術設計

現代繪畫某些作品乍看之下深不可測,就像猜謎一樣煞費苦心才能猜中,但是猜謎的苦心對人們而言,其實是一大樂趣,人們總想在分析和探討中弄明白事情的究竟。設計者常常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運用于現代藝術設計的作品中。為了更好地掌握這種方法,我們來分析、探討下設計構成中的錯視與矛盾空間。

1 設計構成中的錯視與矛盾空間的特點

1.1 錯視的心理學

人們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幸福,容不得差錯、悲哀。但在藝術上來說,則未必如此,因為當我們閱讀悲哀的故事、欣賞悲慘的電影以至于淚流沾襟,那時反而會說,啊,太好看了太感動人了。在視覺圖形上,一貫看到的都是符合常規的圖形,很容易令人生厭,那些奇異的圖形,甚至怪誕的形態運用而生。尤其是錯覺圖形,更能吸引人們的興趣。

藝術的錯視心理表現在圖形方面:人在觀察圖面上的形狀,復合為意識上的實體時,受到周圍的圖形、光影、形狀擺置方式、干擾物等的影響,往往使感覺的形態走了樣,這就是錯視。在藝術設計中,模特兒的實際測量中所算出的物理形態并非重要問題,場景中所表現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平面設計者精通這種效果的問題尤為重要,如果加深探討,并創出新的視覺表現方法的話,將可得到很大的收獲。

利用錯覺的原理進行設計可以訓練設計者從表面現象洞察隱含的內在狀態的能力和思維方法。藝術形態心理學家安海姆(Rudolf Arnheim) 則由整體看局部,提出完形理論(Gestalt Theory)。他認為整體內的各個元素都有自己的力量與存在價值,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影響組成了完形的動力結構,最后由這個結構架構出這個整體。在他的提到的群化法則中包含幾個基本特性,那就是形象具有類同性、接近性、閉合性、連續性、規則性、共同命運因素等性質,如圖1、圖2所示:

第一,形態扭曲的錯視。利用人的錯視而表現不同于原圖客觀形態的畫,是種饒有風趣的戲畫形式。圖1“兩個小丑”,兩腳其實是筆直站立的,但看來左邊一個膝靠內,右邊一個膝靠外。其實四條腿一點也不彎曲。圖2“扭曲的正方形”,正方形四邊其實很直,但在圓環形的干擾下顯得向內彎曲。

第二,線或角對不起來的錯視。由于其他形態的介入,造成線段對不起的錯覺。圖3“直線錯位”是勃根爾夫Poggendorf的錯覺圖。

第三,與垂直方向有關的視覺扭曲。等長的線條,人們總會覺得垂直線比水平線顯得長些。判斷垂直線的中點,人們感覺到中點要比實際中點要高些,這是我們眼睛的視點垂直偏高的緣故。

第四,大小的錯視。外部圖形的干擾,影響等長線的長度錯視,圖4“比長短”這是茲以繆勒·里亞(Muller-Lyer)的錯覺圖。面積的錯視,等面積的方塊,黑底白塊看起來大于白底黑塊,同樣外部圖形的干擾,也影響面積的大小。集中的線之錯覺,向一點集中的線由于具有透視的現象,在上面放置同大的兩個圖形,靠近集中點的圖形看起來顯得大些,見圖5“比高矮”,這樣的錯覺圖形有許多值得探討……

第五,反轉現象??磮D形還是看背景,或者看整體還是看局部,由于觀點的不同,將分別出現不同意義的畫面這就是雙重意象。圖6“臺階”看一看,他們究竟坐在哪一級臺階上?由于看法的不同,局部形態時而顯得前進,時而顯得后退的反轉現象稱為反轉性遠近錯視。使許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于觀看的位置改變,形態也隨之改變,原來看不到的東西跑了出來形成正、倒立共存圖。這些反轉現象多為設計者運用。

1.2 矛盾空間

空間是就人的感覺而言的,它運用到設計中具有平面性、幻覺性、矛盾性,在平面設計中空間感只是一種假想,三維空間是二維空間的錯覺,其本質還是平面的。

如將錯覺圖形的原理應用于造型表現時就出現了許多的矛盾空間圖形。什么是矛盾空間圖形?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有時故意違背透視原理,有意地制造出同視覺空間毫不相干的矛盾圖形,這類圖形又稱矛盾空間圖形。它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視覺的錯視,形成了在實際空間中無法存在的空間形式,矛盾空間實際上是一種錯視空間、幻覺空間,它可以隨著視線的改變而顯現出相異的形體關系,體現了人的感性直覺能力和理性推理能力。它是以三維空間透視中視平線的視點、滅點的變動而構成的特殊的不合理的空間。這種獨特的空間形式往往能夠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或視覺沖擊力,正因為這中錯覺,有時不容易找出矛盾的所在,這就會增加人們的興趣,引人遐想,設計師可以用這一視覺原理設計新的造型形式。

矛盾空間可以在平面中創造出奇特的空間,變不可視為可視,它可以提高設計者對形體自身的把握,以及在形體分解與組合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訓練,可以增強設計者的造型能力。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方法:

第一,反轉性遠近錯視的利用,兩種空間知覺的并存。圖7“共用面”它一邊是從斜上方所見的形態,一邊則是斜下方所見的形態,兩者之間的平行四邊形構成了它們的共同部分,所以形成了不可思議的圖形。

第二,形態交叉造成的幻象圖:在平面圖形中將形體的空間位置進行錯位處理,使后面的圖形又處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錯性圖形。圖8“管道截面”。

第三,邊洛斯的三角形。圖9“無限臺階”和“邊洛斯三角形”。

第四,轉向不同形態的立體:利用線條在平面中空間方向的不定性,使形體矛盾連接起來。圖10“岐腳”。

除了以上幾種圖形外,還有許多矛盾空間圖形,它們通常融為一體的,不是單一、機械地使用。當今設計者在不斷地發現新的方法,尋找新的規律,新的造型隨之出現。由于它們都有奇特的、幽默的內容,總是被設計者運用到作品中。

2 錯視與矛盾空間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圖形的錯覺往往是超現實空間結構想象物,從平面的功能來說有娛樂和訓練思維的作用,而且突破了一般空間的觀念,提高了人們對真實世界的洞察力,豐富了設計者的設計形式和手法。判斷長短、大小、曲直形狀等的知識性錯視圖形,不僅是物理和生理的錯視內容,也是美術繪畫、平面設計、網頁設計、數碼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等援引的方法。藝術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設計、舞臺美術、人物化妝等常運用錯視或進行錯視糾正。這類形式在抽象畫方面用得不少,而符號、標志、廣告等,常用錯視圖形收奇譎之效。美國軍方研究人員根據這個視覺上心理學原理,開發出許多的錯覺假象,來迷惑敵人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打擊對方。

有些錯視,其形狀構造是悖于現實規律的,但憑著人們視覺印象的填補或延展作用,乍看去仍以為是一個實在的形體,細看之下才悟知其奧妙。這類圖形很富于想象性、超現實性,因而更有藝術設計的譎意的價值。

矛盾空間正是因為這種錯覺圖形存在著空間的不合理性,而有時還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這就會增加人們的興趣,引人遐想。人們總是按視覺的印象,憑借經驗來判斷事物的,這種錯覺圖形正是制造出不同的判斷方向表達深一層的主題,或者更廣一層的內容與設計構思。這種獨特的空間形式往往能夠產生新的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增強它的藝術識別性?,F代的廣告設計、商標設計等經常用到這種方法,刻意追求藝術面貌的多樣性或是蘊涵深刻的主題意義。

參考文獻:

[1] 洪興宇,邱松.平面構成[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

[2] 朝倉直巳(日).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M].臺灣梵谷圖書出版公司,1986.

作者簡介:黃喜云,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級景觀設計師(國家職業資格)。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
莫開宇藝術設計作品選
湖南師范大學作品
《馭·策馬》
《潔凈的愛意》
《Nirvana涅槃》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荔枝灣涌》
《花月夜》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