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認失敗也是進步

2016-11-19 08:56莊西真
職教論壇 2016年22期
關鍵詞:改革者層面改革

莊西真

在平常的交談和寫作中,雖然我們也會用“失敗是成功之母”、“勝敗乃兵家常事”、“不以成敗論英雄”等哲言,但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理積淀中,更牢固的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時至今日,比如對待正在進行的里約奧運會參賽選手的成績,鮮花、掌聲和笑臉依舊包圍著勝利者,失敗者只得在大地上留下無奈而孤獨的身影。是呀,成功總是榮光的事情,也是每個人向往的,可是誰能保證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呢?

我的生活經歷比較簡單:上學,然后工作。上學的時候是學生,工作后做老師,做學生和做老師都沒有離開學校。先是做中學老師,后做高校老師,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三十多年里,我見到過、聽說過,也體驗過許許多多的教育(或者教學)改革,有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學校層面的教育改革,也有課堂層面的教學改革;有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也有職業教育改革。在我的印象里,這些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好像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最起碼報紙上是這樣說的),也就是說凡是教育改革沒有不成功的,失敗的很少。最近看到了河北涿鹿縣“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失敗的消息,使我眼前一亮,我終于看到承認教育改革失敗的案例了。在我看來,涿鹿開展的課堂教學程序方面的“三疑三探”教學改革并無新意,即使成功了價值也不大。但是,這件事促使我們加深對教育改革的認識,慎重對待教育改革,在這個意義上說,承認失敗也是進步。

因為只有承認教育改革有可能失敗,我們才能夠在改革前多做些調查研究工作,更加充分地論證其合理性、可行性,畢竟現實當中有太多“拍腦袋”式改革了。都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現代社會的教育關乎個人、家庭、民族、國家的前程。教育改革最不允許失敗,一定要深思熟慮,謀定而后動,寧可緩慢推進,切莫輕舉妄動,以犧牲一代人為代價,是不能承受之痛。具體到涿鹿教改,就顯得匆忙了點。從媒體的報道中可知一個細節,主導涿鹿改革的郝金倫曾做過多年的鄉鎮黨委書記,2013年8月份才“上調”縣直部門,出任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黨委書記,之前并沒有在學校工作的經歷。他有感于本縣學子學業負擔重且學習質量不高,決心推廣“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改革,他聽說西峽縣教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便帶隊到西峽縣考察其教改模式,回來后在沒有選取當地的優質校、薄弱校、一般校進行試點的情況下,直接迅速地開始大面積推廣。2014年5月,涿鹿縣所有學校開始啟動“三疑三探”改革之時,他當局長不過9個月,可以說,這是一次外行人在短時間內上馬的教育改革。涿鹿縣過于簡單、粗暴的推廣方式,把好事辦成了壞事。如果涿鹿教改能事先多些時間論證,多考慮考慮如何處理細枝末節的“小事”,如果主管部門愿意用更多精力向學生和家長解釋新模式的好處,如果教師能有更多時間適應新模式,結果也許會是另外一番樣子。

因為只有承認教育改革有可能失敗,我們才能夠在改革過程中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核心利益,得到對改革的更多認同。教育改革需要廣泛凝聚共識,求得“最大公約數”,“涿鹿教改”恰恰在這一點上出現偏差。它之所以遭到很多學生和家長反對,其實不難理解,在“分數決定命運”,高考“一棒定乾坤”的大背景下,“講課少、作業少、考試少”的教改模式,引發家長的擔心甚至“憤怒”不足為奇。在改革者眼中,滿堂灌、題海戰術有違教育規律,是誤人子弟。但在家長心中,考高分才是硬道理,萬一改不好,出現閃失,豈不吃虧?對老師而言,面對重新備課、課堂控制、充電加碼等挑戰,遠不如原來按部就班、駕輕就熟的教學秩序來得安逸,所以,他們也不是堅定的支持者。這樣,沒有家長的廣泛理解,得不到多數教師的廣泛支持,改革只是少數人的“孤軍深入”,這樣的改革以失敗告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為只有承認教育改革有可能失敗,我們才能夠對改革者多點寬容,對改革結果多點耐心。教育改革和其他領域改革不同,教育改革的成效有一定的滯后性。涿鹿教改要改掉的“滿堂灌”和著力推廣的“啟發式教學”之間差別究竟在哪里?培養探究精神、質疑思維和“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的差別又在哪里?實在難以在一學期、一學年甚至幾年后的高考試卷上體現出來。要看到教育教學改革的真正成果,需要等這批孩子長大成人后,才能夠從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工作表現上看出端倪。既然十年才能樹木、百年方能樹人,那么,面對今天遍地開花、今后還會越來越多的五花八門的教育改革,政府應該堅定支持、勇于擔當,社會應該多點耐心、多點寬容,改革者也應該多點智慧、多點勇氣。

責任編輯 肖稱萍

猜你喜歡
改革者層面改革
向改革者致敬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如何創造環境, 讓改革者“有為”
順其自然
“改革”就是漲價嗎?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選擇!
“改革者”的悲劇
橫看成嶺側成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