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技術的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空間分布研究

2016-11-19 11:41林燕華范世明徐蔚胡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適宜性空間分布

林燕華范世明徐蔚胡娟

【摘要】本研究以福建省為例,結合柳葉白前生長的環境因子,選取適宜柳葉白前生長的生態環境指標,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中的空間分析方法對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進行研究,并用野外實地調查和入戶調研數據進行驗證。結果表明: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龍巖市、寧德市、三明市和漳州市,全省適宜區面積為752680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620%,其中建陽市、永定縣、蒲城縣、建甌市、霞浦縣、明溪縣、福鼎市、平和縣等地區的適宜區面積均占到各縣面積的10%以上?;贕IS技術分析的結果和野外實地調査結果相符,說明利用空間分析方法劃分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分布區域是可行的,可為全面調查柳葉白前資源的分布與保護以及合理開發利用柳葉白前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柳葉白前;GIS;適宜性;空間分布

【中圖分類號】R931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9-0125-07

柳葉白前為蘿摩科鵝絨藤屬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C.)的根及根莖,是中國藥典收載的中藥白前正品之一[1],為常用中藥,具有降氣、消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療肺氣壅實、咳嗽多痰、胸滿喘急等癥。福建省歷來是柳葉白前的主產地之一,其資源較為豐富,蘊藏量大。多有野生,少有栽培。近幾年來隨著其開發利用的不斷擴展,市場需求劇增,柳葉白前野生資源受到掠奪式采挖,且人們的社會活動又加劇野外環境的惡化,使野生柳葉白前的生長范圍進一步縮小,資源蘊藏量驟降,造成原料藥材供應緊張。為了緩解柳葉白前資源不足的現狀,不少地方紛紛開始對柳葉白前進行引種栽培。但是由于對其適宜的生態環境不清楚而盲目引種栽培和擴大種植,導致了栽培柳葉白前生態適宜性差,產量較低,質地柔軟、色白、味淡,與野生的質脆、色黃、味微甜有一定差異。因此,進行野生柳葉白前資源生態適宜性的研究對科學引種、合理種植及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且前人對柳葉白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學成分和藥效方面[2-5],而基于GIS技術對柳葉白前資源進行適宜性空間分布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本研究以福建省為例,在理論分析與野外GPS實地調查采樣的基礎上,選取適宜柳葉白前生長的生態環境指標,以福建省的高程數據、土壤數據、植被數據為后臺數據,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從空間的角度定量化分析了柳葉白前生長的適宜性分布,并利用野外實地調查與入戶調研進行驗證,可以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柳葉白前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選擇與其生長環境相似的區域,發展規?;斯しN植,為柳葉白前的生產和發展做出貢獻。

1研究區概況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處東經115°50′~120°44′,北緯23°31′~28°19′,全省土地面積為1214萬Km2,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全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斷面略呈馬鞍形,橫境內山地丘陵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閩西和閩中兩大山帶大體平行,閩西大山帶以武夷山脈為主體,斜貫在閩、贛兩省之間,長約530Km,平均海拔1000m。氣候區域差異較大,閩東南沿海地區屬南亞熱帶氣候,閩東北、閩北和閩西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該省具有明顯的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土壤類型有黃壤、赤紅壤、紅壤、石質土、紫色土、石灰(巖)土、新積土、風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水稻土等13個土類,26個亞類。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灌叢、草叢、沼澤、栽培植被等。

2材料與方法

21數據來源及處理本研究的主要數據包括:①高程數據(DEM)空間分辨率為90m×90m,植被數據為1∶100萬福建省植被圖,土壤數據為1∶400萬福建省數字化土壤圖,行政邊界數據為1∶400萬福建省行政區劃數據,上述數據均來源于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②手持GPS野外實地調查采集數據,利用ArcGIS 101軟件實現空間數據分析。

22研究方法本研究擬采用GPS與GIS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具體包括:①查閱福建省相關文獻記載及中藥資源普查資料[6-7],對建陽市、光澤縣、松溪縣、蒲城縣、上杭縣、泰寧縣、明溪縣、仙游縣、柘榮縣分別進行調查。在每個縣選取2~4個有柳葉白前生長的樣地(2m×2m),并記錄樣地的經緯度、海拔、坡度坡向、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及樣地出現的柳葉白前的株數。同時,觀察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狀況。②物種資源的分布受到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將文獻資料與野外調査信息相結合確定適宜柳葉白前生長的生態環境因子,根據各因子的影響程度及數據的來源與準確性,選擇海拔高度、土壤類型、植被類型3個因子作為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劃分依據的指標。③空間分析法:首先利用ArcGIS 101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對各個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得出每個環境因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圖,然后將各單因素分布圖層進行疊加,綜合得出柳葉白前資源在福建省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圖,再將福建省的行政邊界圖疊加到適宜性空間分布圖上,提取縣級的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面積。④進行野外實地調查與ArcGIS 101軟件分析所得結果驗證。

3結果分析

31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的單因素空間分析

311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的地形因素分析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柳葉白前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地帶性,一般分布在海拔230~800m之間。而通過野外樣地調査信息匯總(見表1)分析得出,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主要分布在海拔200~800m范圍內。其中柳葉白前資源最適宜的海拔為200~550m,在這區域柳葉白前資源分布集中且生長良好。在海拔550~800m范圍內也適宜柳葉白前資源生長,但分布明顯減少且長勢比較弱,這一區域為柳葉白前分布的次適宜區。而在海拔低于200m或者高于800m區域,基本無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為不適宜區。利用ArcGIS 10 1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依據已獲取的福建省DEM 數據圖,將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按海拔高度劃分為3個區域,見圖1。

312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的土壤類型分析根據國內相關調查研究表明[8],野生柳葉白前生長在低山丘陵、平原的溪邊、河灘砂債之上或湖邊、塘邊、溝邊以及山谷中潮濕處。在濕潤的地方生長良好,但不能漬水,怕干旱、高溫。野外調查結果表明(見表1),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生長的土壤環境較為濕潤,在新積土、潮土、紅壤等土壤類型中有較多柳葉白前資源分布,而在赤紅壤、黃紅壤等土壤類型中僅有少量柳葉白前資源分布,在黃壤、石質土、紫色土、石灰(巖)土、風沙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水稻土等土壤類型中基本無柳葉白前資源分布。因此新積土、潮土、紅壤等為柳葉白前資源生長的適宜土壤類型,赤紅壤、黃紅壤等為次適宜土壤類型,而其余土壤如黃壤、石質土、紫色土、石灰(巖)土、風沙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水稻土等為不適宜土壤類型。利用ArcGIS 101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依據已獲取的福建省土壤數據圖,將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按土壤類型劃分為3個區域。見圖2。

313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的植被類型分析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柳葉白前資源主要分布在潮濕的草叢、灌叢、草甸及山坡疏林中。在全年生長期間要求全光如在陰蔽、光照較弱的情況下種植,則生長不良。經野外實地調查發現(見表1),福建省適宜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植被主要類型有草叢、灌叢、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其中草叢、灌叢等兩種植被類型中柳葉白前資源分布較多,為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適宜植被類型。而在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的植被類型中僅有少量的柳葉白前資源分布,且生長不良,可能是其光照不足等原因,此為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次適宜植被類型。在針葉林、栽培植被、沼澤等其他植被類型中基本無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為不適宜柳葉資源分布的植被類型。利用ArcGIS 101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依據已獲取的福建省植被數據圖,將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按植被類型劃分為3個區域。見圖3。

32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區域根據以上分析得到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的不同海拔區域、不同土壤類型區域、不同植被類型區域,通過這些因子綜合形成劃分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區域的依據。見表2。

利用ArcGIS 101的空間分析工具將海拔高度、土壤類型、植被類型這3個單因素確定的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區圖層疊加分析,得到柳葉白前資源在福建省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圖。本研究首先依據海拔確定柳葉白前資源適宜分布區域的第一圖層,然后在該層上疊加由土壤類型確定的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圖,若兩圖層均為適宜區,則疊加部分為適宜區;若第一圖層為適宜區,第二圖層為次適宜區,疊加結果為次適宜區,兩圖層疊加按照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級別低的圖層類型決定新圖層類型的原則進行。通過疊加運算形成新的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圖,依照此原則疊加依植被類型確定的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圖,最終得到柳葉白前資源在福建省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圖,見圖4。

通過對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區域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柳葉白前資源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龍巖市、寧德市、三明市和漳州市,包括建陽市、永定縣、蒲城縣、長汀縣、建甌市、霞浦縣、明溪縣、上杭縣、福鼎市、平和縣等縣,和相關文獻信息[6]的記載相符。將福建省的縣級行政邊界圖疊加到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分布圖上,提取36個市縣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分布面積(見表3)。全省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適宜區面積為752680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620%,次適宜區面積為5832056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4804%。其中南平市的縣級市建陽市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適宜區面積最大為58395Km2,而沿海的晉江市、石獅市等縣級市基本無柳葉白前資源的分布。從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分布區可以看出,建陽市、永定縣、蒲城縣、霞浦縣、明溪縣、福鼎市、平和縣等適宜區面積占了各縣面積的10%以上,表明這7個縣是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的主產區。

33結果驗證野外樣地數據采集也是建立本次研究的重要基礎,由于福建省山地多、地形復雜、地勢險峻,野外實地調查和采樣難度較大。本次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野外調查采集了9個縣的21個樣地信息,見表1。其中有8個樣地是柳葉白前資源分布較為集中的地方,利用手持GPS進行精確定位與數據采集。通過GIS OFFICE 將野外調查樣地數據導入ArcGIS 101 軟件中,與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圖層進行疊加(圖5)。發現野外實地調查21個樣地中柳葉白前資源分布較為集中的8個樣地都處于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區域內,這8個樣地分別為建陽市書坊鄉、松溪縣松源街道、蒲城縣萬安鄉、柘榮縣英山鄉、上杭縣才溪鎮、明溪縣城關鄉和夏陽鄉、仙游縣西苑鄉,其他13個樣地處于柳葉白前資源的次適宜空間分布區域內,野外調查結果與通過ArcGIS 101軟件分析所得的適宜性分布范圍結果基本相符,這說明GIS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的合理性。此外,通過對永定縣、長汀縣、霞浦縣、福鼎市等縣的藥農進行訪問調查,了解到確實有柳葉白前的分布,進一步驗證了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

4討論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中藥資源,然而目前數千種藥用植物資源瀕危,中藥資源面臨可持續發展危機,中藥無序開發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中藥資源迫在眉睫,而了解物種適宜性的生態環境和空間分布對其資源的保護及管理至關重要。近年來,空間遙感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大范圍資源監測手段,為中藥資源調查提供了新的技術,將GIS技術應用于中藥資源適宜性分析已開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相對于傳統的調查方法,GIS技術在適宜性空間分布研究方面具有實施高效、節省時間物力、易于空間量化等獨特的優勢。李芬等[9]利用GIS技術的空間分析方法對冬蟲夏草資源的適宜性空間分布進行了研究,建立了使用空間分析方法對中藥資源進行適宜性分布區域劃分的方法。譚爾等[10]利用TCMGIS-II對青藏高原沙棘的生態適宜性進行研究,分析其在我國的適宜生長地區,為民族藥沙棘的引種栽培與科學區劃提供參考。尚雪等[11]利用遙感和GIS技術對四川省羌活資源的適宜性分布進行研究,表明利用遙感和GIS方法劃分羌活資源的適宜性分布區域是可行的。

本研究通過野外實地調查與GIS技術相結合,對福建省柳葉白前分布的海拔、土壤類型、植被類型等生態因子進行疊加分析,得到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空間分布范圍,并計算各縣適宜區和次適宜區的分布面積。研究結果表明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分布的適宜區面積為752680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620%,次適宜區面積為5832056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4804%。且通過ArcGIS 101 空間分析得到的福建省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空間分布圖與野外樣地調查結果基本相符,證明了ArcGIS 101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說明了GIS技術對中藥資源適宜性分析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為在區域尺度上進行中藥資源適宜性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物種資源的分布受到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的影響,但本研究僅對海拔高度、土壤、植被等生態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在生態適宜性分布中未考慮到氣候生態因子、水文因素等對柳葉白前資源適宜性分布的影響,有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研究中考慮將GIS技術與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各方面因素相結合,深入研究柳葉白前資源的適宜性分布,掌握我國柳葉白前資源適宜的分布范圍和產量,為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柳葉白前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09-110.

[2]邱聲祥.柳葉白前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4,19(8):488-489.

[3]田效民,李鳳,黃順菊,等.柳葉白前揮發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5):111-113.

[4] 梁愛華,薛寶云,楊慶,等.柳葉白前的鎮咳、祛痰及抗炎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3):173-175.

[5] 倪林英,王德群.鵝絨藤屬常用中藥分布特點探討[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6):548-549.

[6] 趙秀貞,朱濂溪,江英志,等.福建藥物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5.

[7] 福建省中藥資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省中藥資源普查資料匯編[M].1988:252.

[8] 陳宏康,萬美亮,劉國杜,等.提高柳葉白前產量和質量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1995,20(4):204-205.

[9] 李芬,吳志豐,徐翠,等.三江源區冬蟲夏草資源適宜性空間分布[J].生態學報,2014,34( 5):1318-1325.

[10]譚爾,江道峰,蘇永文,等.基于TCMGIS 的青藏高原沙棘生態適宜性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16( 1):130-135.

[11] 尚雪,董麗君,文路軍,等.基于遙感與GIS 技術的四川省羌活資源適宜性分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3):2553-2558.

(編輯:程鵬飛)

猜你喜歡
適宜性空間分布
白龜山濕地重金屬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來源分析
某院心內科前列地爾注射液病歷點評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產布局適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